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变语文课程的统一性和求同性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与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这样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无疑给沉默多年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水,本文是对新理念下的几种阅读教育法深切体会和理解。
  
  一、变序教育法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等变序形势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一下几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人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金巨石一样,怕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1)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2)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3)这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人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三点三路”教学法
  
  弄清“三点三路”的意思,是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提。何谓“三点三路”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三路说是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
  “重点”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部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指通过对重点内容的教学来进行智力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难点”指问题不容易理解,掌握有困难,解决难度较大的地方。就阅读教学而言,一方面指文词艰深、语句曲折、含义隐晦的内容和语段: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时思想受阻,训练受挫,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知识点、训练点。“特点”指事物本身特有之处,独特的地方。就阅读教学而言,指课文的写作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特色,不同体裁的文章,固然风格迥异:就是同一体裁的文章也各有韵味。如:草原写景富于想象,第一场雪写景富于联想:将相和用三件事写人,以组装的形式表现中心,景阳冈以一件事写人,一气呵成,人物形象同样栩栩如生。抓住课文的特点教出特色,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三点”是钻研教材的基本点,“三路”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路线。三点之中,重点、特点是相对固定的,难点是相对‘变化的、因人而异的。三路之中,作者思路是客观依据,教师教路是主观设想,学生学路是主客观统一的归宿。三路巧妙贯穿,创造性地落实到学路中,就可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三点三路”教学法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最基础、最简明、最切实妥当的模式之一。
  现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作简要说明。这一课的重点;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即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难点:理解壁虎尾巴的作用和特点。特点:(1)借尾巴三段话,结构相同,内容相似;(2)明写与暗写相结合,明写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暗写壁虎尾巴的作用。作者思路:尾巴断了—借尾巴一尾巴长出来;或借尾巴的原因~借尾巴的过程一尾巴长出来了;或借尾巴的原因—借尾巴的过程一借尾巴的结果。教路:以第二课时来说,重点讲读第三节,小结学习方法:读一看一想一画—议。学生运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师生共同解决课后问题。(3)学路:整体来说是:读一看—想一画一议。另外是学习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暗写与明写结合这方面知识的方法规律,但因对象是低年级学生,不能讲的过多,应侧重在字、词、句的训练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对话式阅读
  
  对话式阅读是备受师生欢迎的阅读教学法,主要强调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在课堂上教师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文本中进行广泛的涉猎,并提出各自的疑问。此时,老师应及时组织和做讨论,正确引导,互相采纳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教师要以听、说、读、写为手段,字、词、句、段、篇为内容的课堂实践研究,即多听一夯实语文基础;多说一练就语文技能;多读一培养语文能力;多写一加强语文应用。因为一个班级内学生阅读水平层次不齐,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定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进行,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精讲多练”所代替。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叶圣陶说:“朗读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可见多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前课堂上的朗读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不当地方:    一、流于形式
期刊
交际活动是人最基本、最经常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善于交往,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基础,但
期刊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我感到学生最怕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就发怵,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者有想法表达不出来。于是,一布置作文,学生就绞尽脑汁编造,或照搬别人的作文。这样写的作文,不是没有真情实感,就是文章千篇一律。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阅读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
期刊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特教技术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聋哑学校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据初步了解,在特教学校(包括聋哑
期刊
在心理学上,探究意识是人所具有的愿意并能够多方面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心理特征,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发生的前提。成功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那些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放飞学生想象、切入学生心智的教育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想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也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相契合,是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因此,应追求导人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人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乎中见奇,—般中见特殊,特殊中见一般的能力。  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
期刊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使命。为此,重视其实践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育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是一,个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控制的系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学仍然是注重言传口授,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这种缺乏生机,僵化死板的教学方法常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如不迅速扭转,课堂上不能形成双向交流的闭合回路,那就会使教师失去调控,违背教学初衷,根本谈不上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师生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