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其实是一个诗意的“梗”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t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城》虽然只有六万多字,但却是一本大书,值得用一生去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初中生阅读这本小说,或许有些困难,因为这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小说。这本小说有些特别,比如它没有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是朦朦胧胧的,再加上小说里有比较多的意象描写一一是的,意象!这本是诗歌创作的手段,但沈从文先生的小说里就有,如杜鹃、虎耳草等。因为沈先生是把小说当作了诗歌一样在经营的。除了这些以外,这本小说里还有许多生活风俗画。阅读方式不当,这些都可能构成阅读的障碍。
  《边城》人物关系图何郁: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学部负责人、高中语文教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作协会员、诗人、作家;参与多种语文教材和传统文化教材编写、审读;出版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十五讲》(商务印书馆)、诗集《在有用与无用之间》(长江出版社)、《老人与海导读》(学林出版社)、《文天祥传》(长春出版社)等;在全国各地授课、讲学200余场次。
  第一问:翠翠和傩送一共见过几次面?
  曾经有一个同学说,《边城》几乎没有情节,很好读,他一口气就能读完,分分钟的事。我笑着说,你可能没有读懂《边城》哦。他吃惊地睁大眼睛看着我。我问他,翠翠和傩送总共有几次见面,每一次见面结果如何?他们两个之间有误会吗?怎样造成的,解决了吗?这些误会是导致他们最终没有走在一起的原因吗?这个同学的眼睛睁得更大了——他完全被我问懵了!
  《边城》虽然看上去没有纠结在一起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故事波澜,但恰恰是这一点,造成了阅读的困难。有情节多好读啊,顺着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去读就好了。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阅读《边城》时,要注意拿一支笔做做记号,梳理梳理这个没有故事情节的小说内容。比如翠翠和傩送第一次见面,小说是用回忆、插叙的方式讲述的。小说写道,“还是两年前的事。”两年前,翠翠只有13岁。那次翠翠和爷爷、老黄狗一起去大河边看划船。后来爷爷挤得不见了,翠翠守着码头和渡船,直到天黑。后来傩送来了,二人有一个简短的有趣的对话,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傩送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你,可不要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对话很有趣,彼此之间留有好感。后来傩送安排人打火把送翠翠回家,翠翠在心里默念着傩送。这第一次见面,可看作是翠翠爱情的萌芽,本章结尾写道,“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这件事就是指初识傩送。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提醒同学,可以按照这个样子做梳理,将翠翠与傩送的几次见面梳理出来,也可以将爷爷与傩送的交往做个梳理,这是阅读《边城》的两个基础。傩送离家下滩,既跟翠翠有关,也跟爷爷有关。
  第二问:翠翠“哭”了几次?
  翠翠是《边城》的灵魂人物,如何才能读懂呢?我建议从两个方面人手(当然不止两个方面):其一,抓住小说开端对翠翠的描写,这是理解翠翠的总纲。在小说第一章里,作者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叉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从这里可以概括出翠翠的特点,比如天真活泼,这是作者的原话;心地善良,毫无机心,这是描写文字里读出的意义;还有一种自然的山野之气,就如小兽物(这个词真好,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对翠翠的喜爱),这是字里行间传递的信息。
  其二,抓住小说中翠翠的几次“哭”,因为每一次“哭”,都是翠翠经历的人生或心灵的大事件。如第一次“哭”。这是天保和傩送决定通过唱歌来竞争翠翠之后,翠翠突然意识到生离死别,意识到爱情抉择的艰难,这样的人生命题,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小说写道,
  “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且把烟杆在船边剥剥的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小说后来还写道,“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阅读了第一章对翠翠的描写,再阅读这第一次“哭”,我们就知道,翠翠再也不是那个单纯的无所忧虑的小姑娘了,生离死别、艰难的爱情等,都不知不觉闯入她的心灵中来。她必须思考人生问题,她必须长大。
  第三问:“虎耳草”在《边城》中又出现了几次?
  “虎耳草”是沈从文先生最用心构筑的一个意象——当然,《边城》中还有别的意象,如杜鹃、白塔、渡船、老黄狗等。这其中,“虎耳草”是最重要的,在小说中,它一共出现了六次,可谓是浓墨重彩,不遗余力。
  第一次出现在第十四章。小说写道,“……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从描写的内容来看,很显然,与爱情有关。如果说,第一次描写“虎耳草”还不能明确地看出“虎耳草”与爱情有关,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和后來的几次就看得很清楚。第二次是翠翠自己说的话,她说,“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各位同学,看出来了吗?“虎耳草”在小说里是什么,在翠翠的梦里是什么?是一种定情物!“虎耳草”这一个本来极普通的植物,在《边城》中,充当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意象,既寄托着翠翠的朦胧的爱,也引发着读者无穷的遐想。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虎耳草常常长在悬崖上,小说里也是这样交代的,这或许有些象征意味。虎耳草象征着翠翠的爱是艰难的、危险的,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又因为翠翠常在梦中攀摘虎耳草,所以长在悬崖上的植物就成为最恰当的选择了。这—切都构成一种诗意的美,浪漫的、无限遐思的、梦境的。这就是《边城》的特点,它是—本诗意的小说。   第四问:《边城》中有几幅“风俗画”的描写?
  小说一开篇,就写到一个边陲小镇,“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个环境,完全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正因为远离城市,远离城市文明,所以这里就进化得慢一些,也因此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古朴的生活习性。人们侠肝义胆,谁有危难就挺身而出,如傩送;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如船总顺顺;都古道热肠,为人忠诚,如杨马兵。除此以外,作者还描写了许多,如吊脚楼、小城的集市、端午节看划船、过中秋、婚庆风俗等,这其中端午节看划船最重要。一方面,它是主要人物出场的地方,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它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的孵化器。我们来看第五章对端午节的描写,那是翠翠同傩送第一次见面后。
  小说是这样描写的,说“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从这个打火把送她回家的长年口中,翠翠知道傩送是在六百里外沅水中部下青浪滩的,这为后面写傩送出走埋下了伏笔,看得出,沈从文先生写小说是很用心的,并不像前面那位同学说的,《边城》的故事情节分分钟就可以读完。还有,也是这次端午节看划船,引出了老大天保,故事中有纠结的两个人物都出场了。故事情节就是这样,通过一幅幅风俗画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些描写,不仅仅交代了人物的出场,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关键的是揭示不一样的生活风景,暗示不一样的人性内容。这是沈从文先生着力强调的一点,读一读《边城》题记,就能明白这一点。所以,要想读好《边城》,还应该读一读有关《边城》的其他内容,如作者题记,或者作者同时期和前期的其他小说作品,这可以看作是一个互为参照的阅读角度。
  下期导读
  书目:《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简介: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前七篇主要写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整部文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还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后思考
  《朝花夕拾》中一共出现了多少种动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猫,他们喜欢猫的理由是什么?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对猫又是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写了很多童年趣事,其中不少与动物有关,还写到了美女蛇的传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文章提到过蛇?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也多次提到蟋蟀,不管是百草园里听到的蟋蟀声,还是后来把蟋蟀用进父亲的药中,这些地方出现的蟋蟀并不单单指一种虫子,想一想它们各有什么含义?
  ·除此之外,你还在《朝花夕拾》的哪些文章中看到过鲁迅先生对动物的描写?你最喜欢他笔下的哪种动物,它身上又有什么特点?
其他文献
提示1可以参考的开头方式:  口经典传记开头,交代各种基本信息:传主姓甚名谁,年龄几何,什么职业,什么身份等等。  口以精炼的语句总括传主个性,引领全篇。在一开头就交代,传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口从具体事件场景切入,直观地展现传主的個性。比如写一位喜欢运动的男生,就可以从他在篮球场上的活动开头。  提示2主体部分:  口按时间顺序记叙人物生平,根据人物经历选择重要的时间点切入。这些时间点上,传主的
期刊
铅笔大家都不陌生,从开始上学,大家便用过。看起来挺简单,不过一根木杆里面装根笔芯,上面有个铁圈,捆着一块橡皮。这样一支简单的铅笔,市场售价最高不过几元钱,但你知道它需要耗费多少人力来生产吗?经济学家伦纳德·里德讲过一个《铅笔的故事》,叙述了一支铅笔诞生的神奇过程,现在我们把它用图表进行了梳理:  片段展示  “喏,”她拿出一支铅笔放到我的面前,“你知道生产一支铅笔需要耗费多少人力吗?”这是一支再普
期刊
今天的故宫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人。但这儿曾经却是皇帝的“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在故宫作为皇宫使用的500多年里,共有25位皇帝居住在这里。明朝有14位(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清朝有10位(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还有一位是只当了四十多天“大顺永昌皇帝”的李自成。时代兴衰、皇权更迭,
期刊
我家阳台上有道“风景”,每个到家的小客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哇噻,太酷了!我也想要!”这是个什么宝?那是刚放假,我和表弟在家闲来无事,我一拍大腿对表弟说:“要不然咱俩就做手工吧!”  做什么呢?这还是逛街惹的念想,当时一看到商城里的激光棒,我的眼珠子都要被它抓走了,可妈妈愣是不给我买啊。那今天就看我用神奇魔力自创吧!  先是配备材料,好说,下楼买!表弟一进店,就像鬼子进村一样,这也需,那也
期刊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猎奇心理,常常会用那些新奇和异样的故事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阅卷老师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在作文中写出这样一两件奇事来,还愁分数不高吗?  教材作文  故事接龙。同学们分组围坐,由第一个同学写一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比如:“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其他同学依次写下去。一圈写不完,可以接着再写,直到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写完后可由一个同学朗读故事,同组的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最后推选出一
期刊
比起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传记没有那么多优美的比喻、跌宕起伏的情节。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但同时,传记也不是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学写传记,可以从写小传入手。通过叙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特点。(以上文字选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二單元写作训练)  没有任何地方比亲切的波恩更加地美
期刊
好作文是如何炼成的?这是长久以来困惑着千万师生乃至家长的一大命题,大多数老师会给你讲讲技法,告诫你多多读书,但这些方子都无异于隔靴搔痒,昕倒是昕得明了,可谁告诉我具体怎么做?好吧,我们来听听兰大师的金方吧!  我们先来看一文:  改变了卑微的色彩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张九龄《感遇》  黯淡且灰白,我们也不过如此。  洛可可式的喷泉绽出点点水珠,折射出的七彩光芒一如我复杂的心情。  多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各种各样奇葩的职业也随之诞生。比如,因為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提高大家旅游品质的酒店试睡师应运而生了。又比如,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有了“遛娃师”。还有通过嗅觉来判断消化道是否健康的“闻屁师”,为宠物狗试吃狗粮的“狗粮品尝师”,以及应对蚊虫的“引诱师”等。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很高兴来到这里给诸位进行一次职业规划的演讲,曾经的我,如同此刻的你们一样,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和遐想,总是渴望自己在未来能有一份独特的职业。  所以今天,我要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个新职业,那就是—一垃圾规划师。此刻,你们一定在想,都说是垃圾了,有什么可规划的,难道是规划倒在哪里不成?当然不是!要知道,垃圾也是可以變废为宝的。比如:喝完水的饮料瓶可以制作成精美的手工花篮,拆完
期刊
自古才子佳人命运多舛,或伤春悲秋,或宦海沉浮。“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佳人的哀歌,“明月几时有,把酒問青天”是才子的洒脱。当豪放与婉约相撞,古人之情韵,谁更领风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