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养猪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在我十来岁时,父亲给我派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家务活:养猪。
  “文革”结束以后,农户养猪是允许的,普通家庭一般每年也就一两头,大致模式是从集市买回仔猪,也有的是从亲戚或熟人那儿赊回来养,待庄稼收获后,甚至是待仔猪育肥卖掉后再还本。我家在我手里基本上是一年能养一到两头猪,从每年的春天开始饲养,直到当年春节前才基本出栏,赶到公社食品站换个整钱,算是全家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不知道是哪一年的春天,父亲从集市用箩筐挑回来两头小猪崽,一头猪崽体型修长,显得高大些,而且全身毛色皆黑,另一头体型则明显短粗了不少,但嘴却明显尖利一些,而且是黑白间杂的花皮猪。两只猪崽,从进入我家猪圈那天起,就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来。那只黑毛猪,胃口好,喜安静,因此长得快,体格越来越壮实,而那只花皮猪虽然是同一槽里喂食,却总是不按时吃食,不按时睡觉,喜欢到处乱窜,一段时间下来,长得奇缓,像是僵住了一般。长得慢不捣乱也就算了,然而小花猪可不行,每天总是在圈里不安分,不是用那尖嘴把地面给拱个大窝,就是把门栅栏给撞断了,害得父亲为猪圈伤透脑筋,总是在修修补补。
  为了加固猪圈地面的硬度,父亲先是垒了一层砖块,但没有多久,砖块就被花猪的尖嘴拱得七零八落,十分狼狈地散落一地。父亲不能眼看着猪圈被花猪弄得干湿不分,尿屎横流,因为这样糟糕的环境下,猪的生长速度肯定会受影响。某一日,父亲很神奇地从哪儿弄来了几块青石板,以为这下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青石板一般长宽都有一尺多,而且比砖也沉重得多,料想花猪是无力撼动了。于是很认真地在猪圈地面按石板大小,对铆合缝地仔细地铺了半天,甚至石缝间都加了些水泥灌浆,且撂下狠话说,这下看你嘴还有多硬!青石板的加固,似乎宣示着某种威力,局面看起来是稳定了一段时间。面对青石板的到来,花猪那张尖嘴利牙并未消停过,吃饱喝足后总会围着石板拱来拱去。似乎,功夫不负有心者,大概时隔不到两个月,青石板的地面忽然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又被花猪掀了个底朝天。父亲看到此情景,眉头紧皱,颓然叹息。就在全家人都觉得已无可奈何之时,父亲却在某一天用板车从外面吭哧吭哧拉回几块水泥预制板回来,我正疑惑之际,父亲却直接把水泥板拉到猪圈边,叫我把猪放出圈之后,他喊来二叔等人,一阵倒腾,几块预制板平整地出现在猪圈的地面,可谓严丝密缝,终于小花猪的嘴力没能再撼动这些水泥板了。
  花猪在地面逞不了劲,并不代表它就老实了,相反,它总在寻找着猪圈最脆弱的环节开始自己的“越狱”行动。记得有一天中午,我把猪食搬到圈门口,正欲拿掉插銷,却发现门衬已断了几根,里面只有大黑猪在酣睡,而小花猪则已不见踪影,显然,这家伙撞断门条跑了。我估计此货不会跑出去多远,毕竟还有个院子也是道防线,便抄起长把铲子四下找了起来。不出所料,猪圈不远处的水坑里,这厮全部身体都拱在烂泥地里,嘴里还正哼哼唧唧享受着呢!我不由火起,抡起铲子一顿猛劈下去,这厮反应十分迅速,嗖的一下蹿出水坑,浑身泥水连头带尾一起抖动,溅得我满脸满身都是,我更加恼火,咬牙切齿地大骂,今天非把你打死不可!追着这厮一顿穷追猛打,直到撵到圈里还是余恨未消。听到院子里狼嚎一般的追打,父亲从家里走了出来,见我还在那气得腿直抖、口在骂,又见猪圈门已颓丧地歪在一边,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十分惊讶地说,这猪也太洋货(不老实的意思)了啊!说归说,事还得解决。不一会儿,父亲从家里找了把老虎钳子,又不知从哪儿找了几根铁钉、几段铁丝,左一道右一道地拧着门框,左一个右一个地钉着门条,最后又反复检查了几遍,确信没大问题了,才拉起我收工回家吃饭。然而好景不长,事实证明,用铁钉铁丝加固的门在花猪的嘴里根本不是什么障碍,安分了不过几天时间,那脆弱的猪圈门又倒在花猪的铁齿钢牙里了。门条换得越来越粗,也越来越密,花猪的牙齿也似乎越来越尖利,越来越有力。攻防多次之后,父亲或一日,又神奇地拖了一副水泥门回来,并且打制了铁闩子,总算是基本解除了猪圈门不牢的后顾之忧。
  终于熬到年末,猪也到了出售的季节了,看着那头黑猪,足有两百多斤;而再看看那头花猪,则不免有些泄气,估摸不过一百多斤罢了。父亲非常担心花猪定不上级,卖不掉。为了增加猪的重量,出售前的早晨,父亲要给猪加餐,也就是把最好的食物给猪吃了。说是最好,不过是细点的稻糠加山芋。那天早晨,家里人吃的早饭是山芋稀饭,为了给猪增加体重,我们都自觉少吃了点,尽量多留些给猪吃,直到猪的肚子撑得圆圆的,实在吃不下去了,才匆匆上路。半路上,两头猪不约而同开始排泄,先是没完没了地尿,接着那头小花猪又翘起尾巴开始要拉,父亲的眼睛直盯着小花猪的屁股,露出焦虑的眼神,而我则用棍子压着猪尾巴,试图不让它拉出来,结果是徒劳无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下一堆堆猪粪出现。终于挨到了公社食品站,急忙上秤。大黑猪轻而易举定为一级,而小花猪站在磅秤上,秤砣换了又换,减了又减,结果秤杆在最低标准值的位置就是抬不起来,似乎还差那么一点点。食品站要拒收,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哆嗦着手准备从口袋里掏烟来散,然而终于没能掏了出来,只得低三下四向站长告求道,最低等吧、最低等吧,家里还差一屁股债等着还呢!教师的斯文瞬间已扫到尘埃里。不知花猪是不是理解了父亲的急迫心情,此时的它忽然不安分地在磅秤上晃了起来,惹得那秤杆也是一起一伏的,抬起的时候准星刚好达到了标准值,父亲此刻急吼吼说,你看!你看!不差、不差啊!站长毕竟也是乡里乡亲,见此情况,摸摸后脑勺,终于没太为难我们父子,定了个最低档次三级。
  就这样,花猪在最后时刻不仅没给我们再添烦恼,甚至也算是帮了我们父子一把了。尤其,当我看到父亲亲手攥着几张“大团结”,小心地塞进内衣口袋,然后扣好纽扣又拍了拍,才放心地从食品站出来以后,所有养猪的辛苦已抛到九霄云外。
其他文献
“阿母”是故乡对老年妇女的称呼,相当于北方人称“奶奶”。  我第一声啼叫“阿母”的,就是我的祖母彭淑贞老人,以后就一直这样叫着,直到老人家去世。  阿母是我们彭家岭彭家大户的女儿,小时候缠过足,不过,没缠多久,孙中山倡导妇女解放了,所以,虽不是“三寸金莲”,却比常人的脚还是小些。阿母大约十八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祖父,成亲没多久,就遇上了抓壮丁。当时阿母还披着新婚的服饰,清早正要出门,迎面碰上保长带着几
期刊
那年重阳节,艳阳高照。局里组织退休老干部到地雷战故乡参观。上车,和陈局坐一排。“九月里九重阳,收呀收秋忙,谷子糜子收上场,红个旦旦的太阳暖堂堂……”听着车里扩音器放送的陕北民歌,正想和陈局长聊聊这首二胡伴奏的歌曲。一转头,见他面色憔悴,赶忙改口表示关心:“最近身体怎么样?”陈局说:“自从去年老母亲去世,我就一蹶不振。”“老母多大年纪?”“阴历98岁,阳历99了。”“这是喜丧。”陈局感叹地说:“人不
期刊
一  那年的春天到来时,村子仍是一副被残冬的余威镇住的样子,枯寂而萧瑟。  和村里其他人一样,一大早,爸爸妈妈就领着我和弟弟来到自留地里。村里的自留地是相互连着的,家家户户都在盖白色的房子,大人抡着锤子,钉着钉子,小孩扛着木棒,拽着绳子,说笑声、喊叫声一阵一阵不断升起来,将凝在村子上空那层寒气惊散了。当最后一根麻绳被大人从房子后面甩出,越过房顶,被站在房子前的孩子接住,再由大人牢牢地绑在房子前的柱
期刊
第一次坐飞机,便被吓个贼死!  那是2002年吧,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响力人物》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新闻人物报告文学大奖赛”,我撰写的“跻身世界一流”报告文学,荣获一等奖,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7套的春节晚会。  11月初的一个下午,约莫3点来钟,来到烟台国际机场,安检时身上的电镀水果刀和崭新的防风打火机都被无条件地缴了械,心中一阵阵的惋惜。  坐在候機大厅,既忐忑又焦躁,想找扇窗口,近距离
期刊
温暖的春光里,菜园里菜苗自由自在地伸展着稚嫩的腰肢,似乎想使尽全身力气忘情拥抱这阳光雨露,与温暖的春光接吻厮守。看守菜园的老人似乎怕这一幕被不安分的毛驴看到似的,特意蒙上它的双眼,大声吆喝着,毛驴在老人呵斥下,围着水井拉着水车,“哒哒哒”转个不停……  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六七年代中原大地上随处可见,也是最普通不过的。而今,这一切却早已湮滅在那些乡村记忆的时光深处,成为往昔,化作难以寻觅的乡愁元素,也
期刊
刘三打来电话,晚上请我到时兴土菜馆吃饭,我不知这小子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刘三是我的初中同学,和我同桌,很聪明的一个人。那会儿,刘三整天吊儿郎当,没人能管得住。刘三不好好念书也就算了,令老师头痛的是,刘三在校还经常打架闹事,甚至发展到后来加入了校园中的一个团伙,专干仗势欺人、偷鸡摸狗的事。由于团伙在校横行霸道,影响极为恶劣。学校向派出所报案后的一天夜里,派出所出动10余名警力,一举将睡梦中的团伙成
期刊
六斤是我大爹,与我爸一奶同胞的哥哥。我爷爷奶奶是在生养了好几个女儿之后才有了我大爹的,到我大爹出生时也就只养活了其中的两个女儿,这香火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大爹三岁那年,村子里死了个高寿的长辈老人,正值夏天炎热,请入土为安的日子就长了些,要在十一日之后才是上山的吉日。棺材里的异味已经很重,重得人们都上不得前了。我爷爷作为主事的提吊(办丧事的总指挥),要负责一应調度,每天都要闭着一口又一口的气,在棺
期刊
在《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召开的2016年年会上,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介绍写散文经验体会时,讲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裹挟在金钱和物质生活上,痴迷于从互联网和手机上获取信息,几乎都成了低头族,而忽视了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认为无须读书了,相當多的人已经很长时间不摸书了,这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倾向。梁晓声还讲了以色列国民普遍酷爱读书,教育孩子从小就热爱读书,一个人口并不多的国家,竟然出了十多
期刊
时下,各单位都在走访,我们也不例外。  只是我们要走访的村比较偏远,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那个地方,早前曾去过,但只是访古探幽,而农户是一家也没进去过的。  这个村很小,不到四十户。它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叫空杏寺,一听便晓得是一座历史悠久、宗教氛围特浓的地方。但那是从前,现在的空杏寺只剩下残缺的山门,断续的石阶,以及散落各处的石柱、瓦当和墓碑了。保存较完整的,还有一口几丈深的古井。走近细观,井口已被经
期刊
我正恋着被窝,睡梦中仿佛听到有人敲门,大清早,又是周末,我以为是幻觉,又睡了过去。  “咚咚咚”,敲门声再一次响起,我一个翻身,披着衣服打开门,原来不是幻觉,门外站着村民陈宝山。他见我呵欠连天,满脸倦容,连忙说:“啊,老师,对不起,对不起,打扰你睡觉了。”我把他让进屋里,问他有啥事,他一脸的歉意,嗫嗫嚅嚅说了半天,原来他过几天要嫁女儿,让我给他在陪嫁的箱子上画上一个“喜鹊闹梅”的图案。  陈宝山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