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继发性膝外翻畸形股骨远端的数字化测量与分析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膝外翻畸形一般需要膝关节周围截骨或全膝关节置换来矫形.膝关节周围截骨时需要三维立体矫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假体与膝关节相匹配的程度明显影响置换后长期效果,股骨髁截骨矫形需要股骨髁数据支持.目前国内使用率较高的仍然是依据西方人数据设计的假体系统,应用于国人往往达不到最好匹配.目的:探讨股骨髁解剖形态学异常,为膝外翻畸形的全膝关节置换或截骨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1例(53膝)成人膝外翻畸形患者的膝关节进行CT扫描,图像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分析其分布规律与相关关系.将膝关节相关参数与单膝畸形患者的健侧正常膝(对照组29膝)进行比较.结果 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外翻组股骨机械轴和通髁轴的夹角无显著变化(P>0.05);股骨机械轴和股骨远端关节面的夹角、通髁轴与股骨髁远端关节面切线的夹角、通髁轴与股骨髁后方关节面切线的夹角均显著增加(P<0.05).②从股骨髁表面轮廓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外翻组股骨外髁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外翻组股骨髁后部圆心和股骨髁通髁线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果表明,成人继发性膝外翻畸形的股骨外髁形态学变化较显著,股骨内髁形态学变化不明显.将股骨髁通髁轴做为成人继发性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的参照,获取的数据有助于术中定位,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假体下沉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唑来膦酸对改善髋关节置换后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及骨密度具有良好的作用,推测其可减少假体下沉.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下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全髋关节置换后1周接受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对照组25例全髋关节置换后未给予唑来膦酸治疗.髋关节置换后1年,通过X射线片测量股骨假体下沉距离,通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背景:与基于面骨密度的临床工具相比,特定载荷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强度分析越来越多用于改善对骨折风险的评估.然而,大多数有限元模型仅限于估计骨强度和可能发生骨折的位置,不能对骨折过程本身进行建模.目的:在ABAQUS软件中使用扩展有限元法对股骨颈骨折裂纹进行模拟,采用基于最大主应力和能量的准则来确定裂纹的起裂位置和裂纹扩展路径.方法:收集1名健康志愿者股骨近端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重建三维模型,赋予皮质骨、松质骨相应材料参数.最初进行静态分析,以评估骨应力分布并确定骨折危险区域.基于应力结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有效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存活率与治疗效果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对脂多糖干预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划痕实验检测10μmol/L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μmol/L芍药苷干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Ki67 mRNA表
背景: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瓣膜材料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生物组62例、机械组34例.生物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生物瓣膜二尖瓣置换,机械组进行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机械瓣膜二尖瓣置换,比较两组心功能及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指标.研究已获得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可以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目的:探讨FAK/PI3K/Akt信号通路在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购买的商品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苏培养至第4代,分为0 mW/cm2超声波组(对照组)、50 mW/cm2超声波组、50 mW/cm2超声波+PF-562271组,其中50 mW/cm2超声波+PF-562271组在超声处理前加入1μL FAK/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PF-562271进行预处理.每隔24 h超声刺激1次,
背景:现阶段脊柱侧弯患者的生物力学模型过于简化,未建立完整的患者躯干骨骼-肌肉有限元模型,并缺少软组织力学特性的建模.目的:构建一个真实且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脊柱侧弯躯干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选择1例11岁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通过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的原始数据,建立其躯干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将腰骶段模型和躯干模型的模拟结果分别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鹤壁市人民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医院伦理批件号YK2019015).结果 与结
背景:肘按法是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法,在使用肘按法时,不同的角度对腰椎的作用不同,且手法操作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目前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观察不同角度肘按法对腰椎L4-L5椎体及后部结构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及方向,探讨肘按法最安全及适宜角度,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取1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图像,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Hypermesh、ABAQUS软件建立正常腰椎有限元模型,并改变髓核和纤维环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建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由颈椎椎骨间连接结构退变而诱发,而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可直接反映其退变情况,或可为临床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变化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的相关性,并分析上述参数对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按照1:1原则选取同期80例无症状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包括C2-7 Cobb\'s角、T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Co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力学刺激可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多个关键蛋白(包括β-catenin、GSK-3β蛋白等),但其是否通过调控髓核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目的:阐明持续负载压力诱导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效应特点,探讨力学因素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影响机制.方法:获取7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脊柱运动节段,采用自主研发的离体兔脊柱运动节段模型,根据不同大小的持续负载压力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0 kg)、低压力组(0.5 kg)、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促进成骨作用,骨细胞通过表达骨硬化蛋白基因分泌骨硬化蛋白进而抑制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有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直接作用骨细胞时可促进骨硬化蛋白的分泌,这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正向成骨作用相矛盾.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间接调控骨细胞表达骨硬化蛋白基因的机制.方法:体外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4,8,16,32,64,125,250,500,1000μg/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干预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CCK-8法检测促进MC-3T3-E1细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