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课程改革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renl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近二十年来,我们经历了“怎么教”“教谁”“教什么”“谁来教”到“教成什么样”的探索历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紧跟课改方向,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方式,对照新理念、新课标,探索教改新方向,不断地在课堂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得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和活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课改实践,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观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升学率依然是硬指标的前提下,既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赢得中考,又要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那么,如何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笔者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梳理历史脉络,增强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历史长河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只有将史事放在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真正意义,才可能引导学生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历史学科知识包罗万象,要想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就必须通过对历史知识脉络的梳理,“点——线”结合, 深入剖析,建构历史的发展过程、基本线索、基本特征,才能建构出更为完整且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1.时间定位——纵向把握历史脉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去选择具体的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借助时间轴和历史大事年表,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比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充分的复习之后,自己动手绘制重大事件时间轴,这一实践能让学生自己理清脈络,对近代史的发展过程掌握更深刻、更清晰,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有利于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空间定位——横向发掘单元“主旨内涵”
  地图,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最直观、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比如我们在讲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史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当时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一幅地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横向理解单元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发散多元思维,注重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表象,从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能够联系现实问题多角度、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多渠道引导学生拓展多元思维,强化培养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尤其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历史事件。
  比如: “理解”李鸿章,方能准确评价李鸿章。很多同学提到李鸿章,首先把他和卖国贼联系起来。如何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他?我们可以借用《历史的温度》一书中概括的五个字:倔、狠、精、远、哀导入。然后可以引用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和北洋海军的资料; 可以引用他自己写的《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可以引用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据理力争、两度呕血,遭遇枪击,挨了一枪,争了一亿两,从此发誓不再踏入日本国土半步,连出使俄国必须取道日本,也不肯搭乘日本的小舢板的故事;可以引用梁启超对李鸿章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多元思维,多角度的解读材料,认真分析、结合自己的看法延伸拓展,然后得出不同的解释,深刻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如此一来学生在材料的辅助下既能为学生还原历史,开拓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强学生拓展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学生的历史视野越宽广,所得出的结论和角度越多; 角度越多,偏见越少; 偏见越少,越少无知; 越少无知,越多智慧 。我们的历史教育因其文化的多样性而生动、因其视角的多样性而更加出彩。
  三、搜集多重史料,强化实证意识识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重视对史料的选取、归类,对史料进行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取权威、科学、多角度的史料、坚守实事求是的底线,更要充分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史料等进行佐证,又要避免出现无原则地堆砌史料及孤证不立等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重视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也是历史学习与认识的良好思维品质,更是对历史进行理解与解释的重要方法。
  比如,在八年级部编版“南京大屠杀”这一目中,课标明确要求:“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我们可以如下设问,层层推进: (1)南京大屠杀是真的吗?引导学生搜集、寻找史料,如屠杀现场遗迹、侵华老兵战争回忆、历史文献记载、幸存者的控诉材料、影视资料等,让学生首先区分一手资料、二手资料,然后知道什么是能证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证据;(2)日军为什么会发动南京大屠杀?可以从《东史郎日记》、《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的著作《中国之旅》、当时的英国《曼彻斯特导报》、《东京日日新闻》中选取部分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历史真相,进一步得出结论、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3)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会重演吗? 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的现状,结合时政分析。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下,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深挖历史内核,升华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每一位青少年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并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求真、求善,求真就是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求善就是培养家国情怀从而获得智慧和人性滋养。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借助历史人物的力量,开发数字历史故事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课程教育改革大环境下,我们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去改革历史课堂教学,让每一堂课都具有明确的历史教育价值取向,将“五大素养”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观,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思维,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安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之下,在初中数学“统计”板块教学活动的进行当中应该注重学生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重新审视“统计”概念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学生在“统计”板块学习中获得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章对在初中数学“统计”板块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作出分析,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统计板块教学 核心素养  前言  “统计”板块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受其学科特点影响,也是渗透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初中语文教材就是较好的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情况却不容乐观,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差异、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缺乏重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不明等因素,都导致传统文化教学流于表面,未能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价值。为完成素质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成长为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将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原则进行阐述,并基于高中语文教材的实际教学内容,制定能够良好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渗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我国流传已久的瑰宝,也是我国必须要继续传承的历史文化结晶。将其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而“名著导读”课程是初中统编版教材中的一大特色,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提升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中“名著导读”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应如何提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 教学策略  “名著导读”课程是新编的统编版教材的一大教学特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学业评价现状进行解读。其次,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特征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阐释。再次,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做了细致深入地研究,分别从评价方法的定义、特点方面进行逐一研究。着重研究这些评价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来分析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此获取与判断学生在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高中
【内容摘要】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知识更为系统,更为严谨,学生只有具备非常强的思维能力,才能将物理学好。作为一个高中物理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这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是我们从初中开始才正式学习的一门课程,初中物理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很多人学习起来还是很费劲。而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那就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的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促进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其开始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使高中语文教学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善①。现笔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望通过优化教学语言,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优化  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主要强调语言的应用,包括作者语言、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英语新课标实施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此,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的开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合作学习 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为了探讨问题本身,同时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养成协作互助的良好学习习惯。为
【内容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和大力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和家长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在注重加强知识与经验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进行研究、合作,并在实践后对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就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高中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要强化教师结合大纲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大胆创新,并将这一有效手段应运到语文教学思想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思路 创新实践  新课改的推行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展催生了變化。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科目,也是考试的重点科目之一,因此,课改和创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