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美多巴与普拉克索联合用于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8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
【机 构】
: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美多巴与普拉克索联合用于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将78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拉克索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均明显较优,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以美多巴+普拉克索进行联合治疗可实现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硝普钠与酚妥拉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37例给予硝普钠治疗为硝普钠组,另37例给予酚妥拉明治疗为酚妥拉明组,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硝普钠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总有效率为89.19%(33/37),高于酚妥拉明组的70.27%(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验证微型快速成型导板辅助经后路寰枢关节突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及偏差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2例受试者寰、枢椎CT连续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10.01重建后导入UG 7.0设计偏差检测板及枢椎后表面互补基板。用桌面3D打印机器制作颈椎及导板模型,利用导板、直径3 mm克氏针在3D颈椎模型模拟置钉。最后利用游标卡尺在偏差检测导板上测量出钉点距X轴、Y轴位移,克氏针置入长度,并与计算机测量数值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连续性血液透析与间歇性血液透析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不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2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方式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实施连续性血液透析,对照组实施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肌酐、血气指标、并发症等临床观察指标,并运用SF-36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心理健康、社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尿路结石组成分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结石组成成份进行分析,将结果与红外光谱法分析的结石组成相比,计算双源CT分析尿酸盐结石、非尿酸盐结石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判断预测结石的准确性。结果30例泌尿系结石中尿酸盐类结石10例,非尿酸盐类结石20例,尿酸盐结石、非尿酸盐结石在140 kV能量下CT值分别为(312.5±55.5)HU、
目的分析孕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ATDs)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出生5~7 d,且新生儿母亲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10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状态以及开始服用甲状腺药物的时间进行分组,分析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06例中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50.00%,其中甲状腺功能低下占47.17%,高甲状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血钙及血磷水平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48例,分为透析组88例和非透析组60例,比较两组间各生化指标及左心功能指标的差异,按四分位数法将所有患者血清FGF-23水平分为4个等级,比较各等级间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FGF-23与心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透析组FG
目的研究分析巩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80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分别于术前、术后1 d、7 d、30 d、90 d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DES)、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等检查。结果术后1 d、7 d,两组DES评分增加、 SIT增加、BUT缩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PP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8例PP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患者发病年龄为(48.9±18.0)岁,男13例,女5例。5.6%的患者在发现肿瘤后才出现周围神经病症状,94.4%在出现周围神经症状后才发现肿瘤。诊断出PPN时,33.3%肿瘤已出现转移。从出现周围神经病症状至发现肿瘤时间为(16±7)个月,患者多为慢性隐袭
目的探讨预测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462例作为实验组,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健康儿童5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新生儿黄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性别、体质量、牛初乳、出生时窒息、产妇年龄、孕妇职业类型及母亲职业比较差异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