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大叶醉鱼草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来源 :植物生理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ei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植物名称白花大叶醉鱼草(Buddilejadaridii)。2 材料类别带侧芽的茎段。3 培养条件启动培养基:(1)1/2MS+6-BA 1.0 mg·L-1(单位下同)+NAA 0.01;(2)1/2MS+6-BA 1.0+NAA 0.05;(3)1/2MS+6-BA 1.0+NAA 0.1。增殖培养基:MS+6-BA 1.0~2.0+NAA 0.03。生根培养基:1/2MS+NAA 1.0。每升培养基加琼脂粉7g蔗糖30 g,pH 6.0,培养温度(25±2)℃,光照度1 500~2 000 lx,每天光照14~16h。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启动培养秋季取幼嫩的带有饱满侧芽的白花大叶醉鱼草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先用70%酒精处理30 s,再用0.1%升汞液浸5 min,然后用无菌水冲选3~5次,接种在启动培养基上,1周后腋芽开始膨大,随后长出叶片。白花大叶醉鱼草的启动受生长素NAA影响很大。当NAA超过0.1mg·L-1时已抑制了芽的萌动。在茎段基部形成较大的愈伤组织块。长势最佳的是(1)号培养基,苗木粗壮,颜色鲜绿。4.2 增殖培养待幼苗长到1.5~2.0 cm时,将幼苗从茎段上切下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开始1~2代基部形成膨大的愈伤组织,经过3~4代,新生腋芽萌发成丛生芽。6-BA在2.0 mg·L-1时,可抑制新生芽的顶端优rn势,诱导腋芽萌发,形成丛生芽;6-BA在1.0~2.0 mg·L-1时,腋芽萌发数量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6-BA浓度超过2.0 mg·L-1时,试管苗下部叶片变小,长期继代培养容易产生玻璃苗,在6-BA 1.5 mg·L-1时,芽增殖数量多,叶片增大,产生的粗壮芽较多,每月可有效增殖3~5倍。4.3 生根培养白花大叶醉鱼草的丛生芽经过多次继代增殖培养后,得到大量无根试管苗。将无根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3周后可形成新根,生根率达95%以上。4.4 移栽及栽后管理幼苗出瓶后,先洗去沾附的琼脂,再移到扦插床上。扦插床基质为1/2蛭石+1/2珍珠岩。待1个月后移入营养袋内,基质为1/2田园土+1/4细沙+1/4蛭石(基质先用0.1%多菌灵消毒,以防根系腐烂)。移栽后最重要的是保持相对湿度80%以上,并每10 d施1次营养液,促使其早日壮大。5 意义与进展白花大叶醉鱼草系马钱科醉鱼草属的落叶灌木,是北京林业大学花卉所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它叶茂花繁,花开于夏季少花季节,抗寒性强,可在北京露地越冬,花序较大,花色丰富,又有香气,故更受欢迎。该品种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成功为这一品种在园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为鉴定籼粳稻杂交衍生系的苗期抗旱性,以课题组自育的高代抗逆品系ZD15为母本、籼稻品种IR29为父本,以及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0份为试验材料,利用PEG-6000对各材料苗期
制瓷是千年窑火淬出的传统工业,3D打印则是最近大热的一门全新技术,当两者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n在国外的工业领域,早就有用 3D 打印来制造建筑用瓷的企业,现在,艺
针对离子生物学应用于探索生命过程和诱变育种、改良品种时,注入种子的离子出射方向必须垂直于种胚的表面,离子仅在与种子相互作用的区域产生自由基,即局部损伤效应的事实,本文采
震旦鸦雀,初闻此名被“震旦”二字吸引.尝于学生时代读沈括,其中在一文中云:“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虽不识这阿罗汉诺矩罗何许人也,却
何氏凤仙(Impatiens holstii)系由荷兰引进的品种,试管苗由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提供。取生长健壮的试管苗上端茎段(带顶芽),于无菌条件下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中,rn表1 各种因子
摘要:语言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如何做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这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探析实现课堂语言美的措施和做法,旨在寓语言美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提高课堂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  高尔基曾经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确实,对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来讲,要提高
我们用肉眼观察植物的叶片表面时,会发现上面可能有清晰或模糊的叶脉.看上去很多植物的叶片表面似乎是光滑平整的,然而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会发现它是凹凸不平的,而且有很多
马铃薯属于干旱敏感型作物,当前生产上的马铃薯品种多数不耐旱,中国马铃薯抗旱育种进程又受到遗传背景狭窄的制约.引进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我国马铃薯遗传背景,加快选育抗旱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