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知识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知识实际上就是对生活的一种经验总结和内涵提升。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具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甚为紧密,更需生活化教学模式来点亮课堂。基于此,本文就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做些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情境;探究;实践
由于长期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限制,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以书本知识的灌输为主,这样虽能将生物概念及原理灌输给学生,但由于人为地割裂了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内化吸收及运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对现实生活中潜在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生活元素渗透于生物教学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这既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适切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他们对于生物知识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贴近学生生活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进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人体的免疫功能》这节之初,我对学生说道:“记得老师小时候和我一起玩的一个小伙伴得了腮腺炎,大人们不让我们一起玩,可大人们说得了这种病以后就不会再得了,那时候我天天盼望着自己快点得腮腺炎。‘得了以后就不再得了’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哪些病得了以后就不会再得了?”在学生简单交流过后,我继续说道:“我们的口腔里有很多细菌,为什么口腔上皮受伤后却可以很快愈合?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却不患病?其实这与人们的免疫有关。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如此,通过贴进学生生活创设适切情境,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生活元素,布置探究任务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學,实验既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要想让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将生活元素融入探究任务之中,驱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索,以便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这节时,我先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的例子,有的学生说韭菜长期遮光就成韭黄,有的学生说蛇和青蛙在冬天进行冬眠,还有的学生说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待学生自由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根据上述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在这之后,我布置了探究任务: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待学生作出假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利用现有的实验用具和装置进行实验,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如此便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指导运用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考虑到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后,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便在帮助学生巩固书本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领会到生物学科的价值所在,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学习完《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这节后,我让学生对“减肥”这一话题进行了思考,进而引出减肥致死的真实故事,并让学生谈了谈自己的感受。之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完成拓展作业:根据自己课上设计的食谱,亲自在家烹调,请家长品尝,并给家长讲明所设计的食谱中的科学道理,听取家长对食谱的意见。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我让学生以照片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与其他学生对此进行了点评。如此,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强调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需充分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要点,结合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逐步完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沈建林.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校园(阅读),2017(11):48.
[2] 何冬梅.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华少年,2017(24):172.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情境;探究;实践
由于长期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限制,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以书本知识的灌输为主,这样虽能将生物概念及原理灌输给学生,但由于人为地割裂了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内化吸收及运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和知识观,对现实生活中潜在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生活元素渗透于生物教学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这既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适切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他们对于生物知识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好学情分析,贴近学生生活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进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人体的免疫功能》这节之初,我对学生说道:“记得老师小时候和我一起玩的一个小伙伴得了腮腺炎,大人们不让我们一起玩,可大人们说得了这种病以后就不会再得了,那时候我天天盼望着自己快点得腮腺炎。‘得了以后就不再得了’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哪些病得了以后就不会再得了?”在学生简单交流过后,我继续说道:“我们的口腔里有很多细菌,为什么口腔上皮受伤后却可以很快愈合?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却不患病?其实这与人们的免疫有关。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如此,通过贴进学生生活创设适切情境,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融入生活元素,布置探究任务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學,实验既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要想让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将生活元素融入探究任务之中,驱动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探索,以便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这节时,我先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的例子,有的学生说韭菜长期遮光就成韭黄,有的学生说蛇和青蛙在冬天进行冬眠,还有的学生说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待学生自由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根据上述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在这之后,我布置了探究任务: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待学生作出假设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利用现有的实验用具和装置进行实验,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如此便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三、指导运用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考虑到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后,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便在帮助学生巩固书本知识的同时,使学生领会到生物学科的价值所在,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学习完《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这节后,我让学生对“减肥”这一话题进行了思考,进而引出减肥致死的真实故事,并让学生谈了谈自己的感受。之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完成拓展作业:根据自己课上设计的食谱,亲自在家烹调,请家长品尝,并给家长讲明所设计的食谱中的科学道理,听取家长对食谱的意见。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我让学生以照片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与其他学生对此进行了点评。如此,通过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强调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需充分把握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要点,结合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逐步完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沈建林.浅谈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校园(阅读),2017(11):48.
[2] 何冬梅.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探讨[J].中华少年,2017(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