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事迹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平县电业局职工潘国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也留下了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至深的故事;他用生命诠释了一种人生境界:伟大出自于平凡。
  
  一个多月过去了,人们还不能相信潘国富已经离去的现实:每天傍晚,他的妻儿依然守候在家门口,等待着他的归来;上班时间,他的同事们也仍会把眼光投向那个空着的座位,似乎他随时都会出现……
  然而,他的确走了,永远地走了。
  2010年7月7日9时,年仅49岁的西平县电业局职工潘国富抛下年逾八旬、卧病在床的父亲,抛下相濡以沫的妻子,抛下年少的儿子和与他共事18年的同事,溘然长逝,累例在抢修工作岗位上。
  “他是个好人,他是倒在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伴随着潘国富人生的戛然而止,这句看似很平常的话也瞬间凝固成了一座印刻着他平凡人生的丰碑,耸立在人们心头。
  
  好人走了
  
  “哪怕是得个重病,让多伺候他两天也好!”潘国富的妻子哭成了泪人儿,埋怨他走得太匆忙;潘国富的儿子痛哭忏悔,后悔自己不曾理解父亲,后悔曾经对父亲只顾着工作、只想着他人,没有多操心这个贫困的家的诸多埋怨。
  当西平县电业局领导和职工,含着泪水把潘国富的遗体送回他的家乡——西平县宋集乡岳庄村的时候,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着灵车哭成了一团:“这么好的人,咋能说走就走了呢?”
  潘国富的父亲强忍着泪水,安慰着前来吊唁的乡邻:“别哭了,俺国富是个孝子,工作也干得好。这么多人来送他,他这一辈子也值了!”
  潘国富走了,岳庄村陷入了沉痛的哀悼之中。
  2010年7月7日,持续了数天的高温天气让人感到异常闷热。
  清晨,潘国富一觉醒来,已经是6点钟。他拿起桌上妻子赵益妮特意为他做的、他最喜欢吃的烙馍,一边吃一边带上两袋化肥,骑着电动车往地里赶。到了地头,卸下化肥,他顾不上和早已赶到地里的妻子说句话就又匆匆赶往单位。
  到单位时,汗流浃背的潘国富感到胸口隐隐有些闷气。
  “师父,你咋出这么多汗呢?”看到潘国富满脸汗水,徒弟张琦中问到。潘国富抹了一把汗说:“热的,没事。”
  这时,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西平县汽车站的电路出了故障需要维修。没有来得及喝一口水,潘国富就和同事王亚杰、胥亚伟一起直奔事故现场。抢修过程中,王亚杰见到潘国富几次用拳头捶打胸口,便说:“潘师傅,别太累了,休息一下吧!”潘国富笑笑说:“没事!胸口有点闷,一会儿就好了。”说完,和大伙儿一起继续抢修电路。
  汽车站的电路刚抢修完,邵庄的故障报修电话又打了进来。此时,天气变得愈发闷热,多时的辛劳使49岁的潘国富有些顶不住了,他面色开始变得苍白。同事胥亚伟见状,赶紧上前问道:“潘师傅,我们陪你到医院看一下吧!”潘国富用手拍了拍胸脯说:“咱这事小,用户事大,走吧!”
  车子发动了,潘国富费力地上了车。“潘师傅,别硬扛了,我们还是陪你去医院看看吧。”同事不放心地说。潘国富微微闭着眼,还是那句话:“咱这事小,客户事大,快走!”
  车子向前行驶着,忽然,潘国富说:“我头晕、胸闷,出不来气儿。”说罢,他头往一边一歪,失去了知觉……
  车子飞快地驶进了西平县中医院,潘国富被抬进了抢救室。他的两位同事眼含热泪,“扑通”一声跪在了医生面前:“求求你们了,潘师傅是个好人!你们无论如何也要救他!”
  然而,由于“心源性猝死”,潘国富再也没有醒来。他的两位同事怎么也不能相信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趴在潘国富病床前,哭着,呼唤着:“潘师傅,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呀!我们离不开你呀……”
  
  他有一颗公心
  
  捧着丈夫的遗像,27载的风雨相伴清晰地浮现在了赵益妮眼前。
  1983年12月29日,是赵益妮和潘国富结婚的日子。那时,潘国富还没有从部队转业,婚后不久,他就回到了部队。本应该喜度蜜月的他们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赵益妮不会忘记1985年去部队探亲的那个秋季。当丈夫拿出一件棕色的毛呢大衣让她试试时,她一边开心地用手摩挲着,一边问多少钱。
  “80元。”她一听价钱这么贵,当时就愣住了,“还是退了吧!太贵了,你一月工资才60元。再说,我在家里干活也不用穿这么好,你自己应该多添两件衣服。”
  “我一个大男人穿什么呀?哪个男人不希望自己的媳妇好看些?”潘国富说。
  那次相聚,成了赵益妮一生中最甜蜜幸福、最刻骨铭心的回忆。那一刻,她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其实有一颗细腻而柔软的心,这件衣服里裹着他的情,藏着他的爱。
  从部队退伍参加工作后,潘国富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为了替妻子分担一些农活儿,他每天除了超负荷地工作之外,还要骑车10多公里往家里赶。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不能后退!”去年7月,西平县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潘国富所在的抢修中心平均每天出勤100多次。当时,正赶上其父生病住院,且正值农忙季节,地里的庄稼也等着收割,同事建议他请假回去照顾父亲,他硬生生地撂下了这样一句话。
  冒着高温酷暑,潘国富带领抢修队日夜加班,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他的妻子,白天在医院照顾老人,夜晚摸黑骑车回村收割庄稼。当潘国富忙完工作赶到医院,看到妻子黑瘦的脸庞和磨破的双手时,他流下了热泪:“等我以后调休了,一定多干些活儿,让你好好歇一歇!”
  潘国富的遗物中,最醒目的就是一套套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他常常对妻子说:“穿上工作服,一来有一种荣誉感,二来报修电话响了,随时可以出发”;此外还有一个破旧的褡裢,里面经常装满了钉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有一次妻子问他:“这破烂都是啥?”“破烂?可别小看了这,一年能省下三五盘线呢!我们一个班省那么多,全局要都这样,可省得多了!”说这话时,他眉飞色舞,像个孩子。
  那一刻,赵益妮明白了为什么大伙儿如此尊重她的丈夫——因为他有一颗为公的心!
  
  乡亲们看得起咱
  
  “父亲!儿子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惹您生气了。”跪在潘国富的遗像前,潘驰泪流满面。
  7月6日,也就是潘国富离去的前一天。他吃过早饭刚要去上班,儿子潘驰迎头拦住他说:“老爹!您整天只知道东奔西跑、爬高上低。这大热天火辣辣的,俺可受不了,紧紧手,咱家买台空调吧!”
  “心静自然凉。家里不是有扇子、蚊帐吗?这事回来再说!”潘国富不冷不热的回答让潘驰很生气,他赌气地说:“您不用,也得替俺娘俺爷想想啊!”说完,就跑到有空调的邻居家了。
  吃晚饭时,潘国富骑着车子浑身是汗地赶了回来。
  潘驰慢腾腾地端了一盆水,往潘国富跟前一放说:“要是咱家装了空调,您还用受这洋罪吗?”
  “孩子,你咋这样气你爹哩。”听母亲责怪自己,潘驰理直气壮地说:“爹您可看好了,从咱庄南头走到北头,哪家不是新院新房,哪家没有空调、冰箱、洗衣机,有的还买了电脑。全村300户人家,只有咱家是4间20世纪70年代的旧瓦房和20世纪80年代的彩电。爹您整天穷折腾,有恁好的技术,咋不干點私活,捞点外快,把破房子、破家具修整修整。照这样下去,大姑娘相亲都不看俺一眼。”
  听了儿子的一番话,潘国富内疚地说:“孩子呀,都怪爹太忙,让你们娘俩在家受委屈了,要不咱把麦子卖了,攒钱买台空调?”
  那晚,潘国富心事重重,吃了饭就睡下了。第二天一早起来,他拍拍儿子的肩说:孩儿,爹上班去了啊。
   “我前一天的气还没有消,假装睡觉没理睬父亲,谁知,他这一走竟成了永别。”潘驰愧疚地说。
  潘国富去世后,潘驰一想到父亲,眼泪就往下掉,他也一直在想:父亲这辈子平平凡凡,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为什么这么多人怀念他?为什么这么多领导、同事哀悼他?为什么有这么多乡亲来吊唁他?为啥那么多用户暂停生意来为他送行?
  从点点滴滴的回忆中,他终于悟到了父亲的品格:父亲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
  在家里,潘国富是公认的大忙人。打从潘驰记事起,潘国富就每天鸡叫头遍起床,先用扫帚打扫一遍院子,再到床前给潘驰的爷爷请安,自己到灶屋搅点稀饭,扒啦一碗后就上班去了;中午,潘国富常常回家吃饭,每次回来,还没端起饭碗,维修电话就响个不停。晚上的饭也是放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每当恶劣天气引发电力系统故障时,潘国富更是起早贪黑,他和电力维修班的同事一起,迎风冒雨,战高温、斗严寒,沿着一条又一条线路,一个一个地排查故障。
  潘国富技术好、人缘也好,找他维修电路的人很多,每天下班后,他都会接到很多维修电话。从县城到村里不过十几分钟的路,他常常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每次饭晌,父亲还没回来,母亲就会对潘驰说:您爹今儿八成又拐到谁家修电路了。
  潘国富常对家人说:修好修不好是水平问题,去修不去修是态度问题。乡亲们知道咱中,打电话请咱去,那是看得起咱,就算下刀子也得去。
  
  流不尽的眼泪
  
  1978年,出生于宋集乡岳庄村的潘国富,初中毕业后,满怀着对军营的向往,参了军。将近4年的军营生活结束后,潘国富退伍回到了家乡,1993年8月,被分配到西平县电业局市场营销部抢修中心工作。
  潘国富有着农村人固有的踏实、敦厚和军人特有的忠诚、坚毅,从上班第一天开始,他就把自己的一生与企业的兴衰紧紧地拴在了一起。18年来,无论任务多么艰巨,他都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固守在电力工作的最前线。
  “他是我人生的导师。”作为潘国富的徒弟,张琦中对师父的离世心情悲痛。
  张琦中回忆说,师父有两个“口头禅”,一个是“我来吧”,一个是“活儿不能等”:“跟着师父学习的这几年,爬高上低的活儿,他上;危险艰难的活儿,他上;别的同事有事请假,他上……干起活来,一向性情温和的师父就成了‘拼命三郎’”。
  潘国富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同事,遇到了什么不好解决的故障,大家也都会不自觉地学着他的腔调说“我来吧”,“活儿不能等”。
  “我是一名党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不论做啥事,都要对得起老百姓,都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潘国富常对同事说。
  潘国富虽在县城里上班,每月工资并不高;他的妻子是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以务农为主,无其他收入;老父亲身体状况不佳,是个“药篓子”。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据,在同事眼里,潘国富是个标准的“小抠儿”。他从不舍得出去买一顿饭吃,有时为了省下一顿饭钱,他还要把剩下的饭菜收起来,放在办公室的冰箱里,下顿再热了吃。
  可谁能想到,潘国富却常年帮扶10多名孤寡老人。
  今年端午节一大早,他就带着儿子潘驰一起进城赶集。潘驰心中暗喜,一路上盘算着要买的东西。到了集市,潘国富果然买了粽子、鸡蛋、水果、饮料、艾叶等许多好东西。可让潘驰纳闷的是,父亲来到了县城南关,把买来的一大包东西送给了一位老太太。看到潘國富来看望自己,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潘国富从不含糊。汶川大地震时,单位组织捐款,他先后捐了800元;同事的孩子生病,他也立即从生活费中挤出来一部分钱捐上。
  一次,潘国富带着张琦中到一个老人家里排除电路故障,需要更换闸刀。老人无儿无女,靠救济生活,根本拿不出换闸刀的钱。
  潘国富对张琦中说:“走,到电料门市部去。”张琦中不解地问:“去那里干什么?”“给老人买个新闸刀换上!”“这钱谁掏?”“我掏!”潘国富斩钉截铁地说。
  老人看到他们回来,奇怪地问:“怎么又回来了。”潘国富说:“给你换个新闸刀,以前的用着不安全。”老人问:“那得多少钱呀?”潘国富一边熟练地安装,一边开玩笑似的说:“为人民服务,不要钱!”大爷听了这话开心地笑了。
   “好人哪,我遇上好人了。”拉着潘国富的手,老人一直把他们送到了大路上。
  当潘国富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领导和同事们都无法接受,用电客户们无法接受,宋集的乡亲们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同志走了”;“送电的贴心人走了”一提到他,人们的眼泪就流不尽。
  
  精神传承
  
  西平电业局党委书记罗慧说:“潘国富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奉献,他用一腔热血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驻马店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张远辉说:“潘国富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伟大的追求,在平静的供电岗位上有满腔的热忱,在平常的工作中有极强的责任感。他是驻马店供电系统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西平县县委书记张金泉得知潘国富同志的事迹后说:“潘国富同志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是他内心深处却蕴含着对事业、对工作、对客户的忠诚与挚爱。潘国富不仅是电业人的骄傲,也是西平85万人民的骄傲。”
  7月19日,西平县电业局成立了“国富抢修班”,并将原“送光明服务队”更名为“国富送光明服务队”,并吸收潘国富的儿子潘驰入班,以此来完成潘国富未竟的事业。
  潘国富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所深深挚爱的亲人、朋友和同事。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也留下了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至深的故事;他用生命诠释了一种人生境界:伟大出自于平凡。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体液论是维吾尔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许多复杂性疾病常由异常黑胆质所致,其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新疆主体民族发病率高,并具有一定的族群发病特点.在长
期刊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在没有异常负荷状况或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下,存在左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不可逆性的心肌疾病,常合并心率失常、猝死等并
2009年1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农委主任臧忠生就20019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和一汽生产的农用卡车补贴的有关政策向新闻记
期刊
香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香气沁脾,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为宴席和家庭烹调的最佳配料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此外,香菇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土特产,香菇栽培的利润也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全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工程机械行业的
期刊
为提高软件复用过程中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针对适配器技术特性,分析软件构件组装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基于JavaEE平台下的Web开发特点,从构件组装的角度,提出在Web开发环境下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