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2年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对此,我们音乐教师一要领会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音乐教学观念。二要培养自己音乐艺术素质的综合能力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三要准确定位,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探索者。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育 思索
Under the new class sign thinks deeply about
Pan Yingmiao
Abstract:In 2002 the national new curriculum curriculum standard official promulgation implementation,regarding this,our music teacher main point could the new class sign idea,the transformation music teaching idea.Two must raise oneself music art quality synthesizing capacity and various disciplines elementary knowledge synthesizing capacity.Three must locate accurately,becomes “the new class sign” as soon as possible effective performer and positive seeker.
Keywords:The new class sign Music education Thinking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64-02
2002年,国家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以注重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那么,如何适应“新课标”,与时俱进,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做一名合格、胜任的新课标音乐教师?我们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如手。
1.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纲要精神,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和教学观念,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领会新课标理念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转变教学视角。实施新课标,要求老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多元视角的教学。现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就高中音乐欣赏的内容来说,包含了中外各历史时期的各类音乐作品(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歌剧、舞蹈、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等),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唱会了一首歌。
1.2 转变教学方式。新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我就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与同学们共同欣赏,结果这一节课成了一个时代潮流的展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此外,课外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1.3 转变教学重心。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我们应将教唱重心转变为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富有情感的投入,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高中音乐艺术课中第一章就是欣赏各国的国歌,这一节课,重点在于赏析我国国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呢?首先,我设置这样一个提问:同学们学过历史,想一想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内战、外战,混乱一片)?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会怎样做?(拿起武器,起来战斗,向敌人发出战斗的号角—),这正是国歌的历史背景,学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了爱国的情感体验,然后在分析国歌那号角的旋律(连音、附点、级进)时,学生终于体会到了国歌的力量所在。
1.4 转变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施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2.提高自身的综合科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的本质是美育,其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其情感,让学生愉快地受到教育。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2.1 增强教师音乐素质的综合能力。音乐必须要通过老师的全方位去教、去引导和启发,才能使其规律化。就一首歌而言,我认为要使它感动学生,这不仅取决于音乐老师的歌唱(范唱),还取决于这个老师的弹(伴奏),以及对作品的全方位的理解,或者说最好是能用舞蹈动作去加以表现,老师做到这样不仅能以情动人,也能以情感人,学生在老师的全方位的技能技巧的教育下,必定会使他们增加对老师的钦佩,也能对作品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我听过一节初二年级的音乐课,是讲各地方的民歌,这位老师举的例子是新疆民歌《新疆好》,她首先是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了作品,然后是边唱边跳,让学生欣赏作品,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这个老师在讲江苏民歌《茉莉花》时,由于伴奏水平不足,而使学生对该作品没有了好感,也对老师有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看得出来,学生因为老师的表演而非常喜欢维吾尔族民歌,而同样因为老师的表演却对我国民歌精粹《茉莉花》没有了情感。
2.2 加强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高中音乐艺术课,音乐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的关系,结合得好,相得益彰。要将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科基础知识。新课程提出了一种新课型——综合课程。它是指由两个以上学科的相关内容形成的新的课程门类。我们的艺术课首先就是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2.2.1 音乐与美术的综合。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音乐欣赏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音乐作品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若能把刘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就能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了。
2.2.2 音乐与历史的综合。每个作品必定具有一个历史背景。每个作品都有他生长的历史环境。我们若不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历史,那就难以领会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了。我们若不了解楚汉之争,也难以听懂琵琶曲《十面埋伏》。
2.2.3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好的诗句,配上优美的旋律,就是一个经典之作。它不仅对乐曲起到了二度创作的最佳效果,也对音乐有了更为形象具体的理解。如歌曲《你是这样的人》,一句“不用多问,不用多想”,就把主人公周恩来的个性刻画出来了。再有,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也可加入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理解,既有诗歌的优美,也有了音乐的韵味。
2.2.4 音乐与政治的综合。音乐有一重大功能就是社会功能,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重要的音乐作品,也就是说,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能反映一个时代。如《国歌》鼓舞了四万万中国人民起来保家卫国,推翻黑暗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的转变,它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全中国。歌曲《走进新时代》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外,音乐还与地理、外语、数学、电脑等有着密切的相连,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3.成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探索者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探索新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做一个引导者。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不同,学生对音乐的喜好也千差万别。我们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做学生的引导者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为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3.2 以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自由”教学法。即音乐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教学硬件等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地安排教学方式过程等。在几年的音乐艺术课堂中,我特定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课堂上的艺术实践。我在欣赏完音乐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来进行相关的艺术实践。实践的内容可以与该节课有关,也可以无关。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了解到我们班上有学生弹过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梁祝》,就让学生上台演奏,班上的同学现场表演,同学们对该作品就更有了兴趣,对作品也理解较透了。再有,我在教高二音乐艺术课第二章的歌曲时代风格时,就布置学生去找有关时代性的音乐作品,学生通过寻找作品,在交流中开了眼界,了解了这一幕幕的时代风采。这样就突破了教材中的有限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最有效率和热情的接受音乐教育。
3.3 以新的角色进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新的要求下,我们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给自己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即老师也是朋友,是一个能交流、沟通,甚至是共同游戏的贴心朋友,这样,就能无意识的,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新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给学生新意,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对这节课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老师角色,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 刘明起.《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育 思索
Under the new class sign thinks deeply about
Pan Yingmiao
Abstract:In 2002 the national new curriculum curriculum standard official promulgation implementation,regarding this,our music teacher main point could the new class sign idea,the transformation music teaching idea.Two must raise oneself music art quality synthesizing capacity and various disciplines elementary knowledge synthesizing capacity.Three must locate accurately,becomes “the new class sign” as soon as possible effective performer and positive seeker.
Keywords:The new class sign Music education Thinking
【中圖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64-02
2002年,国家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其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以注重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那么,如何适应“新课标”,与时俱进,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做一名合格、胜任的新课标音乐教师?我们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如手。
1.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纲要精神,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和教学观念,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领会新课标理念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转变教学视角。实施新课标,要求老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多元视角的教学。现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就高中音乐欣赏的内容来说,包含了中外各历史时期的各类音乐作品(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歌剧、舞蹈、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等),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唱会了一首歌。
1.2 转变教学方式。新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我就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与同学们共同欣赏,结果这一节课成了一个时代潮流的展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此外,课外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1.3 转变教学重心。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我们应将教唱重心转变为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富有情感的投入,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高中音乐艺术课中第一章就是欣赏各国的国歌,这一节课,重点在于赏析我国国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呢?首先,我设置这样一个提问:同学们学过历史,想一想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内战、外战,混乱一片)?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会怎样做?(拿起武器,起来战斗,向敌人发出战斗的号角—),这正是国歌的历史背景,学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了爱国的情感体验,然后在分析国歌那号角的旋律(连音、附点、级进)时,学生终于体会到了国歌的力量所在。
1.4 转变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施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2.提高自身的综合科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它的本质是美育,其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其情感,让学生愉快地受到教育。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2.1 增强教师音乐素质的综合能力。音乐必须要通过老师的全方位去教、去引导和启发,才能使其规律化。就一首歌而言,我认为要使它感动学生,这不仅取决于音乐老师的歌唱(范唱),还取决于这个老师的弹(伴奏),以及对作品的全方位的理解,或者说最好是能用舞蹈动作去加以表现,老师做到这样不仅能以情动人,也能以情感人,学生在老师的全方位的技能技巧的教育下,必定会使他们增加对老师的钦佩,也能对作品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我听过一节初二年级的音乐课,是讲各地方的民歌,这位老师举的例子是新疆民歌《新疆好》,她首先是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了作品,然后是边唱边跳,让学生欣赏作品,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这个老师在讲江苏民歌《茉莉花》时,由于伴奏水平不足,而使学生对该作品没有了好感,也对老师有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看得出来,学生因为老师的表演而非常喜欢维吾尔族民歌,而同样因为老师的表演却对我国民歌精粹《茉莉花》没有了情感。
2.2 加强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能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高中音乐艺术课,音乐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的关系,结合得好,相得益彰。要将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科基础知识。新课程提出了一种新课型——综合课程。它是指由两个以上学科的相关内容形成的新的课程门类。我们的艺术课首先就是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2.2.1 音乐与美术的综合。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音乐欣赏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音乐作品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若能把刘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就能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义了。
2.2.2 音乐与历史的综合。每个作品必定具有一个历史背景。每个作品都有他生长的历史环境。我们若不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历史,那就难以领会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了。我们若不了解楚汉之争,也难以听懂琵琶曲《十面埋伏》。
2.2.3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好的诗句,配上优美的旋律,就是一个经典之作。它不仅对乐曲起到了二度创作的最佳效果,也对音乐有了更为形象具体的理解。如歌曲《你是这样的人》,一句“不用多问,不用多想”,就把主人公周恩来的个性刻画出来了。再有,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们也可加入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进行理解,既有诗歌的优美,也有了音乐的韵味。
2.2.4 音乐与政治的综合。音乐有一重大功能就是社会功能,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重要的音乐作品,也就是说,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能反映一个时代。如《国歌》鼓舞了四万万中国人民起来保家卫国,推翻黑暗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的转变,它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全中国。歌曲《走进新时代》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此外,音乐还与地理、外语、数学、电脑等有着密切的相连,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3.成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探索者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探索新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做一个引导者。由于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不同,学生对音乐的喜好也千差万别。我们不应将音乐教育只局限于“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而应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做学生的引导者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愉快地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为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3.2 以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自由”教学法。即音乐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教学硬件等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地安排教学方式过程等。在几年的音乐艺术课堂中,我特定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课堂上的艺术实践。我在欣赏完音乐作品的同时,让学生来进行相关的艺术实践。实践的内容可以与该节课有关,也可以无关。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了解到我们班上有学生弹过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梁祝》,就让学生上台演奏,班上的同学现场表演,同学们对该作品就更有了兴趣,对作品也理解较透了。再有,我在教高二音乐艺术课第二章的歌曲时代风格时,就布置学生去找有关时代性的音乐作品,学生通过寻找作品,在交流中开了眼界,了解了这一幕幕的时代风采。这样就突破了教材中的有限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最有效率和热情的接受音乐教育。
3.3 以新的角色进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新的要求下,我们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中给自己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即老师也是朋友,是一个能交流、沟通,甚至是共同游戏的贴心朋友,这样,就能无意识的,潜移默化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新的面孔出现在课堂上,给学生新意,让学生对你感兴趣,对这节课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要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老师角色,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尽快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惟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 刘明起.《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谈新课程结构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