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了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提出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技术应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现过程中必然需要建筑行业各施工环节的基础技术支持与管理理论强化,进而才是实现对于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目标。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包括了混凝土的选料、配比、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
1.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
在以下的两种情况都需要用到施工缝技术: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是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持续进行,并且中间的间断时间需要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那么,就需要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的;二是,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1.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 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注意事项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到低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千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温度和抗裂能力。
1.3.1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是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它与周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当温度低于5度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减慢,而当温度下降至一20度以下时,混凝土硬化基本停止。在干燥的天气中混凝土中水分迅速蒸发,一方面使混凝土表面剧烈收缩而导致裂缝,另一方面当游离水分完全蒸发后,水泥水化作用也就停止,混凝土的硬化即停止,因此,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混凝土氧化方法有自然养护法和加热养护法。
1.3.2 自然养护方法。此法是待混凝土终凝后,在构件上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等经洒水,以保持构件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自然养护方法的养护时间与水泥品种性能和掺和塑化剂有关。一般情况下,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7个昼夜以上为宜;如用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或掺用过塑化剂的养护时间 14昼夜以下为宜,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潮湿为度,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当温度高于15度时,前三天内白天每隔 l一2小时浇水一次,夜里至少浇水2—4次,在以后的养护期间可酌情适当减少即可,但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或大风天气中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1.3.3 加热养护法:为了加速模板周转和加快施工进行,可采用加热养护法,此法指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
1.3.4 混凝土的拆模。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扳,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
2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始终是困扰工程设计单位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难以有效解决和控制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必然会给施工和验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与影响。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都将温度应力计算问题提升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并且取得了较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2.1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表现
目前,在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中,温度应力的计算结果往往与工程实际施工得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未充分考虑后浇带的作用和影响,就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松弛系数的取值与实际不符。同时,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和计算出楼板与梁的整体的相互作用力,很容易出现某些数据的准确性不理的现象。适当地考虑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温度应力对基础的影响是必要的,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基础不变形”的假定也是有利的。因此,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严格保证温度应力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2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经过我国建筑行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主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与取值方式,完全可以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的关键在于应力松弛系数标准值的确定,这个数值需要反复的演算与考证才能得到。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以严谨的观念进行工作。
3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3.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由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3.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工程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新材料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新型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效率。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国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8).
[2] 许文亮.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园月刊,2011,(9).
[3] 李栋权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技术应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实现过程中必然需要建筑行业各施工环节的基础技术支持与管理理论强化,进而才是实现对于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目标。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包括了混凝土的选料、配比、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
1.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
在以下的两种情况都需要用到施工缝技术: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是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持续进行,并且中间的间断时间需要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那么,就需要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的;二是,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1.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 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注意事项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到低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千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温度和抗裂能力。
1.3.1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是混凝土的凝固、硬化和强度发育的过程;它与周转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当温度低于5度时混凝土的硬化速度减慢,而当温度下降至一20度以下时,混凝土硬化基本停止。在干燥的天气中混凝土中水分迅速蒸发,一方面使混凝土表面剧烈收缩而导致裂缝,另一方面当游离水分完全蒸发后,水泥水化作用也就停止,混凝土的硬化即停止,因此,混凝土浇筑后即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硬化发育所需要温度和湿度。混凝土氧化方法有自然养护法和加热养护法。
1.3.2 自然养护方法。此法是待混凝土终凝后,在构件上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等经洒水,以保持构件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自然养护方法的养护时间与水泥品种性能和掺和塑化剂有关。一般情况下,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时7个昼夜以上为宜;如用矿碴水泥、火山灰水泥或掺用过塑化剂的养护时间 14昼夜以下为宜,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潮湿为度,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当温度高于15度时,前三天内白天每隔 l一2小时浇水一次,夜里至少浇水2—4次,在以后的养护期间可酌情适当减少即可,但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或大风天气中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1.3.3 加热养护法:为了加速模板周转和加快施工进行,可采用加热养护法,此法指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
1.3.4 混凝土的拆模。混凝土经过养护,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即可拆除模扳,拆模应该先拆不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为宜。
2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始终是困扰工程设计单位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难以有效解决和控制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必然会给施工和验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与影响。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都将温度应力计算问题提升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并且取得了较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2.1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表现
目前,在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中,温度应力的计算结果往往与工程实际施工得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未充分考虑后浇带的作用和影响,就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松弛系数的取值与实际不符。同时,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和计算出楼板与梁的整体的相互作用力,很容易出现某些数据的准确性不理的现象。适当地考虑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温度应力对基础的影响是必要的,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基础不变形”的假定也是有利的。因此,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严格保证温度应力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2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经过我国建筑行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主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与取值方式,完全可以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的关键在于应力松弛系数标准值的确定,这个数值需要反复的演算与考证才能得到。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以严谨的观念进行工作。
3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3.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由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3.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工程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新材料的引进,为建筑混凝土施工带来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而新型的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又大大提高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效率。由于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它能够和钢筋牢固地结合,最终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坚固、抗震、经济且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日益成为土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伴随着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逐步提高,及其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土建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特别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国齐.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8).
[2] 许文亮.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园月刊,2011,(9).
[3] 李栋权论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