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摄影师和他的熊猫奇缘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ng44526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69年3月,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省宝兴县第一次见到了大熊猫的皮毛,这种黑白相间的动物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4月,他在当地猎人的帮助下,第一次见到了活体成年大熊猫。在这只大熊猫去世后,他对其进行了解剖,并将骨骼制作成标本,在记录中他将这种动物命名为“黑白熊”。由此,学界把1869年4月1日公认为科学发现大熊猫的时间。
  2019年3月,在科学发现大熊猫150周年之际,由“大熊猫文化推广文旅融合项目组”策划主办的《大熊猫和它的家乡》摄影展第一站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大熊猫故乡的成都摄影师周孟棋在现场向参观者讲述了他与大熊猫之间的故事。
  身为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拍摄大熊猫20余年,讲起他与大熊猫之间的故事,周孟棋仍然忘不了第一次拍摄到大熊猫时的奇妙感觉。

孤独的大熊猫拍摄之路


  第一次正式拍摄大熊猫的经历,让周孟棋至今难忘。
  那是1992年6月初夏,周孟棋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基地专家陪同下,在大熊猫兽舍二十米开外架好机器进行拍摄。镜头内的大熊猫正温顺地坐在草丛中吃竹笋,不经意一回头,注意到了陌生人的存在。它顿时停止进食,猛地起身奔袭而来。从大熊猫室内兽舍到院外圈养地,要经过三道隔离门,周孟棋迅速转身,猫腰跑过第一道护栏门。饲养人员还未及关门,大熊猫已紧跟他们跑入第二道门。当一行人慌不择路地跑出第三道门时,大熊猫的前爪已狠狠地抓了他的裤脚一把,周孟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这是周孟棋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大熊猫并与之“亲密接触”,这种看似温顺憨厚的动物,让他见识到了野兽的“英雄本色”。
  1993年,周孟棋首次深入四川境内的卧龙自然保护区、雅安宝兴县等大熊猫主要栖息地,亲密接触到了在半野外状态下生活的大熊猫。这一次拍摄结束之后,他萌生了对大熊猫的生活及其栖息地进行专题拍摄的念头。他无数次来到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大熊猫栖息地进行拍摄,也抓紧一切机会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和各地动物园拍摄大熊猫。要知道,这时候的周孟棋同时还是一位政府官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所有的拍摄都需要他挤出业余时间来进行。

  这一拍就是20多年。期间也有一些大熊猫作品在报刊和摄影展中公开。直到2010年,周孟棋厚积薄发地推出了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摄影画册《中国大熊猫》。这本画册图文并茂,收录的200幅作品是从近万幅作品中遴选而出,拍摄地涵盖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大熊猫野外生存、圈养、放养区域。许多作品都是难得一见的大熊猫原生态珍贵瞬间。
  人们通常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熊猫总是笨笨的、喜静不喜动,但在周孟棋的镜头里,人们可以看到大熊猫在一起谈情说爱,在野地里打滚,在雪地上行走,在树上玩惊险的倒挂……能拍到这些珍贵的画面,周孟棋付出了太多太多。
  大熊猫好拍,但拍好亦难。从这个角度来说,周孟棋的大熊猫拍摄之路,非常孤独。多数时候,在连绵群山中,在茂密森林里,有时候甚至是在雪地里,为了捕捉到大熊猫的动作与神态,他往往需要耐心地守候很长时间。而在寂寞之中,又不能完全放松,一旦大熊猫出现,有所动作,又要眼疾手快,才能迅速定格大熊猫的千姿百态。
  周孟棋把出版大熊猫系列出版物、举办大熊猫摄影讲座、撰写有关大熊猫文稿和通过大熊猫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有关大熊猫文化,看作是熊猫故乡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到目前为止,周孟棋已出版有《中国大熊猫》《我是你的朋友大熊猫》《可爱的大熊猫》《我是大熊猫》等摄影专集。其中《中国大熊猫》2011年被评为国家美术图书金奖,分别在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多个语种的版权输出,被世界多家图书馆收藏。《我是大熊猫》在2015年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选为国家对外宣传中国的读物之一,被评为世界华人科普奖一佳作奖。他的大熊貓摄影作品也多次应邀赴美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士等国展出。

大熊猫摄影师的奇幻之旅


  大熊猫是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古老的动物之一,是中国的国宝,它的形象甚至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LOGO。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四川的形象代言人。作为大熊猫摄影师,周孟棋也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大熊猫,宣传家乡四川和成都。2015年,他就和大熊猫一起进行了一次奇幻的世界之旅。

  2015年6月,由四川省旅游局主办的“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故乡一一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活动正式启动。12名经选拔出的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西班牙6个国家的欧洲熊猫粉丝与大熊猫、南丝绸之路领域的专家和文化名人等组成大型自驾团,从欧洲出发,历时两个月,驾驶“成都造”汽车行程近2万多公里,穿越欧亚大陆13个国家,最终抵达四川。周孟棋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的主要过程,亲身见证了中国大熊猫在全球人民心中的地位。
  在活动期间,周孟棋习惯用随身携带的一只呆萌大熊猫玩偶作前景,拍摄沿途风景。有一次在巴黎街头,当他刚刚摆好大熊猫玩偶开始拍摄,立即有不少当地人围了过来,他们纷纷恳请与大熊猫玩偶合影留念,更有情侣迫不及待地将玩偶“抢”过去就是一番亲吻……摄影师的敏感,促使周孟棋用相机拍下了这令人感动的瞬间。
  一路上,“大熊猫”车队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一个小小的大熊猫冰箱贴,一张精彩的大熊猫照片,一个可爱的大熊猫玩偶,都成为“大熊猫”车队欧亚行的友谊使者。在巴黎的繁华街头,在希腊的灿烂阳光下,在土耳其乡村里,无论男女老少,在与大熊猫玩偶合影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每当这时,周孟棋都体会到了作为大熊猫故乡人的自豪。

大熊猫故乡的文化使者


  1936年,一只幼小的大熊猫在四川汶川境内被捕获,后来,这只大熊猫被带到了美国,在西方引起巨大轰动。她被取名叫“苏琳”,在大熊猫国际谱系册中的编号是001。也许第一只中国大熊猫走向世界的过程并不那么美好,但现在,中国大熊猫已经为世界各地的朋友带去了更多的欢乐,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和平使者。目前,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奥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19个国家的动物园里,都生活着来自中国的大熊猫。
  身为大熊猫的“老乡”,从一个孤独的大熊猫拍摄者到大熊猫故乡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这些年来,周孟棋也做了很多。
  2019年是科学发现大熊猫150周年,由“大熊猫文化推广文旅融合项目组”和周孟棋共同策划的《大熊猫和它的家乡》摄影展计划在未来几年里,将走访全球19个大熊猫旅居城市。
  2019年3月24日,中国第一对大熊猫旅居澳洲10周年之际,周孟棋《大熊猫和它的家乡》摄影展的第一站来到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来自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网网”和“福妮”已经在这里幸福生活了十年。在现场,周孟棋与大家分享了他与大熊猫之间的奇妙情缘。他说:“我来自中国,来自北纬30度大熊猫的故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全人类珍视的自然历史的宝贵遗产。而作为来自熊猫故乡的人,我对熊猫的爱,都凝聚在我的照片中。在长达近30年的摄影历程中,我持续关注着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如今,我依然堅守信念,我会用我的镜头,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一如既往地关爱大熊猫,关注大熊猫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大自然。”
  2019年5月20日,周孟棋《大熊猫和它的故乡》开幕仪式在日本东京都代官山艺术前沿画廊隆重开展。周孟棋在2006年曾带着自己的大熊猫摄影作品去到日本白滨的动物园,并在那里深深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大熊猫的喜爱,13年后的今天,他再次感受到了日本民众对中国大熊猫的深厚感情。
  2019年7月6日,《大熊猫和它的故乡》摄影展又来到了泰国清迈动物园,同样吸引大批当地民众前来与大熊猫亲密“接触”。
  接下来,周孟棋与他的熊猫展还将在9月去到丹麦。下一站?也许是法国,也许是德国。
  用镜头定格“中国符号”,用图片传播熊猫文化,周孟棋从中体会到了大熊猫带给他的快乐,他也愿意将这样的快乐传播到全世界,让海内外更多人了解大熊猫,关注大熊猫,积极参与到大熊猫保护事业中来。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F015/F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05)01—0009—08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客观评估200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总结相关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及难点;预测展望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提出相应路径和对策建议,是本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通过年度研讨会的方式,并努力持续有效地坚持这种研究方式,是寻求中国经济政策研
期刊
提起世界珍奇、中国国宝大熊猫,人尽皆知,粉丝遍布全球不计其数。但是,说到大熊猫的起源及演化过程,知之者却寥寥无几。  其实,大熊猫的进化史,历经几代动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大体轮廓基本厘清,早已不是秘密。  化石为证,大熊猫的起源,距今大约800万年左右。化石弥足珍贵,保存在禄丰博物馆,这也是中华大地上,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熊猫化石。  地处云贵高原的禄丰博物馆,坐落于禄丰县城,主要陈列当地
期刊
在清代,传递寄送公文、书信(统称“文书”)乃至于顺带一些小物件的渠道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形式。  先看看官方如何传送文书、物件。清朝官方传送文书有专门的负责机构一一驿站,而且清代的驿站设置比前代更多,效率更高,管理也更成体系。  驿站管理分中央和地方两个体系,中央的驿站管理部门是兵部车驾清吏司,负责国家级驿站运行,同时清政府还成立了由满汉两大臣会同管理京师和各地驿务的专门机构,下设马馆,又设捷报处,
期刊
1945年4月15日,横行一时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濒临崩溃边缘。此刻,在总理府指挥部内的希特勒,眼睛紧紧盯着军事地图,苏联红军的进攻已经势不可挡,百万红军剑锋已经指向柏林郊外,最后的决战就要开始了。此刻,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深深感觉到了一丝恐惧,也许最终的命运就要来临了,但是他不打算逃走,他要与第三帝国共存亡。  疲倦的希特勒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绝望几乎占据了他的头脑,突然他眼前一亮,一下从沙发
期刊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拜“大将”并作大篇《汉中对》后,“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这个“得信”恨晚的“大喜”,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大喜?究竟大喜到何种程度?是不是大喜到片言之际顷刻之间便慨然以全军统帅权和指挥权相授,军略战阵,悉听君裁,寡人概不中制?  此一问题,必须对拜将之后汉王对韩信的实际信任和任用情况进行科学的考辨,才能回答。事实上,韩信终其一生,除了汉军围歼楚军的
期刊
徐家大院  2018年10月25日,我们一行人来到郫县农科村徐家大院,依次走访和参观了第一代农家乐和第二代农家的原址。在园区内一块巨石上,清晰地刻着“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几个红色大字。而陈列馆里那些老照片,也在无声地讲述着农家乐让人难忘的发展历史。  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一个文化休闲娱乐载体,真正的“农家乐”,是在改革开放近10年后,即1986年才被确认的。它的出现,承载了身为城市人但向往田园生活的
期刊
耶律倍(899-936)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也是曾经的太子,曾经的东丹王一一辽太祖在兼并了渤海国之后,将这里作为太子的封地,并改名为东丹国。而耶律倍便是东丹国的国王,史称“人皇王”。耶律倍是契丹人,辽金时代,随着契丹和女真的汉化,许多辽金宗室大臣都有汉名。“耶律倍”一名,实际是他的汉名。  不过,耶律倍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其母述律后宠爱老二耶律德光,也即辽太宗。此后耶律德光即位,而耶律倍则去了
期刊
天花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与黑死病和霍乱并列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三大传染病。此病的特征为高烧、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和严重皮疹;重症表现为紫癜或出血斑,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猩红热样的皮疹或麻疹样的皮疹,直到死亡;少数幸免于死的患者,也会在脸上留下一个个凹陷的疤痕,成为终生的缺陷。来自中国的种痘法  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麦考利(1800-1859)曾在《英国史》中这样描写17世纪末天花蔓延的情况:“天花总是
期刊
[摘要] 马洪同志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政策效应和学术价值。他较早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取代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要通过改革建立的社会主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一种用有宏观管理的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经济,这种经济也可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洪同志创建了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实际上最早开始了中国咨询研究机构社会化、市场化的改革试点
期刊
中国古代,被认为嗜茶如命的文人不少,宋代大诗人杨万里要算一个。  杨万里写过一首《武陵春》词,他在前面小序说:“旧赐龙团新作祟,频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儿信问平安。”因“频啜”而“中寒”还弄得瘦骨如柴,他仍不愿与茶一刀两断。杨万里夜里也好饮茶,常常失眠,但他不责怪饮茶,在《不睡》诗里说:“夜永无眠非为茶,无风灯影自横斜。”  不过,杨万里的嗜茶说到底还是个人喜好。相比之下,西藏和西北少数民族的
期刊