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灵活运用时间、空间、活动等近体原则,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心智特点切入,充分开发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并当作鲜活的教学资源引进课堂,变抽象知识为形象知识,使学生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生本教学思想。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学生 主体 近体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78
部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因而与教材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现实或心理上的距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近体原则”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学生生活实例或可能有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从时间、空间、心理等层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德认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时间近体,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亲切感
时间近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不断吸收时代和社会发展信息,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将教材内容导出课堂,将生活实践导入课堂,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要做到时间近体的准确运用,我们就要将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时事热点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归纳与分析;另一方面,运用教材知识对时政热点进行有效分析与思考,尝试解析出时政热点背后的思想品德要素。这样运用时间近体的思想品德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将思想品德学习从单一的教材理论转化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同时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心理亲近感。如我们在教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内容时,教材没有将具体挑战的内容罗列出来,这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理解。如果我们能将新闻热点中的朝鲜核问题、叙利亚问题、我国南海问题等重要时政用简洁的语言或图片呈现出来,利用时间近体原则有效拉近学生与时代发展的距离,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加深对应对挑战措施的理解。
二、利用空间近体,拉近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距离感
空间近体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选择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话题,拉近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空间距离,运用直观、感性、形象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所使用的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由于出版年代比较早,更新周期比较长,其中的部分实例与学生生活特别是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远的空间距离,使学生学习思维很难与思想品德学科融合。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再加工,按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运用空间近体原则选择学生可能会熟悉的典型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效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学科的空间距离。如果确实因为学生生活环境造成与学习内容的脱节,不便于选择直接案例进行思维渗透,我们可以通过小品表演、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情境再现。如我们在教学“自我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将网络中常见的未成年人因为结交不良网友导致伤害的案件用小品形式呈现出来,有效拉近现实与空间的距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一定会在感知教材文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可见,空间近体原则的应用比对教材既定案例的分析更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德认知。
三、利用活动近体,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参与度
活动近体原则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话题设计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思想品德常识。在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比较多的地方,如果仅靠教师的口授,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能运用活动近体原则将思想品德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来进行,通过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近体活动,让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思想品德知识,学生学习状态会很快地由被动变成主动。如我们在教学《相逢在花季》这部分内容时,可根据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运用活动近体原则设计“花季成长沙龙”,请不同的学生扮演男生、女生、家长或老师,就男女生交往这个话题开展坦诚的面对面的讨论,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讨论场景自由提问。通过这种符合学生心理实际的活动近体,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敢想、敢于表达自身观点的勇气,另一方面学生在表达中提出各种又尖锐又实际的问题,让教师直接感知青春期学生的内心困惑与思考,无形中生成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时间近体、空间近体、活动近体等原则,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心智特点出发,充分开发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并当作鲜活的教学资源引进课堂,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学习时的时空距离,很好地体现了生本教学思想。
(责任编辑 袁妮)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学生 主体 近体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78
部分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缺乏亲身体验,因而与教材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现实或心理上的距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近体原则”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学生生活实例或可能有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从时间、空间、心理等层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德认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时间近体,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亲切感
时间近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不断吸收时代和社会发展信息,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将教材内容导出课堂,将生活实践导入课堂,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进而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要做到时间近体的准确运用,我们就要将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时事热点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归纳与分析;另一方面,运用教材知识对时政热点进行有效分析与思考,尝试解析出时政热点背后的思想品德要素。这样运用时间近体的思想品德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将思想品德学习从单一的教材理论转化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同时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心理亲近感。如我们在教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内容时,教材没有将具体挑战的内容罗列出来,这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理解。如果我们能将新闻热点中的朝鲜核问题、叙利亚问题、我国南海问题等重要时政用简洁的语言或图片呈现出来,利用时间近体原则有效拉近学生与时代发展的距离,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加深对应对挑战措施的理解。
二、利用空间近体,拉近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距离感
空间近体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选择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话题,拉近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空间距离,运用直观、感性、形象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所使用的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由于出版年代比较早,更新周期比较长,其中的部分实例与学生生活特别是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较远的空间距离,使学生学习思维很难与思想品德学科融合。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再加工,按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运用空间近体原则选择学生可能会熟悉的典型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效拉近学生与思想品德学科的空间距离。如果确实因为学生生活环境造成与学习内容的脱节,不便于选择直接案例进行思维渗透,我们可以通过小品表演、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情境再现。如我们在教学“自我保护”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将网络中常见的未成年人因为结交不良网友导致伤害的案件用小品形式呈现出来,有效拉近现实与空间的距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一定会在感知教材文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可见,空间近体原则的应用比对教材既定案例的分析更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德认知。
三、利用活动近体,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参与度
活动近体原则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话题设计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思想品德常识。在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知识比较多的地方,如果仅靠教师的口授,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能运用活动近体原则将思想品德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来进行,通过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近体活动,让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思想品德知识,学生学习状态会很快地由被动变成主动。如我们在教学《相逢在花季》这部分内容时,可根据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运用活动近体原则设计“花季成长沙龙”,请不同的学生扮演男生、女生、家长或老师,就男女生交往这个话题开展坦诚的面对面的讨论,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讨论场景自由提问。通过这种符合学生心理实际的活动近体,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敢想、敢于表达自身观点的勇气,另一方面学生在表达中提出各种又尖锐又实际的问题,让教师直接感知青春期学生的内心困惑与思考,无形中生成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
总之,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时间近体、空间近体、活动近体等原则,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心智特点出发,充分开发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并当作鲜活的教学资源引进课堂,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学习时的时空距离,很好地体现了生本教学思想。
(责任编辑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