卡马西平所致剥脱性皮炎一例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h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18岁,未婚。自1981年起开始反复四肢抽搐,昏倒,口吐白沫、两眼上翻。每次约发作10分钟。在某医院诊断“癫痫”。先后服过苯妥英钠、扑癫酮治疗。5年来治疗效果不满意,故从1986年元月开始服用卡马西平片。服药半个月后出现畏寒、发热、皮疹和皮肤搔痒,当地医院考虑“药物性皮疹”,停用卡马西平,给予扑尔敏、地塞米松等治疗。第三天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停用地塞米松。第五天由于患者自觉有癫痫发作的前驱症状,于当天中午再次服用卡马西平2片,下午又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40℃,皮疹增多,同时伴有皮肤脱屑,颜面水肿,口角糜烂,张口困难,咽喉疼痛,不能进食,于1986年元月29日转入我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用B型超声导引作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PTP)14例。B超导引能准确地刺中门静脉血管,解决PTP定位的困难,大大减少穿刺次数和并发症。由针套管内先插入导管,可避免导管不易顶入门脉的缺点和缩短操作时间及减少组织损伤。
患者男,52岁。因面色苍白及皮肤瘀斑1个月,于1985年9月25日入院。体检: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散在小出血点、瘀斑。右颈、双腋下、腹股沟触及1×1.5cm中等硬淋巴结,可活动,无触痛。肝肋下2cm,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59g/L,WBC3.31×109/L,早幼粒2%,幼单核20%,血小板45×109/L。肝功能正常。骨髓象原、早幼粒28%,原、幼单29.5%。诊断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期刊
对北京地区汉族具有甲亢家族史的22个无血缘关系的家族的23个先证者进行HLA分型检查,同时以100例汉族正常人作为HLA分布对照。发现北京地区HLABw58、-Bw60与家族性甲亢相关联。并发现HLA位点尚不能作为甲亢复发的遗传标志。单倍型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第6对染色体与甲亢发病有关,Porta和McHugh三座位连锁不平衡法则证明A2-Bw60单倍型与甲亢相关联。对其中19个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后,认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并发癫痫及颅内压增高二例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近20年来经我院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肠系膜疾病73例,将其分为肠系膜炎症性病变30例,肠系膜肿瘤27例,肠系膜血管机能不全12例和肠系膜创伤性病变4例等四种类型。因本组诊断符合率仅27.4%,故强调凡遇原因不明的发热、腹痛、腹块、恶心呕吐及肠梗阻者,须疑及肠系膜疾病。
光阴似箭,我已是86岁高龄,行医执教近60年。中华内科杂志社让我写一篇专文,谈谈我的治学经历、我的心得和感受,这确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来作几十年漫长岁月的回顾,我在医学科学道路上是怎样走过来的。
期刊
我院收治3例低镁综合征患者,均发生于晚期肝硬比。1例为单纯低血镁,另2例分别伴低血钾及低血钙。
期刊
本品为苯丙酸型利胆药,药理经大鼠利胆试验,麻醉犬利胆及欧第氏括约肌灌流试验,可见到麻醉犬欧第氏括约肌松弛现象和猫的肝吸虫的排出,故认为本品利胆作用显著,且作用持久;能松弛胆管括约肌,有较好的解痉止痛作用。
期刊
用微柱层析法和Singer′s法分别对正常人、白血病、再障、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患者同时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和HbF值,发现正常人HbA1c和HbF值分别是7.05±1.25%和1.08±0.29%,而白血病组的HbA1c和HbF值分别是13.3±4.3和4.4±1.8%,两组HbA1c和HbF值的差异在统计学上皆有非常显著的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白血病组HbA1c与HbF值间呈正相关
患者男,64岁。1984年4月10日入院。2年来因反复不规则发热,偶伴口腔、阴囊皮肤溃疡3次住其他院治疗,因疗效不显而转入本院。既往有肺结核史。体检:T38℃,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舌尖见4×5mm溃疡,眼、心、肺、腹部、关节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沉112mm/h,Hb68g/L,WBC166×109/L,N72%,L28%。胸片示双上肺结核灶已钙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