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与模式探索

来源 :教育·名师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贫困地区人口自身能力和文化水平,进而提升当地人员总体技能和素质,以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和总体发展,完成脱贫致富,各类高等院校通过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工作,面向对应地区进行针对性教育帮扶、教育资源建设等,是高校教育扶贫的重要措施和方向之一。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均有提及高校开展扶贫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高校继续教育助力地方扶贫的工作开展,就是按照国家相关扶贫政策指导方向,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采取因地制宜的工作措施,应对高校扶贫在地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
  二、贫困地区现状及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工作重点
  (一)技能欠缺削弱发展潜力———职业教育
  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我国目前绝大部分贫困地区在农村。贫困人员不论选择进城务工,还是留守创业,都会面临当今社会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情况。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将会极大提高贫困人员的从业竞争力,增强其自身的脱贫能力和脱贫积极性。
  (二)教育亏欠加剧发展差距———基础教育
  个人技能差异主要由基础教育水平影响,进一步影响了个人职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高低,同时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延续,甚至产生贫困人口的区域固化。要想增强贫困地区人群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重视基础教育的普及,打破贫困人群固化,改善贫困地区教育环境,提升贫困人口技术技能和教育水平,使扶贫工作事半功倍。
  (三)贫困思维放大脱贫难度———人文教育
  除了有针对性地发展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还需重视当地贫困人群的身心健康,从精神层面、心理层面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提升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坚定贫困人群的脱贫信心,摆脱贫困思维的恶性循环。而这一点,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综上,扶智赋能才是地方教育扶贫的工作瓶颈之一,也是高校继续教育扶贫的工作重点。通过发挥继续教育工作的灵活性、实用性、易得性,对接并落实扶贫战略构想的整体要求和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相关资源建设和教育推广,形成行业优势,方能最大程度发挥高校继续教育扶贫的作用。
  三、高校继续教育扶贫现存问题
  (一)教育扶贫精准度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在逐渐加大扶贫力度,但没能综合性地、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贫困现状、不同贫困对象的不同帮扶重点,更多地使用了“有什么给什么”的“大水漫灌式”扶贫,这不仅浪费了高校的教育资源,同时极大影响了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是对资源的浪费。
  因此,致力打造精准扶贫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只有提升高校扶贫的精确性、针对性,高校才能根据自己不同层次和类型、不同能力和长处,通过不断了解和调查帮扶地区的情况,因地制宜,借助资源优势,有侧重地开展扶贫工作,进而增强扶贫效果。
  (二)扶貧教育活动难以长期循环持续
  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扶贫目的,部分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扶贫时,更倾向于重结果、周期短、见效快、难存续的扶贫方式,比如集中进行的短期技能培训,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扶贫工作带来一定效果,但由于其缺乏规划性、针对性,很难扎根,更遑论形成适合当地特点的扶贫模式。
  高校应该真正去了解不同贫困地区的特点,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可以长期、持续、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帮扶模式,扎实深入地做好继续教育扶贫工作。“一过式”的扶贫,虽然在短期能略显成效,但过高的工作成本、过小的时空限制,不仅治标不治本,还会影响当地扶贫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地域限制影响传统扶贫教育成果
  贫困地区通常所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硬件配置、地域环境等均有很大的限制和缺失,不论是在人力、物力的传递方面,还是教育资源的配备方面,都对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扶贫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不能很好地传递、交流,这就导致了传统的继续教育扶贫工作难以开展、难以持续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述前两点问题的影响。
  四、高校继续教育扶贫模式探索及工作开展
  继续教育工作是高校服务社会、反哺地区的主阵地之一。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继续教育就成为扶教的关键。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当前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短缺。能否培养出兼具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三农”工作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是教育扶贫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定点扶贫县(蒲城县、白河县)、三个农民培训基地(略阳、安康、镇巴)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上述扶贫现状和需求,分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区别和联系,在我国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针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继续教育在扶贫上的优势,力争探索出一条可操作的继续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共同发展途径。
  (一)以继续教育为抓手,提升贫困地区人群综合素质
  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是提高人群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是从长远角度提升其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高校继续教育扶贫,作为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手段之一,也作为地方扶贫的主要抓手之一,一方面,通过响应国家号召,以相对灵活、实用、内容多样的教学方式,降低教育获得门槛,提升地区贫困人口的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为当地人群综合素质的提升、优秀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用实际行动完成“百年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工作要想实现精准扶贫,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优势,重点关注当地的贫困现状和人口特点,通过互联网互通有无,降低教育成本,提升教育水平,扩展教育资源,联通发达和不发达、欠发达地区,进一步达到区域内的动态平衡,最终实现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的目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获批陕西省三个深度贫困县农民培训基地后,与地区形成了长期的深入合作,先后投入十余万元加强基地建设,有序有力地推进地区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和系统性的非学历教育培训,面向农民提出“一村一名”免费学历提升计划,目前已成功资助200余名农民实现高等学历教育梦,该计划还在有时、有序地推广进行中。
  (二)以模式探索为目标,转变粗放式教育扶贫方式
  高校教育扶贫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后,已经逐渐产生了变化,不再是“救济式”“大水漫灌式”,而是逐步向精准帮扶、系统发展的模式过渡,这也是国家对教育扶贫的发展要求。要想实现高校继续教育扶贫的精准化,需要高校通过教育人群定位、教育思想提升,依靠不断打造有针对性、持续性、吸引力的教育模式和扶贫项目,逐步由被动定位到主动吸引目标贫困人群,最终实现“精准滴灌式”的教育扶贫方式上来。
  本文调研了帮扶地区贫困现状,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科特点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组织开展了陕西省“三农”工作队伍系列培训;承办了陕西省“‘三农’工作队伍培训绿色发展”专题系列研修项目2期,陕西省40余个贫困县市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和省级涉农部门近120名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是学校继续教育首次面向地方“三农”建设开展的系列培训活动;针对地区红色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影响广泛的特点,与江苏句容市茅山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对标苏陕扶贫合作,发挥双方乡村振兴培训、红色文化培训领域的特色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为打造系统性、持续性、规范性继续教育扶贫工作框架建立了基础,实现特色化、精准化继续教育扶贫。
  (三)以“互联网 ”为契机,扩大辐射效应,消弭地区差异
  在当前“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开展教育扶贫的优势之一,就是其拥有极具优势的远程教育网和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及多年丰富的远程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沉淀,这些都是进行教育扶贫的有力手段,也意味着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工作能够通过互联网,将自身的优势进行放大式利用和发挥,打破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物质条件缺失等硬件限制,同时能够保障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工作的长期性、高效性、可行性,这是传统教育扶贫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等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同时具有多年的学历和非学历远程继续教育工作经验,在分析扶贫任务、调研扶贫现状的前提下,承办了陕西省人社厅“农业物联网与智慧农业”高级研修项目。来自我省从事农业行业的70余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农业、经济、管理、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推动我省“互联网 ”农业扶贫工作发展。同时,为促进贫困地区基层公安民警更好地融入信息化新时代,培养互联网思维,用信息化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学校开展了精准扶贫培训讲座,以“互联网 时代新技术与新思维”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报告,通过线上培训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我校远程教育优势,为200余名贫困县基层民警进行了培训,并为后续系列培训奠定了基础。
  五、高校继续教育扶貧模式展望
  (一)重视精神扶贫,强化脱贫信心
  地区越贫困,意味着区域内人口获得教育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也就意味着贫困人群的思维固化、精神贫困程度更高,与物质贫困互为因果、不断强化。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工作应发挥教育工作对育人的先天优势,不断引导、宣传、引入先进的观念和价值模式,坚定人群脱贫的信心和致富的意志,在进行具体技术能力的教育培训的同时,不断宣传、解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向、战略目标,使贫困地区人群从意识基础、价值体系上发生根本改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二)形成全面评估,关注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扶贫成果评估主要以经济收入等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而文化素质、幸福指数等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投入也因此处于长期不足的境地,很多贫困地区也因此无法彻底走出贫困。
  因此,在高校继续教育扶贫工作中,需要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评估体系,以此评价贫困地区的物质改善、社会发展、人群心理等多方面的变化,包括:贫困地区人群的地位平等水平、妇女权益的提升、社区基础建设及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对高校扶贫的效果有一个更为客观、完善、科学的评价,使贫困人群从生活、思想、物质等多方面均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持久脱贫
  高校教育扶贫、智力“造血”有着天然优势,而教育脱贫、育人“造血”是一个长期和细致的工作,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根据专业优势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以智扶贫,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继续教育方案,将包括技术培训、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等方面在内的多角度、多渠道教育内容囊括在内的人员教育体系,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长期教育支持系统。同时发挥高校自身优势,通过“互联网 ”模式,不断调研,精准定位,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降低教育门槛,提升教育公平性、公益性,落实高校“智力”脱贫机制的常态化,从小胜取得全面脱贫的大胜。
  六、结语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建设和精准脱贫的有力支撑,高校继续教育阵地应着力于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大批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精准扶贫人才,在扶贫和脱贫建设中形成以点带面的作用。
  同时,根据2020年底实现全脱贫后的实际情况,继续教育工作应结合前期工作效果和反馈,以服务社会为出发点,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导向,面向扶贫地区,找到精准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搭建校地扶贫合作的桥梁,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使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在脱贫攻坚的新时期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高效务实的教育扶贫道路贡献出高校应尽的一份力量。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学会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助力精准扶贫途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19XJZ010)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思维导图别名“心智导图”,发明于20世纪之初,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通过图画的方式,将一个事物的各个环节的关系表达出来,就像一个金字塔,从主要的一个环节,分支出许多支线。通过这样的方式,表明事物之间的隶属关系,将事物表达出来,更加简单易懂,并且能帮助人们实现快速记忆的功能。思维导图能够锻炼人的左右脑发育,充分激发人的大脑的潜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理清事物的脉络,展现思维的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中,应巧妙设计活动路径,将数学活动与学生动脑思考结合起来;应努力落实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目标,让数学活动助推学生数学思维的绽放。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工具。思维导图是从一个核心概念出发,围绕核心概念向周围发散出树状的结构,用曲线连接,用符号、公式、关键词以及不同颜色的图片表示与核心概念相关的知识形成的结构图。在数学教学中,引导
期刊
随着我国中小学生的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小学生的数学教育目标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利用学生的思维进阶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提高思维进阶,需要让小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目标,这样才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进阶。制定全新的学习任务,从而能够增加小学生的学习深度,最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注重所学知识的最根本内容,懂得如何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期刊
高考语文命题在考查考生必备知识掌握情况基础上,了解考生人文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的发展情况,阅读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及精神底蕴,以此来反馈语文学科在发挥育人品德、
期刊
一、新课改数学教学课堂分析rn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从传统的“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rn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主
期刊
善于运用思维模式分析问题是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在教学领域中,合理地运用思维模式的功能特点,不仅能够优化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能够进一步改善教学的功能效果。作为一种适用于教学的逻辑思维模式,比较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能力的薄弱之处,并且以更全面的角度看待学习过程。在此思维模式的引导下,学生的复习效果能得到有效的优化。  一、比较思维对优化中考复习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角
期刊
在新课改的持续落实过程中,国内各个小学也对本校教学模式以及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整顿和优化改革,显著提升了小学的教育质量。但是在此过程中,一些小学学校管理体系逐步呈现出些许弊端,其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些许困境,导致教学管理改革收效甚微。所以在小学教育改革的落实过程中,学校也应当进一步重视学校管理环节,推动小学教育与管理体系的协调均衡发展。  一、加强小学学校管理水平建设的
期刊
对数学这门逻辑要求高的学科来说,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高学生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必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多角度研究和探索,从而梳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把握课程改革要求,将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贴近生活且具备极高指导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小学阶段的
期刊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直接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此中职院校在落实体育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出新的尝试,可以把拓展训练融入课堂教学中,借助拓展训练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本文就拓展训练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拓展训练对中职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以德育为起步,促学生品质发展  目前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开展的各个阶段
期刊
近日,年级组的一位同事执教了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丁香结》一课.该教师在课前制作了“预习单”,课堂围绕着“预习单”展开教学.整节课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很多,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