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多岁的刘老师,在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查出了问题:心电图轻微异常,提示ST-T波改变,存在心肌缺血现象。拿到检查报告的刘老师,来到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就医。他说最近一阵,时常会觉着心慌,有时心口还会绞着疼,但工作一直忙,也没太当个事。心内科马东星大夫为他开了心脏CT检查,结果显示其心脏冠状动脉有一支主要血管堵塞超过80%,被确诊为冠心病,立即做了支架手术,才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
像刘老师这样体检查出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心电图检查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那么,如何才能读懂心电图异常报告呢?马大夫告诉大家,心电图异常通常有两种情况: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心电图异常之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其中的一项出现异常。
“一般人心跳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快,低于60次是心动过慢。心动过慢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特别是低于50次/分钟时,就常会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甚至晕厥等症状,这是因为供血不足引起的。”马东星提示,体检时一旦发现自己心跳低于60次/分钟,特别是低过50次/分钟,或者跳动没有规律,应及时到专科就诊,补充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良性心律失常
如果心律失常只是偶尔发生,且症状较轻,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结构没有问题,一般可以看作是良性的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明显的晕厥等症状或心脏结构受损,通常需要积极干预,比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还有部分频发室性早搏等。
另外,有些心律失常是其他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引起多种心律失常;还有一部分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能没有症状却能造成脑梗塞风险增加、心功能减退等损害。
1.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钟,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增长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增长密切相关。
2.心动过速就像心脏被打了“鸡血”。
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心律约70次/分钟,若超过100次/分钟,就有心动过速的嫌疑。专家表示,心脏之所以像“打了鸡血”一样,是因为除正常的窦房结信号外,其他部位的心肌不听“司令部”号令而各行其是。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心率可达150次/分钟甚至200次/分钟以上,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轻者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重者可出现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演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3.早搏是“伪司令部”作乱。
正常情况下,心房先搏动,将血液泵入心室。而早搏患者就不同了,心室搏动提前了,故而称为早搏。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可因心排血量减少而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
4.室颤是最为严重和凶险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
一旦出现室颤,就意味着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因为将血液泵至肺部(肺循环)和全身其他组织脏器(体循环),主要是靠心室有力的收缩。一旦心室的正常搏动消失了,代之以杂乱的“颤动”,体循环和肺循环就陷入了瘫痪,生命自然危在旦夕。
心电图异常之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ST段水平压低、T波低平或T波倒置。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另外,血压降低、主动脉瓣膜病、冠状动脉痉挛、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等也可以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比如身体不适,出现发热情况,或是在运动过后等,也可能出现异常,这是一种相对的心肌缺血。
因此当心电图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时,还要密切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一般会伴有心绞痛症状),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观测ST-T变化,应该特别留意是持续性变化还是一过性变化,必要时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冠脉CT、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才能进一步确诊。
TIPS:
1.最好在心脏出现难受症状的时候做心电图检查,因为普通心电图检查时间很短,若在检查期间心电活动未表现出异常,就难以确诊病情。
2.排查心脏病变,仅靠心电图是远远不够的,需做其他更深入全面的检查。如果患者自觉有症状,但是普通心电图没有显示异常,可以做24小时心电图监测(Holter),记录下心脏活动的每一次异常。如果还是没能看出异常,可以做心脏超声和冠脉CT检查,进一步检测血管状态,明确病因。
3.心脏B超是利用超声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血脂情况不好的人,更应做心脏B超。男性5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B超,以检测是否有颈动脉硬化,这也是全身动脉硬化检查的良好窗口。
专家简介:
马东星,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外周血管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并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功能康复有独到研究。
像刘老师这样体检查出问题的人不在少数。心电图检查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那么,如何才能读懂心电图异常报告呢?马大夫告诉大家,心电图异常通常有两种情况: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心电图异常之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其中的一项出现异常。
“一般人心跳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快,低于60次是心动过慢。心动过慢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类型,特别是低于50次/分钟时,就常会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精神差,甚至晕厥等症状,这是因为供血不足引起的。”马东星提示,体检时一旦发现自己心跳低于60次/分钟,特别是低过50次/分钟,或者跳动没有规律,应及时到专科就诊,补充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
良性心律失常
如果心律失常只是偶尔发生,且症状较轻,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结构没有问题,一般可以看作是良性的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明显的晕厥等症状或心脏结构受损,通常需要积极干预,比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还有部分频发室性早搏等。
另外,有些心律失常是其他脏器功能异常的表现,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引起多种心律失常;还有一部分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能没有症状却能造成脑梗塞风险增加、心功能减退等损害。
1.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钟,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增长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增长密切相关。
2.心动过速就像心脏被打了“鸡血”。
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心律约70次/分钟,若超过100次/分钟,就有心动过速的嫌疑。专家表示,心脏之所以像“打了鸡血”一样,是因为除正常的窦房结信号外,其他部位的心肌不听“司令部”号令而各行其是。心动过速发作时,患者心率可达150次/分钟甚至200次/分钟以上,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轻者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重者可出现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演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3.早搏是“伪司令部”作乱。
正常情况下,心房先搏动,将血液泵入心室。而早搏患者就不同了,心室搏动提前了,故而称为早搏。早搏可见于正常人,或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可无症状,亦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可因心排血量减少而引起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
4.室颤是最为严重和凶险的一种恶性心律失常。
一旦出现室颤,就意味着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因为将血液泵至肺部(肺循环)和全身其他组织脏器(体循环),主要是靠心室有力的收缩。一旦心室的正常搏动消失了,代之以杂乱的“颤动”,体循环和肺循环就陷入了瘫痪,生命自然危在旦夕。
心电图异常之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ST段水平压低、T波低平或T波倒置。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另外,血压降低、主动脉瓣膜病、冠状动脉痉挛、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等也可以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比如身体不适,出现发热情况,或是在运动过后等,也可能出现异常,这是一种相对的心肌缺血。
因此当心电图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时,还要密切结合其他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一般会伴有心绞痛症状),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观测ST-T变化,应该特别留意是持续性变化还是一过性变化,必要时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冠脉CT、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才能进一步确诊。
TIPS:
1.最好在心脏出现难受症状的时候做心电图检查,因为普通心电图检查时间很短,若在检查期间心电活动未表现出异常,就难以确诊病情。
2.排查心脏病变,仅靠心电图是远远不够的,需做其他更深入全面的检查。如果患者自觉有症状,但是普通心电图没有显示异常,可以做24小时心电图监测(Holter),记录下心脏活动的每一次异常。如果还是没能看出异常,可以做心脏超声和冠脉CT检查,进一步检测血管状态,明确病因。
3.心脏B超是利用超声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血脂情况不好的人,更应做心脏B超。男性5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B超,以检测是否有颈动脉硬化,这也是全身动脉硬化检查的良好窗口。
专家简介:
马东星,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外周血管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并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心脏功能康复有独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