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毒防腐药是一种对菌体有杀灭作用,对畜禽机体也有一定的损害或影响的药物,在应用时应首先考虑药物的浓度,作用时间长短对畜禽机体的影响。
【关键词】消毒剂
一、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但被消毒的现场会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污水或其它污物,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同时,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并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再者,消毒药被大量的有机物所消耗,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机械清除前应先将可拆御的用具如食槽、水槽、笼具等拆下,运到舍外清扫、浸泡、冲洗、刷刮,并反复消毒。舍内在拆除用具设备之后,用高压水冲洗直至完全干净。在打扫清除之前,最好先用消毒药物喷雾和喷洒,以免病原微生物四处飞扬和顺水流排出,扩散至相邻的畜禽舍及环境中,造成扩散污染。
二、正确安排消毒程序,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
消毒应按一定程序进行,不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舍内从上到下(从屋顶、墙壁、门窗至地面)(下同)喷洒大量消毒液→搬出和拆卸用具和设备→从上到下清扫→清除粪尿等污物→高压水充分冲洗→干燥→从上到下并空中用消毒药液喷雾。必要时用20%石灰浆涂墙,高约2米→将已消毒的设备及用具搬进舍内安装调试→密闭门窗后用甲醛或过氧乙酸熏蒸→封闭空舍7-15天完成消毒。如急用时,在熏蒸后24小时,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后使用。有的对全进全出的要求不甚了解,往往在清舍消毒时,将转群或出栏时剩余的数头(只)生长落后或有病无法转出的畜禽留在原舍内,可以认为,在原舍内存留一头(只)畜禽,都不能认为做到了全进全出。
三、正确使用石灰消毒
石灰是具有消毒力好,无不良气味,价廉易得,无污染的消毒药,但往往使用不当。新出窑的生石灰是氧化钙,加入相当于生石灰重量70%—100%的水,即生成疏松的熟石灰,也即氢氧化钙,只有这种离解了的氢氧根离子具有杀菌作用。有的场、户在入场或畜禽入口池中,堆放厚厚的干石灰,让鞋踏而过,这起不到消毒作用。也有的用放置时间过久的熟石灰做消毒用,但它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了没有氢氧根离子的碳酸钙,已完全丧失了杀菌消毒作用,所以也不能使用。还有的将石灰粉直接洒在舍内地面上一层,或上面再铺一薄层垫料,这样常造成雏禽或幼仔的蹄爪灼伤,或因啄食而灼伤口腔及消化道。使用石灰消毒最好的方法是加水配制成10%—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畜舍墙壁1-2次,称为“涂白覆盖”,既可消毒灭菌,又有覆盖污斑、涂白美观的作用。
四、正确理解饮水消毒
许多消毒药物,按其说明书称,可用于畜禽的饮水消毒,并称“可100%杀灭某某菌及某某病,用饮水或拌料内服,在1-3天可扑灭某某病”等等,这显然是一种夸大其辞以至误导。饮水消毒实际是对饮水的消毒,畜禽喝的是经过消毒的水,而不是喝的消毒药水,饮水消毒实际是把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或控制畜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如果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饮用,除可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所以饮水消毒应该是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
五、正确使用甲醛消毒
甲醛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溶于水中的38%—40%的甲醛称为甲醛溶液或福尔马林。甲醛对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包括芽孢和真菌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且价格低,没有腐蚀性。但它有穿透力差、作用缓慢的缺点,而且在低温下存放的甲醛溶液,可生成絮状的三聚醛,致使杀菌力下降,应防止出现此种“聚合”作用的发生。甲醛溶液最常用作熏蒸消毒和喷雾消毒,它消毒的作用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温度每升高10℃,消毒力可提高2—4倍。在温度为0℃的环境下,几乎没有消毒作用,所以应保持在20℃以上使用。还要注意,所说的温度是指被消毒物品表面的温度,而不是空气的温度,也不是在使用甲醛时短时内的温度。在用甲醛熏蒸消毒时,还应使环境相对湿度达到80%—90%,消毒作用才得以发挥。熏蒸消毒时可将甲醛溶液加3-5倍的水,放入大铁锅中加热煮沸,直至将水蒸发耗干,这样既提高了舍内湿度,又提高了温度,大大增强了消毒效果。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促使甲醛蒸发的方法时,在甲醛溶液中也应加入两倍量的水。还应注意,不要将高锰酸钾投入甲醛溶液中,以免溅出使人灼伤,应将加水的甲醛溶液缓缓加入放有高锰酸钾的容器中。在使用烟熏时密闭畜禽舍并提高温湿度可增加其消毒效果,在贮藏时要注意远离热源和明火。
六、正确认识带畜(禽)喷雾消毒
带畜(禽)消毒的着眼点不应限于畜禽的体表,而应包括整个畜禽所在的空间和环境,因许多病原微生物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进行空气消毒就不能对此类疾病取得较好的控制,所以将带畜(禽)消毒视为全方位消毒可能更为全面。带畜(禽)消毒应将喷雾器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喷出雾粒,雾粒可在空中缓缓下降,除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的接触外,还可与空气中尘埃结合,起到杀菌、除尘、净化空气,减少臭味的作用,在夏季并有降温的作用。带畜(禽)消毒喷出雾粒直径大小应控制在80-120微米,雾粒过大在空中下降太快,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雾粒过细则易被畜禽吸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做喷雾消毒的药物应选杀菌谱广、刺激性小的药物,水溶性不好、带有异味、刺激性强的消费药物均不宜使用。喷雾用药物的浓度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不可任意加大或降低。喷雾药物用量可按每立方米空间5-25毫升计算。因每进行喷雾一次,可降低舍湿2℃—4℃。所以在冬、夏不同季节,是否兼作降温等不同目的,可灵活调节药液浓度或用量。带畜(禽)消毒根据情况可每3-5天一次以至每天1-2次。六安典和月三甲消毒液水溶性好,异味小,基本无刺激性,最适宜带畜(禽)喷雾消毒。
七、正确选用消毒药
使用消毒药有时要调换不同类型的药物,要根据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以及使用方法而决定,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调换,既要考虑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又要考虑对人畜无害;如甲醛、戊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消毒作用都较强,对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它他们的副作用也较大,对有些消毒不适用。而季胺盐类、氯制剂等相对副作用较小,但对芽孢、真菌等杀灭作用较差。季胺盐类消毒对非囊膜病毒(又称亲水性病毒)如口蹄疫病毒、鸡法氏囊病毒、猪水泡病毒及呼肠孤病毒等灭活作用则较低。为了弥补各消毒药的某些缺点,增强消毒力,如胺碘和胺醛复合制剂,其抗菌谱广、作用强大、副作用小、安全价廉、使用方便。
【关键词】消毒剂
一、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但被消毒的现场会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污水或其它污物,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同时,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并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再者,消毒药被大量的有机物所消耗,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机械清除前应先将可拆御的用具如食槽、水槽、笼具等拆下,运到舍外清扫、浸泡、冲洗、刷刮,并反复消毒。舍内在拆除用具设备之后,用高压水冲洗直至完全干净。在打扫清除之前,最好先用消毒药物喷雾和喷洒,以免病原微生物四处飞扬和顺水流排出,扩散至相邻的畜禽舍及环境中,造成扩散污染。
二、正确安排消毒程序,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
消毒应按一定程序进行,不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舍内从上到下(从屋顶、墙壁、门窗至地面)(下同)喷洒大量消毒液→搬出和拆卸用具和设备→从上到下清扫→清除粪尿等污物→高压水充分冲洗→干燥→从上到下并空中用消毒药液喷雾。必要时用20%石灰浆涂墙,高约2米→将已消毒的设备及用具搬进舍内安装调试→密闭门窗后用甲醛或过氧乙酸熏蒸→封闭空舍7-15天完成消毒。如急用时,在熏蒸后24小时,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后使用。有的对全进全出的要求不甚了解,往往在清舍消毒时,将转群或出栏时剩余的数头(只)生长落后或有病无法转出的畜禽留在原舍内,可以认为,在原舍内存留一头(只)畜禽,都不能认为做到了全进全出。
三、正确使用石灰消毒
石灰是具有消毒力好,无不良气味,价廉易得,无污染的消毒药,但往往使用不当。新出窑的生石灰是氧化钙,加入相当于生石灰重量70%—100%的水,即生成疏松的熟石灰,也即氢氧化钙,只有这种离解了的氢氧根离子具有杀菌作用。有的场、户在入场或畜禽入口池中,堆放厚厚的干石灰,让鞋踏而过,这起不到消毒作用。也有的用放置时间过久的熟石灰做消毒用,但它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了没有氢氧根离子的碳酸钙,已完全丧失了杀菌消毒作用,所以也不能使用。还有的将石灰粉直接洒在舍内地面上一层,或上面再铺一薄层垫料,这样常造成雏禽或幼仔的蹄爪灼伤,或因啄食而灼伤口腔及消化道。使用石灰消毒最好的方法是加水配制成10%—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畜舍墙壁1-2次,称为“涂白覆盖”,既可消毒灭菌,又有覆盖污斑、涂白美观的作用。
四、正确理解饮水消毒
许多消毒药物,按其说明书称,可用于畜禽的饮水消毒,并称“可100%杀灭某某菌及某某病,用饮水或拌料内服,在1-3天可扑灭某某病”等等,这显然是一种夸大其辞以至误导。饮水消毒实际是对饮水的消毒,畜禽喝的是经过消毒的水,而不是喝的消毒药水,饮水消毒实际是把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或控制畜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如果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饮用,除可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所以饮水消毒应该是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
五、正确使用甲醛消毒
甲醛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溶于水中的38%—40%的甲醛称为甲醛溶液或福尔马林。甲醛对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包括芽孢和真菌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且价格低,没有腐蚀性。但它有穿透力差、作用缓慢的缺点,而且在低温下存放的甲醛溶液,可生成絮状的三聚醛,致使杀菌力下降,应防止出现此种“聚合”作用的发生。甲醛溶液最常用作熏蒸消毒和喷雾消毒,它消毒的作用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温度每升高10℃,消毒力可提高2—4倍。在温度为0℃的环境下,几乎没有消毒作用,所以应保持在20℃以上使用。还要注意,所说的温度是指被消毒物品表面的温度,而不是空气的温度,也不是在使用甲醛时短时内的温度。在用甲醛熏蒸消毒时,还应使环境相对湿度达到80%—90%,消毒作用才得以发挥。熏蒸消毒时可将甲醛溶液加3-5倍的水,放入大铁锅中加热煮沸,直至将水蒸发耗干,这样既提高了舍内湿度,又提高了温度,大大增强了消毒效果。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促使甲醛蒸发的方法时,在甲醛溶液中也应加入两倍量的水。还应注意,不要将高锰酸钾投入甲醛溶液中,以免溅出使人灼伤,应将加水的甲醛溶液缓缓加入放有高锰酸钾的容器中。在使用烟熏时密闭畜禽舍并提高温湿度可增加其消毒效果,在贮藏时要注意远离热源和明火。
六、正确认识带畜(禽)喷雾消毒
带畜(禽)消毒的着眼点不应限于畜禽的体表,而应包括整个畜禽所在的空间和环境,因许多病原微生物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进行空气消毒就不能对此类疾病取得较好的控制,所以将带畜(禽)消毒视为全方位消毒可能更为全面。带畜(禽)消毒应将喷雾器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喷出雾粒,雾粒可在空中缓缓下降,除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的接触外,还可与空气中尘埃结合,起到杀菌、除尘、净化空气,减少臭味的作用,在夏季并有降温的作用。带畜(禽)消毒喷出雾粒直径大小应控制在80-120微米,雾粒过大在空中下降太快,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雾粒过细则易被畜禽吸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做喷雾消毒的药物应选杀菌谱广、刺激性小的药物,水溶性不好、带有异味、刺激性强的消费药物均不宜使用。喷雾用药物的浓度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不可任意加大或降低。喷雾药物用量可按每立方米空间5-25毫升计算。因每进行喷雾一次,可降低舍湿2℃—4℃。所以在冬、夏不同季节,是否兼作降温等不同目的,可灵活调节药液浓度或用量。带畜(禽)消毒根据情况可每3-5天一次以至每天1-2次。六安典和月三甲消毒液水溶性好,异味小,基本无刺激性,最适宜带畜(禽)喷雾消毒。
七、正确选用消毒药
使用消毒药有时要调换不同类型的药物,要根据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以及使用方法而决定,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调换,既要考虑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又要考虑对人畜无害;如甲醛、戊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消毒作用都较强,对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它他们的副作用也较大,对有些消毒不适用。而季胺盐类、氯制剂等相对副作用较小,但对芽孢、真菌等杀灭作用较差。季胺盐类消毒对非囊膜病毒(又称亲水性病毒)如口蹄疫病毒、鸡法氏囊病毒、猪水泡病毒及呼肠孤病毒等灭活作用则较低。为了弥补各消毒药的某些缺点,增强消毒力,如胺碘和胺醛复合制剂,其抗菌谱广、作用强大、副作用小、安全价廉、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