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板中无粘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研究

来源 :建筑结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b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无粘结CFRP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板全过程分析程序的计算结果,探讨CFRP筋弹性模量、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加载方式、跨高比、跨中与中支座相应控制截面配筋指标差异等参数对连续梁板中无粘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影响无粘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关键参数。基于仿真分析结果,以关键参数为自变量建立了连续梁板中无粘结CFRP筋极限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可以此为依据计算连续梁板的受弯承载力。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unbonded CFRP tendon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slab, the elastic modulus, prestressing tendon reinforcement index, non-prestressed tendon reinforcement index, loading method, span ratio, span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inforcement index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cross-section of the mid-support on the ultimate stress increment of the unbonded CFRP tendons in the continuous slab, and then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ultimate stress increment of the unbonded CFRP tendons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ultimate stress increment of unbonded CFRP tendons in continuous slab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key paramete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 Based on this, the flexural capacity of continuous slab can be calculated.
其他文献
吉林师范大学世界古代史专家日知教授最近应山东大学历史系的邀请,作了《苏联及西方书刊中关于世界与中国古代史研究动态》的学术报告。 Recently, Professor Nippon Kayo,
5月25日下午,雨后的天空仍然乌云密布,阴风拼命撕攫着行人的衣襟,仿佛一场大雨即将来临,行人的脚步不禁加快了。但是,位于本市陕西南路5号的城市酒店南面的一片空地上,却是
2004年,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的15位教师,先后奔赴黑龙江、辽宁、内蒙占、新疆、广西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中共中央党校
“裸”曾是我们生活中一个特别禁忌的字眼,人们对它的忌讳几乎达到了闻之色变、视之惶恐的程度。然而,时下随着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的推波助澜,各色“裸”词粉墨登场,
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师的职责与希望。对贯彻素质教育、深入研究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在信息技术课中有多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然而
宝宝天生有着超强的体魄和精力,一间原本干净整洁的房间可以在几分钟内被他们变得面目全非,各式玩具如同迷失的宝宝被丢弃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于是,拾掇着满屋的凌乱一直就是
在孩子的理解范围内向他们解释事实远比闭口不谈好,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总有很多的不如意,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乖,不够好。也许他们会担心和害怕,可是只要你的大手牵着他的小手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不少外国商人在国内投资、建厂,为了加强会计工作及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通过《
“我对互联网懂得很少,但如果有人对我说他对互联网很懂,我也认为他是个骗子”。我经常听到一些就要或正在投入互联网浪潮的家伙们说这样的话,像自嘲,又像在为自己壮胆打气
这里选辑的王国维书信手稿,为中华书局1984年版《王国维全集》(书信卷)所未收者,台湾的《王国维先生全集》也未收录,首次在这里发表。这批信件写于1921年。其时,王国维先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