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何以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新时尚“标配”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娱乐形式日益多样化,去打卡看展,正成为许多年轻人新时尚的“标配”。
  有业内人士表示,年轻人爱看的展更多的是新奇特和小而美的展览。而年轻人爱看展的背后,也隐藏着新经济的密码:一方面,设计展、IP展等新展览方式的出现,给年轻人线下聚会带来了兼具参与感与体验感的新选择;另一方面,随着消费方式的改变,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和购买力的年轻人,对精神消费的需求也在增加。
  為什么看展火了?记者采访了几位看展爱好者和业内人士,试图解码会展新经济密码。
  “内行”看门道:积累越多收获越大
  在上海从事设计行业的洁夕(化名)同时也是一名策展人,“之前比较喜欢当代艺术、新媒体和建筑相关的展览,每年都会去观看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毕业展”。
  如今,她更喜欢去博物馆看一些特展,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传统服饰展、杭州丝绸博物馆的婚纱展等,“看一次就当上课”。
  与大学时喜欢看展不同,洁夕觉得,比起几年前自己看展只是为了看个热闹,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学习的心态,比如站在艺术家角度思考如何去创作、如何去表达,作为策展人如何去呈现好的展览。
  身在上海,她能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数据显示,2020年8月—2021年8月,全国共有展览项目2.9万个。其中,上海市展览项目数量多达4730个,居全国榜首。
  和洁夕相似,网友“小李老师”爱好看展也与工作相关。在杭州从事文旅行业的他更偏爱文博类的展,每两周至少看一次展会。他喜欢避开看展高峰,与展览进行更深层的连接。
  据他观察,从人群来看,文博类的展览,女性占多数,地质和古生物类的展览,男性居多;从年龄层来看,文博类的展览,35至60岁的人最多,地质和古生物类的展览,25至35岁的人最多。
  对“小李老师”来说,看展就是在读书和看论文之外,一种专业、专题性知识的补充输入渠道。他认为,博物馆的展览,多半是专题性很强的,这就要求观展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本身积累得越多,收获就会越大”。
  “外行”看热闹:从不同视角看生活
  洁夕身边也有很多热爱看展的朋友,这些朋友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卡拍照,好玩儿、好看就行;另一种是偏专业一些,对策展、作品有热爱和研究,或者本身就是该专业的从业人员。
  她的朋友麻袋(化名)就是前者,“我就是想让朋友圈的人,看到我是个拥有丰富多彩人生的人”。
  与“小李老师”不同,她的看展偏好更倾向于设计和时尚类的展览,相对比较轻量化,“快闪”居多。除了自己所处的杭州之外,她还经常去上海和北京看展,“北京给我感觉是‘烟火气’,上海就是‘网红质感’”。
  作为一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她觉得看展更多时候是一种碰撞,寻求新鲜的灵感。但她发现许多看展的人都是去拍照打卡摆pose,很少真正了解展览背后的故事。
  “有些展就真的是被卖家秀骗去的,比如6月份我去了一个赛博朋克主题的展览,进去就是一些灯光元素、雕塑人头、金属折射、LED大屏幕的堆叠,所谓的想象都停留在现在,完全没有未来世界的感觉,好像潮流的元素堆起来,就可以卖门票了,还有很多网红在里面拍照,一拍就是半小时。”麻袋说。
  另一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菲菲(化名)是四年前来北京的,经常和朋友一起相约打卡。对她来说,看展可以从不同视角看生活,还能提升自己的审美。目之所及,她看到更多的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大家抱着类似的目的,穿行在一个又一个展览中,感受不同审美之间带来的碰撞。
  新需求促使会展行业的升级和进化
  年轻人看展的火爆情况,也引发了行业的关注和思考。
  有业内人士认为,看展之所以成为年轻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拉开了许多人与现实的差距,而新奇特、小而美等展览的兴起,增加了更多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就像“剧本杀”一样,成为年轻人线下聚会的更优选择。
  当下的年轻人面临着日渐沉重的升学、求职等压力,亟需情绪释放的渠道,看展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释放内在焦虑的方式。
  此外,年轻人需要个性化的社交平台去展现自我,通过在社交平台发布看展信息,寻找有相同爱好的人,以展览作为共同话题,人与人之间就建立了联系,这些都会给人带来愉悦的社交体验。
  年轻人的看展需求,也促使会展行业从传统专业化模式转型新会展,实现跨界与融合。
  杭州会展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健认为,会展转型创新,不仅仅是展会举办形式的创新,还要站在产业体系建设的层面,探索展会模式创新,通过服务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协同。
  李健表示,以杭州为例,其办会优势除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外,还拥有丰富的数字新消费相关的场景,这里的消费人群、消费方式以及新兴产业更容易被接受并推广。
  李健表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更多优质的会展项目落户杭州,三省一市的会展合作,也有新的增长,再加上杭州本地涌现出了一批如ADM展这样的新会展IP,而这些层面的创新,就需要会展主办方将会展活动与数字经济、新制造、新消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产业紧密串联起来,通过展会的平台,促进产业间、行业间联动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2021年10月,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华诞.rn1921年秋,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也证实了中国存在非常发达的远古文化.
期刊
微信公众平台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下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存在教师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受程度较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对自媒体的约束性不强三方面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优势,教师要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创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内容,保证推送方法的科学性,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没有硝烟的战争”日趋激烈,思想领域的争锋及较量从来不会消失和停止,将面临更多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在网络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对网络文化消费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探讨“00后”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新特点,寻找有效的行为引导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舒适的消费环境、独具特色的消费产品,一些国家的都市吸引和集聚了来自全球的消费资源,发展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它们有的引领全球消费潮流,有的文体消费持续繁荣,有的独辟蹊径创新出彩,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9月27日至10月5日,新一季的巴黎时装周举行。时装周期间,92个品牌举办了时装秀和线上线下发布会,其中包括近70场实体展示活动。作为世界时尚之都,巴黎不仅是时尚产品设计中
期刊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十三五”期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浙江省再次获得优秀等次,并首次排名全国第一。  提起浙江,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江南水乡、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的确,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55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位列全国第4。  这样的省份还需要节水吗?  “虽然浙江总体不缺水,但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布局并不匹配,沿海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占全省2/3以上,而水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日益优化,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本文立足于中职教育实际,对中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存问题和成因予以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路径.以期通过不断提升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中职院校和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微课是近些年产生的一种全新教育手段,具备时间短、内容精简以及方法灵活的特点,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复杂知识点,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故而受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喜爱.本文在阐述微课的含义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微课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几点应用策略.
当了近30年村支书的三爷老了,竟连过去经历的一些大事都记不得了。“要是三爷还记得当年和姜书记交往的经历,该有多好啊!”一说起老来糊涂的三爷,村民们无不这样感叹。  40多年前那个初春的早晨,三爷起了个大早,驾着村里那辆双辕马车,接回了从外省来下乡插队的7名知青。他望着一个身材单薄、一说话就脸红的小伙子,不由得心生爱怜,心道:“还是个孩子哪,这身子骨能扛得住农活吗?”  經过了解,三爷晓得了这小伙子
期刊
作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英国伦敦有许多独具魅力的消费场所。老牌高端百货商店哈罗德、福南梅森,举办重大足球赛事的温布利球场、斯坦福桥球场,颇有英式“烟火气”的诺丁山集市、考文特花园……都令人流连忘返。其中,伦敦西区的剧院可谓一大亮点,是伦敦文化消费的一大支柱。  《狮子王》《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剧目脍炙人口,到伦敦西区现场观剧既是不少本地人的重要娱乐休闲方式,也是许多游客的必选项目。据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