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牧兽医课程改革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的号召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形势下,我将自己对本专业的课程改革思考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培养市场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课程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今后就业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认定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将职业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统一,加快课程内涵建设,以往那种“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显然已不适用于现在职业教育。我们的原则是对准岗位设课程,然后分析每个岗位需要哪些课程作为支撑,以此来确定课程的设置。在教学安排上遵照就业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原则。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二、具体措施的实施
  (一)深入生产一线,围绕专业建设,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调研工作。
  1.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专业调研目的是了解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课程的设置能否满足专业职业岗位的需要,这些不是学校单方面说了就能算的事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生产一线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和岗位要求。
  2.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调整。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如发现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与目前专业岗位需求有偏差的课程内容,应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对《动物微生物》中关于免疫章节的内容可适当进行删减。在《家畜传染病》课程中应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讲解力度,对目前常发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炭疽病、布病、结核病等疫病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马的传染病可以不讲,对目前不发的病如牛瘟、牛肺疫等疾病可以不讲或略讲,对牛场常用的“四病”普查程序及方法进行规范讲解与实地操作。
  (二)从内涵建设出发,完善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职业素质形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的重心所在。所以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中,不仅技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知识和态度的选择与安排也常为技能的要求所左右[2]。高职的理论知识方面,应依据应职岗位需要合理确定基础理论、专业技术与专业知识三者比例,在态度方面,应注重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开拓精神的培养。
  1.依照养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畜牧兽医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根据畜牧企事业单位、养殖场和动物医院职业岗位工作和职业能力需求,将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准确定位。
  2.课程体系构建。根据人才规格要求,以畜牧兽医专业生产流程主要岗位工作必备的专业技术技能,如畜禽饲养、品种繁育技术技能与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等,并与职业工种考核一体化结合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以生产性实践教学为主体,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根据实践体系中各项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主要专业理论教学镶嵌于实践教学主线上,并充分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双重熏陶学生。将优秀的校园文化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结合,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把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贯穿于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全过程。
  3.课程的教学运行。分析畜牧兽医专业所对应的畜禽饲养、畜禽繁殖、执业兽医职业技术岗位能力需要,遵从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按照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第一学年学生主要在校内各个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场工读见习,以专业单项技能学习为主,同时利用校内资源完成相应必需理论课程的学习。第二学年学生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入校外畜牧兽医实习企业,围绕畜禽饲养、疫病防治、执业兽医职业技术等岗位协岗锻炼。注重学生专业综合技术能力培养,实现二个轮回的岗位循环。理论与实践教学交融在一起,按照工作过程技术环节和生产任务要求,通过以师带徒、现场指导、企业培训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完成相应技术模块理论的学习。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定岗并进行顶岗实习。
  (三)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改革
  1.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总体要求理论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3]。理论知识要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按照多元整合型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课程内容的多元整合中“知识、技能、态度”三要素中各个成分的多重、多种综合,选择有价值的重要内容,理论与实践并举,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明确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课程地位性质任务,注重课程内容衔接,架构综合化、阶段化、柔性化、个性化相结合的课程结构,采用项目课程开发方法实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2?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工作方法,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又称为“填鸭式”教学法,往往是“教师一支粉笔讲到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进行集中授课,但有严重的缺点,仅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有效得到检验。为此,我提倡进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如:(1)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2)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如在讲《动物普通病》时,教师可给定一个病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开写处方、用药治疗,然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研讨。(3)采用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牛场、羊场、动物医院等地方,充分利用真实的教学场景、实物给学生进行讲解,直观可信。(4)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课件、电化教学、挂图讲解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吴云,龚云登.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研究.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李玉清,张孝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Vol.24,(6).
  [3]刘军,李逢振等.高职精品课程《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Vol.16,(4).
其他文献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确立的CMMB三级架构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区域性广电传媒的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将对中国手机电视产业的成败产生重要影响。与其他媒体产业一样,一个强大的CMMB产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必需的考试.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文是必考的内容,占有15%的分值,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文和快速阅读作
随着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工农业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却不断的恶化。所以在当前的全面改革过程中,针对农村自来水饮用水的安全工程
摘 要: 广东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历经3年,它是我省进一步深化高中新课改、新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绩将作为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本科资格和录取依据之一。因此,水平测试的复习策略值得大家讨论研究。本文主要从研读考纲、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注重学法指导等几个方面谈了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 复习策略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2009
新课改的推行实施,促使教师们更新教学模式。于是,各科一线教师无不倾心探索,在三尺讲台上摸爬滚打,努力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设计,打造新的教学流程。我们历尽艰辛,跌跌撞撞,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应本校学情的教学之路: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然而,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是在新授课上使用导学案,在试卷讲评课上,还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不理想。新的教学理念支撑着新
选择题作为历史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命题技术十分成熟。它可以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以及考查考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归纳、比较、概括、辩证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等各种能力,是一种设题灵活、覆盖面很广的多功能题型。它因有利于考核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而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新课程高考中还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选择题的常见类型,选择
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由上个世纪90年代以晚报、都市报上的社会新闻、市井新闻为雏形,现在已发展成为网络媒
《考试大纲》对修辞手法专题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修辞手法考点虽然是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明确要求的,但涉及面广,考查形式多样,复习备考时要统筹考虑。  一、常见修辞方法  共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二、考查形式  (一)语言表达运用题型  1.结合扩展语句考查。  2.结合仿写句子考查。  3.结合拟写或评析广告词或主题词考
摘 要: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审题的习惯;掌握常用的解题思想方法;理顺解题思路,规范解题过程;加强题后反思,从而提高中学生解题能力。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解题能力 解题 实践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解题实践。下面我们讨论如何指导学生解题。  一、养成仔细、认真审题的习惯  仔细、认真地审
1.引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要求学生具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和电路原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主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各种应用条件下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测量电路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传感器的特性实验、标定实验的技能,独立分析、解决传感器方面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数据手册、厂商名录等获取和查阅传感器技术资料的能力,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