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戏”到唱“曲”——略论中国古典戏曲的嬗变特征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戏曲创作和演出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阐述中国古典戏曲从演“戏”到唱“曲”、由“俗”到“雅”,又从“雅”到“俗”的演进嬗变特征。
其他文献
与其他文类研究的红火场面相比,近年古代戏曲的研究显得有些冷清.大量文献资料不断发现、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形成的巨大学术空间与研究力量投入的日益减小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歌咏行动在我国有着良好的革命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本文就当前群众性歌咏活动中遇到的歌曲艺术化处理问题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话剧《寻找莫文隋》最后一场,巧妙运用小道具“花”,营造了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情境,深寓着人类社会爱心和真心生生不息的涵意。
梅派艺术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但在继承中仍要努力创新。作者以切身体会阐述了青年演员在学习梅派艺术并有所创新的三点体会。
淮剧主胡俗称“淮胡”,是淮剧的主奏乐器。淮剧主胡演奏风格总是能散发着质朴、刚柔的艺术情感和泥土的芳香。
郑桦先生是锡剧音乐的一代开拓者和改革家,他继承了锡剧优秀的音乐传统,又为锡剧注入了新的音乐思维,他创制的许多新唱腔,新板式,已成为锡剧音乐的新传统。
期刊
本文从文学史和晚明文学思潮的视角,对汪延讷的戏曲创作进行重新审视,认为汪氏不仅创作数量丰富,在创作精神上也与晚明时期的文学、戏曲的走向一致,具体表现在对“忠奸斗争”题材
本文从艺术的角度,阐述学习艺术的再现和表现过程(感受、体验、创作…认识、理解、感悟…),就是人的知思德行用积极的实践过程.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
本文列举了当前艺术教育所面临的旧体制所带来的种种弊病,指出唯有改革才能兴利除弊,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并提出五点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