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要眼中有“人”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k303968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文本可以从主题内容、语言艺术、篇章写法等角度切入,本文仅从主题内容方面谈谈文本解读可走的三条路径。
  一、观照人生
  用文本观照人生是解读文本的基础层面。按佛家教义理解,“观照”是以智慧观事、理诸法,而照见明了之意。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文本中品味人生,体悟人性。
  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册数)的《孔乙己》为例。按照《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上的解读,孔乙己的悲剧“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说这种解读不对,但“旧中国”限定了小说的适用范围,而真正伟大的作品在时空上应该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其次,“封建传统文化”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封建”一词甚或是相当糊涂的,学生记住这个名词容易,但真正理解它很难。
  其实,如果抽离具体的背景,单从人生的角度来看,这篇小说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鲁迅在发表这篇小说时,曾有一篇后记,其中有这样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很拙的小说”“并没有别的深意”自然是谦词,我们不必太在意。我们要在意的是“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这一句。茅盾曾经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派人,这派人以孔学(孔子学说,即儒家学派)正宗自居,反对白话,拥护文言,其实连文言也没有弄通。这派人代表封建文化的糟粕,他们蔑视劳动,自视为‘斯文一脉’,高人一等,满脸正派人的神气,但却做尽了卑鄙的勾当;这派人中,有的是有钱有势,鱼肉人民,有的却只像孔乙己那样,虽然被同派人侮辱,被劳动人民所嘲笑,却顽固到底,自以为是,即孔乙己说的‘君子固穷’。”这当然也是一说,但笔者觉得它同样缩小了这篇小说的适用范围,甚至比《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读更加狭隘。
  文本解读,固然要知人论世,但初次接触文本时,最好是“素读”,也就是不在读前有定见,只从文本中去体会揣摩。而实质上,真正伟大的文本,它是完全可以自足的。
  我们看《孔乙己》中描绘了哪些人的生活。小说中的人物分属短衣帮和长衫主顾两个阶层(不是阶级),孔乙己完全游离于这两个阶层之外,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唯一”决定了孔乙己的命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群居是我们的习惯,想成为“唯一”除非你是一个强者。可惜,孔乙己不是,他是一个弱者,弱到功名上“终于没进学”,生活上“又不会营生”,品行上“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一个弱者且没有一个同道(唯一的人),于是他成为一个被丁举人毒打、掌柜和短衣帮嘲笑、“我”看不起的可怜人。一个可怜人成为所有人的笑料,这本身就是一种浓重的悲凉。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孔乙己》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抛开阶级论这种意识形态的说辞,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存在这种“凉薄”吗?不绝于新闻的校园欺凌现象,其实就是整个校园对弱势孩子的“凉薄”。鲁迅在近100年前写的孔乙己的生活何曾离我们远去?因此,解读《孔乙己》至少要观照我们当前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对于苦人的凉薄”实际上是一种助纣为虐,我们应该有所警醒和反思。
  相比之下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九年级上册)倒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些。如果说《孔乙己》写出了群体对个体的“凉薄”,那么《孤独之旅》则写出了一个远离社会群体的少年摆脱孤独、逐渐成长的过程。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父亲到远离家乡的芦荡里养鸭。面对远方,连父亲都不免“茫然和恐惧”,看到“如万重大山”的芦荡,父亲也“有所慌张”。杜小康在这样的环境里“胆怯”“恐慌”“孤独”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杜小康是如何摆脱这种恐慌和孤独的呢?空气里的清香可以让他“从恐慌中安静下来”,但无法排遣“孤獨”。直到有一天他们“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这几句话很值得玩味。首先,时间可以疗治恐慌。其次,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以前之所以“忽然地恐慌”是人意识到与自然的疏离、隔膜,而现在不再这样,那是人顺应了自然,达成了与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最恶劣天气”的“磨难”是对孤独的更高层次的超越。这是自然对人类的考验。在这场考验中,人,尤其是杜小康从自然中脱颖而出。他在芦荡里找到那最后的十几只鸭,虽然最后迷路了,但因为有上一层次与自然的和谐,杜小康已经不再有恐慌。在累极了之后,他很自然地“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而那些受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此时的杜小康已然成为自然的领导者了,他把头歪过去,把脸埋进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是为这些鸭所受的惊吓,为自己的成长,为从此以后身上所担起的责任而哭。
  再接下来,作者写月色。“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一个从自然中耸立起来的人,的确会看到更美好的世界!于是杜小康虽然“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当父亲找到他时,他“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只有一个内心真正沉静的人才会睡得如此香甜。这里的“静静地”呼应了杜小康开始时的“从恐慌中安静下来”,同样是“静”,个中的意味却有深浅差别。
  说《孤独之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是小说的主人公是学生的同龄人,而是它诠释了人应该怎样面对与生俱来的孤独。杜小康通过“‘安静’——‘不可能回避’——时间疗治——与自然和谐——超越自然”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学生是不是可以从他的成长中获得一些生活的启示呢?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类人孩”触目皆是的社会里,“静”、思考、成长更显得难能可贵。《孤独之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会别人生活、观照自己生活的案例,值得学生仔细品读体味。
其他文献
韩红:我是一个基层小兵  7月11日晚在晚会压大轴登台的著名歌手韩红,一曲《绒花》的歌声飘逸而下,让全场观众为之动容.韩红说:"我与一些曾经在军队职业文工团工作过的艺术
期刊
动物卫生监督案件处理意见书是呈报领导审批,并在前一阶段对案件调查、汇总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步处理意见的执法文书.由于其通过执法人员的填写,可以使执法人员查找、核对、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工矿、农村一种常见、多发病,尤以男性为多见,本病均有外伤史,发生部位多在第四与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由于椎间盘不断受到损伤影响,容易发生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中存在着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制既是必要的,又是有效的。西方管理学家对委托人目标和代理人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进行了研
期刊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表述,是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中,师生围绕具体、明确、适当的目标开展活动,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具体、明确”不需细述,本文主要以人教版课标
秭归县实验小学依托阳光教育理念,总结和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依学而导,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已走出学校,正在向全县和更大范围推广。  众所周知,教学模式是基于某种教学理念,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基本观念、功能目标、静态结构、动态结构和操作策略等要素。其中,基本理念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或者说教学模式就是这种理念的操作化。秭归县实验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治疗的常用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从2008年7月—2011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后妇女病人共141例,并将其分成ABC三组,对
生活中,真有"死亡音乐"么?这首所谓的"死亡音乐"为什么会使听众产生自杀的念头?"死亡音乐"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否避免?
2012年在全国猪腹泻病大流行的情况下,我市一规模养殖企业也未能幸免.2012年1月30日,该企业养殖二区一班分娩舍哺乳仔猪开始出现大面积腹泻,针对此情况,兽医技术人员立即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