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手段。因此,在小学时期学校要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最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这个行为伴随着人的一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字和语言方面的理解能力,并且使学生的人文修养得以提高。同时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阅读能力也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好的阅读能力,可能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他学科的题目要求从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障碍。本文就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提升语文教学不仅影响语文科目本身,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阅读是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面,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阅读补充学习课堂没有提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培养阅读能力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只重视考试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阅读方面的教学计划。教师对阅读课的讲解通常比较随意,不能合理、连续的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二)缺乏理论基础
受师资水平所限,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基础,导致阅读教学非常盲目。随着近年来的课改,教师们逐渐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学生无法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能教授教材中的内容,无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知识的视野,使小学阅读教学陷入僵局。
(三)缺乏评价体系
缺乏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导致无法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有效评估,长此以往,教师无法得知自己的阅读教学效果,对阅读教学越加随意,无法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况,降低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缺乏自主性阅读学习,无法体现其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主动的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认知和年龄特点,并且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设定新奇、有趣、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例如,在教学《祖国多面广大》的过程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展示“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要阅读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寻找阅读文章的关键句,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使其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再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些合适的杂志、报刊,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阅读,并且鼓励学生记录笔记,长此以往,学生一定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抓住阅读内容的点睛之笔,领悟文章精髓
每篇文章都有其点睛之笔,可能是几组词,也可能是一段话,用以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抓住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等,使学生对文章更好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能够运用在诗词阅读的教学中,比如,在学习《静夜思》时,通过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理解全诗的主旨。因此,只要抓住阅读文章的点睛之笔,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阅读
学生的疑问是其学习的出发点,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更深入的阅读。通常,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进而解决疑问,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阅读内容主旨,还能更好的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怎么才能够喝到瓶子里面的水呢?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激發,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当学生找到答案后,可以再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反复认真的阅读课文,最后让学生理解这个小故事看似只是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其实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让学生们明白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克服困难的这个道理。
(五)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生性格好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这样一来,选取怎样的阅读素材就成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加之小学生还很年幼,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更加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取材于校园图书馆或教师藏书,同时根据阅读内容提出要求,以便教师能够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掌握并及时做出调整。
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需要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导致课上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仓促之下学生可能无法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这样一来学生们的阅读渠道得到拓展,同时还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保证阅读质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完成课外阅读教学:第一,教师制定阅读目标时,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列出合适的阅读书籍清单,并指导家长和学生一起挑选适宜的书籍。第二,严格控制学生的阅读时间,如果阅读时间一旦过长,将会对学生生活和正常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学生视力下降,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危害。再者,一旦阅读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再集中,学生的身体产生疲劳,同时可能会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导致阅读效果达不到应有水平。第三,定期检测学生阅读成果,检测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总结复述其阅读文章大意,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读后感,这种做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有技巧的进行阅读,最终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乐趣,并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献文.试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师,2013(33):75.
[2] 陈宪芳.浅析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B,2012(6):118-119.
[3] 陈婉芳.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3(70):34.
[4] 陈洁.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5(87):48.
[5] 鞠彪.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5):136-13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这个行为伴随着人的一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字和语言方面的理解能力,并且使学生的人文修养得以提高。同时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阅读能力也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一个好的阅读能力,可能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他学科的题目要求从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障碍。本文就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提升语文教学不仅影响语文科目本身,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阅读是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面,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阅读补充学习课堂没有提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培养阅读能力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只重视考试不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重视,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阅读方面的教学计划。教师对阅读课的讲解通常比较随意,不能合理、连续的进行阅读教学,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二)缺乏理论基础
受师资水平所限,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基础,导致阅读教学非常盲目。随着近年来的课改,教师们逐渐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学生无法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能教授教材中的内容,无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知识的视野,使小学阅读教学陷入僵局。
(三)缺乏评价体系
缺乏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导致无法对教师的阅读教学有效评估,长此以往,教师无法得知自己的阅读教学效果,对阅读教学越加随意,无法了解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况,降低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缺乏自主性阅读学习,无法体现其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主动的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认知和年龄特点,并且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设定新奇、有趣、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例如,在教学《祖国多面广大》的过程里,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展示“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飞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要阅读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寻找阅读文章的关键句,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使其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再者,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些合适的杂志、报刊,让学生在闲暇时间阅读,并且鼓励学生记录笔记,长此以往,学生一定能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抓住阅读内容的点睛之笔,领悟文章精髓
每篇文章都有其点睛之笔,可能是几组词,也可能是一段话,用以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抓住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句等,使学生对文章更好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能够运用在诗词阅读的教学中,比如,在学习《静夜思》时,通过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理解全诗的主旨。因此,只要抓住阅读文章的点睛之笔,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阅读
学生的疑问是其学习的出发点,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点,以学生的疑问为突破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更深入的阅读。通常,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进而解决疑问,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阅读内容主旨,还能更好的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怎么才能够喝到瓶子里面的水呢?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能够积极发言,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激發,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当学生找到答案后,可以再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反复认真的阅读课文,最后让学生理解这个小故事看似只是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其实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让学生们明白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克服困难的这个道理。
(五)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生性格好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这样一来,选取怎样的阅读素材就成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加之小学生还很年幼,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够很好的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更加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取材于校园图书馆或教师藏书,同时根据阅读内容提出要求,以便教师能够对阅读的效果进行掌握并及时做出调整。
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需要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导致课上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仓促之下学生可能无法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这样一来学生们的阅读渠道得到拓展,同时还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保证阅读质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完成课外阅读教学:第一,教师制定阅读目标时,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列出合适的阅读书籍清单,并指导家长和学生一起挑选适宜的书籍。第二,严格控制学生的阅读时间,如果阅读时间一旦过长,将会对学生生活和正常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导致学生视力下降,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危害。再者,一旦阅读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再集中,学生的身体产生疲劳,同时可能会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导致阅读效果达不到应有水平。第三,定期检测学生阅读成果,检测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总结复述其阅读文章大意,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读后感,这种做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文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够有技巧的进行阅读,最终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乐趣,并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献文.试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师,2013(33):75.
[2] 陈宪芳.浅析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B,2012(6):118-119.
[3] 陈婉芳.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3(70):34.
[4] 陈洁.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5(87):48.
[5] 鞠彪.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5):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