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共生理论的广州大城市病外部空间体系病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大城市病”正处于全面爆发阶段。需要从共生理论角度思考处理好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的关系。外围城区功能配套不完善,城区县镇村间资源分布不均,需要将中心城市周边乡村地域(所辖县区乡镇)纳入直接吸引与辐射空间范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关联转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立以中心市区为核心,包括中小城镇与乡村区域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功能地域。
  关键词:大城市病;城乡共生;外部空间体系
  广州从特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面积7434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840万,常住人口1400多万,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控制户籍和常住人口在920万和1550万以内,2013年的广州市人口城市化率已达83%,而土地的城市化率为63%,住房的城市化率为66%。伴随着广州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广州的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存在着这样的现状:荔湾、越秀、天河、海珠、白云、黄埔中心城区集中大量现代化服务业,同时专业批发市场数量庞大,高低端产业犬牙交错,引发交通拥堵、居住逼仄;番禺、南沙、黄埔东北部、花都、增城、从化等外围城区功能配套不完善,城区县镇村间资源分布不均,“大城市病”正处于全面爆发阶段: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城市更新、文化缺失、来穗人员融合、相对贫困人口增加、经济面临增长困境等问题。广州在思考如何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标准化、精准化和品质化的城市治理水平。广州治理城市病的经验也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共生理论
  1.生物学中的共生概念
  共生理论是起源于共生(Symbiosis)这一生物学名词并由之发展而来的。德国学者德贝里(1951)最先提出共生一词并做出正式阐释,认为“共生的本质就是不 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之后,共生概念得到生物学家们的进一步认识,柯勒瑞、刘威斯等人提出并阐释了 互惠共生的概念,生物学家斯科特(1969)则对共生概念进行了更为确切的界定,认为这是“两个或多个生物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程度达到平衡的状态”。美国微生物学家玛葛莉丝(1970)提出细胞共生学说,并且从生态学 的角度再次解释了共生的含义,认为“共生是不同生物 种类在不同生活周期中重要组合部分的联合”。道格拉斯 (1994)认为,“共生体本质上是生物体从其共生伙伴处 获得一种新的代谢能力,从而逐渐与其他生物走向联 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各自获取一定利益的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总之,最初生物学中的共生主要强调的是生物间共同生活与生存的一种密切联系。
  2.共生理论的拓展
  多领域的深化 20世纪中叶以后,共生的思想和概念已扩展应用于生态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等领域,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共生思想率先在生态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拓展,并成为种群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陈锦赐(2004)利用生物学的共生观念,建构出了环境共 生的理论架构体系,指出环境共生本质上是为了保证 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而顺应生态环境的一种生活 生产方式,基本观念在于高效率地、最低伤害地利用自然资源,目的是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皆能和合共生、互利共存。
  共生概念已由最初的生物学名词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多个学科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更要强调的是,在多学科领域的应用中,总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即均能反映出共生理论的核心要义——共存、合作、互利、互补、和谐、共进。至此,我们可以勾勒出共生理论应用的整体性脉络。
  二、广州城市外部(县区乡镇村)空间体系不完善
  1. 马克思关于城乡关系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要使生产力有计划地利用和平衡分布。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均衡的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条件”换言之,即消灭城乡分离必须实现城市工业向农村的扩散。目前我国学术界认为农村工业化的模式主要有外生型、内生型和综合型三种。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主要是内生型的,即主要由农村内部原因所驱动。经过 30 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进程已经基本上完成,如果按发展经济学将工业化所划分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话,中国目前已进入工业化的第二阶段。为此,在农村工业化的模式选择上应当与时俱进,在实施内生型农村工业化的同时,有条件地引导城市工业向城市外部(县区乡镇村)农村地区扩散。
  2. 共生理论表明城市与乡村共生体还没完全形成
  广州城市外部(县区乡镇村)空间体系不完善,外围城镇(所辖县区)和周边乡村地区功能不健全,经济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短缺、产业支撑不足,大、中、小不同各阶层等级和空间网络分布结构不合理。共生理论对城乡统筹问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适用性。要解决当前的大城市病,就必须采用共生这个超越经济的视角,来进行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只有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两个具有复杂关系的生态有机种群,真正树立共生理念,使城乡之间在空间上互为环境,城带乡、鄉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治标又治本。
  三、广州城市外部(县区乡镇村)空间体系的完善策略
  乡村是国际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中心城市周边乡村地域(所辖县区乡镇)纳入直接吸引与辐射空间范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关联转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精细农业、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当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和表率。
  1. 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加快建设连接从化、增城、花都、南沙的快速轨道交通,健全镇际快速经济干道,加快公路主干道市政化改造和农村道路覆盖。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村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村民危破房改造、路灯、交通灯、绿道建设,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治安设施和信息化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部行政村通公交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预期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2.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水平。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提升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创建水平,建设岭南特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群。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农村改厕、“四好农村路”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北部乡村旅游景观公路,将美丽乡村和生态景观串点连线成面。科学治理“空心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带头人队伍,提升主体从业者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鄉村人才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支持从化区建设全国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
  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入实施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推动市属公办名校以建设新校区、托管、建立学校联盟等方式与外围新城合作办学。鼓励教师到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任教,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培训制度。
  建立覆盖城乡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同步调整机制,增强社会救助精确性。加强前置救助,探索实施支出性救助。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建立城乡就业服务管理机制,对本市户籍居民城乡适龄青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政府资助,帮助其实现技能就业。大力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技能晋升计划,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本市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就业创业。
  4.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人口就业与产业不协调。引导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促进农村工业化的进展,使农村在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方面与城市化逐渐接近,大量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即就地城市化后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落实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施重要农产品增量提质行动,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试点,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油、肉、菜等供给安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贸易、流通集散中心,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和服务网络,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大对北部山区贫困镇、贫困村2.8万人的贫困对口帮扶力度。把全市贫困家庭纳入帮扶对象,对我市相对贫困人群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五个一批”分类扶持贫困家庭。衔接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对生态特别重要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包干参与扶贫。
  作者简介:刘凤梅(1977- ),女,山东即墨人,教授,主要从事治理现代化与思政教育研究;程高军(1977- ),男,湖北武汉人,讲师,主要法学教育教学研究;顾群(1979- ),女,山东高密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学、乡村振兴等研究。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城乡共生理论的广州‘大城市病’治理现代化研究”(GZ17ZX056)、广东省特色创新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广州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发展研究”(2019GWTSCX039)、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合作治理视阈下的广州特大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创新研究”(2019GZGJ1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从当前我国石油以及天然开发应用情况来看,想要使油气生产可以有效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应该注意对以往的油气储运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从而使其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达到指标要求。基于此,本文也尝试对油气储运工艺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艺技术;优化策略  对于油气田生产工作来说,油气的储运工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油气
摘要: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在各行业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矿井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煤矿生产过程当中潜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果有科学的信息化系统,那么就能够对这些不利因素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打造矿井信息化系统的难度比较大,本文围绕矿井信息化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科学管理策略,展开了探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但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作为支持,这对于我国目前现有的技术成果有着很大的考验。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特征进行阐述,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技术工程中的具有应用以及电子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國产05式两栖战车族自从2009年在国庆阅兵式上亮相以来,一直受到军迷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海军陆战队的主力车辆是05系列两栖车族。05系列车族有步兵战车、105毫米突击炮、122毫米榴弹炮3种作战车辆以及装甲抢修车、指挥车等辅助车型,是目前遂行两栖抢滩突击作战的主力。  2018年,国际军事竞赛的两栖突击科目在我国举行。当时,各参赛国几乎都选择了解放军提供的05式两栖步兵战车。05式两栖步兵战
期刊
摘要: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受语言新经济原则的影响,表述更为简洁、迅速的缩略词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分析哈萨克语缩略词汉译问题的意义、哈萨克语缩略词的分类方法及其汉译缩略原则,以期降低哈萨克语的理解难度,便于哈萨克语的使用,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哈萨克语;缩略词;汉译问题  引言:  语言是保证人与人之间顺利沟通交流的交际工具之一,缩略语则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为提高
摘要:当前社会对于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管理方式,其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巨大的帮助。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当风险管控措施失效,就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治理不及时不到位,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做好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工作,是企业
目的 验证新开发的"B&G System"在检测部分生化指标方面的准确性. 方法 先后用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170S)与"B&G System"测量同一份血清标本的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钙(Ca)或磷(P)等生化指标;每项生化指标根据7170S测量值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用两种方法所测的每项生化指标各组测量值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如有,则对"B&G S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天然气场站安防技术的逐渐提高,在日常输气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安防系统成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加强场站、阀室、高后果区安防系统视频监控及周界报警系统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的监控系统和报警预防系统是有效提高危险预警质量,提高长输管道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安防系统视频监控及周界报警系统的构建等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安防系统;视频监控
摘要:在新时期,基层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各单位在文化理念宣贯、BI、VI管理融入、日常文化活动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文化工作落地开展依然存在提升的空间,各类问题还比较突出。企业在企业文化落地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难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工作经验,着重探索如何提升基层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推动企业的综合发展。  摘要:企业文化;企业建设;文化认同;文化理念  企业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线数字电视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促进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影响了方案的明确性,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维护,是完善有线电视网络的关键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维护;问题;对策  一、有线数字电视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