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功利才能重拾学习的乐趣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回放
  前不久,一张“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是违法的”的截图被频繁转发,并引发热议。起因是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看到了“应当刻苦学习”的字样。虽然法律专业人士出面澄清这是对法律的误读,但关于“大学生学习不刻苦”的思考并不会因此停止。
  时事鲜评
  从入学之初,學生获取的知识就开始被分数和名次量化,小升初、初升高的十几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达到“分数线”,换取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重重考核、严加管教和“考上大学你就可以……”的交换式承诺让学生一直刻苦读书,不敢松懈半分。转眼间到了大学,“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信条让大多数学生有了喘息的空间。只要60分,只要考前突击背诵两天,就可以轻松达到“合格”的标准,所以根本无须像以前一样按时上课、认真复习。当“交换”变得容易,“大学就该娱乐消遣、游戏人间”就成了很多学生的共识,甚至“刻苦学习”反而招来同学的排挤和嘲笑。
  从古代“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到如今“考上大学你就可以……”的交换式承诺,中国人对知识的追求似乎总是夹杂着某种功利性。升学、考证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知识和文凭沦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与跳板,甚至全社会形成的“尊重知识”的风气也多源于对知识带来的财富与权力的垂涎。每当看到高考结束后高中生毁书大潮的新闻,我都不禁感叹:功利性的学习是对知识的一种浪费,异化的知识观念让学习变成了一场知识与世俗的交易。
  不可否认,外部刺激确有短期作用,但不可持续,奖金证书等荣誉可以勉强将一名边缘学生拉到书桌前,但很难将其培养成思想家。知识是构成人类无穷智慧最根本的因素,其价值不可用任何物质来衡量。功利性学习玷污了知识的纯粹性,忽视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大学生要端正知识观念,真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尊重知识,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发自内心地追求知识,少一些功利性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自觉与坚持,不让功利成为奋斗的唯一目的。重拾初心,方得始终。
其他文献
读小学三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个男生。他叫李洋,身材瘦瘦小小的,嗓门儿很尖,说话声音比较细。班里的男生总是取笑他,说他的声音像“太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姨娘”。老师多次批评带头起哄的几个男生,但收效甚微。老师不在教室时,李洋每每说话,男生们就哄笑不止。  大概为了缓和同学关系,有一天李洋带来一大包奶糖,准备分发给同学们。他先递给周围的几个同学,他们不但不接,还挖苦他:“我们可不敢吃,万一吃了你的糖像
周末,我被母亲从书桌旁拉到街上。“出来活动活动,换换脑子,别老坐着。”她唠叨着。  我双手插在口袋里迫不得已跟在她身后溜达着。细雨纷飞的江南,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身上也有点儿潮湿,郁闷!  走着走着,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望着街边一间小铺不动,铺子虽小招牌却很显眼———冰糖葫芦。一串串令人垂涎欲滴的红色被整齐地放在木架上,等待着客人的光顾。  “想吃吗?”明明是自己馋得走不动的母亲问。  “随便。
童年时我最喜欢的游戏是“打卡”,就是甩开臂膀用自己的卡将对方放在地上的卡打翻。这个简单的游戏令我们乐此不疲,饭前课后,小区里学校里,经常能听到“啪啪”的打卡声。  “卡”是一种一元钱一小包的小图片卡,圆圆的、硬硬的,背面是当时流行的卡通图画,有皮卡丘,有奥特曼。打卡,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几张卡就能打一整天。当大家都聚在一起时,那才是真的热闹。记忆中,总有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小孩子在小区一块空地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学生较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不怕失败、知足常乐、比尔·盖茨、理想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高薪工作、健康、家庭、出国留学、美好感情、父母安好、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写一篇文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联。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对于这
我又看见了这对母子。  因为经常在商场里巡视,我见过的插队手段可不少,有仗着年纪大倚老卖老的;有悄悄挨到队伍旁,鲇鱼一样弓着身子滑进去的;再不就是借着与熟人聊天儿趁机入列的……相比之下,这母子俩的手段更高明。  和我前几次见到的一样,儿子凭借身材瘦小的优势,如灵活的猴子般插进队伍,踮起脚不知和队伍后面的人说了什么,谈妥一般地相互点点头,儿子便拉着母亲堂而皇之地插入队伍中。母亲故作羞红了脸,手紧紧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不知勾起多少人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2018年2月19日,新华网与众多网络媒體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互动活动。  “牵妈妈的手”引发无数人关注,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刷屏。“你很忙,忙着追赶,忙着超越,忙着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你的付出无人知晓,你的一切她始终牵挂。”“你有多久没
入夜了,秦淮两岸的风光曼妙无比。且看那初上的华灯,点点缀在入梦的星河中,只是花花绿绿——那本不该有的颜色,那光与电的“摩登孩子”,将秦淮原有的妩媚与娉婷尽遮,只余下整个城市的急管繁弦,将夜“咿呀”唱过。  我不爱夜晚的秦淮,尽管它骨子里的那种气质深深地把我吸引:恰如王子安大笔如椽写就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般开朗,那透过轩窗的书卷气令人痴迷。  但这气息大概也快消失殆尽了吧。我想着,走上那桥,走过
由于爸爸妈妈长年在外奔波,我的童年时光大多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是爸爸妈妈,而是我的爷爷奶奶。当然,他们教给我的,不是音乐绘画,不是唐诗宋词,而是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所有这些,也不是一种刻意的耳提面命,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濡染。这些教育内容,都被爷爷奶奶收藏在一本叫“家风”的教科书中……以礼待人  刚到乡下第一天,爷爷就牵着我的手将小村子挨
在这落花微雨的江南与杜甫相遇,是李龟年没有想到的。  道路两旁的店铺早已没了生气,店主大都带着妻儿逃难去了,只有从那檐上正被细雨冲刷的精致雕花巾能窥见昔日的繁华。而杜甫,就立在这烟雨蒙蒙的道路尽头。他瘦得不成样子,脸上的颧骨高高突起,若不是那熟悉而深邃的目光,李龟年几乎认不出眼前的老翁便是昔日的好友杜甫。雨丝成阵,打湿了一片粉墙黛瓦,暮色四合,细细的甬道一直延伸向远方。  檐上的雨珠一滴滴坠落,溅
清朝英语教材曝光,用汉字代替英语音标  在四川成都市民尧先生收藏的一本印有“咸丰”字样的英语教材中,上面“乱码”对应着英文句子。据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专家推断,这样的英语书应该是真实的,应该属于清朝晚期。据尧先生展示的图片来看,书中画了12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是一句英语,最上面是汉语句式,中间为英语句式,最下面是注音,这些注音都是用汉字代替音标。如把“to do with my friend”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