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应充分考虑和尊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个性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以真实有意义的活动代替机械的练习和记忆。在课堂上运用活动化教学法,可以通过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突破传统师生观,运用电教手段演绎活动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活动化 演绎 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应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用好英语。活动化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体现。
一、提高学习兴趣是演绎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内驱力
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非智力因素如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等,乃是促使人们天赋燃烧起来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有关原则,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成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1.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A Unit 8 “Dolls?”一课时,有“big-small、long-short”这两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两组单词的含义和用法,是教学该课的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让“big eyes ”的“大头儿子”和“small eyes”的“小乐比”闪亮登场。大头儿子有“big eyes”和“short jeans”,小乐比却有着“small eyes”和“long dress”,这两个生动的造型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两个卡通人物进行描述;接着,再让学生给大头儿子和小乐比来一个换装,小乐比穿上“short jeans”立刻变得帅帅酷酷的,大头儿子穿上“long dress”会立刻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对两个卡通人物进行描述。经过两个不同场景的描述,学生会对“big-small、long-short”这两组单词留下极深的印象,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掌握这两组词的用法,并熟记于心。
2.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只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的学习“沉”下去,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并深入挖掘新知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高和升华。在教学牛津译林版3A Unit 6 “Colours”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模仿魔术师的“变脸术”,将芭比娃娃的“skirt”从“red”变为“orange”,从“orange”变为“green”、从“green”变为“yellow”……在教师演示前,学生们会急于探究教师会为芭比娃娃变出几条短裙。教师也可在揭秘之前让学生自己先猜一猜。这样,学生们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升华——学习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英文单词而学习,而是为了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此时可抓好时机,让学生分组比赛,看哪一组能说出更多的关于颜色的单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中增加了竞争性、挑战性,学生们也在浓浓的趣味性学习中享受到了收获知识的喜悦。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在英文歌曲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B Unit 7“What’s the matter?”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tree friends”等与“happy”相关的英文歌曲,引出新单词“happy”。在歌曲教学中加入肢体语言,配上“happy”的动作,课堂就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舞台,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教学内容自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劳为逸。
二、突破传统师生观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有力保障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也严重不足。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言语的交际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并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教学前提。
教師在教学中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传授新知为主,仍是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应兼有的师生、生生互动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仍是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在课堂上,弱势学生因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很少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能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5A Unit 8 “At Christmas”时 ,教师可在课堂上准备好圣诞树、圣诞礼物。教师自己先充当圣诞老人,给学生们带来各种“圣诞快乐”——唱圣诞歌、分享圣诞礼物……活动中渗入单词、句型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弱势学生的学习,让弱势学生更多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得“存在感”。以师生互动为前提,引入生生互动。让学生充当圣诞老人,充当课堂的主人,走上讲台,带领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从“师道尊严”的课堂变成了开放式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真正体现了乐学课堂的魅力。
2.适当的紧张感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催化剂。
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我们有些教师便“牢记”这句古训,把知识一点点嚼碎“喂”给学生。这样常会导致课堂气氛散漫,学生没有掌握教学内容的紧迫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制造一种积极的紧张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B Unit 8 “How are you?”时,教师可采用“听歌曲做游戏”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播放歌曲“Hello, how are you?”主持的学生随时按下暂停键,其他同学做“击鼓传花”游戏。音乐一停,接到“花”的学生必须给出正确答案。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的备战状态,学生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当然,在学生感受到学习紧张感的同时,教师还应把课堂提问设计得有一定梯度,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状态。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终极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供各种英语语境和交际场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练习会话,最终使学生得益于文本,且超越文本,从而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弱势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至于在萌芽阶段就泯灭。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共享英语学习乐趣,在双向交流中磨擦出新的师生观。
三、电教手段是演绎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助推剂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它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条化、形式化的特点,使教学更加趣味化、生动化,令人赏心悦目。
1.充满情趣的电化教学拓展活动化课堂。
英语教学有许多生动之处,又有许多抽象的内容。电化教学可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象、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展现给学生,使课堂变得巧妙、新奇和生动。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和密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3B Unit 4 “Where is the bird?”时,可制作精美的多媒体场景,将小鸟隐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教学介词“behind、in、on、under”时,各种美丽的小鸟就会从教室的不同方位出现,吸引学生的眼球。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就轻松掌握单词的用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
2.化虚为实的电化教学夯实活动化课堂。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达能力方面,采用電化教学手段,可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B 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时,当学生掌握了一定量单词的时候,教师可制作这样的一个多媒体场景:画面上有湖泊,湖的周围有绿树红花,远处有山,天空中有小鸟在飞翔,孩子们在草地上唱歌游戏。可爱的动物,鲜艳的花草,把学生带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情境中,使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景。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而且可以有效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使用电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性和正确性,把教师精辟的课堂讲解和电教手段很好地配合起来,夯实英语学习之基。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用生动、趣味、灵活的方式、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活动进行教学,发挥学生互教、互学、互纠的整体效应,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小学英语:新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庞维国.自主学习的策略[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著,冯至、范大灿 译. 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活动化 演绎 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应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英语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用好英语。活动化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体现。
一、提高学习兴趣是演绎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内驱力
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非智力因素如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等,乃是促使人们天赋燃烧起来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从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角度出发,遵循教育学、心理学有关原则,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成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1.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A Unit 8 “Dolls?”一课时,有“big-small、long-short”这两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两组单词的含义和用法,是教学该课的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让“big eyes ”的“大头儿子”和“small eyes”的“小乐比”闪亮登场。大头儿子有“big eyes”和“short jeans”,小乐比却有着“small eyes”和“long dress”,这两个生动的造型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两个卡通人物进行描述;接着,再让学生给大头儿子和小乐比来一个换装,小乐比穿上“short jeans”立刻变得帅帅酷酷的,大头儿子穿上“long dress”会立刻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对两个卡通人物进行描述。经过两个不同场景的描述,学生会对“big-small、long-short”这两组单词留下极深的印象,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很容易掌握这两组词的用法,并熟记于心。
2.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学习只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的学习“沉”下去,让学生自发地产生学习新知并深入挖掘新知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高和升华。在教学牛津译林版3A Unit 6 “Colours”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模仿魔术师的“变脸术”,将芭比娃娃的“skirt”从“red”变为“orange”,从“orange”变为“green”、从“green”变为“yellow”……在教师演示前,学生们会急于探究教师会为芭比娃娃变出几条短裙。教师也可在揭秘之前让学生自己先猜一猜。这样,学生们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升华——学习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英文单词而学习,而是为了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此时可抓好时机,让学生分组比赛,看哪一组能说出更多的关于颜色的单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中增加了竞争性、挑战性,学生们也在浓浓的趣味性学习中享受到了收获知识的喜悦。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ducation must be fun”。在英文歌曲中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B Unit 7“What’s the matter?”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tree friends”等与“happy”相关的英文歌曲,引出新单词“happy”。在歌曲教学中加入肢体语言,配上“happy”的动作,课堂就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舞台,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教学内容自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劳为逸。
二、突破传统师生观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有力保障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也严重不足。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言语的交际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并真正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教学前提。
教師在教学中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传授新知为主,仍是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应兼有的师生、生生互动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仍是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在课堂上,弱势学生因自信心不足,自卑感较强,很少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能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5A Unit 8 “At Christmas”时 ,教师可在课堂上准备好圣诞树、圣诞礼物。教师自己先充当圣诞老人,给学生们带来各种“圣诞快乐”——唱圣诞歌、分享圣诞礼物……活动中渗入单词、句型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弱势学生的学习,让弱势学生更多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得“存在感”。以师生互动为前提,引入生生互动。让学生充当圣诞老人,充当课堂的主人,走上讲台,带领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从“师道尊严”的课堂变成了开放式的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真正体现了乐学课堂的魅力。
2.适当的紧张感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催化剂。
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于是,我们有些教师便“牢记”这句古训,把知识一点点嚼碎“喂”给学生。这样常会导致课堂气氛散漫,学生没有掌握教学内容的紧迫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制造一种积极的紧张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B Unit 8 “How are you?”时,教师可采用“听歌曲做游戏”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播放歌曲“Hello, how are you?”主持的学生随时按下暂停键,其他同学做“击鼓传花”游戏。音乐一停,接到“花”的学生必须给出正确答案。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的备战状态,学生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当然,在学生感受到学习紧张感的同时,教师还应把课堂提问设计得有一定梯度,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状态。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演绎活动化课堂的终极目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供各种英语语境和交际场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练习会话,最终使学生得益于文本,且超越文本,从而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教学中教师要给弱势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至于在萌芽阶段就泯灭。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共享英语学习乐趣,在双向交流中磨擦出新的师生观。
三、电教手段是演绎活动化课堂教学的助推剂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它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条化、形式化的特点,使教学更加趣味化、生动化,令人赏心悦目。
1.充满情趣的电化教学拓展活动化课堂。
英语教学有许多生动之处,又有许多抽象的内容。电化教学可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象、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展现给学生,使课堂变得巧妙、新奇和生动。在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和密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3B Unit 4 “Where is the bird?”时,可制作精美的多媒体场景,将小鸟隐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教学介词“behind、in、on、under”时,各种美丽的小鸟就会从教室的不同方位出现,吸引学生的眼球。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就轻松掌握单词的用法,大大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
2.化虚为实的电化教学夯实活动化课堂。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达能力方面,采用電化教学手段,可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在教学牛津译林版4B 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时,当学生掌握了一定量单词的时候,教师可制作这样的一个多媒体场景:画面上有湖泊,湖的周围有绿树红花,远处有山,天空中有小鸟在飞翔,孩子们在草地上唱歌游戏。可爱的动物,鲜艳的花草,把学生带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情境中,使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景。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而且可以有效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使用电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性和正确性,把教师精辟的课堂讲解和电教手段很好地配合起来,夯实英语学习之基。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用生动、趣味、灵活的方式、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科学手段,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活动进行教学,发挥学生互教、互学、互纠的整体效应,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小学英语:新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庞维国.自主学习的策略[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著,冯至、范大灿 译. 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