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钟灵 天津瑰宝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时调一代名师王毓宝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时调)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原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2021年6月10日16时21分,王毓宝在天津去世,享年96岁。她的去世是天津时调的损失,也是中国曲艺界的重大损失。
  王毓宝先生逝世后,文化艺术界众多组织和个人均发来唁电和慰问信,表达了对王毓宝先生沉痛的哀悼之情。先生仙逝,后生晚辈伤感之余,却不能徒然涕零而无其他作为。笔者谨以此文略述她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以期大众能深入了解她的一生,并以她为榜样,努力推动中国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王毓宝的父亲王振清(1880—1963)是一名油漆匠,同时也是一位酷爱曲艺的票友,自幼拜天津著名曲艺教师刘万魁(天津时调名家二毓宝之祖父)为师,学习时调,在天津曲艺票界享有盛誉,也开启了王氏家族四代从艺的序幕。
  据王毓宝先生回忆,她的父母一共生了11个孩子,由于旧社会医疗条件有限,前面的5个孩子都陆续夭折,成长起来的手足6人中,有王殿元、王殿英与她本人从事艺术工作。
  王殿元生于1914年,自幼受家庭影响,学习四胡,曾经为京韵大鼓名家林红玉及多位鼓曲名家伴奏,并且与马三立、祁凤鸣等曲艺前辈交情甚笃。
  王殿英(1923—2010)16岁时拜天津古典戏法“五大文”之一的王文韶为师,后又师从郭壁臣。新中国成立后,王殿英先后加入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和天津市实验曲艺团,是中国戏法界的一代大家。王殿英的长子王天明、长孙王淮、次孙王迎目前都从事曲艺事业。
  王毓宝是王振清最小的女儿,丙寅年(1926)十一月十五日出生。当时他们居住的红桥区关上一带,正是天津民间艺人聚集的地方。家庭因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让她与民间艺术有了不解之缘。王毓宝是聽着大鼓、时调的旋律长大的,调门旋律似乎已经融入了她的血脉。从能记事时,王毓宝就会哼唱。其实,王毓宝的二姐王毓儒(1919—2004)比她学艺早,嗓子也特别好,但是一上台就憷场,后来就没有继续从艺。由于家庭比较困难,王毓宝很早就开始分担养家糊口的重担。开始是跟着父亲上茶楼走票,后来随着名气的增长,她开始赶园子,至20世纪40年代时,王毓宝已经声名鹊起,成为天津时调界的后起之秀。小梨园、大观园、群英、燕乐、玉壶春、大观楼等曲艺场所都留下过她的身影。当时有报刊经常刊登各界对王毓宝的艺术评论。如1948年8月4日的《天津中南报》认为,“王毓宝中行电台播音,有秦翠红风味”“此次王毓宝中行电台播音……连日歌来,颇有秦翠红之风味,嗓音较以往尤为洪亮,颇好此调者,届时收听”。
  天津时调是天津地方曲种,或名为时新小曲。天津时调历史上的较为著名的演员、票友、乐师,如赵宝翠、秦翠红、王红宝、高五姑、赵小福、姜二顺、新婉华、屈振庭、朱文良(小朱佬)、谢韵秋、魏墨香、侯玉凤、许成友、孙文林、李玉花、岳小霞、张子清、梁慧珠、王丽云、王宝寅、辛德林、卢成科、阮文禄、陆桐坡、李默生、马凤仪等,为时调声腔的改革创新和艺术的传播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而王毓宝从小就观摩学习众多前辈名家的艺术风格,加上自己的表演实践,很快对时调艺术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为日后锻造出自己的特色奠定了基础。
  1948年冬,天津群英戏院装修,就想把曲艺演员推荐给小梨园,让他们在那里演出一阵子。但小梨园当时是天津颇有声名的杂耍园子,所以小梨园的经营者对这批“临时工”有些挑剔,特别提出不要时调等当时被认为有些不上台面的艺术形式。群英戏院的负责人郝祥金说,“我们的时调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们的演员唱的都是能登大雅之堂的段子,咱们先试演3天如何?”在郝祥金的担保下,时调演员也被允许登台。年轻的王毓宝抓住机会,在3天的演出中先后表演了自己父亲传授的《七月七》《悲秋》《踢毽》曲目,她超群的演技、端庄的形象和文雅的唱词均备受关注。3天演出完毕,小梨园经营者一改之前的态度,“群英修好了你还得给我再赶一场”。从那时起,小梨园成了王毓宝较为重要的演出场所之一。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王毓宝继续在天津各大曲艺场所演出,她1950年加入红风曲艺社,与白云鹏、常宝堃、赵佩如、陈亚南、陈亚华、王宝霞、马三立等名家同台,后来又参加了孙书筠任团长的群声曲艺社,与郭全宝、全长保、周文如、石连城、张寿臣、石慧儒、刘静雯等名家同台。她不仅演唱时调,还与孙书筠、桑红林、司马静敏、郭荣起、朱相臣等合作演出了曲艺剧《柳树井》《刘巧儿》等,并尝试用【靠山调】演唱新节目。
  王毓宝真正展示艺术才华是在1953年。这一年,她在马三立的推荐下加入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曲艺团,成为了国家剧团的演员,开始着手对时调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著名琴师祁凤鸣、李元通、王文川、王海门,著名作家王焚、姚惜云等人的帮助下,她以一曲《摔西瓜》名响津门,并且把叫了多年的“时调”“小曲”定名为“天津时调”,并初步奠定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艺术风格。
  20世纪50年代中,王毓宝的表演总体呈现出新节目与传统节目新唱的“双轨并行”态势。在她经常演出曲目中,传统的有《放风筝》《踢毽》《七月七》等,现代的有《提意见》《想心事》《摔西瓜》《糊花灯》等。同时,她还培养和影响了一批专业或对天津时调有较深造诣的演员,如郭菊苹、陈富贵、邢慧琴、王萍、邱凤兰等。
  1958年是王毓宝带着天津时调走向全国的一年,她在撼人心魄的《翻江倒海》(天津市曲艺团创作室集体创作,纪希、高天执笔)中,用激昂声腔和生动的内容立体展现了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这个节目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曲艺会演中广受好评,全国的曲艺工作者也从此知道了天津有一个唱“女高音”的王毓宝。汇演过后,她与高元钧、骆玉笙、蒋月泉、朱慧珍、李锦田、杨海荃、郭文秋等曲艺名家一起进行了全国巡回演出,把天津时调唱遍了大江南北。   20世纪60年代初,王毓宝积极响应“挖掘传统、继承传统”的号召,开始以自己的方法整理艺术。老艺人姜二顺能演唱很多濒临失传的小曲、小调,但老人年寿渐长,王毓宝担心这些小调失传,所以就拜在姜二顺的门下,用心学习整理老人的艺术成果,并将之化用到天津时调中,收获了较好的效果。
  20世纪60年代,王毓宝等与作者、乐队们又创作出了赞颂革命者大无畏精神与高尚情怀的《红岩颂》《换岗哨》《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等作品,这些作品夹叙夹议,为拓展天津时调的内容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丰富了天津时调的曲本库。同时,她还尝试创作了以“数子”增强叙事性的《卖椰子的老大娘》等曲目,并且接受解放军战士的建议,尝试在天津时调的演唱中增加表演动作,有效改变了天津时调“没有表演”的传统面貌,丰富了艺术的舞台表现力。
  正当王毓宝频创佳作,努力攀登新的艺术高峰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她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帽子,关进了“牛棚”。据她后来回忆,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尚在其次,对天津时调的攻击才是她最感痛心的。天津时调是她的生命,是她绝不会舍弃的精神之魂。在恢复演出后,她的创演热情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谁也不能说天津时调不行”几乎成了她的执念。一曲由王济创作的《大寨步步高》迅速风靡全国,那个年代的人们,几乎都能哼唱出“虎头山哟,高又高喂……”的曲调。
  她与著名作家朱学颖、著名弦师马涤尘合作创演了《军民鱼水情》,这个词意清新、韵律爽脆的曲目成了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专业曲艺团体中,部队和地方的业余宣传队里,群众的口耳之间,都萦绕着《军民鱼水情》的旋律。这个讲述了一个做军鞋、送军鞋故事的作品,不仅贴合了当时的时代需求,生动地表现了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在唱腔上更有突破。王毓宝合理借鉴京剧《打龙袍》中“报花灯”的数板方式,在这个作品中运用了1/4拍的新板式,为唱腔平添了旋律变化。同时,还在韵诵和念白中交错运用京津方言,使人闻之倍感亲切。而【老鸳鸯调】长腔的巧妙运用,更让人拍案叫绝。

  这一时期她还为天津市曲艺团培养出了贾立青、王桂玲、王荣芬、高辉等演员,为天津时调在寒冬后的复兴积蓄了力量。
  粉碎“四人帮”之后,张俊作词的《心中的赞歌向阳飞》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她一吐胸中块垒的抒情诗。在这个作品中,她既道出了群眾对“四人帮”的深恶痛绝,也吐露了文艺工作者对党的好政策、人民的好领袖的期盼与怀念。其中一段怀念周总理与文艺工作者聚会的唱腔,巧妙地糅进了《洪湖赤卫队》中《洪湖水浪打浪》的曲调,每当她唱到“我唱洪湖水,总理拍手随;我唱南泥湾,总理来指挥;再要往下唱,总理怕我累,站起身让我坐在他周围”时,王毓宝总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20世纪80年代初,她与作者李光、著名琴师马涤尘一起改编创演了孔繁青的《梦回神州》,又一次获得巨大成功。在这个作品中,王毓宝采用【老鸳鸯调】作为基本唱腔,以表现台湾同胞思念大陆,怀念家乡的哀伤抑郁之情。作品词曲情绪一致,韵律深沉感人,但又在低回伤怀的“水穷处”恰到好处地转向激越奋昂的“云起时”,慢板的【老鸳鸯调】转为【二六板】,直至结尾形成高潮,很好地表达了台湾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真挚心愿。
  1986年,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在天津成立,王毓宝与自己的师妹二毓宝共同担任天津时调的教师,从1986年到21世纪初,她们先后培养出梁淑华、刘迎、刘文红、刘渤扬、陈美美等一批优秀的天津时调继承人。而王毓宝更是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在专心课徒的同时还不断创演新作品,如《津门老字号》《津城美如画》《十美放风筝》等,都是她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出来的。
  2000年之后,王毓宝逐渐减少了登台的次数。但只要参加演出,她总会争取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2015年12月25日,刘小凯主编的《天津有个王毓宝》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用扎实的资料和生动的语言详细介绍了王毓宝的从艺经历和天津时调的作品曲谱,而多位文化名人撰写的文章,更可以帮助读者立体地了解天津时调中的王毓宝。
  2019年9月13日,由天津市曲艺团、天津市曲艺促进会、天津市曲协共同主办的庆贺天津时调大师王毓宝从艺8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天津同悦兴茶社举行,孙福海、赵玉明、靳学东、籍薇、张蕴华、种玉杰、岳长乐、王力扬、李伯祥、魏文亮、崔琦、赵振岭、王永良、宋勇、宋东、杨妤婕、刘小凯、刘迎、刘渤扬等多位京津两地的曲艺艺术家和学者都出席会议,并对王毓宝的人品艺德进行了精到分析与高度赞扬。
  王毓宝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谦和的长者。在曲艺界的旧俗中,“名角儿”“大腕儿”是演出的核心,乐队弦师则只是“角儿”的附属,演员可以对弦师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新中国成立前,弦师的报酬要靠“角儿”赏。演出分红,依然是由“角儿”按比例分给乐队,但不论是三七开还是二八开,哪怕是看着比较公平的四六开,乐队所得仍然少于“角儿”。但王毓宝从来都是与乐队平均分红。她从艺以来,对长辈弦师礼敬有加,对平辈或者晚辈则是平等相待,不管是演出还是排练,甚或是弦师在台上出现差错,她从未有过指责、呵斥等“耍大牌”的表现。更可贵的是,在她所有的节目中,哪位弦师参与了唱腔设计,她就会主动在相关的出版物或宣传中标明弦师的名字,而不会急吼吼地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哪怕弦师是她的学生或者晚辈也一样。久而久之,一些不明就里的观众就觉得:“王毓宝不会装腔!”她听到后也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这些老师就没有王毓宝的今天”。不争不辩,云淡风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艺动人而以德服人,王毓宝真正做到了德艺双馨。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有一位幕后英雄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王毓宝,那就是她的丈夫刘志凯。刘志凯1923年生于天津,为人热情,性格豪爽,酷爱曲艺,尤其喜爱天津时调。解放初期,经人介绍,还在天津纺织管理局工作的刘志凯与王毓宝相识相恋。1954年刘志凯调到石家庄工作,1956年春,两人结为连理。婚后,刘志凯常年在外,每年只能回来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样两地分居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刘志凯才被调回天津,夫妻二人才算得以团聚。刘志凯全力支持王毓宝的艺术事业,参与创作《拷红》《小燕学艺》《刘少奇来到花明楼》等唱段。二人琴瑟协调,但天不作美。一向身体健康的刘志凯,在1984年11月24日8时出门后,在天津火车站的天桥上突发心脏病,虽有好心人把他及时送到天津第一医院,但为时已晚。
  老伴去世后,王毓宝就一直与次子刘小凯、儿媳王丽萍生活在一起,儿子、儿媳非常孝顺,小孙子也已经成家生子,一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刘小凯1983年进入天津曲艺团,专攻四胡和大提琴,是国家一级演员,几十年来曾经为王毓宝、史文秀、赵学义、张秋萍、籍薇、王莉、王喆、刘迎、刘渤扬等曲艺名家伴奏,并且能够帮助母亲设计唱腔、课徒传艺,现在已成为天津市曲艺团乐队中的骨干和天津时调重要的传承者之一。
  王毓宝的长子王大海,1968年下乡至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科右前旗,1972年考入吉林曲艺团,与演员刘威搭档说相声,1987年正式拜董湘昆为师,开始学习京东大鼓,现已成为东北著名的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他在董湘昆的唱腔基础上大胆突破,发展出的“滑稽京东”在曲艺界颇有影响。王大海虽年逾七旬,但依然活跃在白山黑水间,为百姓演出。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王毓宝学习天津时调者不计其数,正式拜在她门下的有刘迎、刘渤扬、陈淑萍(已故)、杨丽玲、史琳、房玉霞、王胜霞、志淑嬿、禹美茹等,笔者也列于门墙。此外,在南开大学薛宝琨教授的推荐下,她还与陆倚琴共同收过留学生弟子白卓诗,为传统文化的广域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人们对哲学的误解不能说不深,不是把哲学看得很肤浅,就是把哲学看得很深奥。  前者把哲学看作是诡辩术。把“哲”字拆开,是“折”和“口”,于是,他们就说,哲学就是一张嘴(口)翻来翻去(折),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把圆的说成方的,方的说成圆的。似乎在哲学那里,没有对错是非标准。  后者把哲学看作是“玄学”,玄而又玄。每当有人问我做什么的,我答曰“教哲学的”,往往会引来一声惊叹:“哇,哲学,厉害呀
期刊
有时候,我们见到一些人,立刻就会感受到他们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每一个人都渴望改变周围的人和事,影响他的圈子,《成为有影响力的人》教给你做到这一点的原则和方法。以下选取其中的部分观点,与读者分享:    有影响力的人会待人诚实正直    ◎一个人如果想攀登到组织最高的职位,固然可以克服许多错误与阻碍,但如果他背叛他人,并且失去他人的信任,不坚守自己的诚实正直,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在组织里升到高位。
期刊
《红杜鹃》是“中国曲艺之乡”岳池县推出的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大型方言剧,它以1948年春夏华蓥山武装起义为背景,以岳池雕版印刷为切入点,讲述“岳武起义”前夕,川东地下党成员组织岳池雕版传承人刻印革命宣传资料,并为此付出巨大牺牲终于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的历史故事。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岳池雕版技艺传承人杜大娘、杜鹃,和以校长身份作掩护的川东地下党组织成员王天明的鲜活形象。杜大娘为保护刻有革命宣传
期刊
禅.静思语    禅学已成为传统文化热中的一部分。禅学热不仅是在中国,可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个热潮。同时,在中国国内,由于将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都有众多学者文人研究参习,逐渐在大众中形成了广泛影响。本书精选了若干经典而具有现实意义的禅语和禅宗小故事,以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解读,旨在带给各位读者哪怕一闪念的心灵感悟。  云峰编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04.1 定价:28.0
期刊
我总有这样一种感慨:创新与快速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沉浸在过去梦境中的人们最终会在梦里死去。掌握互联网,适应新经济,这已不再是表示虚荣的无病呻吟,而是不战则死的自然法则。  没有多少公司可以有思科这样的豪迈与成就——同时获取金钱和人们的尊重。它每天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确切地说是改变我们竞争的游戏规则。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文明,但不一定是幸福。不管怎么样,它在人们的欢呼和哭泣之中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有
期刊
禅,在当今世界中,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语。在商业发达的纽约市场上流行的汉字中,它占着很显眼的位置。禅究竟是什么?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说法。  从文字上讲,禅是“禅那”的简称。禅那指禅定,因而禅就是禅定的意思。小乘禅有四禅八定说。“定”,就是不受外界干扰,现在有人认为管呼吸的中枢神经与管思维的中枢神经达到一致就是“定”。小乘禅强调定的功夫,一禅、二禅直到四禅。真正做到禅定是不容易的。  禅
期刊
或许,有不少苏州评弹听众会给上海评弹团著名弹词演员毛新琳送上“著名评弹艺术家”“【张调】第一人”等一顶顶美好的桂冠。而毛新琳对此的回应仍然还是那样一以贯之,朴实无华,他说:“我只是一个评弹演员,一个评弹老演员。”  从1980年进入苏州评弹学校,到如今年近花甲仍然在评弹码头第一线献艺,毛新琳始终是一名没有挪出书场这个“窝”、这个艺术根据地的评弹演员,仍然是一位孜孜不倦地执着于【张调】之美的美学工匠
期刊
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努力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从离婚到种族歧视无所不包,有人便斥其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意指其搞扩张,侵占到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地盘上去了。但斥责归斥责,经济学还是一天天地成为显学,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严格意义下的经济现象之外的事物渐渐地成为经济学家责无旁贷的事情。  这几年我国经济学随笔的兴起并走红看来充分显示了我国经济学家们的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尽管他们有时
期刊
在《策划成功的五大策略》中,作者明确提出的适合公司和企业的战略是:  1.方向:将目标、激情与行动联结起来。  2.文化:坚持以取得结果为本。  3.权力下放:释放人的潜力。  4.指导:从“其余人”中培育巨人。  5.更新:保持竞争优势。  为了能将个人、团队和公司整体上从“良好”提升到“优秀”,除了上述五大战略外还需应用以下三条原则:  1.处事严格,待人宽厚。  2.尊重差异,量才使用。  
期刊
本书是山东卫视历时两年多时间,辗转日本、韩国、美国拍摄的21集大型同名电视纪录片的图书版,它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详尽地记述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全部历程。全书由强制劳工诉讼案、花冈诉讼、福冈胜诉、慰安妇诉讼案、南京大屠杀诉讼案、细菌战诉讼案、平顶山惨案诉讼案等章节组成。  他们都是中国最普通的民众,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家境贫寒、生计艰难。是什么使他们在风烛残年又走出家门,投身于一场漫长的、胜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