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于山人物记(三首)

来源 :特区文学·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春新
  朱春新是草山梁最能吃苦的汉子
  一年拉水三百六十五趟
  每趟下山十五里上山一百五十里
  每次拉水还没歇口气
  朱春新就倒半盆儿搁在槐树下
  “让鸦雀木鸽牛牛虼虫们
  有一口活命的水”
  在草山梁的天空飞翔
  在小学生课文里鸟语花香
  草山梁再不能没有声音了
  即便数九寒天
  朱春新的水盆儿从来没结过冰
  大槐树上四季结得尽是鸟儿窝
  从早到晚尽是鸟儿欢快的歌唱
  还有蜂儿蝶儿的飞舞
  乡亲们远远看见朱春新家的硷畔上
  会唱歌的大槐树下
  开着一朵五彩的花
  一天朱春新的免费供水点
  来了一只乳头湿润的狐狸
  在鸟雀激烈的抗议声里
  燃烧着一团火的红狐
  一口气喝光了脸盆儿里的凉快
  朱春新只好从水瓮里舀来一片蛙声
  安抚鸟儿们的愤怒
  从此红狐熟门熟路
  每天都到朱春新家的硷畔来解渴
  乡亲们发现朱春新拉拉车的辕杆上
  多挂了一个小水桶
  可没过多久朱春新刚停住拉水车
  一口血吐出死了
  那年朱春新四十二岁
  白保国
  家住刘姓庄的白保国
  今年种了五亩地膜玉米
  依每亩千斤的产量
  去年每斤一元零六分的心愿
  他想着五亩地里
  起码会有五千元的收成
  够上大学的女儿一年的生活费
  一场风卷起了几条地膜
  白保国没舍得花一分冤枉钱
  害得他妻子像缝补旧衣服一样
  缝补了两天地膜
  接着山鸡又来刨食准备发芽的种子
  他喊也喊不走赶也赶不跑
  害得他和妻子趁着墒情连夜补苗
  白保国说捉苗如捉虎
  在夏天无可奈何的干旱里
  白保国和妻子不得不拉水
  一株一株浇一天比一天长高的玉米
  每一瓢水浇下
  他都感到亲手把一盒饭递到女儿的手里
  一颗汗珠子甩成八瓣他也不觉得累了
  谁知跟着秋季来的一场沤烂瓦片的阴雨
  他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无法唤回一片阳光
  白保国五千的收成就这样减了一千多
  他女儿少了换洗的衣服
  玉米棒子开始灌浆
  他还没舍得吃上几个
  厚脸皮的松鼠就满地乱窜
  他是拦也没法拦挡也没法挡
  白保国说五亩玉米
  “我吃了一半松鼠吃了一半”
  最后收了二十一袋留十一袋喂猪
  賣了一千斤每斤九毛五分
  收回了种子、地膜、化肥钱
  白保国又将女儿的学费押在
  三头猪身上了
  徐占信
  都不敢再想了
  又年年不由地想
  六十三岁守着瘦弱农历的徐占信
  只风光了那么一回
  地上一下收了十一摞的钱
  一斤六元二角的荞麦还是荞麦吗
  四元八角的红小豆还是红小豆吗
  一斤一元一角的洋芋还是洋芋吗
  现在,尽管过了九个年头
  徐占信始终觉着是刚刚做的一个梦
  那一年风调雨顺好像忘了打盹睡觉
  那一年随便撒一把种子都是一抱收获
  都是一张人民币
  都是实实在在大地的丰收
  都是整整一个冬天的好心情
  那才是农历里的粮食啊
  一个秋天都忙不完的成熟
  荞麦糜子谷子玉米次第饱满
  种六十五亩地的徐占信
  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跟着他没明没夜亢奋
  尽管两只手掌里满是滴血的裂口
  快乐却像影子前后左右紧紧跟着他
  真是萝卜快了不洗泥
  三轮奔奔直接到晒场或地头拉走收成
  谁说农历里没有奇迹发生
  那是怎样的丰收年
  地上都结了一层冻
  徐占信刨完最后一棵灰眉搐眼的洋芋时
  两个小贩在地头的吵架声越来越高
  “老子这趟不挣钱了”
  “老子赔钱也要争口气”
  同时点着他们递到手里的两支烟
  徐占信没听小贩的抬价
  他将洋芋平均分给他们说“挣点钱
  真不容易”又像自言自语
  “今年,要是开头就好了”
  霍竹山,1965年8月生于陕北农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作品发表于《诗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中国作家》等,入选几十种选集。曾获陕西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五届柳青文学奖等。著有诗集《农历里的白于山》等9部,散文集《聊瞭陕北》,长篇小说《野人河》《黄土地》。曾参加第二十二届“青春诗会”;出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
其他文献
金铃子,曾用名信琳君,中国作协会员,诗人,绘画者。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工作室访问学者,冯玉祥书画院副院长。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画集七部。曾参加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学员,获二〇〇八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歌奖、第四届中国散文诗天马奖、二〇一〇年《现代青年》年度十佳诗人奖、《诗刊》二〇一二年度青年诗人奖等文学奖项。  一只九曲河
期刊
姚辉,生于一九六五年,贵州省仁怀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诗集《苍茫的诺言》《我与哪个时代靠得更近》(中英对照),散文诗集《在高原上》,小说集《走过无边的雨》等十余种。部分作品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山河之间  山势顺风而下。土粒与河  维系着 一盏酒跌宕的习俗  神恪守的往事 总是悠远  刻骨 杯盏放弃了遐想  缩在风雨中的爱憎  为什么 会猛然变得  恒久而肅穆?  杯
期刊
为美而想  ◎ 骆一禾  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旁边  我想到美  河流不远,靠在一块紫色的大岩石旁边  我想到美雷电闪在这离寂静不远的地方  有一片晒烫的地衣  闪耀着翅膀  在暴力中吸上岩层  那只在深红色五月的青苔上  孜孜不倦的工蜂  是背着美的呀  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的旁边  我感到岩石下面的目的  有一层沉思在为美而冥想  (1988.5.23)  这首诗是骆一禾的名作。名作并不单是因为它
期刊
天堂最近的距离  这是离天堂最近的距离  秃鹫在苍空盘旋  牠们都是灵魂的迎接者  安魂歌唱起的时候  所有的夙愿都会实现  万物的一生也就在这样  斧头与骨头间的距离  观众台与天葬台的距离  睁眼的在看闭眼的距离  秃鹫的腹腔和肉体间的距离  死亡和活着  只是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珠峰二号营地  在六千四百米的珠峰  死亡的头骨插着  无数冒险的牌子  边上有散落的行李  还有垒砌的玛尼堆  
期刊
倮倮,本名羅子健,生于七十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专栏作家,厨电设计师,公益老兵。爱阅读、爱设计、爱旅游,梦想成为生活家。  夜饮记  —给马拉、余丛诸友  反复说同一个词:底线  可是为什么一退再退  “退无可退还在退”*  那只黑天鹅,已经  在洁白的床单上踱步  夜晚和我们,尝试起飞  然而一切都岿然不动  灯光昏暗,沉重的阴影颓败  如落叶正在腐烂  黑暗的软暴力试图捣碎平凡的日子 
期刊
叶逢平,福建惠安人。现为惠安县文联兼职副主席、泉州市作协诗歌创委会副主任、《泉州文学》诗歌编辑。入围华文青年诗人奖,荣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星星·中国散文诗大奖赛奖等四十多个奖项。  一起去看繁华,然后和我说话  我和一座桥,相邻而居  不曾说话。两排树林在人行道上  随着风吹变换话题,像长舌头的阳台  把秋天捧高了。桥上,车水马龙  仿佛小镇的渔火融入城市的夜晚  我身上
期刊
山坡上最后一根麦穗的命运  沿经纬度往前走,又到了澜沧江岸  身体中总要有好几条江流,才能有勇气  复述词语中奔流、幽暗而明快的波涛  谈到波涛,云穹万里,变幻无穷  就像说到爱情,倏忽间,电闪雷鸣以后  又是一个无限静谧的好天气  去吧,去吧,这是属于你的好天气  沿澜沧江岸往前走,就像拉牛车的人往前走  你又看见了拉牛车人的背影  仅仅是背影,每次看见的总是背影  在忧患的时代,不仅仅是生与死
期刊
大地突然苏醒,翠绿悄然萌动。而风,孕育于青萍之末的微风,已向高山之巅卷动,一寸寸击溃寒云冷雾,一扫天地阴霾。  春,憨憨然地蠢蠢欲动,疾火火地动如脱兔。沾衣欲湿杏花雨,扑面不寒杨柳风。渐渐地,到处已是生命的喧哗和约会的承诺。  一天的晨,一年的春,一世的激情,仿如破冰之河、回归之燕、回暖之日,一放难收。那是一种昭示、一场情爱、一次血脉江河的奔涌。于是,天地万物发现。此一时辰,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不能
期刊
首先,写作这件事,并非是任何人可以热爱上的职业,也不可能是像你们想象中那样神秘。写作者的命运都是从生命中的某一天开始的,在我与农艺师的母亲居住在永胜县三川坝时,我的写作就已经开始了。但我所生活的时代,几乎看不到工业文明的影响,永胜是横断山脉中间的区境,是祖国版图中不可割离的云壤,是我的出生地、二十六岁之前的成长地。我除了从课本上、十岁以后偶遇的书籍阅读之外,在那个时期,更多的是对于自然世界和成长地
期刊
我追踪刘立云这个名字和他的诗歌创作,已不是三两年的事了。在我看来,他是以诗人的特质,以生命的独特视角认知大地万物,从岁月的堆积沉淀中透视时代风云,用心灵的深切感悟抒发家国情怀,在战争的残酷惨烈中揭示和平主题。他的诗,犹如从诗人灵魂深处出发的绿色信使,送给读者一个个灼热而厚重的远方。  诗人虽然长期在军队工作,但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涉及大地万物,有一年四季自然变化,也有鲸、鸟、鱼与砗磲,还有瓷、铁、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