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年底,一篇名为《曝光一个上戏学生,他用Airbnb毁了我整个家》的长篇博文成舆论焦点,网友汪莫言“控诉”将自己的房子放在Airbnb上短租后,房屋却被租客破坏,并没有得到及时的道歉和赔偿。
这使得方兴未艾的中国住宿分享经济迎面遭遇一盆冷水,更是让中国式房主们收回了尝鲜的手,原本敏感的神经又紧张起来。
到底谁该为被破坏的短租房负责?是类似Airbnb的住宿分享平台,还是住宿分享经济在中国压根就水土不服?
住宿分享类平台的中国“征程”
Airbnb是一住宿共享平台,创立于美国硅谷,它鼓励房东把自己的整套住房或者闲置的房间发布在平台上与陌生人“共享”,并向房客收取短租租金。作为平台,Airbnb则向房东和房客收取交易的佣金。
在欧美和日本,Airbnb成为当地旅游市场上短租的龙头。原因在于,住进房客们的家,而不是“出租屋”,更能感受到作为游客变身“当地居民”的生活实感。
然而,Airbnb进入中国市场发展的却并非顺风顺水,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分享类住房市场培育度不高,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此外,Airbnb作为舶来品也不适应中国法规政策和消费习惯,毕竟中国的房价那么高,拥有自己的住房好比稀罕物,哪里肯轻易就分享给陌生人呢?
不过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崛起,像Airbnb一样的住宿分享类产品在中国迎来了发展契机。人们通过社交平台选购各种个性化产品,其中就包括购买“住宿”。到了2011-2013年,随着自由行市场的火热,游客对可自由选择的住宿模式需求增大,彼时大量的在线旅游创业企业应运而生,如途家、蚂蚁短租、住百家、木鸟短租、小猪等一大批住宿分享平台陆续上线。不过,当时这种住宿分享模式遭遇了中国式的冷遇,人们对私人空间的分享仍抱持警戒态度,此时各家住宿分享平台的任务就是如何扩展房源。
但到了2015 年,随着4G手机的普及,中国人开始对自主住宿产品更感兴趣,这种非酒店式,更加私密与个性化的住宿分享类产品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
与此同时,中国住宿分享经济迎来了资本的关注。2015年8月,途家拿到All-Stars Investment领投的3亿美元;11月,自在客得到中广文影的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16年2月,一家民宿和木鸟短租也先后拿到了数千万人民币投资;2016年9月,蚂蚁短租获得途家1亿美元资金支持;2016年11月,小猪获得今日资本C+轮和愉悦资本/BAI领投的D轮融资6500万美元……
尽管如此,住宿分享在中国依然面临着老问题——如何让更多的人加入分享平台,提供个性化的住房?住宿平台集体都需要进行“企宣”,毕竟中国的酒店正在地毯式发展,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是他们共同需要探讨的生存之路。然而2016年年底持续在互联网上发酵的“上戏学生Airbnb毁房”事件,却给所有的中国住宿分享类平台泼了一盆冷水,这深深挫伤了“潜在房主”的热情,让中国新兴的住宿分享类行业很受伤。
交易的“中国特色”
“汪莫言短租房屋受到损坏”事件引发了对中国住宿分享类经济的思考,到底如何健康的发展,成为对这一新生事物如何生存的切点。或许首先应该从剖开“汪莫言短租房屋受到损坏”事件来寻找住宿分享类平台的弊端。
更多的事实浮出水面。Airbnb方面回应目前仍在调查事件中。有消息透露,这个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双方并未经过平台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是采取了“线下切单”。
令人嘲讽的是,这不仅仅是分享类平台的“中国特色”,更是整个租房市场的“中国特色”,其中透着中国人的“小聪明”——可以省去平台作为中介的费用,却恰恰忽略了“平台”的保障意义。
为了保障房东利益,Airbnb曾有“百万美金保障计划”,意即Airbnb中国平台上交易的房东,如果出现财产损失,最高可得到Airbnb提供的5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额。但目前对于“汪莫言短租房屋受到损坏”事件,Airbnb一直在龟速回避。或许原因就是因为对此次事件中“线下切单”的不满。
其实很多分享平台面临的市场乱象就是线下切单,因此在平台上都会公告并提醒房客与房东的沟通过程中采取线下交易的风险。蚂蚁短租对于可能出现线下交易的信息,系统还会进行屏蔽。其CEO申志强说,平台交易中,房东和房客可以双向评价,对于双方来说也都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可以帮助更多用户了解房客和房东,也能监督房东更好地提供住宿服务。而线下渠道则缺乏相应的反馈渠道,产生风险时没有第三方监管,对双方都没有保障。
住百家联合创始人兼COO邹鑫也认同线下交易对行业发展不利的观点。他同时表示,住百家平台目前不存在线下交易的可能。“Airbnb主要为C2C模式,房东与房客在平台接触后,进行线下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住百家则为C2B2C模式,双方并不需要进行沟通。这样的好处是最大化提升匹配、预定效率并且保障各自的隐私权益。”
这使得方兴未艾的中国住宿分享经济迎面遭遇一盆冷水,更是让中国式房主们收回了尝鲜的手,原本敏感的神经又紧张起来。
到底谁该为被破坏的短租房负责?是类似Airbnb的住宿分享平台,还是住宿分享经济在中国压根就水土不服?
住宿分享类平台的中国“征程”
Airbnb是一住宿共享平台,创立于美国硅谷,它鼓励房东把自己的整套住房或者闲置的房间发布在平台上与陌生人“共享”,并向房客收取短租租金。作为平台,Airbnb则向房东和房客收取交易的佣金。
在欧美和日本,Airbnb成为当地旅游市场上短租的龙头。原因在于,住进房客们的家,而不是“出租屋”,更能感受到作为游客变身“当地居民”的生活实感。
然而,Airbnb进入中国市场发展的却并非顺风顺水,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分享类住房市场培育度不高,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此外,Airbnb作为舶来品也不适应中国法规政策和消费习惯,毕竟中国的房价那么高,拥有自己的住房好比稀罕物,哪里肯轻易就分享给陌生人呢?
不过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崛起,像Airbnb一样的住宿分享类产品在中国迎来了发展契机。人们通过社交平台选购各种个性化产品,其中就包括购买“住宿”。到了2011-2013年,随着自由行市场的火热,游客对可自由选择的住宿模式需求增大,彼时大量的在线旅游创业企业应运而生,如途家、蚂蚁短租、住百家、木鸟短租、小猪等一大批住宿分享平台陆续上线。不过,当时这种住宿分享模式遭遇了中国式的冷遇,人们对私人空间的分享仍抱持警戒态度,此时各家住宿分享平台的任务就是如何扩展房源。
但到了2015 年,随着4G手机的普及,中国人开始对自主住宿产品更感兴趣,这种非酒店式,更加私密与个性化的住宿分享类产品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
与此同时,中国住宿分享经济迎来了资本的关注。2015年8月,途家拿到All-Stars Investment领投的3亿美元;11月,自在客得到中广文影的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16年2月,一家民宿和木鸟短租也先后拿到了数千万人民币投资;2016年9月,蚂蚁短租获得途家1亿美元资金支持;2016年11月,小猪获得今日资本C+轮和愉悦资本/BAI领投的D轮融资6500万美元……
尽管如此,住宿分享在中国依然面临着老问题——如何让更多的人加入分享平台,提供个性化的住房?住宿平台集体都需要进行“企宣”,毕竟中国的酒店正在地毯式发展,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是他们共同需要探讨的生存之路。然而2016年年底持续在互联网上发酵的“上戏学生Airbnb毁房”事件,却给所有的中国住宿分享类平台泼了一盆冷水,这深深挫伤了“潜在房主”的热情,让中国新兴的住宿分享类行业很受伤。
交易的“中国特色”
“汪莫言短租房屋受到损坏”事件引发了对中国住宿分享类经济的思考,到底如何健康的发展,成为对这一新生事物如何生存的切点。或许首先应该从剖开“汪莫言短租房屋受到损坏”事件来寻找住宿分享类平台的弊端。
更多的事实浮出水面。Airbnb方面回应目前仍在调查事件中。有消息透露,这个热点事件中的当事人双方并未经过平台进行交易,也就是说是采取了“线下切单”。
令人嘲讽的是,这不仅仅是分享类平台的“中国特色”,更是整个租房市场的“中国特色”,其中透着中国人的“小聪明”——可以省去平台作为中介的费用,却恰恰忽略了“平台”的保障意义。
为了保障房东利益,Airbnb曾有“百万美金保障计划”,意即Airbnb中国平台上交易的房东,如果出现财产损失,最高可得到Airbnb提供的5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额。但目前对于“汪莫言短租房屋受到损坏”事件,Airbnb一直在龟速回避。或许原因就是因为对此次事件中“线下切单”的不满。
其实很多分享平台面临的市场乱象就是线下切单,因此在平台上都会公告并提醒房客与房东的沟通过程中采取线下交易的风险。蚂蚁短租对于可能出现线下交易的信息,系统还会进行屏蔽。其CEO申志强说,平台交易中,房东和房客可以双向评价,对于双方来说也都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可以帮助更多用户了解房客和房东,也能监督房东更好地提供住宿服务。而线下渠道则缺乏相应的反馈渠道,产生风险时没有第三方监管,对双方都没有保障。
住百家联合创始人兼COO邹鑫也认同线下交易对行业发展不利的观点。他同时表示,住百家平台目前不存在线下交易的可能。“Airbnb主要为C2C模式,房东与房客在平台接触后,进行线下直接联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住百家则为C2B2C模式,双方并不需要进行沟通。这样的好处是最大化提升匹配、预定效率并且保障各自的隐私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