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韧劲和长远眼光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方山子文集》系作者方勇集四十多年心血与功力而成的宏著,共31卷1629万字,内容丰富,成就显著。其中尤以《庄子学史》为代表作,庄学界权威专家予以高度评价。由《方山子文集》的出版,特别想到了学者的治学,方勇的韧劲和长远眼光,是取得出色成就的重要因素,值得弘扬。
  关键词:《方山子文集》 《庄子学史》韧劲 长远眼光
  摆在面前的是刚收到的两大箱快递,打开一看,是每卷紫黑色精装本(每卷50多万字)、共31卷、堆起来如小山般、达1629万字的《方山子文集》(方勇:《方山子文集》,学苑出版社2020年版)。这是方勇教授积四十余年心血结成的学术成果。对于一般学者来说,毕生能有百万字的学术成果,已经很了不得了,而方勇教授则是十倍于百万了;当然,数量本身固然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刻意追求的,何况这部文集中,也有相当数量属于介绍性、资料性的内容,但毕竟《方山子文集》中更多的,乃是令人不得不叹服的专业性学术论著,它们显然是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客观事实。
  首先是获得学界高度评价的《庄子学史》。这部长达310多万字、共6卷的宏著,凝聚了方勇教授十多年的心血和精力,它将2000多年来庄子学的发展演变,做了宏微观结合的全面审视和总结,对历代200多部庄学专著,予以实事求是的谨严分析和价值判断,从而在庄学史上竖起了一块里程碑式的巨石,其意义,正如著名哲学教授陈鼓应先生所说,这部《庄子学史》具有资料宏富、论点精当、阐述全面、重源清流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深厚扎实的文献功底和兼容并蓄的学术涵养,是一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学术史著。
  其实,方勇教授的学术道路,并非起步于庄子学,它的硕、博论文并不是庄子或庄子学研究,但他对庄子及庄学研究早就情有独钟,在博后阶段,他正式开始了早蕴于心底的庄子学史研究,博后报告即是庄子学史的内容。此后,在之前大量搜罗历代资料的基础上,加上多年的对庄子其人和其书的专门研究,终于推出了宏大的《庄子学史》。这部《庄子学史》,自先秦迄民国末,时间广涉2000多年,资料多达数百部,“博大精深,厚重宏通,令人震撼”(陈鼓应语)。该著“导言”部分详尽阐述庄子其人、其书、庄子的思想、《庄子》一书的艺术特色,洋洋数万言,对庄子及《庄子》做了全面的介绍、分析、评价。全书按历史顺序,分别论述各个历史时代的庄子学,分为: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代、清代、民国八个历史阶段,其中以后三个历史阶段占的分量为多,每个历史阶段在分别说明庄子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后,以学者及其论著为分析阐述的重点,条分缕析,择善批弊,特别突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可以说,《方山子文集》中收录的《庄子诠评》(与陆永品合著)、《庄子书目提要》、《庄学史略》、《庄子今诂》、《庄子十日谈》等著作,都是《庄子学史》或前或后的产品,它们有的是研究《庄子学史》的副产品(如《庄学史略》《庄子十日谈》),有的则是《庄子学史》的前期研究成果(如《庄子诠评》《庄子书目提要》)。也就是说,《方山子文集》中所有涉及庄子及庄子学的研究成果,共同成了方勇教授构建庄子学大厦的材质和部件,它们为方勇教授庄学史的成功,奠下了坚实的基石。这里,还应特别提到数量高达9卷、450万字的《庄子纂要》。这部宏著,花费的功夫,应该不亚于《庄子学史》。在方勇教授及其门生的共同努力下,仿效游国恩先生《离骚纂义》而生的《庄子纂要》,对与庄学相关的历代文字做了详尽的搜集、爬梳、整理工作,其征引书目多达160多种,书成之后,不光具有文献价值,且极利于学者们研究时参考引用。傅璇琮先生评价此书说,这部宏著“寻本溯源,撮要撷精”,体现了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陈鼓应先生说,这部书“汇集历代庄学研究精华,并每每断以己义,于庄学贡献殊多”。
  应该说,方勇教授的庄子学研究,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已很有成就了,但他并不满足,他继庄子学研究之后,又迈向了更为宏大的工程建设——《子藏》丛书的构建和影印出版。这个工程,波及先秦整个历史时代的诸子学,并延及后世历代的诸子研究,比庄子学的工程更为宏大博深,涉及的学科更多,凡中文、历史、哲学、古籍文献等诸多学科和专业,都要囊括,其工作量更大。《方山子文集》第一卷的“《子藏》纪事”部分,详细记录了这个工程的起步、筹划、资料搜集、付诸出版的整个过程,其间,方勇教授和他的弟子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应该不亚于他的《庄子学史》研究。与此同时,方勇教授还创办了国内第一本专研诸子学的《诸子学刊》,专门刊发他和他的弟子们的诸子学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国内外诸子和诸子学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极好的发表学术成果的园地。
  这还不够,方勇教授在《子藏》工程正式起步以后,又把眼光投向了学术研究更为深入、学术领域更为拓展的方向,他开始构想一个更具现代意义、试图打通古今的诸子学研究领域——“新子学”。《方山子文集》的第一卷中,专设了“新子学构想”部分,其中收录了有关“新子学”创建的理论和具体设想的系列论文,还包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围绕“新子学”展开讨论的文字实录。“新子学”这个话题,不光在国内的中国哲学、历史、文学、文献等领域引起反响,还吸引了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韩国、日本等地学者的热烈响应,一系列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上百篇论文的先后发表,都体现了方勇教授这一学术新创意具有的鲜活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
  陆永品先生与方勇教授有着几十年的学术情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先生应邀赴方勇就读的河北大学讲授庄子课,他们即开始相识相知,方勇的古学功底和勤奋精神给陆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二人开始了合作对《庄子》一书的评注工作,多年后顺利问世了《庄子诠评》,这本书的问世,既是他们师生二人合作研究的奠基性工程,也是他们师生情谊的开端,此后的二十多年,这种情谊一直延续不断。直到今日,方勇教授的《方山子文集》出版,他专门约请两位前辈学者撰写“序”,一位是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还有一位即陆永品先生。陆先生的“序”全面回顾了二人的学术交往和情谊,同时对方勇教授走过的学术道路做了总结性的概括,指出,方勇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了相当的学术高度,这使他能在同辈学者群中脱颖而出:其一,学以立其诚,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寶贵的,“方勇以其对待学术之诚挚之心,誓要为诸子学的复兴、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方勇研究庄子学乃至诸子学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他获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基石。其二,《庄子学史》筑其基,这是方勇学术成果最重要的代表,也是他成为庄学领域大家的代表作,这为他迈向诸子学乃至“新子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三,《子藏》壮其功,《子藏》工程的起步和开展,标志着诸子学的研究在国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陆先生看来,此项工程甚至可媲美《四库全书》。其四,“新子学”伟其业,在陆先生看来,方勇倡导“新子学”,乃是因为有着强烈的学术使命和浓厚的学术情怀,方勇所归纳的“子学现象”和“子学精神”,体现了“新子学”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归依,值得肯定。陆先生认为,方勇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何方勇教授能够如此步伐不间断,既脚踏实地研究学问,又不满足于现状和既有成就,一步一步地迈向学术高地——不断问世学术成果,勇于冲上学术高峰,大胆开拓学术新境界?《方山子文集》中的“缅怀母亲”一文,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底——
  的确,我在母亲身上禀受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甚为明显。……我几十年来孜孜兀兀,仅是撰写《庄子学史》就是十年如一日,这也正是母亲遗传给我的韧劲,我非常感谢母亲给了我这种生理和心理品质。然而,我的开拓运筹能力和看问题的长远眼光,却主要来自父亲和我的几位已先后去世的业师(他们包括魏际昌、吴熊和、褚斌杰、傅璇琮等。——笔者注),他们让我在事业上去追求那高远的境界,从庄子专题探讨到诸子百家的综合研究,从撰写《庄子诠评》《庄子学史》到编纂《子藏》,从创立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创办《诸子学刊》,到多次举办诸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及筹备中国庄子学会、中国诸子学会,从诸子学研讨到“新子学”的倡导,从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到不忘寻根,为家乡重建月泉书院,编纂《浦江文献集成》,开发父子尚书文化,开设国学讲坛做出贡献,我非常感谢父亲和几位已下世的业师。可以看到,方勇教授一直在刻意开拓一条属于他自己独有的学术之路,这条路,他走了四十多年,还将继续走下去。走这条路,他最深刻的体会,一方面,是他身上有着父母先天赐给他的遗传因子和他们后天的谆谆教诲——首先是韧劲,其次是开拓运筹能力和长远眼光,这些遗传因子和谆谆教诲,促使他在学术事业的道路上,既有坚定不移发誓做一辈子学问、走一辈子学术道路的决心和韧劲,也有为开创学术新境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能力与眼光,更有不攻下学术堡垒誓不罢休的坚定毅力,这韧劲、能力和眼光,促使他能够坚持不懈地一步一步朝前迈进,拓出新路子,开创新境界,走出一條属于他个人独创的治学之路,并以自身的学术成果自立于学术界。可见,对方勇教授来说,他四十多年治学最核心的精神支柱,乃是韧劲和长远眼光,这铸就了今日的他。
  当我们面对这宏大的31卷《方山子文集》,产生感慨的,不光是看到它的宏大、厚重,更应体会方勇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爬山不止,笔耕不辍,尤其其问所体现的追求学术矢志不渝的坚毅精神。他自己常说,为了学术,为了庄学和诸子学,他常常会忘了饮食起居,不知白天黑夜。
  《方山子文集》给予我们读者的启示,不光是其展示了庄学世界、诸子学问、“新子学”天地,更有治学的经验和深刻体会,以及做一个真正学者所应具备的执着精神。
其他文献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同时也是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画论,对于当时及后世的文人画发展影响深远。在书法领域,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大家”;在绘画方面,有《古木怪石图》(《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的《墨竹图》卷合为一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另有《潇湘竹石图》卷,为邓拓旧藏。苏轼善画墨竹,乃是师从文同,都属文人画的范畴。  一  苏轼的画论,或许可以看作是文人画意识的集中体现,其价值取向之鲜明,
期刊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期刊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
期刊
和谐的班级管理是洋溢在师生脸上教学相长的创造与快乐,是学生对班级的一种眷恋和依赖,是留存在学生心中永远的财富和幸福。  ——题记  和谐能产生美,和谐能产生动力、提高效率,因此和谐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对于我们这些班主任来说,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就要在班级内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班级管理模式。而要在班级内建立和谐的管理模式就要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班级环境;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这三个方面做起。我认为建
期刊
《清兵卫与葫芦》语言简练、活泼、自然,是志贺直哉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追求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位非常主观的作家和父亲决裂的情绪记录。  出走与回应——天性的呼唤  后人对志贺直哉的敬佩,除却这位“白桦派”代表作家被日本尊为“小说之神”的小说成就之外,基本上源于两个理由:一是反战,反军国主义;二是他终身追求并坚守的独立意识。  其实第一条源于第二条。志贺直哉是名副其实的贵族世家富二代,
期刊
摘 要:随着课改的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优越性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但大量的课例表明:对理念的理解和真正的落实并不是成正比例的,很多数教师还只能把对理念的理解停在口头,留在表面,没有能够把对新课程的理解真正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课程理念;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
期刊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康的来历,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水平才是小康生活水平。  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出我国从古代到近代都不能实现小康的原因,通过与小康标准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出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通过与小康的量化标准进
期刊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于初升高选拔考试过程中未进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入学时年龄小,理解能力弱,社会经验欠缺,对经济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文化课基础薄弱,多属于初中阶段的后进生。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没有一点基础,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学习兴趣不高。进入中职阶段后,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学习
期刊
【摘 要】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也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惑,我个人觉得应该向其他学科一样,德育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人的责任心所在,如果他们只是机械的学到一些知识,而在品德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熏陶或者恰恰相反,那么我们的教育适得其反。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德育教育是各育之首。  【关键词】思维和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通过以天空为家园的“鸟”来呐喊抗战和抒情,既暗示了作者的漂泊者身份和诗人角色,同时也喊出了抗战时期最响亮的口号——“抗战动员到最后一人”;诗歌通过三个“这”字的排比运用和反复强调,喊出了“抗战已经刻不容缓”的时代最强音;“鸟”为了抗战,最后连羽毛都腐烂在土里,则写出了“为了抗战而毫无保留乃至竭尽生命”的彻底奉献精神。本诗既充满象征色彩,同时又非常能写时代之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