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方铸成功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ame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雪未到,人心皆倒。人们常说:“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然而,就在不久前,一场虚张声势的风雪将所有人“吓倒”。当树木傲然挺立、待发新芽,动物奔跑竞赛、嬉戏打闹时,自视高等生物的人们大多已屯好粮食,窝在了自己温暖的小窝里,“期待”着一场虚无的风雪。我似乎才明白《论语》所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开篇摆明观点,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将挺立的树木和嬉戏的动物与人作对比,观点鲜明。“期待”一词,反讽意味十足,强化了对比效果。)
  我敬仰南极工作人员,他们正是用磨难打磨出坚韧品质。
  茫茫冰原之上,诗人犹叹:“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南极科考人员,哪怕狂风骤起,泼水成冰,照样坚守在科考站。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因为为国争光的责任在他们身上担着!因为任重,不畏风寒!(南极工作人员的例子举得十分巧妙。)
  我崇拜“雄心志四海”的郎平,多少痛苦,只为献出一份力量,完成一件似乎失败早已成定局的任务。
  千万次针线缝合,千百次手术刀划过,手术没有打败你,你忍受伤痛,带领困境中的女排走出绝望,你的坚韧让我们铭记。因为承担,何惧磨难!(先是因为任重,不畏风寒;接着是因为承担,何惧磨难。呼应式的段尾既能点题,又进一步提升文章的深度和思想。)
  我赞扬司马迁。他忍辱负重,写下名作,千古流传。(举司马迁的例子,使得全文的总基调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达到高潮。)
  他被处以宫刑的痛苦无人理会,众人只有嘲笑,但他不顾众人嘲笑,用行动告诉我们唯有磨难之后,方显英雄本色。没有风雨,怎见彩虹!(在任重和承担之后,因为彩虹而去经历风雨,因为追求而去奋斗,是境界的提升。)
  这些我所敬仰崇拜的人,他们面对风寒、磨难、伤痛,不是退缩,而是凭借坚强的毅力去成就辉煌。而如今,面对冷空气的到来,几乎所有的通知和报道都告诉学校、家长、孩子:风雪太可怕了,所有有可能受风雪影响的地区的學校也都被要求中止正在进行的考试,学生们也纷纷回家避寒。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相关部门的这一行为虽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但是,温室中的花朵终究难以在无遮护的条件下生存。学校面对这样的要求只是很随意地让学生回家,错过了一个给孩子一次正面的生存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机会;学生也抱着欣喜的心态回到家,殊不知这是一次变相的退缩,助长了一份懦弱,抛弃了珍贵的坚强品质。(举例之后,对材料进行集中的回顾总结,并再次摆明立场,条理清楚,逻辑明确。)
  《荀子》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何况我们还有生存这份大任呢?岂不谓任重,生活亦长,岂不谓道远?既已如此,何不如同古人般弘毅?(引用古人的经典名句,增强了厚重感,阐述道理自然令人信服。)
  不论面对风寒还是磨难,弘毅方铸成功!(结尾干净利索,简单有力。)
  点评
  从风寒到磨难到伤痛,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精神的升华和品格的提炼。由小见大,忍受磨难,锤炼自我,是谓弘毅精神;由此及彼,联系古今人物,反省自身,我们需要弘毅精神;由果溯因,此种教育的缺失,是社会和教育的问题,需要冷静反思。文章具有层次感,且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点明主题,令人信服。此外,文笔流畅,较有文采,首尾呼应较为到位,并且每个举例的过渡都单独列段,结构更整齐,也更有层次感。
其他文献
写作路上,我们和你一起前行  作文偏题、跑题了,该怎么办?文章不新颖,无文采,该怎么办?人物形象不丰满,论据无说服力,感情不真挚,该怎么办?面对种种问题,你该怎么办?别烦恼,别沮丧,我们和你一起前行。你的问题,就是我们编辑的方向。我们诚邀一线名师来为你开坛讲学,指点迷津,用最实用的技法、最合理的体例、最丰富的内容回馈你对我们的信任,助你在写作路上大步向前。  素材大网,我们和你一起编织  “巧妇难
期刊
在古代,称一个人为“笨蛋”和智商毫无关系。“笨”最先指竹子去青皮后留下的白膜,可作造紙的原材料。因为史书要在用“竹白”造的纸上书写,因此后人就把史书称为“竹白”,即“笨”。魏晋时期,豫章太守史畴因“大肥”而被称为“笨伯”,“大肥”即指身体肥大,行动不灵巧。此时的“笨”已经转义成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没有和智商低下联系在一起。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葛洪认为,“笨人”是指那种见识浅陋,谬误百出,又不
期刊
【名家范文】  所谓“贵族精神”  □沙培宁  教养是“贵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少人看来,贵族的教养就是追求功利,就是拥有奢华的生活,就是注重地位,非常势利……其实,真正的贵族教养全然不是这样。  教养离功利很远。一位教授在研读了犹太人的历史后颇有感触地说:“我最吃惊的是他们对纯粹知识的热爱。他们对钻研考古、希伯来古文字等纯学术研究的人给予最崇高的敬意。这恐怕与犹太人能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商人
期刊
我喜欢坐火车。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喜欢火车的汽笛呜呜地叫着在田野上奔驰,我喜欢火车的烟囱喷着白雾穿出青翠的山谷,我喜欢火车隆隆地震响着驶向红红的夕阳。小时候妈妈就经常背着我坐火车到外地去看病。  在火车上,妈妈从不买饭吃,她总是在家里就准备好了路上的饭。妈妈吃馒头夹咸菜,用一只缸子喝列車员送的开水。我也是吃馒头,可是我不夹咸菜,妈妈要我吃装在玻璃瓶里的带鱼或是肉末炒雪里蕻。更多的时候妈妈让我吃带鱼,
期刊
王加法进入教室,就感觉到了同学们眼光的异样。  他下意识地放低目光,瞬间有一种不敢面对的恐惧感,后背也紧了几下,而且有些发凉的感觉。他快速地走到放着自己名字的桌子前,坐下,掏出教材,才长长地从鼻子里出口气。但他还是感觉有些心虚,这缘于他上次课的请假。听说,同学们一次捐了60多万,而他却没有参加,更没有捐款。这样想来,他就觉得其他同学会不会以为自己怕捐款才请的假。  赵老师讲完课后,王加法就站起来说
期刊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写作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是要认清作文写作“道”与“技”的辩证关系。  一、要会“悟道”  高考作文写作教学的“道”,指高考作文写作中涉及审题立意的一般规律。要写好作文,首先要会读书,能够“悟”出一点读书的规律;其次要会作文,能够“悟”出一点“为文”的规律。高考作文写作教学的对象是高中生,那么教师就要“悟”出一点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方能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
期刊
随着小镇第一座工厂的诞生,孩子们的印象中,那双“眼睛”一直是憂郁的。  小镇临山,山顶上有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塔楼。据镇上的老人说,战争时,塔楼曾多次起到了观测敌情的作用,可以说是小镇的一双“眼睛”。父辈们小时候最喜欢爬到塔顶,抚摸它粗糙而发亮的“皮肤”,或仰望湛蓝的天空,或俯瞰美丽而富有生机的小镇。炊烟袅袅,绿树成荫,小溪清澈见底,而那双“眼睛”一直满含笑意……  孩子们并不相信以前的小镇是那么的富
期刊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先生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以及身为钱钟书先生的夫人,被称为“最贤的妻”,与钱钟书的一生是彼此成全的典范。杨绛先生遗体于27日在京火化。遵照杨绛先生遗嘱,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杨绛、钱钟书家中所藏存珍贵文物字画,已于生前全部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期刊
■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者往往从分析小说的其他元素入手来考查小说主题。那么,理解小说主题时,我们该如何入手呢?  一、知人论世  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即结合作者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理解小说的主题。因为作者的身世、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必然反映到作品的主题里,生活的磨炼和思索使他们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观察与体验。可见,要想把握小说的主题,我们必须了解作者的
期刊
【技法梳理】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要透过展现给我们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现象,去触及反映事物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的本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认识的质的飞跃。写作时,如果我们能够在审题和构思上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能让文章更加深刻。  一、细致入微,由小见大  由小见大,就是通过小事可以得出大道理,或透过局部看出整体。写作时,我们对所刻画的对象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进行描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