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城中心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人气不足、活力不够,集聚、辐射能力有待加强。要做优中心城区,做到“吸引人、留住人”,就要找准支撑点,做足外部效应和内部效应文章。
关键词:中心城区;城市活力;发展
近年来,德兴市城镇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心城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在中心城区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主要原因为以下方面:
1、内部交通不畅,影响中心城区开放和人流、物流集散能力。
德兴市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整体区位优势明显。但中心城区偏于市域西北角,长期以来,由于中心城区与市域其他乡镇的交通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联系时间长、成本高,影响了它的开放程度,制约了人流、物流的集散能力。
2、产业支撑不强,影响城市规模、活力。
(1)新型工业水平低,城市人口规模有效集聚力弱。现状中心城区的银鹿、虎头岭工业园区虽已初具规模,但两个工业园区均位于城市上风、上水方向,且高新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与市域资源特色相关联的延伸产业少,产业规模小、集聚能力不高;市域内的香屯、泗洲、花桥黄柏洋工业小区企业大多为地缘性资源产业,对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推动力也因交通条件和城镇均衡发展而受到了制约,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有效动力机制有待建立。
(2)城市第三产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活力不足。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文明、城市活力、城市吸引力以及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的集中体现。从总体上看,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2009年占GDP的比重仅为31.1%(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均已达65%以上。2009年全国三产的比重也达到了42.6%)。全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作为传统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重较高,但规模化商贸、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少;而以房地产、旅游、教育和为现代工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物流、研发、信息、商务、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则规模小、设施差、质量低、发展滞后。这不仅表现了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不完善,也是城市对工业化发展配套、支撑和反作用力不足的表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使中心城区在市域及相关经济区域中缺乏足够的人口、就业以及产业服务吸引力,城市竞争力不强。
3、公共服务配套性差,影响城市功能。
从用地结构和设施布局看,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分布更多的偏重于行政办公、教育机构,而商贸、流通、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等配套水平较低,且普遍存在规模小、标准低、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城市整体公共服务能力较差,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生活品质有待于提高。
4、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影响城市环境打造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围绕洎水河,中心城区形成了“一河两岸,一城七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而在这一城市空间内,分散着4处村居民点、2处矿区居民点和近10处改制企业家属房集中点。由于历史的无序建设,建筑朝向、形式不一,建筑间距过小,通风、采光及消防安全都存在问题,且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水平偏低,居住环境整体较差。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人口散状分布,城市用地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土地效率、城市运行效率降低,难以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
5、城镇发展政策、制度保障不明晰,影响城镇集聚力。
长期以来,市域城镇尤其是中心城镇圈实行均质化发展,因资源性、地域性产业布局特征以及交通条件、区位局限,中心城区建设发展难以有比较优势,积累了发展局限,城市首位度不高。另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建设、就业政策、建房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也影响到城市人口的流动、集中。归结来说,银城中心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人气不足、活力不够,集聚、辐射能力有待加强。要做优中心城区,做到“吸引人、留住人”,就要找准支撑点,做足外部效应和内部效应文章。
做“活”人口文章,挖掘集聚人口的潜力。
中心城区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人口的增加,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进城、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2009年德兴市城镇化水平为49.5%,市域人口32万。根据综合测算,2015年我市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6.4%,这意味着到2015年我市将新增3万多城镇人口。
但我们也看到仅依靠市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对做大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推动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我们还要本着“引得来,留得住”的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快新营物流园和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基地建设。要依托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立足于确立全市经济中心,工业与园区发展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与活动中心等目标,高起点定位并拉开中心城区框架,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品位,提高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腾出空间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会展、酒店娱乐等第三产业,让外来游客留得住、吃得香、玩得好、购得乐。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新岗山和龙头山功能性卫星城建设。发展空间不足是我市城市主城区的主要问题。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外延式扩张,通过建成区面积的增加,把城市规模做大,把蛋糕做大;另一条是内涵式挖潜,通过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功能,把蛋糕做优。为配合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议将新岗山和龙头山两地作为中心城区的功能性卫星城来打造,其中新岗山应加快物流园和旅游集散服务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我市对接江浙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门户和承接长三角、皖江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重要基地;龙头山乡应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将其打造成区域性的田园城市、三清山旅游重要集散地,使其形成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强大的现代化功能,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以吸纳周边乃至更远区域的外来人口流向市域乃至中心城区集聚。
二、做“强”产业文章,提升集聚人口的活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为吸纳劳动力提供更大的空间。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進德兴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城市升级,集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带动高素质人口的进入,聚合中心城区人气。
1、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工业,使工业园区成为新的人口增长区。根据工业化经验测算,工业企业对人口的带动率为1:4,即一个企业吸纳1名工人,实际可以增加人口为4人,而新型工业的吸纳能力更强。从中心城区的性质定位来看,中心城市工业应以发展现代新型无污染工业为主,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制药等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并重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严格按照“人口进城、工业进园”的思路,引导适宜在中心城区生存和发展的都市型工业向园区集中,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约发展、人口几何增长的新城区。
2、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人口积聚的重要渠道。把在中心城区的污染型重工业项目调整到外围工业园区,中心城区内则突出发展为现代新型工业配套和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城市主导产业-城市三产服务业。通过商业、文化、旅游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中心城区市民生活,使市民感到中心城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文化服务业等服务行业配套齐全,在中心城区住得开心,过得舒心。
三、做“优”政策文章,强化集聚人口的吸引力。从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的途径来看,除去常规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市域内人口城镇化迁居和外来人口是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以适宜人居、适宜创业为建设目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向银城中心城区集聚。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集聚。一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按照城市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合理制定“农转非”政策,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集聚。 二是研究制定积极的外来人口政策。积极引进并留住外来的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积极鼓励投资移民,特别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投资移民。
2、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社会保障等体制,使进城人口无后顾之忧。目前中心城区建立的保障制度是以户口性质(是否为常住人口)为纳入标准。这样就会使大批到中心城市投资创业、生活居住的外来非户籍人口无法享受各类保障。为鼓励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迁徙,就必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在中心城区定居的外来人口,统一纳入中心城区保障范围。
3、提供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为来就业者提供便利。近年来,德兴市的劳动力市场培育虽然有了较大起色,但还存在规模小、信息少、功能弱、规范差的问题,不能满足大规模人口就业的需求,农民就业和外来劳动力就业歧视仍存在。因此,要建立有利于劳动力集聚和城市升级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分割壁垒,逐步弱化现行的户籍制度,实行全市实有人口居住登记制度,消除劳动力流动和集聚的行政性障碍,实现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平等竞争就业。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劳动力市场的支持系统。要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设综合劳动力市场,全部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所有职业介绍机构都要与省内、国内各大型劳动力市场建立信息联系,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吸引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到德兴就业。
4、培育成熟的房产市场,让各类人群“居者有其屋”。总体上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但随着投机炒作、开发结构失衡、市场不规范等问题逐步暴露,已出现不利影响,必须通过加强对房价的控制和房产供应结构的调整,为外来人口进入提供便利规范的购房环境。市政府要从加强土地供应调控入手,严格控制地产开发成本,同时加大对炒房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打击,规范房市交易秩序,防止出现房价泡沫,保持房地产开发价格健康增长。在适当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档别墅区、商务楼房外,提高中低档普通商品房的开发比例,鼓励建造微利房、平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借赁给打工者落户的廉价公寓房等,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到中心城市购房居住问题。
四、做“全”配套文章,改善集聚人口的承载力。
1、建立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功能。
建议委托专业规划编制机构,对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与规模、人口结构与密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以“建设一个集商务、文化、教育、卫生、公交、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布局合理、层级分明、辐射均衡的现代化、高效化、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规划原则,对中心城区内的公共配套设施重新布局,形成科学体系,完善城市功能。
2、强化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增强集聚中心城区人口的内在动力。
在中心城区采取政府投入的办法,按照人口规划建设几所高标准的小学、中学,然后通过高薪聘请的方式在全上饶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聘任责任心强、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这些学校任教,强力打造中心城区的名牌小学、中学和高中,让基础教育这张王牌形成强大的集聚人口的吸引力,使中心城区就成为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名声响亮的教育基地,形成集聚中心城区人口的强大动力。
建设一个到两个三甲医院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完善中心城区的医疗机构建设,最大限度的方便中心城区居民的就医和保健,使中心城区居民入住开始就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做“靓”环境文章,增强集聚人口的竞争力。
1、编制城市夜景规划。城市景观、亮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民众夜晚的出行休闲,从而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夜景规划要对城市道路、一河两岸滨河公园、城市开放空间及重要节点、公园及公共绿地、建筑物、重要构筑物、商业等特色街区、城市中轴线、城市主要出入口、天际线等进行亮化设计。
2、确定城市建筑风格。城市建筑风格是城市建筑形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品位的象征。中心城區的建筑风格要能彰显德兴沉淀了千年的城市文化,彰显独具个性的城市格调,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景观品位,从而提升城市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做到“引人”到“留人”。
3、编制城市景观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对城市单纯的功能性、物质性要求,进而对美观、气氛、空间等精神性的要求逐渐变得迫切起来,城市景观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城市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有非物质性的景观,如节庆、商业等;也有物质性的景观,即人们普遍认识的景观。应委托专业编制单位编制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系统,塑造城市外在和内在的统一品牌,构筑城市形象的灵魂,引发人们的接纳感和认同感乃至依恋感。
六、做“足”宣传文章,提升集聚人口的号召力。
要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对中心城区的宣传,推介中心城区的建设理念、建设风格,展示中心城区的美丽景象,宣传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组织好到中心城区参观活动,让群众从心里爱上中心城区,向往中心城区。
关键词:中心城区;城市活力;发展
近年来,德兴市城镇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中心城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在中心城区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主要原因为以下方面:
1、内部交通不畅,影响中心城区开放和人流、物流集散能力。
德兴市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整体区位优势明显。但中心城区偏于市域西北角,长期以来,由于中心城区与市域其他乡镇的交通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交通联系时间长、成本高,影响了它的开放程度,制约了人流、物流的集散能力。
2、产业支撑不强,影响城市规模、活力。
(1)新型工业水平低,城市人口规模有效集聚力弱。现状中心城区的银鹿、虎头岭工业园区虽已初具规模,但两个工业园区均位于城市上风、上水方向,且高新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与市域资源特色相关联的延伸产业少,产业规模小、集聚能力不高;市域内的香屯、泗洲、花桥黄柏洋工业小区企业大多为地缘性资源产业,对中心城区城市发展推动力也因交通条件和城镇均衡发展而受到了制约,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有效动力机制有待建立。
(2)城市第三产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活力不足。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文明、城市活力、城市吸引力以及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的集中体现。从总体上看,全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2009年占GDP的比重仅为31.1%(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均已达65%以上。2009年全国三产的比重也达到了42.6%)。全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作为传统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重较高,但规模化商贸、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少;而以房地产、旅游、教育和为现代工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物流、研发、信息、商务、中介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则规模小、设施差、质量低、发展滞后。这不仅表现了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不完善,也是城市对工业化发展配套、支撑和反作用力不足的表现。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使中心城区在市域及相关经济区域中缺乏足够的人口、就业以及产业服务吸引力,城市竞争力不强。
3、公共服务配套性差,影响城市功能。
从用地结构和设施布局看,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分布更多的偏重于行政办公、教育机构,而商贸、流通、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等配套水平较低,且普遍存在规模小、标准低、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城市整体公共服务能力较差,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生活品质有待于提高。
4、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影响城市环境打造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围绕洎水河,中心城区形成了“一河两岸,一城七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而在这一城市空间内,分散着4处村居民点、2处矿区居民点和近10处改制企业家属房集中点。由于历史的无序建设,建筑朝向、形式不一,建筑间距过小,通风、采光及消防安全都存在问题,且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水平偏低,居住环境整体较差。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人口散状分布,城市用地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土地效率、城市运行效率降低,难以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
5、城镇发展政策、制度保障不明晰,影响城镇集聚力。
长期以来,市域城镇尤其是中心城镇圈实行均质化发展,因资源性、地域性产业布局特征以及交通条件、区位局限,中心城区建设发展难以有比较优势,积累了发展局限,城市首位度不高。另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建设、就业政策、建房制度不完善等因素,也影响到城市人口的流动、集中。归结来说,银城中心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人气不足、活力不够,集聚、辐射能力有待加强。要做优中心城区,做到“吸引人、留住人”,就要找准支撑点,做足外部效应和内部效应文章。
做“活”人口文章,挖掘集聚人口的潜力。
中心城区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人口的增加,发展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进城、变农民为市民的过程。2009年德兴市城镇化水平为49.5%,市域人口32万。根据综合测算,2015年我市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6.4%,这意味着到2015年我市将新增3万多城镇人口。
但我们也看到仅依靠市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对做大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推动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我们还要本着“引得来,留得住”的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快新营物流园和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基地建设。要依托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立足于确立全市经济中心,工业与园区发展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与活动中心等目标,高起点定位并拉开中心城区框架,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品位,提高城市聚集和辐射能力,腾出空间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会展、酒店娱乐等第三产业,让外来游客留得住、吃得香、玩得好、购得乐。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新岗山和龙头山功能性卫星城建设。发展空间不足是我市城市主城区的主要问题。拓展主城区发展空间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外延式扩张,通过建成区面积的增加,把城市规模做大,把蛋糕做大;另一条是内涵式挖潜,通过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功能,把蛋糕做优。为配合重点发展中心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议将新岗山和龙头山两地作为中心城区的功能性卫星城来打造,其中新岗山应加快物流园和旅游集散服务基地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我市对接江浙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门户和承接长三角、皖江经济带产业梯度转移重要基地;龙头山乡应依托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将其打造成区域性的田园城市、三清山旅游重要集散地,使其形成既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强大的现代化功能,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以吸纳周边乃至更远区域的外来人口流向市域乃至中心城区集聚。
二、做“强”产业文章,提升集聚人口的活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为吸纳劳动力提供更大的空间。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進德兴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城市升级,集聚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带动高素质人口的进入,聚合中心城区人气。
1、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工业,使工业园区成为新的人口增长区。根据工业化经验测算,工业企业对人口的带动率为1:4,即一个企业吸纳1名工人,实际可以增加人口为4人,而新型工业的吸纳能力更强。从中心城区的性质定位来看,中心城市工业应以发展现代新型无污染工业为主,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制药等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并重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严格按照“人口进城、工业进园”的思路,引导适宜在中心城区生存和发展的都市型工业向园区集中,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约发展、人口几何增长的新城区。
2、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人口积聚的重要渠道。把在中心城区的污染型重工业项目调整到外围工业园区,中心城区内则突出发展为现代新型工业配套和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城市主导产业-城市三产服务业。通过商业、文化、旅游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中心城区市民生活,使市民感到中心城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文化服务业等服务行业配套齐全,在中心城区住得开心,过得舒心。
三、做“优”政策文章,强化集聚人口的吸引力。从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的途径来看,除去常规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市域内人口城镇化迁居和外来人口是中心城区人口集聚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以适宜人居、适宜创业为建设目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向银城中心城区集聚。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集聚。一是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按照城市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合理制定“农转非”政策,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集聚。 二是研究制定积极的外来人口政策。积极引进并留住外来的优秀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积极鼓励投资移民,特别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投资移民。
2、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社会保障等体制,使进城人口无后顾之忧。目前中心城区建立的保障制度是以户口性质(是否为常住人口)为纳入标准。这样就会使大批到中心城市投资创业、生活居住的外来非户籍人口无法享受各类保障。为鼓励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迁徙,就必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在中心城区定居的外来人口,统一纳入中心城区保障范围。
3、提供健全的劳动力市场,为来就业者提供便利。近年来,德兴市的劳动力市场培育虽然有了较大起色,但还存在规模小、信息少、功能弱、规范差的问题,不能满足大规模人口就业的需求,农民就业和外来劳动力就业歧视仍存在。因此,要建立有利于劳动力集聚和城市升级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分割壁垒,逐步弱化现行的户籍制度,实行全市实有人口居住登记制度,消除劳动力流动和集聚的行政性障碍,实现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平等竞争就业。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劳动力市场的支持系统。要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设综合劳动力市场,全部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一站式”服务。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所有职业介绍机构都要与省内、国内各大型劳动力市场建立信息联系,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吸引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到德兴就业。
4、培育成熟的房产市场,让各类人群“居者有其屋”。总体上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但随着投机炒作、开发结构失衡、市场不规范等问题逐步暴露,已出现不利影响,必须通过加强对房价的控制和房产供应结构的调整,为外来人口进入提供便利规范的购房环境。市政府要从加强土地供应调控入手,严格控制地产开发成本,同时加大对炒房和房地产投机行为的打击,规范房市交易秩序,防止出现房价泡沫,保持房地产开发价格健康增长。在适当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档别墅区、商务楼房外,提高中低档普通商品房的开发比例,鼓励建造微利房、平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借赁给打工者落户的廉价公寓房等,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到中心城市购房居住问题。
四、做“全”配套文章,改善集聚人口的承载力。
1、建立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功能。
建议委托专业规划编制机构,对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与规模、人口结构与密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以“建设一个集商务、文化、教育、卫生、公交、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布局合理、层级分明、辐射均衡的现代化、高效化、网络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规划原则,对中心城区内的公共配套设施重新布局,形成科学体系,完善城市功能。
2、强化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增强集聚中心城区人口的内在动力。
在中心城区采取政府投入的办法,按照人口规划建设几所高标准的小学、中学,然后通过高薪聘请的方式在全上饶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聘任责任心强、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这些学校任教,强力打造中心城区的名牌小学、中学和高中,让基础教育这张王牌形成强大的集聚人口的吸引力,使中心城区就成为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名声响亮的教育基地,形成集聚中心城区人口的强大动力。
建设一个到两个三甲医院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完善中心城区的医疗机构建设,最大限度的方便中心城区居民的就医和保健,使中心城区居民入住开始就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做“靓”环境文章,增强集聚人口的竞争力。
1、编制城市夜景规划。城市景观、亮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民众夜晚的出行休闲,从而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夜景规划要对城市道路、一河两岸滨河公园、城市开放空间及重要节点、公园及公共绿地、建筑物、重要构筑物、商业等特色街区、城市中轴线、城市主要出入口、天际线等进行亮化设计。
2、确定城市建筑风格。城市建筑风格是城市建筑形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品位的象征。中心城區的建筑风格要能彰显德兴沉淀了千年的城市文化,彰显独具个性的城市格调,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景观品位,从而提升城市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做到“引人”到“留人”。
3、编制城市景观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对城市单纯的功能性、物质性要求,进而对美观、气氛、空间等精神性的要求逐渐变得迫切起来,城市景观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城市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有非物质性的景观,如节庆、商业等;也有物质性的景观,即人们普遍认识的景观。应委托专业编制单位编制中心城区景观系统规划,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系统,塑造城市外在和内在的统一品牌,构筑城市形象的灵魂,引发人们的接纳感和认同感乃至依恋感。
六、做“足”宣传文章,提升集聚人口的号召力。
要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扩大对中心城区的宣传,推介中心城区的建设理念、建设风格,展示中心城区的美丽景象,宣传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组织好到中心城区参观活动,让群众从心里爱上中心城区,向往中心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