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的香气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水也是暂住在格子里呢,我踩在石板路格子上面,心里这样说。
  大雨过后,石板路格子里留了深浅不一的水渍。我这几天心里长出了一个“无常视角”,看什么物和事,总要想,明天它就变化了嘛。
  从山上流下来的水穿沙裂石跌入湖中,在没有月光的夜里,只听到连绵不绝的噗咚噗咚声,那么大声,不想听到也很难啊,那么大声,这夜是多静美。
  在一盏一盏的八角路灯下,我与其他百余人沿着湖岸铺开,彼此无言,各自慢行。
  我们正在练习一种行走。每个人都被要求禁言、用心去觉知自己脚步的一停一动。这种练习的目的是向内观照自己,增强觉性,从而好好跟自己在一起活在当下。
  这是在山中的最后一夜。我忽然有了顽皮之趣,沿着路格子直线一步一跳,脚上是一双北京布鞋,像个孩子一样自己偷偷开心。
  迎面走过来的年轻男子看着我忍俊不禁地笑,我也看着他的脸笑了。
  我俩都犯禁了。我们已经把心从自己身上移到对方身上,还用笑来说话了。可是心情挺好的。
  大家各种犯禁很多,昨天晚上,威严的事务长气得在沉默中爆发,让所有犯禁者自觉去跪下忏悔。那时候地上呼啦啦跪了一片,迟到过五分钟没上去跪的我,真是心虚啊。
  究竟这样的严格训练有无用处呢?我是在下山之后才真正觉悟,它引我找到丢失的一把钥匙,我拾回来打开了一扇窗。
  下山的当天,我五点左右醒来。
  在过去的七天里,每天凌晨四点五十分我就被打板声敲醒。我睡眠很浅,总在那板声于遥远处隐约响起第一声时就灵敏地听到,“咚”一下从床上弹起来。
  今晨无板声了,我还是按时醒。
  窗外走廊里有人说话,跟着箱轮拖过地面的声音。有早起人开始赶路了。
  我起床洗头洗澡,换上在山中七日不便穿的鲜色衣裳。樱花红和黎明蓝上衣,破洞牛仔裤,镶着金色装饰钉的黑靴子。
  我恢复了平日旅行的模样。在山中与世隔绝地练习并不是目的,回到尘世里,在滚滚尘埃中以所习不断擦拭自己的心镜才是目的。
  八点到了县城高铁站,我的车是九点半开的。
  “你可以改签早一点的啦。”司机善意说。
  路上我已经知道,他是个爱喝茶的年轻人,说喜欢那种慢慢挑壶、烫壶,慢慢煮茶的宁静。
  我说:“不急。到了广州也是等,飞机下午四点的呢。”
  我此时觉得,五月初旬的早上这么好,在哪里它都很好,在这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小站它也特别好。
  “那你可以在这里吃些早点。”司机指着边上的铺子。
  “好的。”
  我拖着箱子走到那间简陋的铺子,悠悠然看了一遍它墙上的早餐单,又去看另一面墙上的午餐单。其实我不需要知道午餐都有什么,但是那红色的纸上写着大小不一的毛笔字,看着也是很有趣。
  微胖的老板正往一盒蛋肠里浇浓褐的酱油,是很便宜不甚体面的泡沫饭盒。
  我走过去说:“我也要一份蛋肠,但不要酱油。”
  “不要酱油?”他有点怀疑和惊异。
  “对,不要酱油。”又看到桌板上摆着一排不甚雅观的一次性塑料杯子,“这是什么呢?”
  “豆浆勒。”
  “那我再要一个豆浆。”
  由于非常不着急,甚至要借这个铺子享用我的时间,我舒缓愉快地和他说着话。老板虽然忙得手脚飞舞,但也用同样的友好答应我。
  坐在露天下,眼前光秃秃有点尘土飞扬的车站广场,没有我所居住的欧洲城市那种满眼绿色的清宁优美。高低不平有点油腻的桌子和快消食具,也没有吊满鲜花的咖啡馆的那种精致雅趣。
  但此刻我有一种“当下最好”的觉性,而且,阳光那么明亮,心情也要明朗才是对它的尊重。
  我很满足地开动装在泡沫和塑料里的食物,蛋肠没有酱油,入口之后我才明白老板刚才为什么疑惑。
  老板过来问:“味道好不好?”
  “挺好的呢。”
  “真的吗?”他好像松了一口气,“我还很担心,因为我们肠粉和煎鸡蛋不放盐,没有酱油一点味道都没有啦。”
  “挺好的,食物的原味就很好,这餐是最好的。”我笑道。
  “啊?”老板以为我开玩笑,也嘿嘿笑两声。
  其实我是有感而发的。
  前几日小音请我在一家古雅的餐厅吃饭, 那里菜名也取得朴雅,青芥拾春,金英翠萼,碧水甘露……盛在漂亮盘子里,由温俊的服务生端上来,每道都模样精致,滋味鲜美。
  吃完我摸着肚子说:“回国这几天,这餐是吃得最好的。”
  小音听了很高兴,“你喜欢就好。我带我爸来这儿吃,他吃到好吃又抱怨贵,如果带他去吃便宜的,他又嫌不好吃,反正不管带他吃什么,他都挑毛病。”
  我不便发表意见。
  “我叔叔就不一样,每次我请叔叔吃饭,叔叔都是说,这餐最好,他永远这餐是最好的。”
  叔叔是比爸爸会说话的叔叔,当时我是这么认为的。现在我才懂叔叔是个智慧的叔叔。当下咀嚼的这口食物永远最美味,无论粗细。
  十点十分我已经站在广州南站。
  现在我要说说我平常赶路的样子。
  我走路总是嗖嗖带风疾步如飞,虽然我是个腿短的人。
  这速度是“赶”出来的。常常把自己弄得行色匆匆,搭地铁每次都需要用跑的,赶飞机,也常常赶到断气,穿着高跟鞋在机场跑到快休克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久而久之,我走路怎么都慢不了。
  “慢慢走,欣赏啊!”
  我常常听到朱光潜先生无奈地冲我大喊。
  不过这会儿我还带着在山上慢行一周的惯性,便不急不忙走下站台,双眼含笑寻找地铁方向,用舒服的节奏走到地鐵口——这是我第一次如此从容、心底轻快地去坐地铁,即便身边人来人往地拥挤,不时还要躲避匆匆撞过来的人。   这是一种新鲜而惬意的体验。我有去的目标,但不用焦急,不被身边杂沓的人的河流裹挟,不是机械往前迈腿,而是心有余暇地觉知自己踏在地面的每一步。地面高低变化、材质相异带来的不同触感,穿透我的靴底,真切地从脚底向心上传。
  我被无数人夹在道路之中,却安然地和自己在一起。
  我发现,这样的我,心很柔软。
  在买票的机器前,我平和地等着前面衣着朴素的大婶,她遇到一些麻烦。她茫然转头,不知对谁隔空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方言。
  我上去照着显示屏上的提示,耐心帮她购票,跟她说钱要一张一张放进去。
  “其实我也是第一次买。”我笑道。
  在国内我自己坐地铁的次数几乎是零,广州也是多年未来过,我跟她一样不熟悉这机器。
  等轮到我,抽出五十元现金,抬头一看,嗯?只收五元和十元的。
  “怎么办?我只有五十的。”我嘀咕,但没有烦躁或抱怨。
  “可以微信支付,你能微信支付吗?”后面有温和的男声说。
  我没回头,但声音告诉我他是高个儿。
  “可以呀。”
  我有个微信账号,但几乎不用,手很生,还要国内一个手机国外一个手机的网操作。
  后面的人耐心候着,温和的声音带着笑,在我头顶上指导:“这儿,点这儿,嗯?要先退出来吧,对,这个码,可以了。”
  付好钱,咔哒票掉下来,我伸手去挖。
  “这就是票吗?”我很无知地问,手里是一个绿色塑料小圆牌,跟打麻将的钱码似的。
  “对,这就是票。”那声音带笑的,还是不紧不慢的温和,没有任何对我的评判和不耐。自然得理所当然,像我刚刚对待前面大婶一样的态度。
  我依然没有抬头看他,却能感到他的亲善笑容。也许他有事急着赶路呢,却陪我慢下来,使那几分钟的当下也很美好。
  多平常的旅途之事啊,但我会长久地记得他暖温的笑音。
  在通往白云机场的地铁上,我手扶杆子站着,車里九成的人在看手机。站着看,坐着看,蹲着看,拉着吊环看,靠着栏杆看。
  不玩手机的,除了我,还有两个孩子,在和他们的父亲打闹。父亲蹲在地上,佯装抢孩子们手里的玩具,两个孩子轮流跟他交手,笑得咯咯咯。男孩子略高,矮一个头的女孩子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脸上画着几朵红花瓣和绿柠檬片儿。
  还有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背着包,独自坐在椅子上骨碌碌转眼睛,和我一样目光有些新鲜。
  我注意到这一路的地名都取得甚好,石壁,洛溪,人和,龙归,光看字我就生起下车游逛的欲望,很好奇叫这样好看名字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说,我这样目光四游看到的东西比他人在手机上看到的有趣或有用,但当我在车窗上看到自己模糊的面容时,我是笑得嘴角和眉眼都弯弯的,同时内心也流溢着轻喜,虽然我不知站在这拥挤的车厢里有何可欢喜的。
  到达白云机场是十二点多,离办票还有两小时呢,这当然是我第一次提前这么多到机场。
  但为什么机场只能是匆忙出发和疲惫到达的地方呢,为什么机场本身不可以是漫游的地方呢?
  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站在“时空隧道”前面。
  这是地铁出入口,滚动梯被设计成太空舱的模样,灯光奇丽变幻,里面还有艺术展。
  设计和建设这个时空隧道的人们,显然也同意机场是可以漫游的。
  人们从舱口匆匆进出,形色各异。有一个男子却久站在“时空隧道”四字下面高声打电话,地上扔着他的一只显眼的红色袋子。
  与遥遥站在他对面的我不一样的是,他在对着电话吵架。我微笑看着人们在他们的时空中流动,可能并无人留意,踏出那一脚,那时间过去了。吵架的男人也没意识到,吵出那一句,那时间过去了。
  我站在这时空隧道,像河岸天空中的一朵云,旁观着河的流淌,也旁观着自己在河水里的倒影。
  傍晚六点,我落地上海虹桥。出关后很意外,出租车站没有几个人,空车倒是在路边排了一长队。
  “为什么今天都没人呢,不是放长假吗?”我问出自己的疑问。
  出租车司机是个安徽来的小哥,说一到假期上海城就空了,生意很不好做。
  “咦,这可跟伦敦一样了,圣诞节那天你在伦敦街上几乎看不到人,连地铁都关闭的。”
  我印象中的上海还是一到节日就人满为患,也还记得有一年外滩看烟花拥乱得踩死多名游人。原来这件事也变了,人们现在不是都往大都市涌了,旅行休闲的方式已经多元化。
  我们从这里起头聊到了上海房价。
  我问:“你在上海买了房子吗?”
  “没有哇,我们打工的哪里买得起房子。”小哥摇头,但爽气的声音里乐于天命多过无奈。
  “那你结婚了吗?”这与上一个问题的关联是,姑娘们都说先有房再结婚。
  “没有呢。”
  这时候我意识到,我主动问了他好些个问题。
  这一天我都很“八卦”。
  早上送我到高铁的司机,也是我主动跟他聊了好几个主题。在飞机上,我旁边的女孩子是一个人从上海到广州来玩,我还主动称赞说:“你真厉害,敢一个人出来玩。”
  这个人好像不是我。一个人在旅途我向来是少言的。人家主动搭话我也是惜字如金。
  我总认为,萍水相逢,今生都不会再见的人,费那个力气说那么多话干什么。
  可今天的我不是这样,我带着善意和美妙的心情和路遇的人交流。这种改变令我意外且惊喜,我不解,在山上学的是向内看自己,为什么我的心反而对外开放了呢?
  仔细想一想,还是因为练习看自己的时候新养出的“无常视角”吧。
  是这样一种意识吧?当你自觉地在事物上看到无常,你就会善待眼前所见。
  这种自觉性,使我自动选择最愉快的方式去度过当下。我现在会觉得,凡路上能遇到的人都是美好缘分,萍水相逢,今生都不会再见了,所以,在这偶然又短暂的相逢时间里,要和谐愉悦地度过,如此,我和对方的这段时间才都没有被糟蹋。   安徽小哥不知道我一边跟他说话一边在分析自己,但他也是心情很好就对了,哼着歌把我放下在我父母住的小区。
  我走进去闻到浓郁的香气。
  “哇,怎么这么香,你闻到花香吗?”我驻步问一个遛狗的女人。
  她穿一件印着粉色米老鼠的活泼卫衣,但看我时表情是紧绷的,显然不习惯陌生人跟她讲话。
  “没有啊。”她说。
  “没有吗?香气浓得很。”
  “可能是那边飘过来的吧?”她不肯定地指着一个方向。
  她脚边一只贵宾狗转来转去,她冲着树丛里喊:“过来呀,你在干嘛?妈妈在这里呀。”
  跟藏在树丛里的家伙说话,她语气是很娇宠的。
  密密的杂树丛中钻出来另一只贵宾狗。
  两只贵宾都是漂亮的棕色卷毛,一深一浅,没有拴链子,嬉闹在了一起。我看着非常喜欢。
  “真是可爱,它们是双胞胎吗?”
  “是母子。”女人表情温柔了。
  “母子啊,都好可爱。”
  那只颜色较浅的又跑开了。颜色深些的这只边走边在地上拱啊拱,我注意到它脚步蹒跚。
  “这是妈妈吗?”
  “是的。”
  “妈妈多大了?”
  “可能七岁左右吧,捡来的。”
  听说是捡来的,我对这只狗多了怜惜之心,便蹲下身跟它说话:“嗯?你才七岁呀。”
  看它移動每一步都老态龙钟的,还以为它很老很老了。摸着它的可爱卷毛时我才看清,妈妈只有三条腿。原来如此。
  我瞬间对收养它的女人生起敬意。
  本来残腿流落街头的狗妈妈,被收养,还有了自己的儿子,每日能如此和儿子一起溜达玩耍,它心里也是感恩的吧。
  我在想,假如我没有费这个力气讲这么多话,我不会感受到这些爱吧。打开心看,就看到处处是爱。
  我循着香气飘来的方向走,在花坛前看见两排晕红的花。是洋杜鹃吗?还是矮牵牛?我对得上名字的花很少。但没关系,只要看到花开的样子,闻到花的香气,身体里就会飞舞着蝴蝶轻快的翅膀。
  花坛前还开着几朵嫩黄的金银花、数枝蔷薇,还有一丛未知名的米色小花,风里还有草和多种树木的味道。
  从花坛走下几级木台阶就是木桥,它夹在匝匝树影里,漂亮的弧线转了好几个弯。
  我喜欢桥上木板条硌在脚底心的感觉,喜欢它们发出的嘎达嘎达声,喜欢踏在木板上的同时闻到香气。索性将箱子搁在一边,像在山上练习时那样,在桥上来回走,一脚一脚慢慢踏在木板上面。
  来回几趟之后,我的脚知道有三根木条松动了,它们发出和别的木条不一样的声音。它们彼此的声音也不一样,一根是“吱呀吱呀”,一根是“叽——”,一根发出非常暴躁的“咔咔咔”声——这根木条我最喜欢,其他的木条都乖乖的,只有它最有个性地在叫:“不要踩我!”
  我喜欢那个穿白衬衫戴着红领巾走过来的男孩子。他低着头,拖着一只童用小箱子,有点吃力。轮子磨着木条发出哒哒哒的声音,那箱子可能是他的书包。
  后面跟上来一个穿花上衣的女人,那女人踏上桥高声抱怨:“这河臭死了。”
  “不臭啊。”男孩回头朗声说。
  “很香啊。”我和男孩同时发出声。
  “如果这河是活水还好点,是死水!”女人用十分厌弃的高声,对我说,“ 臭!到了天热你就知道多臭了。”
  天热时候吗?那还早,得在几个月之后呢。
  为了还没来到的暑天的水臭,她没有闻到此刻飘过河面的花香。她还要提醒好兴致的我,在还未到来的某个时候这里是臭的。
  你会时不时遇到这类人,那怎么办呢?
  我是做得很漂亮的,一点不让她影响我的心境,继续闻着香气心旷神怡地走了好几圈。
  要知道,不用等天热,明天这些洋杜鹃还是矮牵牛就不是这同样的味道了。
  现在,已经过了两周。那两排花全都谢光了。
  先是海上来了大风,花被吹得零落,香气也撒了一地。留在枝上的还精神地开了两日,之后大概花期将尽,逐日萎缩,褪成干枯紫色。最后,海上又来大风,就一片花瓣都不见了。
  花这种东西,真是开来让人看见生命美丽又无常的。
  那么,当天遇见花开,好好地闻过当天的香气,花和人就都值了。
  就是这样。
其他文献
黃昏没有灯  只有黑漆漆的一道黑影  但山形轮廓足够清楚  像一幅国画,漆黑地涂过去  就把所有的黑夜都集中在一起  然后,那黑逐渐扩散  山形背后的灯盏熄灭,山形模糊  一盏昏黄的灯盏却安稳地落进村庄  漫天的黑,便随着一声鸹叫  蹲上了这光秃秃的树杈  万有文,甘肃高台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笔名阿文、万禹等,《高台文艺》杂志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于《诗刊》《诗歌月刊》《飞天》《延
刘海燕,中国作协、中国评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青年评论家班学员,现为河南郑州《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学报》编审。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文学刊物发表文学评论、思想类随笔及散文作品,著作有:《理智之年的叙事》《如果爱,如果艺术》等。  我和晓莉是2005年春天鲁院的同学,那个班是青年评论家班。15年仿佛瞬间过去,但世事已太多变迁,我们都已不是青年,晓莉還经历了一场疾病的袭击。这15年里,我和晓莉属于在内
汉十高铁作为武汉至西安国家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湖北省内连通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的重要区域性快速铁路,也将是沟通华中与西北地区、东南沿海的国家战略大通道。  汉十高铁全长399.5公里,投资估算总额为527.5亿元,设计行车速度为350公里/小时。2015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底正式开通营运。  聚焦主要矛盾发力施策  汉十高铁投资大、战线长、标准高、工期紧、参建单位多。
落户给户口、工作给编制、买房给补贴、创业给政策,各地在“抢”人大战中使出浑身解数。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而且未来将是一场持久战。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争”,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选人为前提,以培养人为重点,以用人为关键,创造一个好环境,让人才在这里找到家人、朋友,让人才“安家”;找到事业、成就,让人才“立业”。  坚持以选人为前提。“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
湖北是中共早期组织的重要诞生地之一,新民主革命斗争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新民主革命时期,湖北省现属17个市州(林区)均建立发展了党的组织,按时间先后依次是武汉、黄冈、黄石、荆门、仙桃、潜江、荆州、咸宁、襄阳、宜昌、随州、孝感、天门、十堰、鄂州、恩施、神农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经百年风雨磨砺、百年奋斗,湖北已发展拥有约400万名党员。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带领全省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尘烟里突然射入了明朗的光线  一路加速奔跑  不分昼夜和彼此  仿佛一个抛却了旧恨的人,又找到了新欢  绝无遥远年月的风云变幻  这天地明澈,这湖光山色,放眼之处时光静好  而铁质的车轮,从容地碾过内心的波折  在注满鸟鸣和花香的大地上  再次放开步子  催促着这片古老土地岁岁丰收,季季飘香  手提马灯的人不再相见  朝月亮山招招手,向桃花岛挥挥衣袖  那些闪闪發亮的日子  在小镇,每一块青草、每
关于1921年7月举行的那次“开天辟地的大事”,亦是我爷爷董必武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他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报告了武汉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组织的情况,参加了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在之后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自觉研究和宣传党的“一大”。     35岁时参会成为第二年长者  1886年3月5日,爷爷出生于湖北黄安 (今红安
谢永华,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第七期专题文学(散文)研讨班学员,毛泽东文学院第18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湖南邵东人。有散文、诗歌发表于《湖南文学》《湘江文艺》《散文百家》《诗潮》《脊梁》等刊,共计二十多万字。  高原是神秘的,那终年不化的雪山,便是最好的见证。高原也是富有的,它有蟲草、雪莲花、野生菌、松茯苓、马鹿茸等名贵特产。像珍贵而稀有的虫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价格每斤为一万多块。据说,现在的价格,
中共创始人之一,在上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章90余篇,所译马尔西著的《马格斯资本论入门》一书,被社会主义研究社列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二种。1922年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合而离开上海,回到武汉继续宣传马列主义,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中共中央鉴于李自动脱党,正式开除其党籍。1927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12月17日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逮捕,当晚9时许就义于汉口济生三马路(今单洞门)。19
近年来,咸宁市咸安区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三变”,着力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对发展党员的各个阶段实行全程纪实、跟踪管理,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变“坐等申请”为“主动培养”。咸安区着眼扩大增量,提升质量,找准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的症结,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上从“坐等申请”向“主动培养”轉变。通过区乡两级强化培训、加强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切实消除“坐等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