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片足迹,带走一份乡情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时年16岁的罗红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是海外出生的第三代华人,来到北京参加由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夏令营营期并不长,只有两周的时间。两周之后,罗红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经常听到身边人对我们海外华侨说‘回家,回家’。我们海外华侨到中国去就像游子归家似的。起初听到这个词汇,总是很不理解,我的出生地、我的家人朋友都不在中国呀!从小我对中国的印象并不好,因为道听途说觉得中国是个非常落后的国家。这次我甚至不想参加这个夏令营,不愿意踏上这块土地。但是现在我庆幸我来了!本来对中国有偏见的我,一旦踏入中国这片土地就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也渐渐领悟到了我与中国有着剪不断的情缘,更在潜意识里拥有着对中国这片土地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或许从来不曾消失过,而是悄悄被掩盖了起来,如今它再现了出来是因为我来到了这片土地上!”
  罗红是千千万万个海外华裔青少年中的一员,他们与中国的同龄孩子有着同样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由于历史原因、生活环境,他们往往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上迷茫甚多,普遍对自己的族群缺乏归属感。超过6000万的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机遇和难得的资源,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海外华侨华人为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离不开广大侨胞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海外华裔青少年是未来华人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他们的族群意识,促进他们传承中华文化,不仅是老一辈侨胞和广大有识之士的深厚关切,更是中国政府和华文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1999年以来,得益于中国国务院侨办组织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每年数万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有机会来到被他们祖辈称为“家”的地方参观学习、寻根问祖,他们带着好奇与渴望而来,满载收获和喜悦而归。截至目前,共有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万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从中受益。
  “中国寻根之旅”已经成为广大华裔新生代了解中国历史和现状的重要窗口,在海外侨社中享有盛誉,近年来,这项活动也得到国外主流社会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办营特点和组织方式,总结其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将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
  一、“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概况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创办于1999年,是国务院侨办牵头、全国侨务系统共同参与的华裔青少年文化体验活动。国内承办单位包括各省市(县)侨办、国务院侨办直属院校、全国华文教育基地院校等。
  这项活动由中国驻外使领馆认可、推荐的海外侨校、侨团组织报名。招生对象为12至18岁的海外华裔青少年,每10名营员可以由海外组织者选派一名成人领队随行。夏令营营期两至三周不等。
  根据海外假期情况,“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已经实现夏、春、秋、冬四季办营,有效满足了各国华裔学生的参营需求。为全面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组织方在办营选址上也充分考虑了地域因素,东到上海的都市魅力营,西到新疆的民族文化营,南到海南的热带风情营,北到黑龙江的冰雪体验营,“中国寻根之旅”遍及中国各个角落。针对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国侨办还举办了“中华民族舞蹈”“中华武术”“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文化”“杰出华裔青少年”“被领养中国儿童”等特色专题营。目前,“中国寻根之旅”每年举办300余期,吸引两万余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与。
  国务院侨办每隔几年还在北京举办一期大型集结营,组织在各地参访的华裔青少年集中到北京考察、交流。2001年集结营规模为2000人,2004年达4000人,2006年为5000人,2010年更是达到空前的6000人。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集结营开营式。2010年7月“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开营式,6000名华裔青少年济济一堂,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出席了开营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勉励小营员们要始终牢记三句话:第一,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第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习近平的讲话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及其家长、老师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
  二、“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办营特点
  “中国寻根之旅”以明确的服务对象、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办营方式,在对外文化传播领域独树一帜。这项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在海内外知名度甚高。总结一下,“中国寻根之旅”主要有以下办营特点:
  1.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大大提升了海外华裔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以中国文化为导向,在教学和参访环节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介绍。各地在办营期间均增加了文化讲座、国情介绍等内容。夏令营文化考察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时间,但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寻根访祖,进一步感受了浓浓乡情,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切身感知了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强劲的发展势头,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营员很多是第一次来中国,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磅礴的发展态势和现代化建设蓝图给营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受。美国华裔营员王维达同学在参营感言中写道:“妈妈一直说我有黑头发、黑眼睛,根在中国,所以我一定要学好中文和中国历史,我觉得学中文很无聊。参加了‘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后,我的想法改变了,我会努力学好中文,学好中国历史,我也会很骄傲地把我所了解的中国介绍给我的美国朋友。”夏令营营员回到居住国后会将在中国的所见、所得、所感、所悟同自己的父母、家人、同学、朋友一起分享,这将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和核心价值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2. 寓教于乐,游教结合,有效激发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中国寻根之旅”的办营内容主要有三项:课堂教学、参观游览、交流联欢。夏令营特别强调寓教于乐、游教结合,教学中避免简单说教、死板生硬,用广大华裔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中国文化知识和中国传统观念。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办引入中华文化大讲堂,设计了现场提问抢答环节,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营员们踊跃参与;湖北省侨办开设了趣味汉语、民族音乐、手工艺、书法、绘画、武术、龙狮及中国文化常识课程;还有甘肃省的姓氏讲座,暨南大学的岭南文化讲座,西安市开设的秦唐文化讲座,陕西省、河南省安排的农家体验等等。无论办营规模大或是小,夏令营各承办单位均会精心组织闭营联欢活动,给孩子们一个展示参营成果和青春风采的舞台。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海外营员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得以显著增强。   3.走进家庭,互动交融,切实增进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之间的感情交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夏令营增加了丰富多彩的交流互动环节,如与去访地青少年学生开展“1对1结对子”、深入当地百姓家庭做一天中国市民等,既加深了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又使营员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亲近之感。夏令营本身还是促进世界各地华裔青少年交流联谊的有效平台。散居在各国的华裔青少年在这里欢聚一堂,交流在海外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心得,身份认同感进一步加强。在浙江、贵州、江西省的活动中,组织单位早早根据营员信息统计好营期内过生日的同学,一个生日蛋糕、一首生日歌和小伙伴们热情洋溢的祝福,传递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让营员们备感温暖。重庆、内蒙、山西省区市侨办和海协呼应“寻根之旅”主题,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带领营员植下“寻根林”“友谊林”。这些活动既是交流更是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关于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的思考
  以“根、魂、梦”为指导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工作备受关注与赞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时代的发展、侨情的变化,又给这项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正全面展开,如何更好地组织开展这项活动,保证办营效果,延续品牌效应,值得组织者深思。
  1.牢记主题,不忘初心。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开展侨务工作,涵养侨务资源矢志不渝的目标。在海外“落地生根”的新生代华人与“落叶归根”的老华侨不同,他们大部分人在海外出生,长期接受西方教育,他们的生活圈已经超出传统的唐人街范围,许多人已不懂中文,不会讲汉语,未回过祖(籍)国,“本土化”程度比较深,对祖(籍)国的感情较为淡薄。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极大的振奋。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增进“根”的意识、促进民族认同为目的,从亲情和乡情入手,携手海外华侨社团、华文学校、华文媒体开展多元文化交流的“寻根”活动,以可视、可听、可参与、可体验的多种形式,让更多的华裔青少年参与到祖(籍)国和家乡的具体交流活动中,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
  2.紧跟形势,配合大局。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载体,是文化传承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径。海外华裔青少年,既是中华文化的学习者、受益者,也是中华文化的实践者、传播者。做好“中国寻根之旅”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不仅是满足广大海外华裔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涵养侨务资源的根本手段,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实施过程中,带路沿线是海外侨胞最集中的地区,我们要下大力气分析带路沿线国家华裔青少年的群体心理特征,把握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手段,丰富办营内容,配合国家内政外交大局,通过“中国寻根之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注重品质,树立形象。“中国寻根之旅”系列活动是一项涉外文化传播活动,在组织过程需要注意若干问题。首先,“中国寻根之旅”不是一场廉价的文化盛宴。开展“中国寻根之旅”活动的积极意义毋庸赘言,但组织过程中切忌铺张浪费、超标接待。夏令营接待宜以安全、便捷、适合为原则,每一项工作均需要有规划、有步骤、有监督、有总结,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组织者应该在营员选拔上多下功夫,提高参营门槛,避免重复参营,把有限的参营名额留给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引导营员珍惜参营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中国树立华裔青少年的良好形象。其次,“中国寻根之旅”不是文化输出,而是文化融合。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进共识,建立友谊,但过于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往往引起国外政府的警惕与抵制。华裔青少年和祖籍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毕竟生活在海外,大多已经拥有外国国籍。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渴求甚多,对于他们不能一味说教、讲大道理,更不能对办营内容不加甄别、囫囵吞枣,课程设计宜正面、通俗、形象、生动。中国文化向来都是大道无言、润物无声,中国故事需要用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方式讲述。我们在组织夏令营教学及参访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习得和比较,在坚持正面教导的同时,引导海外华裔青少年重视多元文化的借鉴与融合,强调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鼓励他们成为学贯中西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海外华裔青少年这一特殊的群体,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友谊之花在文化交融中滋养成长。
  4.保持联系,关注成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正因为互联网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为我们深入开展华裔青少年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只有短短几周时间,这对于他们漫漫成长过程来讲可以说微不足道,我们应该以夏令营为起点,通过互联网、微信群或QQ群等平台,加强与营员的日常沟通与联系,加深彼此间的情感与交流;及时建立营员相关信息资料库,并通过华文学校或华人社团与他们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业、工作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为日后深入做好他们的工作打下基础;认真做好问卷调查,分析每期办营的数据和资料,为全面提升办营效果留下宝贵的参考经验;关注华裔青年学生创业,在办营内容中多增加一些商业考察、创新创业方面的因素,支持华裔青年进入中国大陆寻找商机,帮助华裔青年在祖籍地或居住地发展事业,不断培育新的侨力资源。
  通过各类形式,积极发展华文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的伟大事业,它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菲律宾著名侨领陈永栽先生连续15年赞助菲律宾华裔学生来中国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年逾八旬、仍不忘初衷的他曾经深情地说:“华裔学生要多学习中文,多了解中华文化,种子播下去了,总有开花结果的时候。”诚如陈永栽先生所言,自1999年以来,一批又一批华裔青少年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走来,留下一片足迹,带走一份乡情。“中国寻根之旅”将一颗颗中国文化的种子播种在参营孩子的心里,假以时日,这些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其他文献
熊猫频道由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主办,隶属于中央电视台网络电视台(CNTV),是一个以熊猫为主角、24小时向全球直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生活实况的频道。该频道于2013年8月正式上线。根据央视网对注册用户进行的统计,熊猫频道目前覆盖全球超过20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访问占比超过40%。截至2017年8月31日,熊猫频道海外社交账号总粉丝突破1000万;在Facebook平台帖文总浏览量突破4
期刊
一、汉文化知识的全球共享:孔子学院现代性背景  文化是知识生产、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的基础。一个民族在生存延续与进化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内容与形式的知识体系被称为本土知识,即民族科学(Ethnoscience),带有明显的地方性和整体性①。然而,以工业革命之现代社会为肇始,本土知识的传播也逐渐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成为全球性流动的文化载体。一方面现代性与全球化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时空逻辑,
期刊
2012年底,当我提出要离开报社、参与创办新型智库时,不少朋友表示惋惜。在个人微博上公布这个消息后,还引起了3000多次转发,有人在评论留言中甚至预测,王文最多只能在“复杂的高校圈”里“混”一年,结果却超过所有人(包括我本人在内)的预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像一株雨后春笋,瞬间成长为一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中国智库。现在,我想说,这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2012年底正好是党的十八大结
期刊
一到“双十一”,她赶紧把购物车加载好的东西统一付款。购物车里有自己买的衣服,也有帮别人代买的东西。  她是一个普通的代购,经常等别人挑好东西后,代别人付款购买。  她又是一个特殊的代购,从不在中间环节赚取差价,也不隐藏购买渠道,只是照着别人给的链接或者说的大概样子购买,经常还会给些参考建议。  这位特别的代购,就是青海省格尔木市郊的长江源村村民才卓玛。长江源村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约3000米
期刊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加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结合城市特色与发展实际,面向海外受众开展富有成效的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是对外传播领域正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武汉市委宣传部将经贸联系较为密切的英国作为目标国,以世界名校剑桥大学学子为目标受众,以英文主旨演讲为重要载体,开展城市形象推介,影响未来有影响的人,产生热烈反响,吸引广
期刊
今年5月12日出版的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Nature),刊登了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特稿社喻菲与广东分社扶庆撰写的深度报道《聚焦广州:从贸易枢纽到创新热土》(Spotlight on Guangzhou: trade hub to innovation hotbed)。  这是中国特稿社首次为英国《自然》杂志撰稿,也是为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供稿中断数年后,再度登陆国际顶级专业期刊
期刊
为“讲述北京故事,传播北京声音”,北京市继“外国摄影师拍北京”品牌活动后,再塑“手绘京城·外国漫画家画北京”活动品牌。2016年4月,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北京《月讯》杂志社、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一届“手绘京城·外国漫画家画北京”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七个国家的十位世界著名漫画家用手中的画笔和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北京。漫画家看北京、画北京,他们采风创
期刊
自2016年7月12日海牙仲裁庭公布关于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实体问题裁决以来,有关仲裁案的相关报道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本文力图从媒体外交视角来分析中国、菲律宾、美国和日本的主要英文媒体对“南海仲裁案”的报道,解读其背后隐藏的关于“南海仲裁案”及“南海问题”的态度,作为评估和判断“南海问题”后续走向与采取应对之策的参考。更为重要的是,本文试图统合理解菲律宾、美国和日本围绕“南海仲裁案”展开的媒
期刊
新媒体的崛起与媒体融合的系列推进,给传媒业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融媒体是国内学者基于媒介融合的概念提出,但目前学界对于“融媒体”的概念尚不明确。绝大多数学术论文引用百度百科的定义,即“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融通、内容兼顾、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融媒体带来了媒介生态的巨大变化,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新闻媒体对于新闻内容的深度性和独特性追求更为迫切。而受众也
期刊
引言  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在《论译书》一文中明确提出:“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①其中,“择当译之本”被列为首义,可见先生对文本选择的高度重视。这对今天的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依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然而在探讨这一课题时,多数研究者将译者置于研究中心,而对译本选择问题研究不足。在此方面,莫言作品的成功外译有着重要启示作用,本文欲结合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