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思考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00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山水画创作中使用的笔墨语言所表现的时代性,以及山水画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气象与时代精神。"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当代语境下的山水画家,应做到敏锐地感受时代特色,在创造性的传承中开创新时代山水画,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写生创作实践中,注入深刻的情感、思想,呈现中国山水画的新面貌、新气象,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从而充分反映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时代精神。
其他文献
一明代中叶弘治年间(1488—1505),祝允明先与都穆以古文辞名吴中,稍后则有文徵明、唐寅亦追随其中。几位友人不间时日,诗酒唱酬,悠然自得而又深相契合[1]。弘治十年(1497)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Trados为代表的机辅翻译系统普遍受到广大翻译人士的认可。Trados机辅翻译系统与医学英语文本具有较好的契合度,借助Trados的核心功
沈周和文徵明主盟吴门画坛之时,意大利正是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文艺复兴时代。稍为年长的达·芬奇(1452—1519)大致与沈周(1427—1509)同时代。米开朗琪罗(1475—
何香凝(1878—197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190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
一、《惠山茶会图》创作的时境与契机自从15世纪中期以来,在苏州文人社群初兴起之时,雅集茶会便时常伴随着胜景的游览活动了,因之即有纪游图、茶画图大量出现。就文人社群中
2008年,蒋威先生为了直接汲取传统绘画的丰厚给养,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奉调到故宫博物院。和大多数画家一样,他在青年时代受过正规的科班训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他四十年来的
从笔墨中感悟中国画精神笔墨作为中国画艺术的一个大概念,被一代又一代的画人所演绎和驾驭。或优或劣,或强悍或柔弱,目的都是在表达创作者的个人情愫,是一种在纸面上躲不开的
中国画的山水写生以自然山川为描绘蓝本,同时融入画者的审美情趣和体悟认知,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此意。自春秋时期起,我国先贤们便把自然天地和自我精神
铁路运输设备具有专业性强、户外设备多、设备覆盖面广等特点,给设备备件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分析设备备件管理的现状,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收集数据、
点击理由任清以新时代学者的担当,扎根传统,满载人文情怀,以深远的思想力和旺盛的创造力探索中国画艺术的时代走向,不断发问,拓展未知,坚实地踏出自己由写生而写心的嬗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