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阐述了基于“工匠精神”理念,构建工程测量教学模式的策略。总结了“工匠精神”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结合江苏开放大学江都学院高职建筑专业的教学工作实践模式,提出构建“工匠精神”理念工程测量教学模式的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60-01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制造业人才主要的输出单位,各个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以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劳动者。
一、工程测量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程测量教学中工匠精神有两个层次的内涵[1]: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指技能方面的要求,在长期的工程测量工作学习中,探索、历练、总结而培育出来的具有一定测量技能水平的人才。这种人才具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称为“工匠”。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指测量“工匠”应具有某种特定的精神境界。他在测量的业务方面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在测量工作上有极致的追求,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的精神生活都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应具有的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应是学校从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二、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成果很多,对工程测量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对策[2],构建了很多教学模式[3],以解决现阶段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困境。例如,工学结合、合作学习小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然而学生在教学模式的一次次变革中,往往是从一个新鲜、好奇、想要尝试,逐步走向厌倦,最终重归应付考试,拿到毕业证书的常态上来。而“工匠精神”是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进而逐渐形成学业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最终形成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一生追求。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教师通力合作,对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尽善尽美地追求,对学生的班级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了解,在现有条件下把教学效果最大化。这何尝不是教师行业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践行。
(二)创建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教学模式
以工匠精神在工程测量中的体现,引导高职测绘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促进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仪式化、制度化贯彻于整个测量教学体系中,将测量教学中的文字书写、数字记录、仪器保管、维护、使用等活动制度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行动,它将抽象的工匠精神具体地呈现出来,取得了现实的教育意义。仪式化相较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工匠精神说教无疑更加生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加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工匠精神仪式化运行的直接方式就是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工匠精神的要求便顺理成章,制度化可以将仪式化工匠精神加以固化和保障。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模式构建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将工匠精神制度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技能训练不充分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共同存在的问题,先后提出了很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效果并不容乐观。在高职工程测量教学中实行“工匠精神”首先得满足能称之为工匠的基本技能要求,所以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更加宽泛、更加严苛。对测量实训过程中的各细节,都应当有明确的要求,并且要求应该远远高于规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工匠,否则“工匠精神”只能是空谈。
2.针对工匠精神完善技能考核的评价机制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的考核环节对过程性考核提出了要求,多数考核形式为考勤、平时作业等,对整个工程测量的学习、实训过程考核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教师、学生一切只看测量结果。对学生的工程测量教学效果做全面评价,工匠精神制度化的实行作为过程性考核是一个有效途徑;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行“工匠精神”的有力抓手。
3.仪式化的工匠精神去仪式化
高职工程测量教学实训中的测量仪器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其影响因素也很多,管理制度、学生素质、教学安排等因素都有影响,其中学生的因素对测量仪器损耗影响最大。把“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作为仪式化、制度化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训过程,提高实习降低测量仪器损耗。当然“工匠精神”不仅局限于此,仪式只是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应用,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在技能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精神生活上对专业的奉献。
三、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实际工作时变化多样的测量对象,掌握多种新型测量仪器和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在接受专业课教学,所以培养“工匠精神”应该把专业课教学作为主阵地。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对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浅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读[J].当代职业教育,2016(5):4-5.
[2]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18):34-36.
[3]秦萌,赵志刚.工程测量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与优化探索[J].现代交际,2017(16):166.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60-01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作为制造业人才主要的输出单位,各个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以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劳动者。
一、工程测量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程测量教学中工匠精神有两个层次的内涵[1]:第一个层次的含义指技能方面的要求,在长期的工程测量工作学习中,探索、历练、总结而培育出来的具有一定测量技能水平的人才。这种人才具有一定的技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称为“工匠”。第二个层次的含义是指测量“工匠”应具有某种特定的精神境界。他在测量的业务方面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在测量工作上有极致的追求,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的精神生活都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这才是工匠应具有的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应是学校从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每一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
二、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成果很多,对工程测量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对策[2],构建了很多教学模式[3],以解决现阶段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困境。例如,工学结合、合作学习小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然而学生在教学模式的一次次变革中,往往是从一个新鲜、好奇、想要尝试,逐步走向厌倦,最终重归应付考试,拿到毕业证书的常态上来。而“工匠精神”是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自信,进而逐渐形成学业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最终形成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一生追求。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职业学校教师通力合作,对工程测量专业教学尽善尽美地追求,对学生的班级情况、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了解,在现有条件下把教学效果最大化。这何尝不是教师行业对“工匠精神”的一种践行。
(二)创建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教学模式
以工匠精神在工程测量中的体现,引导高职测绘类专业教学改革方向,促进教学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仪式化、制度化贯彻于整个测量教学体系中,将测量教学中的文字书写、数字记录、仪器保管、维护、使用等活动制度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行动,它将抽象的工匠精神具体地呈现出来,取得了现实的教育意义。仪式化相较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工匠精神说教无疑更加生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加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工匠精神仪式化运行的直接方式就是将其规范化、制度化,工匠精神的要求便顺理成章,制度化可以将仪式化工匠精神加以固化和保障。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模式构建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将工匠精神制度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技能训练不充分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共同存在的问题,先后提出了很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效果并不容乐观。在高职工程测量教学中实行“工匠精神”首先得满足能称之为工匠的基本技能要求,所以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对学生技能的要求更加宽泛、更加严苛。对测量实训过程中的各细节,都应当有明确的要求,并且要求应该远远高于规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工匠,否则“工匠精神”只能是空谈。
2.针对工匠精神完善技能考核的评价机制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的考核环节对过程性考核提出了要求,多数考核形式为考勤、平时作业等,对整个工程测量的学习、实训过程考核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教师、学生一切只看测量结果。对学生的工程测量教学效果做全面评价,工匠精神制度化的实行作为过程性考核是一个有效途徑;同时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行“工匠精神”的有力抓手。
3.仪式化的工匠精神去仪式化
高职工程测量教学实训中的测量仪器损耗是不可避免的,其影响因素也很多,管理制度、学生素质、教学安排等因素都有影响,其中学生的因素对测量仪器损耗影响最大。把“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作为仪式化、制度化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训过程,提高实习降低测量仪器损耗。当然“工匠精神”不仅局限于此,仪式只是工匠精神的发挥与应用,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在技能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精神生活上对专业的奉献。
三、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职工程测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针对实际工作时变化多样的测量对象,掌握多种新型测量仪器和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在接受专业课教学,所以培养“工匠精神”应该把专业课教学作为主阵地。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对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浅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读[J].当代职业教育,2016(5):4-5.
[2]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18):34-36.
[3]秦萌,赵志刚.工程测量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与优化探索[J].现代交际,2017(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