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双重解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两千多年的中西方翻译研究史,翻译理论家们研究探讨的问题基本都集中在两种语言文字的转化层面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即“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两种文学(和文化)传统的语境下进行的。译者作用于特定时间的特定文化之中。他们对自己和自己的文化的理解,是影响他们翻译方法的诸多因素之一”(郭建中,162)。自此,翻译研究者们开始跳出狭隘的两种语言文字转化的传统研究层面,从更为宏大的文化交际层面去审视翻译。“文化转向”揭开了翻译研究的全新一页,为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对于文学翻译来说,“文化转向”的影响显得尤为重大,因为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承载着该语言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张若谷先生翻译的《苔丝》中有这样一句话:“苔丝,你要是让我吻一吻你那片小红樱桃嘴唇儿,再不就让我亲一亲你那副热乎乎的小脸蛋儿,我就叫马停下来”。原文是“Let me put one little kiss on those holmberry lips,Tess,or even of that warmed cheek,and I’ll stop.”(陈奇敏,124)。“holmberry”是西方圣诞节用作装饰的一种鲜红色冬青果,原文中用于描写苔丝嘴唇鲜艳动人。然而,中文中并没有唇色鲜红似冬青果的意象,如按照语言层面对等的原则直译,译文读者将很难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审美共鸣。因此,张先生大胆采用了中国传统审美观中美女的“樱桃小嘴”取而代之,虽改变了原文的喻体形象,却实现了在文化层面上的对等。
  又如,著名莎剧翻译家朱生豪先生的译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在决意寻死的前夜盼着夜色降临,挂好一条软梯,让罗密欧爬进闺房与她共度一夜。她对着软梯发出了如下感叹:“他要借你(软梯)做牵引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闺的怨女而死去”。原文是“He made you a highway to my bed,But I,a maid,die maiden-widowed”(陈奇敏,124)。原文“to my bed”含义简单明了,即“上我的床”之意。但该译本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试想对当时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一个少女怎能直截了当说出要心上人“上我的床”呢?为了顺应中国传统礼教文化心理,朱先生将其改译成含蓄得体的“相思”,从而维护了朱丽叶的纯洁形象,博得了读者对她的更多同情。由此可见,除了审美情趣,伦理道德观念更是译入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会直接影响译文在读者中的接受程度。
  “文化转向”不仅在词汇层面上意义重大,在语用层面上也影响深远。因此,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特殊双语活动,必须遵守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语用规则。
  老舍《柳家大院》中这样写到:“大家见面,招呼声‘吃了吗?’透着和气。”译文为“When people meet,they pass the time of day with each other,just to show their good neighborly feelings.”(陈奇敏,125)。在汉族农耕文化影响下,“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问声“吃了吗”是为表关心、融洽气氛,或作为正式交谈的开场白,其真正目的并非真要问清对方吃饭没有。因此,如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就明显失去了其语用意义,还可能使译文读者误认为发问者有请客之意。在英语中,“to pass the time of day”意为“to exchange greetings”,与原文“吃了吗”语义对应,虽然牺牲了原文的民族文化特色,却符合了译文的文化习惯,便于译文读者了解原文的确切含义。
  上述几例充分显示了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地位。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带来了翻译策略的改变,翻译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文本对照,而是更多地采用归化策略,以期文化层面的对应。同时,“文化转向”也使译者的地位发生了巨变,其主体性得到极大彰显。在传统翻译研究中,翻译被定义为一种次等的工作,“原文是中心,像圣经一样神圣”(刘文军,59),译文则被认为是原文的复制品;同样,作者是权威的,对原文本有自始至终的发言权,译者只是作者的奴隶,必须对原文亦步亦趋,实现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任务”不再是机械地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地实现两者风格和审美层面的“对等”。
  然而,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旗帜下,为译者正名的呼声似有走向另一极端之嫌。译者主体性被过分夸大,出现了“改写”、“再创作”等译者“操纵论”的观点,忽略了语言作为翻译本体的重要性。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转向”只是一次研究重点的转移,当然也是一次研究的深化,但它不能取代语言成为翻译研究的本体。文化研究并不是翻译研究的全部,它只是多元视角中的一个。如过分强调文本外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便会使翻译研究消解在文化研究之中,从而丧失其作为独立学科的本体地位。
  赵彦春教授在《翻译学归结论》绪论“翻译学何去何从”中提出,对当前流行的文化派翻译理论,我们必须“慎思之、明辨之”,“取其精华”,“避免盲从”;要“直面翻译学最根本的问题:翻译的本体论(即它是什么,它存在的本源,它具有的本质)和认识论(即我们能否认识它,如果能够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它),以及相应的方法论(即应用或设计什么方法来研究它)。”(赵彦春,2)他认为文化派有意无意夸大了翻译的非本质属性,将翻译的多学科、夸学科属性泛化为无学科属性,将翻译推向虚无,消解了翻译作为独立学科的本体存在,翻译的限定条件、贯穿始终的规律等也随之瓦解。(赵彦春,6)
  诚然,文学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是不容忽视的,语言本身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许多事物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对另一文化而言却是缺失或迥异的。文化派理论超出了对字、词、句结构本身的研究,讨论的是译者的语言能力、风格、交际能力、语境等外部因素,但将这些作为翻译的决定性因素未免以偏概全,有悖于翻译的本质。我们不能将翻译的制约因素与其本质混为一谈,更不可将翻译研究引入漫无边际的文化研究、政治研究以及意识形态研究中去,使其本体受到拆解。不可否认,目前,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还有很多内容未曾涉及,深度也有待加强;但无论如何,文化研究也只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方面,绝非全部,更不可作为翻译的本体来研究。翻译的本质任务在于探寻语言转换的规律,翻译学的继续发展仍主要依赖其内在性的研究,即本体研究。
  广大的翻译研究者对翻译的“文化转向”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进行双重解读:既不应将其奉为至宝顶礼膜拜,摒弃传统的翻译理论;也不应对其置之不理充耳不闻,固守前人的原则主张。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紧随翻译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注重翻译与文化的互动研究,鼓励从多视角深人研究翻译与文化的种种现象;另一方面,在强调文化语境的宏观研究的同时,还应在新理论的指导下对翻译行为本身进行深层的微观研究,对语法、语义、语用功能等一系列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和分析,勇于不断地修正传统的概念,探寻蕴含了文化因素的语言转换规律,真正处理好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奇敏.论译入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23卷第6期,2006.
  [2]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刘文军.作者与译者之罗曼史——小议作者与译者关系的变迁.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3期,2006.
  [4]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对 185 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它们对典型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并从中筛选出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的菌株,用以研究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竞争关系
摘 要:本文根据对高校学生公寓内一些常见人际应激的大量观察,就其形成原因做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个能有效降低高校学生公寓内人际应激引发机会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公寓 人际应激    一    高校学生公寓是人群密集的场所,不同性格、不同观点的人在朝夕相处中难免会产生摩擦甚至是抵触。这样的摩擦或抵触具体表现在公寓内的一些人际应激上。所谓人际应激,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个体对
无论是在畜牧业还是在人类医学领域,抗生素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病原感染的有力武器。同时抗生素还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疾病预防和促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乱
摘 要:青少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同一性的形成在青春期形成了危机。本文主要以艾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的理论为背景,揭示造成青少年同一性迷失和角色混乱的原因,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帮助青少年建立自我同一性,解决发展危机。  关键词:艾里克森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1.艾里
摘 要:华盛顿·欧文和陶渊明在他们最受世人瞩目也最受评论家好评的作品《瑞普·凡·温克尔》和《桃花源记》中,关注了相同主题,流露出两位作者对政治的不尽相同的相似态度。两篇佳作均文字流畅,情节生动,想象丰富。同时,两位作家都抒发了对自然的挚爱之情,具有前瞻性地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焦虑。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陶渊明 《瑞普·凡·温克尔》 《桃花源记》 人文情怀    处在由英国殖民统治向合众国独立这一历
近年来,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还有入学“绿色通道”.通过这一体系,很多
摘要: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英汉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英汉文化差异的对比和分析,对英汉习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习语 文化差异 直译 直译加注 意译 套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则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作为
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马克希·万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文章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了作品的内容,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作了多层面的剖析,最后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对作品
一直以来,诗歌都是语文课堂的专利,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善加利用,诗歌也可以为我们生物课添光加彩。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在生物课的各个环节上穿插一些小诗歌来辅助生物课教学,那么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怎么样在生物课上运用诗歌进行辅助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1.新课导入诗:在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
摘 要: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七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创设创新教育的环境;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顽强的创新意志;养成良好科学的态度;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创新能力。  关键词:能力 培养    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必须实行更高层次的改革,改革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