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共同情感无处不在,动地感天,可歌可泣。早年的汶川大地震,泱泱洪水;近期的“马航失事”“埃博拉病毒感染”等,令世人无不为之痛心。中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仁义善举惊天地、动鬼神。在天灾人祸面前,地球上所有有人性有良知的人,都是如此地凝心聚力,摒弃前嫌,互相搀扶,共度时艰,这就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再来看千古流传下来的不朽精典剧目《长生殿》、《六月雪》、《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赵氏孤儿》等,她们都是从不同角度欧歌了或鞭挞了人类的共同情感真善美假丑恶。这就是人类所具有的共同情感、共同心态、共同意识。因此她能千百年来,沿袭不断地触动和感化着观众的心,起到了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
今年年初,由我县吕剧团创作和排演的大型现代吕剧《没掀开的红盖头》,我在剧中扮演了小二雨一角色,对自己触动很大,对自己的演技艺术可以说是一个上台阶的学习和提高。故事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鲁兰河一代匪患不断,生灵涂炭、哀鸣遍野。河湾杨家正为痴呆儿杨大雨娶亲闹洞房。当大雨欲掀红盖头时,土匪抢亲的子弹射中了他。大雨娘临终前,将未成年的小二雨托孤儿媳(养女)杨大鸾,要大鸾将二雨拉扯能扒锅够碗时,在另嫁他人……接到这个角色以后,我通宵熟读剧本,用心去揣摩小二雨这个人物。塑造人物是以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为准则。心理共鸣是指观众对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不自觉地产生感情共振并诱发补充想象。出场时的小二雨还是个六七岁的山里孩子,可我已是一个成年人,如何去把握一个六七岁孩子的心态、体形及舞台展示?带着这些问题,我多次找编剧及导演诉诸自己的想法及听取一二度创作人员的提示。我力争从年龄、心态及舞台形象上去贴近剧中的小二雨。随着剧情的发展,早年丧母的小二雨与嫂子(姐姐)大鸾已形成母子,白天跟大鸾一同下坡劳作,晚上与大鸾同睡一床。“姐姐把一个米粒挑给我,我虽小,也该为姐姐扛上一捆柴……”叔嫂情慢慢发展成母子情,为了将这一情势展现给观众,我特意返回婆婆家,去观察左右邻居家的叔嫂及年轻母子现实生活,摹拟他们的常态和举动,受益匪浅。当有一场剧情为大鸾牵着二雨的手下坡劳作时,我突然来了灵感。与其让嫂子牵着手,不如让小二雨紧紧牵着嫂子的后衣襟,这亦步亦趋的态势,将不能自理的小二雨对嫂子的依赖依附性,抒发得更合情合理,让观众明白二雨年幼,还需嫂子的庇护挡风,不谐世事、挠头不知痒的二雨,寸步也离不开呵护。每当演出到这一情节时,台下观众都会发出唏嘘感叹声。当小二雨长至十二三岁时,好心的老族长和七婶子为大鸾另牵红线,将大鸾许配给常年帮大鸾耕种拉打的愣秋孩。为了不误嫂子的终身,年幼梦懵的小二雨也一时答应了族长和嫂子的婚事。可是当嫂子上了花轿时,年幼的小二雨又转心反悔了,风天雨地中,扯住花轿死活不让嫂子离家。这一场悲情戏,对我触动很大。对我多年的表演也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雪纷飞,花轿抬至了河湾。二雨一觉醒来,发现炕上不见嫂子时,二雨失魂了。他寻着送亲的唢呐声,冲到了河湾。此时七婶子和老族长等村人也追到了河湾。七婶子心疼地揽过二雨,送亲的轿子盘旋不前。这时我挣脱七婶子的怀抱,扑向了花轿,哭喊着“嫂子你不要走,你不能离开我呀!”愣秋孩挡住了二雨的去路,这时我一个急闪身,愣秋孩扑了个空,我一下子窜至蒙着红盖头的嫂子面前,叔嫂相泣相拥。愣秋孩一阵埋怨,大鸾嫂子忍痛一把推开了我,说了一声:“兄弟,嫂子还会常来看你的。”这时我完全融入了人物之中,掏心掠胆地喊了一声:“娘,你走了谁还来搂俺睡觉啊!”随之边喊边一个跪步蹉至嫂子身前,紧紧抱住了嫂子的双腿。杨大鸾泣不成声,“一声娘喊得我魂惊魄骇,怀抱着小二雨我自愧自裁……只说是小二雨能扒锅够着碗,谁知他乍离开嫂子寂苦难捱……我宁可耗尽红颜把孤灯守,二雨他不成家我决不再把蒙头红盖。”此时大鸾拉过了小二雨,冲着送亲队伍深深一跪,然后决绝地拉着小二雨,意无反顾地走上河堤。此时恰到好处的伴唱声也如泣如诉,“嫂子搀着弟弟的手,有路没路往前走……”情景交融,催人泪下。小二雨“老嫂比母”的人性得到了赤裸裸的体现,杨大鸾“母爱如天”的这个人类的共同情感也抒发得淋漓尽致。从观众的泪水和如潮的掌声中我深知:可能是我们的表演具备了真实性、情理性、独创性和形与神的自控。这可能是得益于我们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人物,对剧中人物具备了悟性,让观众很快产生了“补充想象”,老嫂比母及母爱如天这个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得到了充分展现,为观众呈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典型。因此这个剧目在第七届全国戏剧文化优秀优秀剧目调演中,荣获了编剧金奖、剧目金奖、导演金奖、我本人获得了表演铜奖。之后剧目又获得了第七届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戏剧是诉谱情感的,这个情感就是人类的共同情感,除了人性的表现以外,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悦于人的。通过小二雨这一角色的扮演,使我进一步明白:随着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戏剧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过去我们往往把现实主义的典型性,表现得非常概念化。这种典型根本就不能去表现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本源。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告诫我们,一定要深入到人民群众这个创作的源头活水中去,一旦离开了人民,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是空洞虚假的,无病呻吟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当然,展现人类的共同情感,是要通过“人性”这个载体来呈现的。我们这个呈现,就是需要演员把一双慧眼盯向生活深处,去捕捉生活中典型的“这一个”,你的表演才能被广大观众所认可,你的舞台呈现才能为剧本中所提供的“人类共同情感”而增添光彩。
今年年初,由我县吕剧团创作和排演的大型现代吕剧《没掀开的红盖头》,我在剧中扮演了小二雨一角色,对自己触动很大,对自己的演技艺术可以说是一个上台阶的学习和提高。故事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鲁兰河一代匪患不断,生灵涂炭、哀鸣遍野。河湾杨家正为痴呆儿杨大雨娶亲闹洞房。当大雨欲掀红盖头时,土匪抢亲的子弹射中了他。大雨娘临终前,将未成年的小二雨托孤儿媳(养女)杨大鸾,要大鸾将二雨拉扯能扒锅够碗时,在另嫁他人……接到这个角色以后,我通宵熟读剧本,用心去揣摩小二雨这个人物。塑造人物是以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为准则。心理共鸣是指观众对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不自觉地产生感情共振并诱发补充想象。出场时的小二雨还是个六七岁的山里孩子,可我已是一个成年人,如何去把握一个六七岁孩子的心态、体形及舞台展示?带着这些问题,我多次找编剧及导演诉诸自己的想法及听取一二度创作人员的提示。我力争从年龄、心态及舞台形象上去贴近剧中的小二雨。随着剧情的发展,早年丧母的小二雨与嫂子(姐姐)大鸾已形成母子,白天跟大鸾一同下坡劳作,晚上与大鸾同睡一床。“姐姐把一个米粒挑给我,我虽小,也该为姐姐扛上一捆柴……”叔嫂情慢慢发展成母子情,为了将这一情势展现给观众,我特意返回婆婆家,去观察左右邻居家的叔嫂及年轻母子现实生活,摹拟他们的常态和举动,受益匪浅。当有一场剧情为大鸾牵着二雨的手下坡劳作时,我突然来了灵感。与其让嫂子牵着手,不如让小二雨紧紧牵着嫂子的后衣襟,这亦步亦趋的态势,将不能自理的小二雨对嫂子的依赖依附性,抒发得更合情合理,让观众明白二雨年幼,还需嫂子的庇护挡风,不谐世事、挠头不知痒的二雨,寸步也离不开呵护。每当演出到这一情节时,台下观众都会发出唏嘘感叹声。当小二雨长至十二三岁时,好心的老族长和七婶子为大鸾另牵红线,将大鸾许配给常年帮大鸾耕种拉打的愣秋孩。为了不误嫂子的终身,年幼梦懵的小二雨也一时答应了族长和嫂子的婚事。可是当嫂子上了花轿时,年幼的小二雨又转心反悔了,风天雨地中,扯住花轿死活不让嫂子离家。这一场悲情戏,对我触动很大。对我多年的表演也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雪纷飞,花轿抬至了河湾。二雨一觉醒来,发现炕上不见嫂子时,二雨失魂了。他寻着送亲的唢呐声,冲到了河湾。此时七婶子和老族长等村人也追到了河湾。七婶子心疼地揽过二雨,送亲的轿子盘旋不前。这时我挣脱七婶子的怀抱,扑向了花轿,哭喊着“嫂子你不要走,你不能离开我呀!”愣秋孩挡住了二雨的去路,这时我一个急闪身,愣秋孩扑了个空,我一下子窜至蒙着红盖头的嫂子面前,叔嫂相泣相拥。愣秋孩一阵埋怨,大鸾嫂子忍痛一把推开了我,说了一声:“兄弟,嫂子还会常来看你的。”这时我完全融入了人物之中,掏心掠胆地喊了一声:“娘,你走了谁还来搂俺睡觉啊!”随之边喊边一个跪步蹉至嫂子身前,紧紧抱住了嫂子的双腿。杨大鸾泣不成声,“一声娘喊得我魂惊魄骇,怀抱着小二雨我自愧自裁……只说是小二雨能扒锅够着碗,谁知他乍离开嫂子寂苦难捱……我宁可耗尽红颜把孤灯守,二雨他不成家我决不再把蒙头红盖。”此时大鸾拉过了小二雨,冲着送亲队伍深深一跪,然后决绝地拉着小二雨,意无反顾地走上河堤。此时恰到好处的伴唱声也如泣如诉,“嫂子搀着弟弟的手,有路没路往前走……”情景交融,催人泪下。小二雨“老嫂比母”的人性得到了赤裸裸的体现,杨大鸾“母爱如天”的这个人类的共同情感也抒发得淋漓尽致。从观众的泪水和如潮的掌声中我深知:可能是我们的表演具备了真实性、情理性、独创性和形与神的自控。这可能是得益于我们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人物,对剧中人物具备了悟性,让观众很快产生了“补充想象”,老嫂比母及母爱如天这个人类所共有的情感得到了充分展现,为观众呈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典型。因此这个剧目在第七届全国戏剧文化优秀优秀剧目调演中,荣获了编剧金奖、剧目金奖、导演金奖、我本人获得了表演铜奖。之后剧目又获得了第七届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戏剧是诉谱情感的,这个情感就是人类的共同情感,除了人性的表现以外,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悦于人的。通过小二雨这一角色的扮演,使我进一步明白:随着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戏剧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过去我们往往把现实主义的典型性,表现得非常概念化。这种典型根本就不能去表现生活的本质和人性的本源。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告诫我们,一定要深入到人民群众这个创作的源头活水中去,一旦离开了人民,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是空洞虚假的,无病呻吟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当然,展现人类的共同情感,是要通过“人性”这个载体来呈现的。我们这个呈现,就是需要演员把一双慧眼盯向生活深处,去捕捉生活中典型的“这一个”,你的表演才能被广大观众所认可,你的舞台呈现才能为剧本中所提供的“人类共同情感”而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