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云路:善行证据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云路
  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下降到何种地步:做好事要懂得“固定好证据”,“要让别人知道你行为的目的。”
  
  不久前看到一则报道,四川沪州市77岁的万姓老人在买菜回家的路上不慎摔倒,被路过此处的年轻人陈思为看到。他急忙拨打急救电话,并和迅速赶来的医护人员一起将老人送上救护车。
  当老人的儿媳闻讯赶到医院时,见陈思为正围着老人跑前跑后,当下就厉声喝住这位年轻人:“喂,你怎么把我婆婆撞伤了?把身份证交出来。”憨厚的陈思为一时思维短路竟顺从了。他的父亲也误以为是儿子惹的祸,还为老人代交了5000元住院费。
  之后,不论陈思为怎样解释,万家人都想当然地一致认定陈思为是肇事者。万老太太的儿子说:“不是你撞倒的,咋会主动送到医院?咋会交钱治疗?咋会把身份证押在我妻子处?”陈思为则对自己的家人坚称不是自己撞伤老人的。由此两家发生纠纷,陈家要求万家返还垫支的5000元医疗费,而万家则要求陈家继续拿钱为老人治疗,并四处扬言,陈思为撞倒了老人还不认账,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让年轻人背负了莫大的精神压力。
  陈思为遭此冤屈,深感气愤和郁闷。他开始了自虐行为,从头撞墙到自打耳光再到精神恍惚,很快被家人送到医院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为治疗此病陈家又花费了一大笔治疗费用。
  万般无奈之下,陈家人只好求助于法律,一纸诉状将万家人告上法庭,要求返还先前垫付的医疗费,以作为陈思为自己的住院治疗费用。对于好心助人的陈思为来说,这是多么卑微的一种请求!
  陈思为还算得上“幸运”。那天,当他看到万老太太摔倒时,曾招呼对面茶馆一个正在扫地的年轻人一起上前救助。老人被抬上救护车前曾亲口对这位年轻人说:“这娃儿(陈思为)是个好人,不关他的事。”更“幸运”的是,从老人摔倒直到被抬上救护车的情景,恰好被在附近阳台上做饭的另一个人亲眼目睹。
  由于这两位旁观者的证词,使法官了解了事件真相,并做出公正判决。不仅要求万家返还陈家为老人垫付的医院费用,还为陈思为讨回了清白。
  但审判长接下来的一席话却令人怅然。他说,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要固定好证据。在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报警,让别人知道你行为的目的。
  事件演变至此,只能算差强人意。按照人们通常的想象,这两家人会因为陈思为的善行结为至亲好友。做好事的一方理应享受到道德的赞誉和满足,受惠的一方在感激涕零之余也会更多一点对人间温暖的理解。
  但我们看到的是,陈家人只能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清白,而万家人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反而伤害了恩人。现在,法律的判决已经生效,但陈思为和他的家庭由此受到的精神打击和病痛折磨却很难短时痊愈。
  上世纪60年代,全国上下都在学雷锋。在短短22年生命中,雷锋做好事无数,成为那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偶象。而《雷锋日记》也成为一种文字范本。
  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雷锋做了那么多好事固然可敬,但如果他做了,却并不记录下来,可能更显出人格的伟大。说实在的,当年读他的日记,我也有这点疑惑。觉得他不把自己的作为写下来可能更值得尊敬。但现在看来,“自我标榜”在很多时候则似乎是必须的了。
  前两天我在楼下散步,一位年轻的母亲正领着她五六岁的孩子在绿地上玩耍,孩子边玩边听妈妈的教导。妈妈问:如果有人问你家住在哪儿,你怎么回答?孩子眨眨眼,很老练地说:我就说我不知道。我忍不住问:连家住哪儿都不知道吗?孩子仰起小脸:妈妈说了,现在坏人多,不能让别人知道我住在哪儿。
  不能说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不对,当下社会刑事案件频发,孩子应当懂得防范。但当这个孩子遇到困难,如走失时,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会遭遇怎样呢?
  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下降到何种地步——做好事要懂得“固定好证据”,“要让别人知道你行为的目的。”
  我从法官善意的提醒中感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点寒意。假使再遇到这类事情,陈思为还会出手相助吗?即使他能够病愈重回正常人的生活,他能走出这个事件的道德阴影吗?如此善举留给他的思考或教训是什么?恐怕不仅仅是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甚至在做好事前,一定得三思,自己有没有能力留取证据呢。
其他文献
记得初中政治课本上说,以物易物是人类最早的交换方式。难不成,这又成了消费新趋势?看这网站,倒是什么都可以换,有人用架子鼓换了吉他,有人用化妆品换了衣服,还有用牛仔裤换手表的,可谓五花八门。  4月底,北京玉渊潭公园。  樱花怒放,引来了全城的男女老少,就是初夏微烤的阳光也挡不住大家的脚步。而我,也站在买票的长龙之中,随着队伍缓缓移动。看看身边的游人,全都成群结队,呼朋唤友,好不热闹,相比之下,我的
期刊
肖复兴  老祖宗也好,红卫兵也好,历史毕竟都不是由我们可以肆意摆弄的“驴打滚”,别动不动就拉上台来为我们粉墨表演。    今年流行祭祖,祭坛高立,香火缭绕,伏羲、大禹、黄帝、尧帝、仓颉……纷纷显灵,自浙江、河南到山西、陕西等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祭祖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如此密集,盛况空前,对祖先陡生一片三叩九拜的缅怀之情,一下子浓得化不开。  中国仿佛落入复古大潮之中,祭祖不过是其中响亮的音符。
期刊
本期看点    今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目为《诗意的生活》,这不禁令人联想到,齐剑斌,一名刚正不阿、威震潇湘的真情质量稽查官,18年来写下的别样诗意生活。他多次掀起稽查风暴,经手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达3.2亿元;为消费者获得赔偿或挽回损失1100多万元。他创造了100%行政复议维持率和100%诉讼胜讼率。在这一连串枯燥数字的背后,是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本期《封面人物》:《真情稽查齐剑斌》通过采
期刊
麻纺织业是我国在资源、生产和国际贸易方面比较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我国已具有完整的生产体系和相当的规模,麻纺织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12%,其中苎麻纺织、亚麻纺织的规模和出口居世界首位,亚麻纺织能力约占全球的50%以上,成为世界亚麻纺织大国。  中国麻纺织业协会理事长张世平谈到中国麻纺织业的发展总体思路时介绍,中国麻纺织业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把加快麻纺织工
期刊
策划人语 >>  清明前后,我国的春耕备播工作从南到北全面铺开。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派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假冒农资带给农民兄弟们的种种不幸和烦恼。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可据我们了解,一些地方的农民却在此时按兵不动,迟迟不敢购买农资。何故?原来这些农民被假冒农资害苦了。不少农户因此陷入困境,孩子没钱念书,贷款无法偿还。此类坑农事件经本刊报道后,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经过“秋后算账
期刊
警用品一向以品质好,结实耐用著称。然而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些军品门市销售的警鞋却质量低劣。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警用鞋盒上标注的生产地址纯属子虚乌有,联系电话竟然设在洗浴中心。    遭遇短命8305鞋    在人们的记忆中,警用鞋耐穿耐磨质量好,因此消费者对这样的皮鞋质量往往信任有加。然而日前,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王先生,在该市一军用品门市购买的“佳腾”牌警用鞋,刚穿了不到两个月就出现了断底断跟现象。
期刊
在当地走访时记者注意到,该村街道上有几家经销农资的门市,其中也有销售化肥的,但并不销售当地生产的化肥。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生产的那些化肥当地人谁要呀?这种配出来的化肥质量好坏,我们本地人还能不知道?送到外地糊弄人,那是人家离这儿远不了解情况,那东西可骗不了我们。”当记者问起“你们村里的农资门市为何不卖当地的化肥”时,一位正在准备为小麦上水的老农对记者说。  在当地一家农资门市里,自称精通农业技
期刊
记者在无极县东候乡一些村庄走访时了解到,在东候坊及周围的几个村庄有大大小小的化肥加工点近百家,大都是以自家庭院为场地,对化工原料进行简单的混合加工。因当地土法加工的化肥是将大包装的原料分装混合后再加工成小包装的产品,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小化肥。  向当地人问询得知,这些家庭作坊生产的小化肥必须使用两种化学物质:硫酸镁和氯化氨。那么,这些化工原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记者决定从小化肥生产的原料着手展开调查
期刊
当地的小化肥生产为何屡禁不止呢?问题究竟出在何处?为了解无极全县化肥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2007年3月19日记者首先来到该县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尽管该局注册科负责人领着记者找到局办公室主任,最终也没有同意接受记者采访。  在无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该县化肥行业的一些情况。无极县小化肥生产一度成为有些乡、村的支柱产业,是当地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生产点多、面广、规模小、产品质
期刊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目前,隆冬已去,春回大地,春耕备播工作正在神州各地全面铺开。然而,市场上假化肥的猖獗,却令农民们“谈肥心惊”。那么,假化肥何以大行其道呢?  业内专家指出,假化肥坑农案件增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额利润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制假售假。二是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化肥需求量激增,造成市场供不应求。三是多数农民不具备辨假识假能力,客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