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善用居留權優勢, 引進真正的人才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澳門現行技術移民制度、人才戰略與灣區融合發展,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主要是什麼矛盾?
   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笑雲大律師:我們現在的人才、投資、居留的法律,要求人要留在澳門,這點和澳門的發展定位有些矛盾之處,我認為制度有改善的空間,不應該有這個日數的限制,不能把人困在彈丸之地的澳門。
   澳門立法會鄭安庭議員:一直以來,引進來、走出去是人才發展戰略的兩個並重的要素,兩者並不矛盾。引進人才,填補澳門某些領域的人才缺口,對本澳相關產業的發展能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動本澳經濟多元化的速度。
   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葛萬金會長:澳門現行之技術移民制度以及吸納人才的政策與大灣區融合發展存在結構性之矛盾,這兩年能利用專才政策來澳就業或發展的人數不多, 對澳門地區產業多元發展及人才引進方面, 產生阻礙,
   澳門職業培訓暨終身學習協會肖代柏顧問:目前澳門的人才短缺問題對澳門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造成較大制約。目前澳門移民制度及其執行與未來人才資源的戰略考慮有諸多矛盾之處。這些矛盾不解決,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澳門融入大灣區發展的人才資源戰略。
   2、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需要引進人才,因此澳門需要放寬居留權嗎?如果放寬有何利弊?請具體談談。
   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笑雲大律師:我認為不是放寬的問題,而是要清晰有關標準。對於行政當局或司法機關在近年來對法律的解讀如認為不符合社會發展所需時,立法者便需要使有關的標準更具體化,使行政當局或司法機關在執行法律時,可因應社會現實的發展進行解釋。有意申請到澳門的人才在理解有關前提要件後可自行考慮是否來澳發展。
   澳門立法會鄭安庭議員:澳門在未來引進人才的問題上,應該處理得更加嚴謹,不應隨意放寬居留權。但是本人希望政府妥善處理好現時積壓的技術移民個案。貿促局2018年的弊案,積壓了不少已取得非永久澳門身份證的技術移民的居留續期申請。
   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葛萬金會長:何謂人才? 人才如何評定? 都需有清楚的指標來作決定, 在需求哪方面的人才仍未有大方向大目標的時候, 就將居留權放寬, 是不符實際的做法, 只會引申更多的違法行為或灰色地帶的出現, 值得三思。本人建議在家團移民及投資移民方面保留現時的條款, 即每年須在澳居住183天, 為期七年, 才可將澳門居民身份轉為“永久”;而在專才或高端人才政策上, 居留權所訂之每年須在澳居住183天的限制不改, 但可將居留年期改為3年, 以提升吸納人才之競爭力。
   澳門職業培訓暨終身學習協會肖代柏顧問:從目前澳門居留權申請及居留續期申請或轉永久居民申請情況看,主要是2019年前後的居留權審批標準不一致,還不是是否需要放寬居留權的問題,應該是合理對現有法規進行修訂,解決當下居留申請及續期或轉永久的遺留問題。澳門是否需要放寬居留權申請,需要根據澳門未來的經濟發展所需來判斷,一個地區的人力資源保護政策肯定是不長久的,也是不利於自身人才資源的發展發展的,政府的溫暖繈褓是無法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人才的。
   3、人是推動经济发展的主体,澳門需要引進什麼樣的人才來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笑雲大律師:現在澳門亟需能夠促進產業發展起來的人才,我認為需要政府去找這方面的人才,如人才委員會可以主動去找澳門所需要的人才,不能坐等人才上門。
   澳門立法會鄭安庭議員:本澳目前正在著力發展大健康產業、金融產業、科技產業及文化產業,如果能夠引進相關行業的人才,應該能為本澳做好人才支撐。引進人才的前提,一定是本地人才優先,只有本地沒有的行業人才,才能從外面引進。引進外來人才的同時,還要做好帶領和培養本地人才的規劃。
   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葛萬金會長:本人認為, 本澳要引進什麼人才來助力澳門的發展, 要依據兩方面的條件:一是按現有的經濟體制, 小而精、小而美的做法, 循精品經濟路向發展, 將大健康產業、旅遊及金融等做精做強;同時, 亦利用大灣區的人流物流及資金流的優勢, 配合澳門低稅制及自由貿易區的特點, 將大灣區甚至全國的產品經澳轉銷世界各地, 確立澳門在大灣區中轉的地位; 再者, 博彩業是澳門經濟成長不可缺少的動力, 既然如此, 澳門特區政府更要將博彩業重新包裝, 加強監管力度, 糾正賭場內的違規情況, 宣揚健康博彩的理念, 在稅收有保證及底層經濟穩固的條件下, 將博彩收益支持本地區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澳門職業培訓暨終身學習協會肖代柏顧問:適度多元化發展經濟,主要從旅遊經濟、特色金融、文化創意產業、中醫藥產業、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人才戰略的設計。一方面自身培養所需人才,一方面引進人才,進一步提升自身人才培養的造血功能。
   4、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均採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澳門需如何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有利引進真正的人才?
   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林笑雲大律師:可以參考內地、香港、新加坡、盧森堡等吸引人才的政策,看看有哪些適合我們的,或者需要我們創新的。此外不同的人才個體,具體需求也不盡相同,需要根據人才的需求去細化吸引的政策,並完善相關的配套法律。
   澳門立法會鄭安庭議員:首先,澳門在引進專才的同時,定要秉持“本地居民優先”的宗旨,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當局需研究本澳具體的人才缺口,而且必須是真正的“高端專才”;另一方面,在海外亦不乏長期旅居外地的持有澳門居民身份證的專業人才。政府亦應鼓勵這些人才回流, 政府雖成立了“鼓勵人才回澳專責小組”,亦在7年間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工作, 但似乎人才回流率未有顯著提高。
   澳門社會綜合研究學會葛萬金會長:有先前貪瀆案的例子, 為此本地區引進人才的政策需設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及法律法規, 才能將成果最大化。引進人才先按政府中長遠發展方向作出配合, 再從制度上作出改革, 以清楚透明的法律法規來實現人才引進。    澳門職業培訓暨終身學習協會肖代柏顧問:首先是執政者對人才引進的意識和觀念的改變,不要認為人才引進就好像是來澳門分享政府的福利,而要看到符合政府人才引進標準的人才對澳門所做出的貢獻,以及如何為這些人才提供服務和激勵他們做出更大的貢獻。其次是完善或制定切合實際的人才引進標準和政策。做到可以足夠吸引所需人才來澳門安心做出貢獻,甚至人可以不必居住在澳門但也能為澳門做出貢獻。
   今次的時事辯論話題,各位嘉賓都有自己的明確態度,並給出了積極有益的建議。綜合大家的意見:一致認為現在澳門亟需能夠促進產業發展起來的人才,需要根據人才的不同需求去細化吸引的政策,並完善相關的配套法律,制定真正具吸引力的政策。對於居留權問題,大家提出了以下幾種看法,分別為:一是不應該有183天這個日數的限制,不能把人困在彈丸之地的澳門,對於行政當局或司法機關在近年來對法律的解讀如認為不符合社會發展所需時,立法者便需要使有關的標準更具體化,使行政當局或司法機關在執行法律時,可因應社會現實的發展進行解釋;二是澳門在未來引進人才的問題上,不應隨意放寬居留權,希望政府妥善處理好現時積壓的技術移民個案;三是人才如何評定? 都需有清楚的指標來作決定, 在需求哪方面的人才仍未有大方向大目標的時候, 就將居留權放寬, 是不符實際的做法, 只會引申更多的違法行為或灰色地帶的出現;四是目前主要是2019年初前後的居留權審批標準不一致,還不是是否需要放寬居留權的問題,需要解決當下居留申請及續期或轉永久的遺留問題。
   本刊認為:何為澳門需要的真正人才,這個標準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盡快釐定標準,並公佈於眾。澳門的技術移民政策需要公開化、透明化,使大家清晰明白對引進人才的各項要求。澳門現在亟需能夠促進產業發展起來的人才,可以參考內地、香港、新加坡、盧森堡等吸引人才的政策,看看有哪些是適合我們的;需要盡快根據人才的需求去細化吸引的政策,並完善相關的配套法律。此外需要政府主動去找這方面的人才,不能坐等人才上門。
   澳門現在的人才、投資、居留的法律,要求人要留在澳門,這點和澳門的發展定位有些矛盾之處,建議以澳門社會發展整體利益為依歸,對於能帶領澳門在大健康、金融、科技及文化等領域發展起來的高端人才,需要具吸引力的優惠條件,政府應善用澳門的居留權這一優勢,更好引進真正的人才來澳門,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其他文献
特區政府一直把保障本地居民就業穩定置於優先位置,勞工局持續關注疫情對就業市場帶來的影響,適時為有就業需要的澳門居民提供各樣就業支援服務,致力保障居民就業權益。  首段帶津培訓  逾1,100人就業   2020年局方開展了多項就業支援服務,主要有帶津培訓、行業專場配對會等措施,協助受疫情影響的居民盡快重投就業市場。   於2020年第一季,局方推出首階段帶津貼的“技能提升及就業培訓計劃”,對象為受
期刊
“愛國愛澳”是本澳的光榮傳統,回歸21年來,澳門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十幾億國人的強力支持下,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獲得巨大提升,得到了本澳市民的認可,更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肯定,並獲贊為中國推行“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但在取得上述成績和榮譽的同時,本澳切不可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實際上本澳回歸21年來,傳統、僵化、保守、遊離於國家主流文化及國情教育的問題依然存在,體現在國語普通話推廣
期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的變化真是大,遠的不說,澳門的旅遊市場呈現出的特點就很有代表性。   多年來,每逢節假日尤其是國內的假日“黃金周”,本澳旅遊市場火暴異常,新馬路上密集的人流,大三巴牌坊前人頭攢動,各服裝店、化妝品店、藥店、手信店等客滿為患的景象是留在澳門人腦海中長久以來難以抹去的印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開始,本澳與全球一道抗疫防疫措施的推行,令依賴於外來遊客的澳門瞬間人流斷了線,這一斷可就是
期刊
澳門城市總體規劃欠缺文化願景,配套不足,如此顯然會阻礙澳門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成為“文化永續之城”是否又淪為口號?您認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魏鵬舉院長:文化是人類以特定群體形態長期共同生活形成的共用價值觀、約定俗成規則以及相似生活方式的綜合表徵,簡單地說,文化是人類各種共同體的性格特徵。澳門作為一個社會性城市群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這個城市的共同認可和遵
期刊
現時澳門文化設施不足,如繁華的市區鮮見有特色的大型書店或現代化的大型影院,與鄰近城市相比亦顯落後,對此您怎麼評價?有何建議?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魏鵬舉院長:在我看來,澳門的文化設施是否不足這個問題即簡單又複雜。簡單的看法就是常識意義上的典型文化設施比如地標性大型美術館、圖書館、影院、表演場館等,無論和歐美經濟發展水準較高的國際性城市比,還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些重點城市比,澳門在這類文化
期刊
在澳門,宋碧琪議員雖年紀輕輕,卻已是一名有八年議會從政經驗、廣為市民所熟知的立法會議員之一,她在議事殿堂針砭時弊論政議政,同時深耕民生服務民眾,在澳門街頭時常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本期議員訪談欄目,邀請宋碧琪議員為訪談嘉賓,請她分享從一名普通的社區服務工作者,到積極履行立法會議員職責,以及如何堅持實踐社區服務理念。而在採訪過程中,讓記者切實感受到的是,一身僕實裝扮的宋議員,不管是在立法會還是社
期刊
澳門這座小城雖有一些值得津津樂道的博物館、富有特色的政府圖書館,但總體而言文化設施不足,尤其是澳門公共文化設施最大的問題是分佈不均,人口越密集的社區中,文化設施缺乏,這也與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市定位有些格格不入。   今期的時事辯論欄目,我們邀請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魏鵬舉院長、澳門演藝文化協會關偉霖會長、澳門文化廣場陳雨潤董事總經理、澳門資深文化工作者陳浩星先生,共同探討澳門的
期刊
作為澳門著名企業胡氏集團的接班人,胡玉沛在兼顧家族企業的管理外,亦熱愛澳門的歷史文化,因此創辦了探索號文化旅遊公司,主打“文化旅遊”,短短數年間取得了可喜的業績,曾榮獲澳門旅遊局頒發的“星級服務商戶獎”。在忙於自己的事業同時,胡玉沛亦關注社會事務,身兼多個社會職務,如澳門特區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澳門旅遊業從業員協會副理事長等。   本期人物專訪,記者邀請到胡玉沛,就澳門當
期刊
新冠疫情自去年初開始爆發以來,對澳門整體的經濟社會、民生、就業等造成很大的衝擊。澳門的產業以旅遊、博彩為主,其他產業也多圍繞這一主體發展,因此疫情爆發後,伴隨遊客大量減少,整個板塊隨之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其中,尤其以博彩、旅遊、餐飲、服務、酒店、零售等行業比較明顯,經營環境出現斷崖式下滑,失業率也在短時間迅速上升。  本地人優先就業難落實   疫情下不少企業停業甚至結業,令員工開工不足、放無薪假以及
期刊
由澳門基金會及其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合辦之“第二屆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下稱:知識競賽)初中組及高中組準決賽及決賽已於5月8日假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順利舉行,賽事共吸引本澳31所學校、共144支隊伍報名參加。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表示,樂見知識競賽獲得本地學校的響應及參與,他指出,了解自身地區、國家及世界歷史,有助增進青少年對國家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澳門從殖民統治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