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影响下青少年阅读结构的特点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奠定阅读元认知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青少年阅读应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当今丰富的传播形式影响下,青少年具有了多种可选的阅读方式,并且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阅读结构。通过这一阅读结构中显现的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阅读的模式和动机,从而探讨如何真正满足和引导青少年真实的阅读心理需求。
  关键词:青少年;阅读结构;阅读心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青少年时期(本文选取为14—22周岁的城市在校学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终身的阅读过程中,此阶段所接受的阅读内容将成为今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认知结构,并促进阅读者掌握一定的元认知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我们以往的阅读研究中,往往以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青少年的必读对象,并预先设定在青少年阅读中可能产生的影响领域。譬如,以经典文学作品作为青少年必读的典型案例:教育部于2003年公布的与语文新课标配套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必背古诗文和指定书目丛书,基本代表了教育部门在此时期对青少年阅读结构的预设。同样,其他名校名家推荐的大学生阅读篇目都包含了理想的个人成长阅读内容。然而,当下的阅读形式逐步地发生转变,青少年不仅通过纸质媒体,更会通过电子媒体进行全方位的阅读活动。文化传播通过各种渠道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选择,这必然使阅读内容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中国青年网曾对同一城市的103名学生的阅读书籍的时间和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以计算出约大部分同学平均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40分钟。其中40多名高中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有的就是十分钟,而且多是利用洗手间或者是课间休息,整块阅读时间比较少。时间的零碎,这就必然制约了对长篇著作的阅读和对需要深入思考的作品的解读,而容易选择篇幅较短、易于理解、轻松有趣的阅读内容。在这一现象的同时,数字媒体的使用在城市青少年中的使用频率大幅度上升,据美国Kaiser家庭基金会2010年的研究报告,青少年数字媒体每日的平均使用时间为3个小时(包括个人移动媒体)。在今天的中国,这些影响同样会使当今的青少年阅读结呈现构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趋势。
  笔者在14-22周岁青少年(均为在校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5份,大致可以看出青少年阅读的基本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25%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8%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38%
  外国经典文学作品:13%
  外国二十世纪文学作品:16%
  原本问卷设计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分开列项,但阅读者的数量过少,不便于统计,故而合为一项;外国文学作品由于阅读者涉及的作品面较少,仅划分为两类,尤其二十世纪文学作品,几乎被《哈利·波特》系列、《暮光之城》系列等流行作品占去了半壁江山。
  通过这些调查问卷显示,虽然学生们喜欢阅读名著,阅读的数量较多,但是阅读名著的面非常狭窄。80%以上学生所阅读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主要包括的就是四大名著。这些学生中,这315名学生均表示愿意看中国名著,有58名学生则表示愿意主动选择看外国名著,其他的表示无所谓。不少同学说,自己更喜欢看中国名著,觉得中国名著更易理解。
  在问卷中可以观察到,学生所阅读的外国名著中,多数人读过的是《茶花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欧也妮?葛朗台》、《简?爱》等曾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或是选入课本的篇目;而对于《战争与和平》、《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红字》等书,学生的阅读热情就显得不大了;而外国名著中的思辨类著作则只有极少的相关专业学生才会主动阅读。
  从问卷中体现的另一个数据可以观察到青少年阅读的途径,图书占62%,网络占38%。其中通过图书阅读的以学校和社会推荐的经典名著为主,而通过网络阅读的大多是中外当代文学作品。
  一、青少年的阅读结构的形成过程中的特点
  (一)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是在学校和社会的强势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曾经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作家作品,无论学生本身是否有强烈兴趣,在课外的阅读中都会不自觉地给予一定的关注。如:《三言》和《二拍》都属于明末的拟话本小说,由于高中课本多次将前者选入精读和泛读的课本,所以学生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故事情节十分熟悉,对作者冯梦龙的其他作品和相关背景也较有兴趣;而《二拍》在课本中较少涉猎,作者凌濛初也就很少为学生所知;其他的《三刻拍案惊奇》等同时期拟话本就更加无人问津了。这不仅有两者之间历史地位的差别,更是教育的引导在其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近些年入选教材篇目的变化中,我们同样清楚地看到教育的导向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版的中学教材,近现代文学作品当时可以用“鲁郭曹,巴老茅”来进行大致的概括,所以,当时学生对这些作家的作品和分析耳熟能详,对于近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择也或多或少会与之相关。在2003年推行新的课程标准之后,沈从文、朱自清、梁实秋等的作品频频出现,与之相关的文集便也收到了追捧。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沈从文的作品《边城》,八九十年代读中学的学生当时对这篇作品并不太熟悉,而近十几年来,该文选入高中,成为了必读文本,写作手法耳熟能详,其中描绘的风土人情也为青少年所接受,湘西凤凰也成为了青年人的旅游热点。
  青少年所阅读的对象大多是社会、老师向其推荐的篇目。这也是由于这些篇目常常纳入考察的范围之中,成为不得不读的作品。
  (二)青少年的阅读结构中自主选择的成分较少,主动阅读的动机和能力不足。从青少年的阅读书目来看,很多是通过课本相关、社会推介、影视传播获知的,作品的相似度较高。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单个样本中能体现出个人阅读爱好的比较少,个性特点不分明。
  在我们的现行教育模式和应试体系之中,长期都是在无形之中引导教师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实现以“教”而“化”成天下的“教化”目的。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例,小学时,教师在教学课文时,最喜欢问的问题是:应该怎样做?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得到什么启发?到了中学,教师必然会问到: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能够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到大学了,仍然免不了被要求挖掘作品的社会意义,寻找人生的哲理。可以说我们所要求的青少年阅读过程,始终是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的。
  那么,哪些阅读是对我们有意义的,哪些阅读是对我们没有意义的,我们在无意识中实际上都有一种明显的期待,期待得到肯定的答复。青少年读者迫切希望通过阅读了解并且实现社会期望,完成与社会主流意识的对接。因此,我们在青少年的阅读选择中可以看到明显的渴望认同的需求。如《哈利·波特》,是近年来在青少年中享有极高认可度的魔幻作品,其中体现出来的少年与恶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无疑对青少年成长中心智的启发有着一定的作用。作品每一集推出后报纸、杂志以及电影的强势宣传,与此作品相关的一系列解读和推介,使青少年阅读者对于这种魔幻背景下的积极进取人生充满着向往和肯定。青少年读者很容易在这样的推介中寻找到阅读的意义,因此也就将之归类为可以获得社会认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又进一步使作品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强化。
  而更多西方文学作品的认同就不太顺利了,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尽管意大利小说巨匠卡尔维诺认为博尔赫斯写作技法“创造了一种被提升到二次方的文学,又像是得出本身平方根的文学”[1],尽管高中新课程将之列入了读本中,但是其创作的主题意义“虚无”与现时代倡导的价值取向有明显的不同。当这部作品被评论隐晦地批评为“奇异”“神秘”时,无形中使其与普遍社会的价值观念隔离开来。这就使得青少年阅读者对于该作品的认同程度大打折扣,仅仅将之作为一种当代的一种文学创作类型来赏析,而并不能够完全接受来自于其中传达的怀疑主义精神特质。
  现在,各种报刊上的书评所推荐的图书种类繁多,面对的对象也各不相同,但是,主体意识下传媒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评价无形中影响到了青少年的深度阅读。
  (三)青少年的阅读时间被不断挤占,学业和就业压力之下需要更为轻松的阅读文本。现时青少年的课业负担十分沉重,毕业年级和高中阶段更是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标准化的考试中。如果要寻求精神上的放松,则必然需要轻松的流行文化参与进来。
  标志性的流行文化是青少年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内容为青少年打开了两条被封闭的通道:一条是实现个人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一条则完成了对于物质体验上的想象和提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作品往往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在青少年阅读者中获得认同。如反应青少年的困惑和痛苦的郭敬明作品《悲伤逆流成河》,帮助青少年幻想成功生活状态的明晓溪作品《泡沫之夏》《无往而不胜的童话》等,不需要深入地探讨,没有晦涩的语言,这些都成为了青少年缓解压力的快捷读物。
  这类轻松的阅读文本的流传通过网络的传播越来越迅速,同时,阅读类的网站也在迅速的发展,如晋江、起点等网站上单篇文章的点击人数往往号称过千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阅读者根据自己兴趣进行的点击,另一方面也是在网站编辑着力强推而形成的结果。
  二、引导青少年真实的阅读心理需求
  由此可见,青少年的阅读在较大程度上有赖于社会、学校的引导,有赖于主流媒体从报刊、影视和网络等不同渠道进行有意识的影响。如果能够通过满足青少年特定的阅读需求,就可能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健全的阅读结构。
  (一)社会与传媒的要求应当树立全面、系统、可持续探究的价值观体系,让每个人渴望发展的青少年能够从其中找到个人未来的位置和价值。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和变幻,都必然有一种群体的力量,这种力量反应在日常的社会要求和大众传媒之中。
  (二)莱恩·昂在其著作《达拉斯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2]中,曾从观众本身对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接受的角度,指出了观众不会单纯受制于那些意识形态的标准,他们会拥有自己的立场,这种立场使观众忠于自己的爱好和趣味,依据自己的标准和需求,来决定自己文化消费的取舍,这时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结构才是真正的文化结构。所以,在青少年逐步于阅读中形成个人元阅读技能的过程中,调动个人的阅读兴趣是使阅读能够持续深入进行的根本动力。
  青少年心灵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足够丰富开阔的空间,这既需要大众媒体有意识地、摒弃功利心态地进行引导,更需要在整个社会文化的领域形成独立探索的良好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
  [1]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35-36.
  [2]莱恩·昂.达拉斯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M].文化研究读本.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其他文献
摘要:纳税人诉讼制度起源于英国, 纳税人诉讼通过司法审查途径对公共资金支出行为进行监督,彰显了以私人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宪政理念。通过分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基本状况, 比较探讨纳税人诉讼的现状及发展,对推进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以及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纳税人;纳税人诉讼;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D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
期刊
摘要:本文就寓言的语境内涵归纳总结,对其常用的修辞在表达时不同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寓言语境与修辞的探讨对教学工作的意义,充分挖掘寓言的教育功能。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鉴赏、习作应用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寓言;语境;修辞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
期刊
摘要: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环境形势下,综观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德育情况,德育整体实效性不高,本人就如何通过创新德育工作者观念、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等途径来提高我省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实效进行探讨,以较好指导大中专院校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大中专院校;德育工作;创新思维;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
期刊
摘要:鸦片战争后,新教传教士采取翻译书籍等途径,大力输入和传播日本等西方国家文明的法律思想,为清末法律改革提供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本文拟从林乐知翻译《文学兴国策》的历史背景、译本的主要内容、《文学兴国策》的重要性与局限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更好地认识晚清传教士在中国“资治”日本法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晚清传教士;日本法律;清末法律改革  中图分类号:DF09
期刊
摘要:我国有2亿多在校学生,其中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后,经常会造成家长与学校在责任、赔偿等问题上的纠纷。本文从两则相关案例入手,对未成年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法律责任;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
期刊
摘要:桑地亚哥是硬汉精神的代表,更是海明威的化身。经历曲折、背运、梦想成为“冠军”及擅长运动、嗜好打渔与饮酒和喜欢亲近大自然是桑地亚哥与海明威人生历程、生命理想及个人性情的共同。体格健壮、遍体鳞伤和对个人视力的关注是二者外貌体征的形似。英勇、冒险、自信、敢于改写命运等“硬汉品质”是“老人”与海明威的神似。由此,自传、塑造英雄及反思命运中,海明威通过桑地亚哥对个人身世及精神进行投射,也对自己和众生精
期刊
摘要:《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它融合了作者早年时期的众多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及其青年时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试从存在主义的三个理论层面分析其存在主义倾向的表现。  关键词:存在主义;荒谬;选择;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毛姆是20世纪文坛中“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在他长达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
期刊
摘要: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管理创新学科,如何把这门学科知识学好、用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用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是关键。本文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调查研究,掌握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提出对策建议,以形成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制,完善中国特色刑罚执行制度,降低刑罚执行成本,提高刑罚执行率,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
期刊
摘要:“地名是专门指代大大小小的地域的语言符号。” 街道名称既是地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语言中富有内涵的专有名词,与人类生活环境、城市建设息息相关。济南市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有其鲜明的城市自然、人文特色,并在城市街道命名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济南市街道名称的地名学及语言学分析,为济南市街道命名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街路名;语词特征;命名建议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刑事人身检查(也称刑事身体检查)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对被追诉人及相关第三人(被害人、证人等)的身体进行查看或提取某些物质,从而审查、判断案件有关事实的行为。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相关第三一身上提取血液、精液、毛发、指纹等证据对侦破刑事案件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人身检查又会直接侵犯被检查人的隐私权、身体权等基本宪法权利,如何平衡打击犯罪的国家权力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