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大学校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支撑,建立了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是基于最基层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体系设计,把对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各项基础教学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实现以校级教学质量评估为主线、以学院(系)为基础、以师生为主体、以管理为纽带的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介入的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56-02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1]。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地方高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地方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衡、教学管理改革滞后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教学质量监控。为此,国内的高校也都在持续开展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目前,各类综合型高校所建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都是以校级教学主管部门为主体,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和指导性,但与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构建基于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的院、系级监控体系,将教学质量监控的重心下移到各个院(系),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监控是学校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该体系的建立对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构建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直接面对的就是各院(系)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科实行不同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应以本学院(系)“要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这种人才”为目标。因为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同,质量监控的标准也不同,如果都实行相同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就会扼杀某个学科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2]。
(2)主体性原则。在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充分发挥监控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系涉及的每一位人员既是监控的主体又是被监控的对象,必须承担起监控与被监控的职责,使管理者、老师和学生形成紧密联系,既增加了亲密度,也可实现监控最终落实到人,使教学质量监控发挥最大作用[2]。
(3)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不能只针对某一环节,而是贯穿学期教学过程始终。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到明确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设计、教材、教案、实验要求等课堂教学内容的规范要求,学期期初的教学质量检查,直至教师课前准备、授课、课后作业练习、平时测试,直至期末考核等所有环节,尤其是实践和实习,全部实施监控管理。
(4)实时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要做到及时准确,实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要加强对教学质量过程的调控,及时检测教学运行状态,力争做到将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到最高,教学成本和投入降到最低[3]。
2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能产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作用。构建全程性、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动态的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包括监控组织、监控内容和监控方法在内的有机结合,体系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2.1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监控组织分成三部分:由院(系)领导,教学科研办公室,教研室及专家组组成第一级监控组织,全面负责全院(系)的教学检查工作。专家组由院(系)抽调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又关心学科发展的教师组成,成员数可根据各学院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采用动态管理,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的调整成员,充分调动专家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这些从一线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专家对实际教学情况非常了解,而且便于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监控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学生信息员组成第二级监控组织,主要负责院(系)的学风监控。学生工作办公室是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的部门,方便掌握关于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可从院(系)的学生代表和各个专业班级干部中选举而成为学生信息员,学院通过学生信息员的反馈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对于教学各方面的真实的看法和意见,征求学生对于以上方面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由学生信息员辅助学生工作办公室形成第二级监控组织,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风情况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而且有助于学院全面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提高。
由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和用人单位组成第三级监控组织共同负责全院(系)教学效果评价,促进形成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理论应用紧密结合型的教学体系。对于应用型大学,企业实践和课堂学习缺一不可,应该做到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等各方面都有企业的参与。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进行现场评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以上三级监控组织根据各自的教学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同实施质量监控,保障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
根据应用型大学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特点,以上所建立的三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管理、课堂教学监控、实践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研究小组、学科竞赛情况、学生作业、作品和考核成绩、学生证书情况(四、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的资格认证)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
另外在监控内容上增加了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的监控。通过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已经就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的在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同时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加入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也能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这种双向反馈,可以方便第一级监控组织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同时提高院(系)的教学质量。
2.3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方法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实施方法除包括健全和完善各种教学制度以外,在本体系中还做了如下创新:
(1)导师制度。除了给每个班级的学生配备辅导员以外,还聘请教学科研的一线教师担当学生的导师。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引导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尽一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教师增加了教学奖励制度。学院(系)根据校级教学主管部门的要求,指定适合本学院(系)的非教学工作量考核制度。制度中明确说明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所作的一切工作和成果都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超过规定分值的教师将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励教师不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
(3)增加了网络监控。在监控体系中加入网络监控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对具体教学活动的细微管理,这对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3 总结与思考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状工程,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应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完善的院(系)级监控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协作才可能完成。但只要持之以恒,必然会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彦通.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如何协调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04-15(T001).
[2] 周磊.高职院校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24-125.
[3] 凌广明,马飞.论软件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0(25):105-106.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56-02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1]。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地方高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地方高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衡、教学管理改革滞后等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教学质量监控。为此,国内的高校也都在持续开展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目前,各类综合型高校所建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都是以校级教学主管部门为主体,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和指导性,但与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构建基于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的院、系级监控体系,将教学质量监控的重心下移到各个院(系),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的监控是学校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在需求,该体系的建立对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构建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直接面对的就是各院(系)的学生,针对不同学科实行不同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应以本学院(系)“要培养何种人才、如何培养这种人才”为目标。因为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同,质量监控的标准也不同,如果都实行相同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就会扼杀某个学科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2]。
(2)主体性原则。在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充分发挥监控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体系涉及的每一位人员既是监控的主体又是被监控的对象,必须承担起监控与被监控的职责,使管理者、老师和学生形成紧密联系,既增加了亲密度,也可实现监控最终落实到人,使教学质量监控发挥最大作用[2]。
(3)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不能只针对某一环节,而是贯穿学期教学过程始终。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到明确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设计、教材、教案、实验要求等课堂教学内容的规范要求,学期期初的教学质量检查,直至教师课前准备、授课、课后作业练习、平时测试,直至期末考核等所有环节,尤其是实践和实习,全部实施监控管理。
(4)实时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要做到及时准确,实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要加强对教学质量过程的调控,及时检测教学运行状态,力争做到将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到最高,教学成本和投入降到最低[3]。
2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能产生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作用。构建全程性、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动态的院(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包括监控组织、监控内容和监控方法在内的有机结合,体系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2.1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监控组织分成三部分:由院(系)领导,教学科研办公室,教研室及专家组组成第一级监控组织,全面负责全院(系)的教学检查工作。专家组由院(系)抽调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同时又关心学科发展的教师组成,成员数可根据各学院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采用动态管理,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的调整成员,充分调动专家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这些从一线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专家对实际教学情况非常了解,而且便于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监控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学生信息员组成第二级监控组织,主要负责院(系)的学风监控。学生工作办公室是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的部门,方便掌握关于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可从院(系)的学生代表和各个专业班级干部中选举而成为学生信息员,学院通过学生信息员的反馈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对于教学各方面的真实的看法和意见,征求学生对于以上方面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由学生信息员辅助学生工作办公室形成第二级监控组织,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风情况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而且有助于学院全面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提高。
由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和用人单位组成第三级监控组织共同负责全院(系)教学效果评价,促进形成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理论应用紧密结合型的教学体系。对于应用型大学,企业实践和课堂学习缺一不可,应该做到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等各方面都有企业的参与。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进行现场评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以上三级监控组织根据各自的教学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同实施质量监控,保障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
根据应用型大学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特点,以上所建立的三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管理、课堂教学监控、实践教学过程监控、教学研究小组、学科竞赛情况、学生作业、作品和考核成绩、学生证书情况(四、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其他国内外知名的资格认证)以及学生的就业情况。
另外在监控内容上增加了对学生的就业情况的监控。通过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已经就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的在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同时通过邀请用人单位加入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也能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这种双向反馈,可以方便第一级监控组织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在满足培养目标的同时提高院(系)的教学质量。
2.3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方法
院(系)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实施方法除包括健全和完善各种教学制度以外,在本体系中还做了如下创新:
(1)导师制度。除了给每个班级的学生配备辅导员以外,还聘请教学科研的一线教师担当学生的导师。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引导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尽一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教师增加了教学奖励制度。学院(系)根据校级教学主管部门的要求,指定适合本学院(系)的非教学工作量考核制度。制度中明确说明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所作的一切工作和成果都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超过规定分值的教师将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励教师不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
(3)增加了网络监控。在监控体系中加入网络监控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对具体教学活动的细微管理,这对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3 总结与思考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状工程,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体系应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完善的院(系)级监控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协作才可能完成。但只要持之以恒,必然会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彦通.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如何协调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04-15(T001).
[2] 周磊.高职院校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24-125.
[3] 凌广明,马飞.论软件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2010(2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