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极”不是“迟”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f_2004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初中语文教材收有《宋定伯捉鬼》一文,为叙述方便,现录相关内容如下: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
  根据以上文字所述,我们显然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鬼之所以建议与宋定伯“共递相担”,是因为“步行太迟”。鬼想解决“步行太迟”这一问题,使步行稍快一点儿,于是就建议与宋定伯我背你一程,你背我一程。然而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可以发现文中此处语句违背情理,难以说通。因为从通常情况来考虑,在同等条件下,某人在背负他人行走时的速度显然比不背负他人行走时的速度要缓慢得多。鬼如果真的是基于“步行太迟”这一原因决定与宋定伯“共递相担”的话,那么其求快的愿望就只能落空。不难发现,文中“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这样的话语有悖常理,明显缺乏逻辑,非常难以让人信服。“可共递相担”一句应该无误,这有下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印证。问题应该出在“步行太迟”一句中,“步行太迟”显然不是鬼要和宋定伯“共递相担”的原因所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细究。
  我们不妨来考察宋定伯捉鬼这一故事的源流,此事最早出自魏文帝曹丕所作的《列异传》(此书至宋后已不存),后又散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唐释道世编纂的《法苑珠林》及《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唐宋类书。但是《搜神记》传至宋代后也已散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搜神记》今存者正二十卷,然亦非原书。”语文教材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今本《搜神记》卷十六“宋定伯”条。
  根据考证,现今我们所看到的二十卷本《搜神记》很可能是由明代胡应麟辑录而成的,胡应麟《甲乙剩言》有记载:“姚叔祥见余家藏书目中有干宝《搜神记》,大骇。曰:‘果有是书乎?’余应之曰:‘此不过从《法苑》《御览》《艺文》《初学》《书钞》诸书中录出耳。岂从金函石匮、幽岩土窟掘得耶?’”而且据调查,胡氏在辑录《搜神记》时主要是依据《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一般只有在二书未有引录时才会依据《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
  由于年代相隔久远,宋定伯捉鬼之事又几经辗转抄刻,故后来收录其事之文献出现一些文字讹误。我们特意检阅《法苑珠林·鬼神部》及《太平广记·鬼部》,发现二者引录此事时都作“步行太迟”,我们又查检《太平御览·神鬼部》,却发现相应的一句作“步行太极”。鲁迅先生辑录的《古小说钩沉》同样引有此事,相应的一句却成了“步行大亟”。“太”“大”二字意义虽同,但“极”“亟”意义却迥异,何以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呢?好在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修订本)已经指明此“亟”实为“極”(“极”之繁体)之省借,所以二者所指实同。两相对照,可见问题出在“迟”字上。
  那么“极”字置于文中是否贴切呢?结合“极”字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我们可以得到肯定的回答。
  《说文·木部》:“极,栋也。”段玉裁注:“极者,谓屋至高之处”,“凡至高至远皆谓之极”。“极”字又可引申出“顶点”“极限”等义,人的精力若是达到极限,就会觉得疲倦,故“极”字又可以引申出“疲倦”等义。《广雅·释诂一》:“疲,极也。”清代吴善述《说文广义校订》:“极,又因穷极之义引为困也,病也,疲也。”《康熙字典·木部》“极”条列有“疲”义;《辞海》列有“困惫;疲倦”义;《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及《辞源》都列有“疲困”义。
  “极”字这种用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为常见,例如:
  (1)当得稻糠黄色犬一头,好马二匹,以绳系犬颈,使走马牵犬,马极辄易。(《搜神记》卷三“华佗”条)
  (2)自说在山中时,身轻欲跳,登高履险,历日不极,行冰雪中,了不知寒。(《抱朴子内篇·仙药》)
  (3)顾司空未知名,诣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世说新语·言语》)
  “疲”(或“倦”)“极”同义连用的例子在古文献中也不少见,例如:
  (4)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三国志·魏志·许褚传》)
  (6)身体伤破,疲极委顿。(《百喻经》)
  (7)又令数人担米,伪为疲极而息于道。(《晋书·祖逖传》)
  此义的“极”字置于《宋定伯捉鬼》中显得文义流畅,浑然一体。“步行太极”是说大家都步行的话,实在太疲倦。为减轻双方疲倦感,鬼想出了一个互助双赢的办法,即“共递相担”,也就是我背你一程,你背我一程,如此正好解决了走路时的疲倦之苦。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欧阳询编撰的《艺文类聚·兽部》录此相关内容为:“遂为侣。向宛行倦,因相担。”这无疑又是最好的证明。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应该把“迟”改为“极”,这样才会文义通顺。
其他文献
随着高考改革、新版教材的发行,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业比较繁重的今天,阅读没有得到学生、教师的足够重视,认为指导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任务,只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方法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多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小学从2016
近年来,阅读教学新增了一个专项,即信息筛选,其实用价值非常突出,需要精心探究,加大实验力度。比较理想的实验框架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铺设一条演练信息筛选专项技能的绿色通道,按照适宜的梯度逐步提高教学要求、丰富涉猎的内容、增大练习的难度,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凭借这项技能支持各科学习,升学和就业以后能够熟练运用这项技能满足社会实践需要。目前。这方面的教学要求已经见诸课程标准,一些练习项目也散见于
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历史,如同一个九连环,环环相扣,起伏跌宕,呈现了生命科学的群星闪耀,凝结了人类智慧。为了让科学史教学更生动,陈月艳老师通读了这些科学家的原著、自传等并用于教学,使科学史见人、见思想,焕发出人文的光彩。本节关于DNA结构发现史的教学课例,陈老师有机整合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设置了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邏辑缜密的科学问题,在深刻认识、理解DNA结构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科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研
我们很多人在不停地奔跑,跑到最后却忘记了方向,忘记了灵魂,忘记了自己是谁。《怀念母亲》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平淡如水的文字,写出了对自己的母亲、祖国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在这篇文章中,季羡林先生还加入了日记和《寻梦》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季老先生在异国的生活和对故乡的思念。  一、在字词的品味中初步感知淡淡的哀愁  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泪流不止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思潮起伏 心潮腾涌 怅望灰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培养途径 辐射引领  名师工作室是所有成员的精神共同体和思想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以笔者为领衔人的浙江省台州市郑志湖名师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坚持“增强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领军人物,打造高端人梯”为宗旨,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实施。经过近8年的探索,把工作室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使工作室成了研究基地、成长平台、辐射中心。  一、构建工作室建设顶
特邀主持人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本质,它是人类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经验累积基础上经过反思抽象形成的,浸润着数学学科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内涵,所以它和數学教育的目标——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最为接近。因此,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基于数学思想方法解读教学
主持人的话  从2010年开始,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面向研究生开设“电影文学中的教师”课程,主要以电影并辅以小说为文本媒介,在生动丰富的故事中对当代教师新的内涵、生存处境及新的责任、挑战等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得以在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中展开对教师的理解和想象。在这样一个科技迭代加速、人工智能飞速应用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时代,超越现有学校制度框架而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现代社会文化情境中重新
2018年12月底,由杂志铺与《中国教师》杂志主办的“2018年度全国十大校园阅读推广大使”评选结果正式出炉,历时九个月的“寻找校园阅读推广大使”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活动经评审委员会公正鉴评,来自全国的十位优秀阅读推广教师脱颖而出,他们为学生推荐好书刊、开展校内阅读活动、不断传递阅读的温暖与力量。他们被评选为杂志铺2018年度“全国十大校园阅读推广大使”,所在学校也被评选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
“分数的简单计算”这节课被安排在三年级,是学生“认识分数”之后上的一节计算课,也是分数加减法计算的起始课。这一知识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简单”的,“简单”之处在于它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且分母不超过10;教材呈现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简单”的,“简单”之处在于它与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编排一脉相承,都是在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借助几何直观理解计算的道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但这看似“简单”的知识,背后却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增长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素养。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教研活动更是促进改革和提升的必要手段。但传统的教研活动存在诸多弊端,使效果大打折扣。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研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力争通过教研改进,提高教师素养、落实教改理念,让教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内生力量,使学校在求索中不断前行。  以新理念促进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引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