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三产业在一国的发展状况是衡量该国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近年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飞速崛起使得其逐渐逼近在三次产业的主导地位。而第三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样对原有三次产业布局有着更高要求。因此,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协调和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也需紧张进行。此外,传统第三产业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同样面临进一步面临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2
一、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虽然有了明显放缓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对中国GDP贡献率却一直稳升不降。
服务型行业渐渐压过了其他行业,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旅游行业,2015年全年国内游客达40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10.5%。在信息服务产业,全国网络覆盖程度和网络传输速度也取得了重要性的突破;在电商行业,2015年全年的网上零售额达到38773亿元,比2014年增长33.3%,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为32424亿元,增长31.6%。
来源:国家统计局
现代服务型行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消费,引导中国经济更快发展,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随着服务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201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更是达到了50.5%,超过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自此,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服务型行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二、网络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分析
在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重要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会带来全新的网络经济运行模式。在过去的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在互联网经济这波新时代的最大浪潮下,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互联网零售商随着网络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入融合将会全面取缔电商,成为新的发展主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已经是公众承认的加速经济产业升级和进步的事实,而如何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与创新发展则是我们未来几十年所需要不断努力实现和思考的问题。
新时期网络经济有着更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产业链同样向更高端延伸。而网络经济最大的优势则是它能够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来实现经济,并加快资金流动和经济运行速度。此外,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新时期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联网和内部网,通过网络来实现财务、经营、客户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和销售,提供比传统经济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企业运营。作为一种服务型经济,它独到的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服务获得了各个行业的青睐,这是传统标准化生产经济所无法比拟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经济对各产业的渗透逐渐成为时下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认清局势,抓住机遇,将互联网与传统服务产业最有效结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收益则成为眼下亟需做的事。而第三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网络经济下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和缺陷分析
网络经济、互联网金融等网络型服务性经济是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近年所一直努力不懈发展和研究的方向。而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当下同样炙手可热的第三产业又将会怎样呢?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服务业从未停止发展和变革,而旅游、信息、金融、房地产、教育、通讯等新兴服务业同样呈现多元化发展。纵观我国近年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可发现,第三产业的比重从逐渐逼近到现在的远超第二产业,意味着我国正逐渐向产业高级化的水平迈进。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服务型行业的快速崛起与新时期网络经济信息化的程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产业在近年来的快速进展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贡献,但我们仍然能够发现第三产业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一)供求关系出现矛盾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后起之秀,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有着绝对的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然而作为服务业中重要部分的交通运输和通讯等行业长期受到国家的行政干预,甚至有国有经济垄断经营的情况出现。而私营企业又难以与之抗衡,服务型经济难以自由发展,市场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举步维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化程度不高和市场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和变革的新时期,第三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仍然不高。服务型行业尽管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样可能是致命的。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近年不断渗透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让人措手不及,使得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如今的经济结构则不再完全适用。这时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原有的市场机制,进而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
对于中国产业而言,无论是第三产业还是其他产业,仍然有许多需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借鉴的地方。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制造”,而很少有人听过“中国创造”,中国人在创新思维上的确不如一些国家,但中国的潜力却是无穷的。因为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之强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在服务业方面,中国缺乏新兴服务产业,其相对于传统服务业力量薄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新兴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也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中国的金融保险行业、邮电通讯行业、信息技术以及教育科研等行业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没有这些新兴创新服务产业的进步,则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依旧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
四、应对策略
(一)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
1.居民消费结构转移
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善,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对精神服务性和奢侈性物品等消费都有了更多的需求。消费服务所占生产性消费比重与日俱增,使社会生产市场化信息化程度提高。而消费同样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愈发明显,加快居民消费结构转移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 2.社会劳动力的转移
对于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仍然存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经济相对领先。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域则服务业相对领先于其他地区,对社会劳动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中西部的经济相对落后,过多劳动力只能徒增其经济压力。所以在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变革的时期,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则应引入更多的劳动力,而西部落后地区则需要加大社会支持和政府投资,引领其经济先行发展。
3.要素结构调整和供求结构转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增长转变为发展,就是要将要素和供求结构相结合,来替代原有的粗放式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的内容,并且将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协调性发展。
(二)产业的网络化和先进化
网络经济与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结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多年难得的机遇。网络经济通过改善企业经营与管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过去的2015年,北京市的信息、金融、科技等新兴行业在增加值达到了服务业的54%。其中,信息服务企业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跨境电子交易等新兴领域皆取得新的突破。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生产服务效率
在服务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综合性增长。因为服务型经济是知识型经济,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对知识型高素质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人才培养对于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和第三产业的长足的发展意义,这同样是传统服务业逐渐向新兴创新服务业转变的重要举措。
(四)政策支持和创造就业机会
在新时期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前期,最需要的就是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而近年来,我国也相继采取一系列针对服务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现代物流、家政服务、文化体育产业等方面,在金融土地等同样深化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
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本就有先天不足的弱势。而这正是我国应该投资和发展的方向,只有把这些弱势转化为优势,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竞争力,并促进其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
然而改变当下的技术和资本上的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性和知识性人才。
在就业方面,第三产业的市场潜力同样是无穷的,它能创造的就业机会也是远远超过其他产业部门。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对就业拉动经济所做的贡献不可小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压力减轻都至关重要。
(五)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延续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改变固有思维模式,而互联网公司也需凭借自身优势尽可能与产业链结合。双向的互联网化最终将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我国第三产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期,仍然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我们应拓宽眼界,和世界接轨,了解国际市场上优于我国服务型产业的地方。主动学习和引进技术,将服务产业与科技网络充分结合,加大医疗、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第三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六)国有服务业改革和服务业全面发展
对于我国部分国有经济服务行业产生垄断趋势,造成我国服务行业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并相对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应鼓励各种服务行业的全方位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私营企业涉足部分国有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弥补第三产业薄弱的地方,促进第三产业的多元全面性发展。
五、前景展望
第三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日渐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国家政策支持,社会技术的进步,社会消费需求对生产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重点发展服务业,全面发展其他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和前沿化。
随着网络经济与第三产业的深入融合,第三产业涉足的领域愈加广泛,涉及的种类更加多元化。中国的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虽然充满未知性,但我们坚信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在今后会绽放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邓于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2]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3).
[3]李江帆,蓝文妍,朱胜勇.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概念与趋势分析[J].经济学家,2014(1).
[4]肖智,张杰,郑征征.劳动力流动与第三产业的内生性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2(3).
[5]陈林,徐媛媛.网络经济对第三产业贡献程度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17.
[6]李睿.中国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9(9).
[7]芮明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相关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作者简介:卫古月(1994-),男,汉,安徽定远县人,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国民经济管理。
关键词:网络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2
一、第三产业现状分析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虽然有了明显放缓的趋势,而第三产业对中国GDP贡献率却一直稳升不降。
服务型行业渐渐压过了其他行业,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旅游行业,2015年全年国内游客达40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10.5%。在信息服务产业,全国网络覆盖程度和网络传输速度也取得了重要性的突破;在电商行业,2015年全年的网上零售额达到38773亿元,比2014年增长33.3%,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为32424亿元,增长31.6%。
来源:国家统计局
现代服务型行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消费,引导中国经济更快发展,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随着服务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攀升,2015年,第三产业的比重更是达到了50.5%,超过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自此,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服务型行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二、网络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分析
在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重要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会带来全新的网络经济运行模式。在过去的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在互联网经济这波新时代的最大浪潮下,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互联网零售商随着网络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入融合将会全面取缔电商,成为新的发展主流。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已经是公众承认的加速经济产业升级和进步的事实,而如何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与创新发展则是我们未来几十年所需要不断努力实现和思考的问题。
新时期网络经济有着更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产业链同样向更高端延伸。而网络经济最大的优势则是它能够在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来实现经济,并加快资金流动和经济运行速度。此外,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新时期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联网和内部网,通过网络来实现财务、经营、客户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和销售,提供比传统经济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企业运营。作为一种服务型经济,它独到的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服务获得了各个行业的青睐,这是传统标准化生产经济所无法比拟的。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经济对各产业的渗透逐渐成为时下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认清局势,抓住机遇,将互联网与传统服务产业最有效结合,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收益则成为眼下亟需做的事。而第三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三、网络经济下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和缺陷分析
网络经济、互联网金融等网络型服务性经济是未来中国乃至全世界近年所一直努力不懈发展和研究的方向。而在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当下同样炙手可热的第三产业又将会怎样呢?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服务业从未停止发展和变革,而旅游、信息、金融、房地产、教育、通讯等新兴服务业同样呈现多元化发展。纵观我国近年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可发现,第三产业的比重从逐渐逼近到现在的远超第二产业,意味着我国正逐渐向产业高级化的水平迈进。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服务型行业的快速崛起与新时期网络经济信息化的程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产业在近年来的快速进展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巨大贡献,但我们仍然能够发现第三产业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一)供求关系出现矛盾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后起之秀,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有着绝对的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然而作为服务业中重要部分的交通运输和通讯等行业长期受到国家的行政干预,甚至有国有经济垄断经营的情况出现。而私营企业又难以与之抗衡,服务型经济难以自由发展,市场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举步维艰,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化程度不高和市场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和变革的新时期,第三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仍然不高。服务型行业尽管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样可能是致命的。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近年不断渗透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让人措手不及,使得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如今的经济结构则不再完全适用。这时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原有的市场机制,进而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
对于中国产业而言,无论是第三产业还是其他产业,仍然有许多需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借鉴的地方。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制造”,而很少有人听过“中国创造”,中国人在创新思维上的确不如一些国家,但中国的潜力却是无穷的。因为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之强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在服务业方面,中国缺乏新兴服务产业,其相对于传统服务业力量薄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新兴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也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中国的金融保险行业、邮电通讯行业、信息技术以及教育科研等行业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没有这些新兴创新服务产业的进步,则新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依旧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
四、应对策略
(一)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
1.居民消费结构转移
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善,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对精神服务性和奢侈性物品等消费都有了更多的需求。消费服务所占生产性消费比重与日俱增,使社会生产市场化信息化程度提高。而消费同样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愈发明显,加快居民消费结构转移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手段。 2.社会劳动力的转移
对于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仍然存在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经济相对领先。而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域则服务业相对领先于其他地区,对社会劳动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中西部的经济相对落后,过多劳动力只能徒增其经济压力。所以在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变革的时期,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则应引入更多的劳动力,而西部落后地区则需要加大社会支持和政府投资,引领其经济先行发展。
3.要素结构调整和供求结构转变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增长转变为发展,就是要将要素和供求结构相结合,来替代原有的粗放式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的内容,并且将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协调性发展。
(二)产业的网络化和先进化
网络经济与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结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多年难得的机遇。网络经济通过改善企业经营与管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过去的2015年,北京市的信息、金融、科技等新兴行业在增加值达到了服务业的54%。其中,信息服务企业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跨境电子交易等新兴领域皆取得新的突破。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生产服务效率
在服务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综合性增长。因为服务型经济是知识型经济,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对知识型高素质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人才培养对于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和第三产业的长足的发展意义,这同样是传统服务业逐渐向新兴创新服务业转变的重要举措。
(四)政策支持和创造就业机会
在新时期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前期,最需要的就是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投入。而近年来,我国也相继采取一系列针对服务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现代物流、家政服务、文化体育产业等方面,在金融土地等同样深化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
第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本就有先天不足的弱势。而这正是我国应该投资和发展的方向,只有把这些弱势转化为优势,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竞争力,并促进其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
然而改变当下的技术和资本上的问题,除了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性和知识性人才。
在就业方面,第三产业的市场潜力同样是无穷的,它能创造的就业机会也是远远超过其他产业部门。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对就业拉动经济所做的贡献不可小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第三产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压力减轻都至关重要。
(五)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延续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改变固有思维模式,而互联网公司也需凭借自身优势尽可能与产业链结合。双向的互联网化最终将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我国第三产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期,仍然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我们应拓宽眼界,和世界接轨,了解国际市场上优于我国服务型产业的地方。主动学习和引进技术,将服务产业与科技网络充分结合,加大医疗、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第三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六)国有服务业改革和服务业全面发展
对于我国部分国有经济服务行业产生垄断趋势,造成我国服务行业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并相对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应鼓励各种服务行业的全方位发展,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私营企业涉足部分国有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弥补第三产业薄弱的地方,促进第三产业的多元全面性发展。
五、前景展望
第三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日渐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国家政策支持,社会技术的进步,社会消费需求对生产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重点发展服务业,全面发展其他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和前沿化。
随着网络经济与第三产业的深入融合,第三产业涉足的领域愈加广泛,涉及的种类更加多元化。中国的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虽然充满未知性,但我们坚信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在今后会绽放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邓于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2]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3).
[3]李江帆,蓝文妍,朱胜勇.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概念与趋势分析[J].经济学家,2014(1).
[4]肖智,张杰,郑征征.劳动力流动与第三产业的内生性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2(3).
[5]陈林,徐媛媛.网络经济对第三产业贡献程度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17.
[6]李睿.中国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9(9).
[7]芮明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相关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作者简介:卫古月(1994-),男,汉,安徽定远县人,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国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