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连动实施,意在推动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从而使高职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30-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的话。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好形势,高职教育责无旁贷应站出来迎接这一教育的挑战。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换言之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教给受教育者的是某一岗位的就职能力。这就要求整个教育体系在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上有较大创新,应该说高职教育的创新迫在眉睫。
创新教育是在继承传统教育优点,改革旧的教育模式中课程体系相对统一、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相对固定,注重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及不同的独特品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由此,我们构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见图1。
1 课程体系的创新
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所塑造、培养的毕业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功底深厚,但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高职学校创新教育首先必须从课程体系上创新,优化教学计划,加强课程整合。
具体做法:
(1)压缩课内学时;
(2)减少必修课,加大选修课和和实践课的比例;
(3)由基础课打通学科大类,鼓励学生文理交叉,理工交叉选课,学科纵横交错,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拓宽学生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领域,改善学生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
2 教学过程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教学表现为以教为主,教师主动,知识传授是由课本和教师单向传输给学生;教学模式为基本原理的阐述加经典例子的阐释,得一串串“绝对真理”性的结论让学生“套”。这种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被动地、僵化地接受知识,极大地遏制学生的创造思维、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教学的创新:
2.1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中坚决摒弃“填鸭式”的简单灌输,实行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式,同时加强外语、案例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深入研究问题,鼓励学生对已有的观点、结论、理论提出怀疑,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新的思想观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逐渐掌握提出新观点的方法。
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接受知识,还应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自学能力,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出一种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最终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逐渐向教师、学生交互,再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变。
2.2 教学内容的创新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作为教材,它只能是教学的一个蓝本,教师必须不断了解、学习、研究本学科在本领域的最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学科前沿的先进性。
2.3 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1)实验教学尽量减少验证性教学内容;
(2)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尽量淘汰单纯的专业训练,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3)多开展学科前沿讲座,真正地而不是形式地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
(4)开放实验,将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多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3 考核制度的创新
传统的考核制度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轻视甚至远离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我们认为考核制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考核结构中,将学生平时创新思维的良好表现计入考核总成绩中;
(2)在考试形式上,推行教、考分离,开卷和闭卷考试、口试、专业设计、实际(实验)操作、综合性研究、项目策划与设计等多种形式并存;
(3)在考试内容上,考查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用开放性题目,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阅卷评分时,不仅注重答题结果,应注重考核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对思路新颖、有独到见解的答案给予肯定,并附加奖励分数。
通过上述考核方式和激励机制可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专业能力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4 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体的实施者是教师,离开教师,以上谈到的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的创新、考核制度的创新都将成为一纸空谈。教育创新,根本在于教师创新!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素质,才能使我们的创新教育得以实施,从而培养出创新人才。所谓教师的创新素质其实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相近学科知识和经验;教师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有独特见解。
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1)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型教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从而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相近学科知识和经验。
(2)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根据职业教育和行业发展的特点,要不断给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和职业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迈进。当一个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相当的实践经验时,就更容易将科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
5 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
(1)通过班会或讲座形式,讲述一些创业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激发学生创业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以团队方式申报项目和跨专业(学科)选题;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3)尽力让学生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其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这样,通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教师、学生五个方位构成了创新教育这个整体,只要其中每一环节、每一方位都起动,这个创新教育体系就能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并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使高等职业教育迎来创新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王仁法.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的全方位渗透,高教探索[J].2007(5):72-75.
[2] 张振刚.论创新教育的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2007(2/3):10-13.
[3] 周绍森.陈东有.试论教育创新的基本特征,中国高等教育[J].2006(1)16-18.
[4] 郑金洲.审视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J].2006(3):13-16.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230-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的话。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好形势,高职教育责无旁贷应站出来迎接这一教育的挑战。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换言之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教给受教育者的是某一岗位的就职能力。这就要求整个教育体系在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上有较大创新,应该说高职教育的创新迫在眉睫。
创新教育是在继承传统教育优点,改革旧的教育模式中课程体系相对统一、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相对固定,注重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及不同的独特品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由此,我们构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创新教育体系,见图1。
1 课程体系的创新
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所塑造、培养的毕业生,虽然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功底深厚,但在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高职学校创新教育首先必须从课程体系上创新,优化教学计划,加强课程整合。
具体做法:
(1)压缩课内学时;
(2)减少必修课,加大选修课和和实践课的比例;
(3)由基础课打通学科大类,鼓励学生文理交叉,理工交叉选课,学科纵横交错,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拓宽学生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领域,改善学生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灵活自主的学习空间。
2 教学过程的创新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教学表现为以教为主,教师主动,知识传授是由课本和教师单向传输给学生;教学模式为基本原理的阐述加经典例子的阐释,得一串串“绝对真理”性的结论让学生“套”。这种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被动地、僵化地接受知识,极大地遏制学生的创造思维、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教学的创新:
2.1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中坚决摒弃“填鸭式”的简单灌输,实行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式,同时加强外语、案例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深入研究问题,鼓励学生对已有的观点、结论、理论提出怀疑,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新的思想观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逐渐掌握提出新观点的方法。
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接受知识,还应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自学能力,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出一种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最终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逐渐向教师、学生交互,再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转变。
2.2 教学内容的创新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作为教材,它只能是教学的一个蓝本,教师必须不断了解、学习、研究本学科在本领域的最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学科前沿的先进性。
2.3 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1)实验教学尽量减少验证性教学内容;
(2)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尽量淘汰单纯的专业训练,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
(3)多开展学科前沿讲座,真正地而不是形式地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
(4)开放实验,将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多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3 考核制度的创新
传统的考核制度过分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轻视甚至远离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我们认为考核制度创新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考核结构中,将学生平时创新思维的良好表现计入考核总成绩中;
(2)在考试形式上,推行教、考分离,开卷和闭卷考试、口试、专业设计、实际(实验)操作、综合性研究、项目策划与设计等多种形式并存;
(3)在考试内容上,考查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用开放性题目,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阅卷评分时,不仅注重答题结果,应注重考核学生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对思路新颖、有独到见解的答案给予肯定,并附加奖励分数。
通过上述考核方式和激励机制可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专业能力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
4 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体的实施者是教师,离开教师,以上谈到的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的创新、考核制度的创新都将成为一纸空谈。教育创新,根本在于教师创新!只有教师具有创新素质,才能使我们的创新教育得以实施,从而培养出创新人才。所谓教师的创新素质其实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相近学科知识和经验;教师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有独特见解。
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1)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型教师: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从而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相近学科知识和经验。
(2)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根据职业教育和行业发展的特点,要不断给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和职业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迈进。当一个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相当的实践经验时,就更容易将科学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
5 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
(1)通过班会或讲座形式,讲述一些创业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激发学生创业的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以团队方式申报项目和跨专业(学科)选题;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3)尽力让学生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社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其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这样,通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教师、学生五个方位构成了创新教育这个整体,只要其中每一环节、每一方位都起动,这个创新教育体系就能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并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使高等职业教育迎来创新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王仁法.创新思维教育在高校的全方位渗透,高教探索[J].2007(5):72-75.
[2] 张振刚.论创新教育的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2007(2/3):10-13.
[3] 周绍森.陈东有.试论教育创新的基本特征,中国高等教育[J].2006(1)16-18.
[4] 郑金洲.审视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J].2006(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