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抓好人才振兴“牛鼻子”

来源 :农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dongjia1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当前,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因此,乡村振兴首先要落在人才振兴,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要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用好“人”的因素,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我国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愈发凸显。可以说,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
  日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有关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开发乡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含国有农场农工)科技文化素质,按照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实施要求,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抓重点、抓要害、抓落实,树立系统观念,注重统筹协调,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提升能力与延伸服务衔接,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与要求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意见》还从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此次《通知》提出,要围绕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重点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有效支撑长江“十年禁渔”;四是着力促进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五是全面支撑乡村建设行动。
  《通知》指出,围绕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作用,整合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强化教育培训质量效益提升,加强培育成果示范推广,发展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具体工作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是实施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培训任务及时落实到位,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扩大培训覆盖面。紧密围绕各地主导特色产业,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鼓励各地按产业开设专题班。根据人才发展需求分层开展培训,农业农村部主抓领军人才培训,省市抓好示范性培训和区域性培训,县级重点抓好生产管理服务和技能培训。依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结合农时分段开展培训。坚持训育结合,强化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受训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实施好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加大高职扩招政策宣传力度,鼓励高素质农民报考职业院校,积极争取学费减免等补助政策,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支持涉农高校探索定制定向培养模式,满足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的需求。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能力。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百所优质校资源,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推介本省人才培养优质校,聚集更多优质资源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三是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形式手段。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训内容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优选授课教师和精品教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质量效果。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对台农业园区、科技小院、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平台和基地设立实训基地,培养用好农民讲师,大幅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鼓励农民自主学习。统筹用好区域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提倡学优学先,本地资源不足时可开展跨区域学习交流。继续与妇联组织联合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训,与共青团组织联合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推介,与科协组织联合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推进融资担保培训,可根据实际需求开设专题培训班。
  四是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同时开展摸底调查、培训组织、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开展面向农民的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发挥科技优势,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訓基地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引导市场化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有序规范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市场主体培训行为。   五是示范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积极申请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促进高素质农民更好发展。系统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好经验好做法,搭建各类成果展示和典型交流平台,办好农民教育培训论坛和农民技能大赛。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帮助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继续遴选推介优秀学员、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评选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和受欢迎培训机构,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学优争先,积极弘扬“学习光荣、素质高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
  涉农高校要在人才振兴方面主动发挥积极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利根表示,作为创新科技的“孵化地”、优质人才的“责任田”,涉农高校应把握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与高质量涉农人才供给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既要大力培养知农爱农、能够支撑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又要“再回炉”培育致力于乡村治理、农业农村服务、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领军人才,通过人才输出与人才回炉的双向培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据此,陈利根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加强价值引领,让“耕读”情怀点亮大地。耕读传家,不仅是中国人家族基因的延续,也帮助中国社会创造了富足的物质基础、延续了文化传承。“耕”与“读”对于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特殊含义,甚至可以看作是高等农业教育“农科教结合”办学理念的精髓。“耕”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俯下身子、亲近大地”的爱农情怀,练就的是学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素养;“读”也不仅仅是为了读书应举,而是在读的过程中立志、修身、立德,不断强化学生“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意识,激发他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涉农高校应把耕读教育作为涉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开设农耕通识课程,充分发挥耕读教育在价值引领和塑造中的作用,阐释传承农耕文化。一方面,着力构建农业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编纂开设“大国三农”系列教材及专题课,优化耕读教育系列课程设置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强化耕读教育基地建设,开展生产认知课和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探索引导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生产实际,以耕读精神点亮大地,让青春之花在希望的田野绽放。
  其次,面向重大需求,用创新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农业科技引擎。当前,面对复杂、多元和不确定的全球发展形势,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这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核心技术的攻关、突破与创新,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迫切。作为“三农”人才的聚集地和前沿技术开发的策源地,涉农高校应在引领技术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中发挥先导作用,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协同创新氛围等方面下功夫,致力于培养智慧农业的“探路者”、种业翻身仗的“生力军”。在学科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水平,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农业智能装备、生态修复、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实行农科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水平。在平台建设上,要加大农业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团队及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力度,构建氛围融洽的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机制。此外,在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中,除了加快提升“最初一公里”的原始创新能力,还要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科技成果转化,将创新成果与乡村振兴需求紧密对接,让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第三,应对新产业新业态,让多元人才激发振兴活力。当前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向“三农”,四通八达的网络向农村延伸、移动互联的手机成为了农民的新农具,在这样的背景下,涉农高校应该紧跟形势、因材施教,宽视野、差异化地培养人才,在培养农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实用技能人才。也就是说,既要培养能创新的“田秀才”、懂技术的“土专家”,也要培养善经营的“农创客”、有技能的“新蓝领”。宽视野、差异化地培养人才,一方面要突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实现产教融合,构建校地、校院、校所、校企协同服务农业产业新模式,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共建、共享、共管的育人平台,让相关主体深度参与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全过程,共同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充分耦合,并且在對接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业农村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中,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专业设置、充实师资队伍、孵化创新创业成果,才能真正蓄起人才之水、养活发展之鱼。
  第四,做好“回炉”培训,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在培养乡村振兴“增量”人才,引导优质人才投身“三农”、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三农”的同时,涉农高校还应做好乡土人才的“回炉”培训,精细化、专业化、定制化地帮助乡土人才长才干、增技能,充分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在具体做法上,涉农高校应充分发挥优势,一方面加强现代农民培训,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地方培训致力于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研究的相关人才。另一方面,依据不同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能型人才培训,突出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高度融合。与此同时,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培训,进一步增强乡村基层干部的现代化农村治理能力,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其他文献
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旨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该工程重在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短期内不是很显著.市政给排水工程多在城市范围内,会受到诸多
我国经济在飞速的发展,推动着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加剧了各行各业的竞争.在这竞争激烈的市场下,每个企业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要在当下市场生存,那就要懂得这个市场的生
直升机使用期间可能出现故障,需要予以维修,以减少故障,延长寿命,降低直升机更换的成本.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直升机维护作为研究要点,对维修人员的培训,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文章
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钢筋是重点环节,与建筑质量密切相关.为此,作业人员应当对钢筋施工技术要点加以掌握.基于此,文章以某房屋建筑工程实例为依托,对该建筑钢筋工程施工
本研究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蒿坪站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为材料,采用菌丝团和根组织分离法进行真菌分离,并用ITS序列分子鉴定;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年久失修的房屋建筑的改造利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房屋建筑加固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全球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房
因垃圾焚烧处理的优势十分显著,如减量化及无菌化、资源化等较为明显,所以应用开始越来越广泛.垃圾焚烧过程,一种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就是焚烧飞灰,该种飞灰中的重金属及盐类、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重金属镉进入土壤,致使土壤中重金属镉超标,从而导致农作物中镉含量超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重金属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已成为目前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增长迅速,在国家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全国有70%—80%的国家级贫困县首选食用菌并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其中,陕西省柞水县、吉林省蛟河市和黑龙江省东宁市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发展木耳产业,让小木耳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关键词:特色农业;木耳产业;脱贫致富;产业振兴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食物中的肉、蛋、菜、菌等食品越来越多。其中,味道鲜美、营养丰
篮状菌属真菌在空气、土壤中分布广泛,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工业酶及色素生产菌,有些则可以引起食品的污染变质,还有些种是引起浅层或散播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如马尔尼菲篮状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