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实践和探索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种植业生产由于受时令、地域等限制,中职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不能完全仿效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近年来,笔者学校尝试了“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说明了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内涵,具体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作物栽培 教学模式 实践 探索
  中职作物栽培技术课程功能定位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实际,设计作物提质、提产栽培方案,开展新技术示范,具备指导作物生产能力。由于种植业生产受时令、地域等限制,该课程不能完全仿效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近年来,在作物生产技术课教学中,笔者学校在原“田园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尝试了“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的实施背景
  当前,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很多中职学校仍采用传统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学生分析解决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弱,课程教学和涉农工作岗位对接上相互脱节,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二是现行教材中涉及栽培作物种类繁多,内容繁杂,且作物生长可控性差、周期长,理论教学进度和生产实际难以同步,很难让学生经历农作物栽培管理完整生长期。三是作物栽培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地域不同,种植制度、主栽作物种类及品种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区域农业实际,充分体现其应用性。而现行的中职作物栽培技术教材(南方本、北方本),覆盖面虽广,但和区域种植业生产结合度不够紧密,应用性较差。四是受环境条件和农作物本身生长发育期等影响,理论教学进度和生产实际难以同步,实践教学大多数采取单项、间断性实验和实训的形式,难以让学生把控农作物各个生长期之间的关联性,也难以充分了解如何因时、因地、因作物采取相应的农艺技术管理措施。
  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思学、乐学、有效学呢?各中职学校都在进行改革创新。我们基于农业生产过程,提出了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边理论、边实践。
  二、“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内涵
  结合当前中职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提出了“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即分为三个教学阶段(第一、二学期,第三、四、五学期,第六学期)、三个层次认知和训练(专业体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和运用)、学生完成主栽作物两个生产循环栽培任务。
  该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提前介入、进行分段培养,全程完成当地主栽作物两个栽培循环的管理任务,螺旋式、渐近式地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达到课堂教学和作物生长季节同步,和栽培植物生育进程同步,课堂和田间融为一体,实现理实一体化。
  三、“三阶段、三层次、两循环”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1.专业认知和基本专业技能训练阶段
  在学生入学第一学年,利用第二课堂,结合农事、农时、农田,由专业教师安排学生在校内种植科技园做一些简单的农事操作。这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前置,改变了传统的先讲授理论再安排实操训练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对当地主要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全过程有比较完整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2.必要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核心技能训练阶段
  第三、四、五学期,结合必要作物栽培基本理论学习,进行相关核心技能训练,该阶段是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和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
  (1)围绕“农时、农事、农田”,序化、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做、用”有机融合。这一阶段主要是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出发,围绕“农时、农事、农田”,以作物栽培管理进程为导向,在调查分析基础上,选择典型工作项目、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相统一,且时序化。如水稻栽培中,品种选择,肥床旱育,大田期间水、肥等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测产等,既是典型工作任务,又是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做到教学内容和栽培管理任务、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田作物栽培管理进度高度融合,让学生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
  (2)以农作物生产季节为主线索,动态管理教学时数。传统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是分作物进行的,这样必然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脱节。为此,我们以农事季节为主线,将作物栽培分为春季作物栽培管理、夏季作物栽培管理、秋季作物栽培管理及冬季作物栽培管理。在学期课时分配上进行动态管理,按照农事生产进程安排教学时数,在栽培管理关键时期,其他课程要给作物栽培课程让路。总之,按农事季节需要组织教学,宜前则前、宜后则后、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交叉进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程序。这样就能达到课堂教学和田间农事活动、大田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实现理实一体化。
  (3)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有序化、整合教学内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我们特别加强了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①田园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坚持凡是能够在田间进行现场教学的内容,都必须进行田园化教学。如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有害生物防治、田间水肥管理等。教师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实施现场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现场分组操作,学生遇到不懂问题,可现场解决。这样,以真实的场景进行教学,学生边学边练,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学中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联系作物栽培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合作学习。
  ②生产实践教学法。该环节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在关键季节停课进行生产实习。以班级为单位分配1~2亩生产试验用地,完成一年两季(春播作物、秋播作物)生产任务。各班以小组(10人左右)为生产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作物栽培方案设计。品种选择、整地、精量播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適期收获各个栽培环节,主要由各组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负责督促、检查,发现学生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解惑。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学校是近些年我国快速发展起来的一支新生力量,它同普通高校相比,存在着许多弱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属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学生入学成绩低、住校时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产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效果如何,也反映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效果如何。班主任是和学生直接交流、管理学生的教育工作者,中职学生的思想不是很成熟,拥有激情和丰富的情感,容易冲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在所难免。班主任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批评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常见的教育方式。笔者将对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展开探讨。  一、班主任要有诚心和热情  当前,中职学生的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2013年城镇人口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为53.7%,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方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能够助力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是为农业现代化奠基,是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型职业
在我们身边,多少人因为和领导话不投机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甚至丧失工作岗位,多少人因为无法敲动顾客的心扉而一事无成.
灌区水量优化配置是实现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手段和措施。基于灌区水量优化配置理论、方法、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模块化的设计方
针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问题,通过对简单交流支路方程组进行几何分析,得出临界电压崩溃潮流的电压电流特性,并在实验室环境下用物理实验的方式复现其机理本质,测试数据结果验证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在就业指导内容方面普遍存在脱离实际和理论化程度高等问题,在就业指导方式上存在形式单一和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等不足,且就业指导启动时间相对滞后。随着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将阻碍技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就像一盏明灯,其正确性直接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的质量。因此,就业指导的首要内容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男性平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前列腺癌撤除雄激素的结果使病人产生比一般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更
摘 要:如何确切领悟美育的内涵、正确传达美育的宗旨、表现美育的精神,是当下中职艺术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提出艺术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艺术教育贵在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艺术教育要有浓厚的生态化环境意识的观点,以期促进中职的艺术教育发展。  关键词:美育 中职教育 艺术教育  通俗的理解,美育即是审美教育,是指以审美的方式来实施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论述艺术教育,
近日,襄阳技师学院迎来了一批新的特殊学员——24名来自武汉铁路局襄阳房建生活段的厨师们.他们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周的中式烹调师技能提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