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认真梳理其逻辑结构,通过找准逻辑起点、抓住逻辑主线、沿着逻辑发展去领悟其思想真谛。
逻辑起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 人类社会由众多矛盾构成,一切社会形态皆有基本矛盾。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只有按照“矛盾—问题—呼声(任务)—时代”的内在逻辑联系,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才能避免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运动,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确定根本任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敏锐洞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的是“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强调的是“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造成现阶段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的更高层级、更高质量、更为广泛的“需要”。当下,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但是,我国在区域发展、行业发展、领域发展、群体发展等方面还“不平衡”,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还“不充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状况及其特点,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改变”的实际情况,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逻辑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逻辑主线,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当时只有苏联模式可学的情况下,照搬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很快就觉察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果断决定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探索虽然曾出现过脱离实际的严重失误,但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之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以卓越智慧、雄才大略、担当精神、务实作风、为民情怀和深厚文化底蕴,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字体现在习近平同志首次阐释“中国特色”主要包括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体现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字体现在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个意味着”的标志性意义,体现在伟大事业、发展目标、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贡献五个方面的历史性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逻辑发展——“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理论和实践推演,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用“八个明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八个明确”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种关系,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 “十四个坚持”遵循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规律和各方面具体规律,在总体框架和具体条文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
“八個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相辅相成。“八个明确”是理论、认识论、战略的集大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十四个坚持”是实践、方法论、战术的集大成,是“八个明确”的具体化,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行动纲领、实践要求。
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者系中共忠县县委书记)
逻辑起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 人类社会由众多矛盾构成,一切社会形态皆有基本矛盾。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只有按照“矛盾—问题—呼声(任务)—时代”的内在逻辑联系,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判断,才能避免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运动,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确定根本任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敏锐洞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判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调的是“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强调的是“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造成现阶段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的更高层级、更高质量、更为广泛的“需要”。当下,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但是,我国在区域发展、行业发展、领域发展、群体发展等方面还“不平衡”,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还“不充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状况及其特点,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改变”的实际情况,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逻辑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逻辑主线,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当时只有苏联模式可学的情况下,照搬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很快就觉察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果断决定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探索虽然曾出现过脱离实际的严重失误,但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之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以卓越智慧、雄才大略、担当精神、务实作风、为民情怀和深厚文化底蕴,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字体现在习近平同志首次阐释“中国特色”主要包括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体现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新”字体现在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三个意味着”的标志性意义,体现在伟大事业、发展目标、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贡献五个方面的历史性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逻辑发展——“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理论和实践推演,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用“八个明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八个明确”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种关系,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圆心”,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开始布局,对各方面进行谋划,直到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轴,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同心圆”。 “十四个坚持”遵循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规律和各方面具体规律,在总体框架和具体条文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
“八個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相辅相成。“八个明确”是理论、认识论、战略的集大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四梁八柱、核心要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十四个坚持”是实践、方法论、战术的集大成,是“八个明确”的具体化,是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行动纲领、实践要求。
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者系中共忠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