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出问题,提倡通过转变观念、更新方法、营造氛围、渗透文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构建高效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我的粗浅认识是: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音乐 设计策略 转变观念 高效活泼
学校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课,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新形势、新环境、新理念的推动下,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要求学生来当演员,教师只是导演。那如何来演?如何来导?这就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教师说了算的,那要看学生也就是演员们的表现。他们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喜欢这个教师也就是导演,那么我认为这样的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方面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开发了智力,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堂课其乐无穷,既轻松又活泼,使学生回味无穷,他们当然会在课后期盼下节课早点到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生动活泼的效果呢?
一、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因为音乐课并不涉及到考试,于是有些人就认为音乐课不重要,从思想上轻视它,认为学不学都行,只要得过且过就好。我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见识也太浅薄了吧,且不要这种思想和我国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违背,就跟人们的本性也是背道而驰的。在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音乐,有人喜欢通俗流行的,有人喜欢幽静抒情的,有人喜欢轻快活泼的,还有人喜欢似流水的行板,有更高欣赏水平的人喜欢听交响乐、奏鸣曲、钢琴曲、小提琴曲等等。人们都有喜怒哀乐,那用什么来表达呢?除了文字,那就用歌声,除了歌声,那就用舞蹈。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听见音乐,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都沉浸在美妙的乐声里。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也就是说我们的美好人生从音乐开始。
二、重视音乐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它综合了中外文学、历史等,所以要求老师们除了本专业知识外还需懂得相关的姐妹艺术。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突破、是生硬地解决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我想还是解决于无形比较好。那就要设计不同的教法了,是教学法、学唱法、视唱法、启发法、模唱法、比较法、还是小组讨论学习法?总之需要多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序地进行也是很重要的,设计好了会事半功倍。另外,课堂上教师如果一人在喋喋不休地讲的话,就像和尚在念经,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要讲讲停停,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其实这点思考时间更胜过教师不停地唠叨。这样有助于相互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经备好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起“我喜欢音乐课”了。还有些教师没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每节课都是那么几个人回答或唱歌,没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缺少了生机和活力。音乐课堂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音乐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孩子们有了对音乐有了自信,那么上音乐课也就更加有兴趣了。我把学生水平好的和一般的六个为一组混合起来,互相学习,共同展示,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寓素质教育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同学们和老师的舞台,尽情的把舞台让给同学们去展示。
四、教师要充满爱心
作为教师,尤其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充满爱心,用音乐去陶冶每个学生。歌唱的姿势:坐立要直,肩颈放松,两眼平视,面部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歌唱的表现:歌唱时要有自信心;要注意歌曲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歌唱;集体歌唱时自己的声音要与集体的声音融为一体,和谐一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歌声越来越动听。歌唱的呼吸: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小腹收缩,腰部和腹部均有扩张的感觉;呼气时,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气流从口腔呼出。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扩大音乐视野,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享受欢愉、美妙的中学好时光,使他们终身喜爱音乐!
关键词:中学音乐 设计策略 转变观念 高效活泼
学校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课,在艺术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新形势、新环境、新理念的推动下,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要求学生来当演员,教师只是导演。那如何来演?如何来导?这就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教师说了算的,那要看学生也就是演员们的表现。他们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喜欢这个教师也就是导演,那么我认为这样的课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一方面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开发了智力,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堂课其乐无穷,既轻松又活泼,使学生回味无穷,他们当然会在课后期盼下节课早点到来。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生动活泼的效果呢?
一、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因为音乐课并不涉及到考试,于是有些人就认为音乐课不重要,从思想上轻视它,认为学不学都行,只要得过且过就好。我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见识也太浅薄了吧,且不要这种思想和我国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违背,就跟人们的本性也是背道而驰的。在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音乐,有人喜欢通俗流行的,有人喜欢幽静抒情的,有人喜欢轻快活泼的,还有人喜欢似流水的行板,有更高欣赏水平的人喜欢听交响乐、奏鸣曲、钢琴曲、小提琴曲等等。人们都有喜怒哀乐,那用什么来表达呢?除了文字,那就用歌声,除了歌声,那就用舞蹈。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听见音乐,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都沉浸在美妙的乐声里。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也就是说我们的美好人生从音乐开始。
二、重视音乐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它综合了中外文学、历史等,所以要求老师们除了本专业知识外还需懂得相关的姐妹艺术。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这节课的主题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突破、是生硬地解决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我想还是解决于无形比较好。那就要设计不同的教法了,是教学法、学唱法、视唱法、启发法、模唱法、比较法、还是小组讨论学习法?总之需要多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序地进行也是很重要的,设计好了会事半功倍。另外,课堂上教师如果一人在喋喋不休地讲的话,就像和尚在念经,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要讲讲停停,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其实这点思考时间更胜过教师不停地唠叨。这样有助于相互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经备好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起“我喜欢音乐课”了。还有些教师没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机会,每节课都是那么几个人回答或唱歌,没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缺少了生机和活力。音乐课堂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音乐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孩子们有了对音乐有了自信,那么上音乐课也就更加有兴趣了。我把学生水平好的和一般的六个为一组混合起来,互相学习,共同展示,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寓素质教育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同学们和老师的舞台,尽情的把舞台让给同学们去展示。
四、教师要充满爱心
作为教师,尤其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充满爱心,用音乐去陶冶每个学生。歌唱的姿势:坐立要直,肩颈放松,两眼平视,面部自然,感情充沛,精神饱满。歌唱的表现:歌唱时要有自信心;要注意歌曲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歌唱;集体歌唱时自己的声音要与集体的声音融为一体,和谐一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歌唱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歌声越来越动听。歌唱的呼吸: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小腹收缩,腰部和腹部均有扩张的感觉;呼气时,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气流从口腔呼出。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扩大音乐视野,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享受欢愉、美妙的中学好时光,使他们终身喜爱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