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中医梦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弟五六岁那年在院子里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个孩子拿着水枪朝表弟飙射,混战中表弟“哎呀”一声“中弹”倒下。一群孩子一边奔跑,一边嬉笑,都当表弟是故意表演。片刻,表弟开始抽搐,口吐白沫。射击的孩子吓坏了,举枪投降,表弟仍然弯曲身子,表情痛苦。
  胆大的一个孩子跑去叫我小姨。
  匆忙赶来的小姨惊魂未定,双膝跪地,把表弟紧紧搂在怀里,拍打着:“乖乖啊,我的乖乖啊,你这是咋了?”表弟尖叫着,胳膊开始抖动,脸色逐渐青紫,牙齿咬得咯咯响。
  怕表弟咬伤舌头,姨把手指伸到表弟嘴里,瞬间,血从嘴角流了出来,指头上被咬了几个小洞。
  姨向我母亲哭诉表弟的病情。母亲说是不是中邪了?父亲斩钉截铁地对姨说,表弟的病是羊角风,跟他祖宗八代没关系。后来,经医院诊断,的确是羊角风,医学上叫癫痫,这种病很难治愈。
  姨从此踏上了四处寻医问药的路,各种偏方也吃了不少,但表弟发病的频率越来越高,痛苦的表弟,伤心欲绝的姨,让母亲发了狠心,她指示父亲四处打听治疗羊角风的偏方,她不相信天底下没有人能治好羊角风。凡是到村子里的货郎挑、爆米花的、补锅的、卖冰棒的、磨剪子抢菜刀的,只要是外村来的人,母亲就跑去打听。
  父亲打听到河南黑龙集有一个农村的土医生治羊角风,他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母亲。母亲精神一振,真的假的?父亲知道母亲一旦听说消息肯定让他去,别说跨一个省,只要在中国,母亲就会让他去。所以,他也没反驳,只是坐在椅子上抽烟。烟卷的并不紧实,猛吸一口,会冒出火苗。抽完,他把烟把儿扔在地上,鞋底一拧,进屋把自行车搬到院子当中,倒立在地上。父亲蹲在行车旁,手摇着脚踏板,链条哗啦啦地响,车轱辘随之吱吱呀呀地转动。父亲从缝纫机小抽屉里拿出机油,尖头对着自行车轴承滴了几滴后,摇了几圈脚踏板,车轱辘转得更欢了。他直起身从墙根拿来气筒,朝我喊:“过来按着。”我放下手中的铅笔,把写字的板凳挪到一边,学着他刚才的样子蹲在车轱辘旁,娴熟地把圆柱形的出气孔套在气门芯上按紧,免得打气时“噗噗”地跑气。
  父亲揣上两天的干粮,骑着自行车到河南黑龙集找那个传说中治羊角风的高人。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乡间地头,能骑则骑,不能骑就推着走,解放鞋上沾满了灰尘。父亲一个村一个村地打听,他利用各种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消息,还真找到了治羊角风的医生。
  医生个子不高,黑不溜秋,双眼发亮,说包一个星期的药吧,无效不用来了。说完拿出一张旧报纸,弹了弹,几番对折,撕成很多个小片。
  父亲弯着腰,上眼皮翻过眼镜框子,不屑地瞅着十几个如蚕豆大小黑黢黢的药丸摆在几张纸片上,指着说:“这跟羊屎蛋子差不多的黑疙瘩,值两袋麦子的钱?”
  黑医生黑着脸,扫了父亲一眼,说话掷地有声:“我的药就值这么多钱!”
  “你这药是金子熬的?!”
  “黄金有价药无价,黄金治不了羊角风,我这药可是野生大黄和很多味药熬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成。它值这价,买不买不勉强。”说到这医生停止摆药,问:“你究竟要还是不要?不要我收起来,你开路。”
  父亲直起身没说话,他掏出贴身的钱数了两遍,扔在桌子一角,揣着这十几个“羊屎蛋”,丁零当啷地骑车回家了。
  妈对这些“羊屎蛋”如获至宝。
  姨打电话给父亲:“小哥,这些‘羊屎蛋’能治羊角风?”
  父亲说:“跑了几百里买的,心里也没底,不知道那個黑鬼是不是骗子。”
  表弟吃后一个月没有发病,姨看到了希望,让父亲再去买些“羊屎蛋”。
  父亲又用两袋小麦的钱换回了十几个“羊屎蛋”。他问黑医生,多久才能治断根?医生说至少半年。
  父亲跟母亲说:“买半年的药,庄稼地一年的收入都没了,我们还吃啥喝啥?”
  正在父母忧虑的时候,姑姑家的表弟也得了羊角风。父亲想到医生说过野生大黄和什么什么熬制,他说不如他自己去挖。母亲非常支持,她鼓动父亲,说天下无难事,只要父亲愿意一定能行。
  父亲一有时间就到书店翻医学书,到民间找药书,开始研制治疗羊角风的药。那段时间,天还没亮,父亲就骑自行车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上挖药,经常深更半夜驮一些树根草根回来,大黄、天麻、羊痫草、钩藤、龙戟草、甘草等院子里到处都是。
  我家院子很大,他挖一块地专门种植药材。为了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父亲严格按照药书上说的方法进行炮制。烘、炮、炒、洗、泡、漂、蒸、煮方法父亲都进行尝试。挖药和炮制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乡村的赤脚中医,和他们交流经验。
  父亲综合各种药书上治疗羊角风的方法,亲自品尝黑医生的“羊屎蛋”,悟出了治疗羊角风的药方。他用自己配置的药方给两个表弟治病,竟然都彻底治断根。由于表弟们得病村子里都知道,好了后,消息也是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就有人上门寻药了。父亲也开始制作“羊屎蛋”,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后来,我考入卫校医士专业,出门求学。这时候,父亲治好了妈的慢性肾炎和两个病人的红斑狼疮后,研究中医的劲头更大了,拔火罐、针灸也开始尝试。尤其是号脉,他不允许病人先说一句话,不要病人说哪里不舒服,不许病人插嘴。号完脉,他说完才让病人说。给病人药,前两服不要钱,有效了随便给啥都行。母亲说,父亲跟别人不一样,他是一个怪人。我对母亲说他不是怪,是对中医痴迷得走火入魔。
  父亲初中毕业,当过十年左右的民办教师,当时在村子里也算文化人。他除了种地,就是研究中医。村子里的人之前都喊他老师,自从他给很多人看好了病后,别人不叫老师了,也不叫他医生,而打趣叫他华佗。
  前几年,国家开放了中医资格考试,六十多岁的父亲像学生一样开始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背诵中医药方和汤头歌、针灸穴位等,记了几大本笔记。我说父亲这么大年龄了,不缺吃喝,干吗非要参加中医考试?父亲说,他就是想参加这个特殊的中医考试,拿一个国家认可的行医证。我说,你不是说张仲景、华佗、扁鹊不也没有行医证吗?父亲说时代不同,要与时俱进。
  我和他同时报名参加中医技能考试,第一关我就被PK掉,父亲竟然过了技能关。在第二轮的理论考试中,基本上考的是记忆力,父亲年龄最大,满头白发在考生中很显眼,可惜差20分,没有过关。
  2018年年底,又有消息说国家重视中医发展,大力扶持中医,报名的门槛低。父亲给我打电话、发手机短信息,让我打听报名情况,说他还要参加考试。
  已过70岁的父亲又开始新一轮的备考。
其他文献
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屋檐下有个鸟窝。奶奶说,那是燕子的窝。很冷的天里,我好奇地朝鸟窝那看,看到一些枯枝败草,看不到燕子。我问:“它怎么是空的呀,里面怎么没有燕子呀?”奶奶说:“燕子在春天杨柳发芽的时候,就会飞来了。现在太冷了,它去南方过冬了。”  说这话的时候,我总感觉奶奶的表情似有一丝说不上来的落寞。  春天来了的时候,我就坐在门前等燕子。一天又一天,不见燕子的身影。我会缠着奶奶问:“燕子怎么还
期刊
惜,究竟是怎样一份情怀,可以让我心动且流连?  我以为,惜是一种风格,含蓄、慎重、严谨而沉稳。无论是惜字如金还是惜墨如金,都是形容一个人极其谨慎,就像珍惜金子一样,不多费笔墨。惜,应该还是一种力量,能唤醒人性中的善良,让人们心怀感恩,时刻清醒。惜春,惜福、惜缘,爱惜粮食、珍惜每一滴水、珍惜时间……  唐代李绅的两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期刊
读汪曾祺《人间草木》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感觉很是美好,仿佛看到了有户人家,庭院深锁,院落门外,绿意阑珊,红花累累,仿佛一落脚,就能悄然入画。  寻友不遇,花草相邀,门前繁花旖旎着,有风摇着花影,也拂过额头,你就这样静静地看眼前,一朵云,一树花,走进画里,和这个世界缱绻着。  我一直认为,喜爱花草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柔软真有着让人说不出的心动,
期刊
那日,秋风正浓。  我依然懒散地行走在家人身后,无暇顾及妹妹那甜美的“姐姐,快点过来啊——”的稚嫩呼喊声,独自欣赏这秋风瑟瑟带来的风景。然而,不远处的一阵哭声,让我的思绪瞬间凌乱:妹妹不小心踩到河里,两条小腿都是污泥,由于惊吓而大哭不止。爸爸一边哄着一边给她清洗腿部,妈妈则给她拭去泪水,妹妹手搂着爸爸的脖子,一边哭一边向我看,这哪里是撒娇,分明是感情倾斜的表现。看着远处蹲着的父母,我油然想起《诗经
期刊
我十八岁那年,那个秋天热得要抽干人身上的水分,树上的“知了”叫得揪心。那个晌午,我得到了难以承受的坏消息——高考落榜,气得我在胸口掴了两拳,然后冒出比“知了”更张狂的吼声,把村庄震颤。  落榜本来自己也心烦,父母又无休止地数落我。我的天空,更加阴晦,白天一边干农活儿,一邊遭受着父亲的训斥,脑袋要炸了,我惧怕白天。只有在黑夜里,生命才能够从容绽放,找回丢失在阳光下的灵魂。  窝在老家承受种种讽言,那
期刊
我家乡桥头村有一对孪生兄弟,大的叫大虎,小的叫二虎。这一年,两兄弟初中刚毕业,就跑到珠三角打工。  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他们进入了一间小档口做模具学徒。那小档口的老板姓张,论技术远近闻名,特别是那一手精雕细琢的钳工手艺,曾惊艳群雄,可因为性格粗暴,动辄骂娘,来他小档口一起干活儿的小学徒,往往没干几天,就鸡飞狗走,避而不及。张师傅只好长年独自一人,艰难地支撑着自己的小档口。  现在有了大虎二虎,张老
期刊
几朵桃花,拽着院落里一棵树,树干很粗,但粗不过母亲此时的喘息。干枯的树身,像母亲的岁数一樣,很是深刻,也如同母亲,此时陷入的目光。  那些花儿的粉红,似乎还有点光滑,让母亲一下子想起年轻时,白里透红的脸。风又一次吹来日子,一朵桃花落下,母亲的目光,一时禁不住,跟着落到了地上。
期刊
不知怎么回事,小时候的很多事,已没有多少记忆。可是,“何老师”这几个字,不经意中就出现在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  隐隐约约记得,何老师高挑的个儿头,梳两条不长的辫子,文静、言语不多,教我们语文。当时的连队学校只有小學,几个班,学生不多,课程也不多,下课后,我们不是打沙包,就是跳皮筋,或者抓骨头子,不像现在的孩子学业那么重,也没有什么补习班,一天傻呵呵的就知道玩。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我们几位女孩
期刊
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屋檐下有个鸟窝。奶奶说,那是燕子的窝。很冷的天里,我好奇地朝鸟窝那看,看到一些枯枝败草,看不到燕子。我问:“它怎么是空的呀,里面怎么没有燕子呀?”奶奶说:“燕子在春天杨柳发芽的时候,就会飞来了。现在太冷了,它去南方过冬了。”  说这话的时候,我总感觉奶奶的表情似有一丝说不上来的落寞。  春天来了的时候,我就坐在门前等燕子。一天又一天,不见燕子的身影。我会缠着奶奶问:“燕子怎么还
期刊
确切说,那是亮晃晃汹涌着的水光,神情十分镇定的水——你把脑袋缓慢着探出了水面。   光,立马像一把利剑刺向你,你吓得闭上眼睛,然后睁开。你看见了花花绿绿的世界,泥沙挟裹着被摧残掉了的枝叶和动物排泄物毛发甚至白花花的几具尸体,厚厚地漂浮过来,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热情着把你拥抱,簇拥你走向那棵你刚才讲话时的杨树底下,你呢,正在艰难地动了动身子和四肢,啊,奇迹,你竟然,竟然还活着,多么万幸。大难之后必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